黄罗杰:一年内读完734册图书!积累超十万字读书笔记!
光,象征着梦想和希望。人生路上,总有一束光,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老师,还是奋笔疾书的学子,亦或是奋斗在不同岗位的平凡人。他们都是追光者,亦是我们心目中闪闪发光的存在。
“追光记”系列人物专访第十期如约而至,快来了解专属于他的追光故事吧,用他们的经历,照亮我们脚下的路,激励我们勇毅前行。
一年里借阅图书高达734册
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
摘录笔记累计超十万字
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黄罗杰同学
荣获学校2023年度“十佳阅读之星”
并受邀在学校第十四届读书节系列活动颁奖仪式上
分享了自己的图书借阅心得
他是如何达到如此惊人的阅读量与深厚积累的
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位阅读达人的神秘面纱
01
书香浸润童年,阅读相伴成长
黄罗杰对阅读的热爱始于小学四年级
随着年岁的增长
他的阅读领域逐渐拓宽
孩童时期的他主要沉浸于基础书目的阅读
后受《三国演义》的启迪
少年时期的他热爱上了古典文学
尤其钟爱章回小说和文言小说
进入初中,他广泛涉猎
《太平广记》《容斋随笔》等文言小说
高中阶段则喜欢读近现代历史和推理小说
步入大学,他如愿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开始专注于具有现实意义的书籍
近年来又逐步倾向于阅读文史哲类的书籍
每个成长阶段阅读的书籍类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但不变的是
他每天坚持阅读和整理读书笔记的习惯
阅读已然成为他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02
书海游弋,于阅读中沉淀自我
黄罗杰坦言
自己曾在备考专升本时感到挫败
文学史中提及的诸多经典文献
他只听过其名,却没有读过其文本
这也激发了他进一步在书海游弋的决心
黄罗杰对阅读的热爱超乎想象
他认为
“要把阅读放在比睡觉更重要的位置”
如今他已不满足于校内的图书资源
时常周末拉着行李箱到广州图书馆“进货”
每回都要装上三四十本图书才满意而归
书中有读不完的热爱
也有看不完的风景
随着阅读书目的累积与拓展
他越发感知到自身的无知与渺小
然而他明白
这正是内心沉淀与成长的过程
唯有在持续阅读中不断沉淀
才能稳健地成长
03
岁不辞书,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从小有翻字典的习惯,
偏爱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
他认为这一习惯不仅能扩充阅读量、
丰富阅读体验
还能在无形中夯实文字功底
“要以教科书作为框架,学到哪,读到哪。”
当他专攻学业时
会精细地研读专业书籍
并把教材后罗列的参考书目都阅览一遍
04
兴趣为师,笔记为友
如何爱上阅读?
黄罗杰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
“以《红楼梦》为例
先通过观看电视剧
激发对原著的兴趣
再深入阅读原著
便会轻松很多。”
除以兴趣为师外
适当做读书笔记也很必要
他发现原著中包含大量的诗词
于是准备了笔记本
将这些诗词系统地摘录下来
条理清晰的阅读笔记
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剖析作品
还能加深记忆,提升阅读效果
关于如何做读书笔记
黄罗杰分享了几个小妙招
首先是做好资料的摘编
“以所读的书作为经
查阅到的资料作为纬
记录下阅读过程中萌发的疑问
到书中去找寻解答。”
黄罗杰阅读时做的图表
必要时他会通过画图和制表
辅助梳理书中较为复杂的内容
更加直观地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最后他认为要保持批判思维
在阅读时足够细心
“就像古代为书作注的工作一样”
吸纳别人观点的同时
也要有自己的判断与思考
在黄罗杰的书架和桌面上
常年堆叠着各式书籍
那些或厚重或轻薄的卷册
从文学经典到科学著作
从历史传记到哲学探讨
每一本都留下了他的阅读与思考
他汲取每一本书的知识思想精华
沉淀每一次阅读后的思考与感悟
这些笔记不仅是知识的宝库
更是他个人成长的见证
他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借阅图书的数量
更在于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以及他在阅读过程中展现出的思辨与执着
发明家爱迪生说
“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北宋文豪欧阳修说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书是一种力量
支撑我们不断前行、超越自我
黄罗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
青春在书香中绽放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让我们在阅读中拓展人生的宽度
共建书香新华
供稿 | 中国语言文学系
文字 | 陆宇盈 罗莹 刘凯铃
图片 | 刘凯铃
审校 | 李 波
编辑 | 何宛桢
责编 | 冯展豪
审定发布 | 陶 强
推荐阅读
关注广州新华学院[●视频号]
掌握最新动态
▼▼▼
标星+置顶
一秒找到官微君
▼▼▼
欢迎投稿
邮箱:XHXW2014@xh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