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70岁的老人说了真话,却被迫自证清白

2016-12-22 李木 晓看

关注,请点上面“晓看”

分享,请点右上“┆”



作为一个拿出3亿股股份成立公益基金会、前后捐出80亿元做慈善的中国“首善”,曹德旺显然不能接受网络上那些“在中国赚了钱跑到美国去”、“别让曹德旺跑了”之类的叫嚣。他说,我自己儿子又不接班,我去美国,今年70岁了,不会讲话不会开车,进不了主流社会,我去干嘛?这句话特别令人心酸。

在他的一系列回应中,有两句话让我特别印象深刻。第一句是:“我只是为了提醒政府,也提醒企业家,提醒大家危机感,告诉大家要小心。我的朋友说我应该把嘴巴闭起来,我就是太直率了,最近遭了不少骂。”第二句是:“难道我一定要把形势说得一派大好,大家才开心?我实事求是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他们就要批判我,说我对中国经济太悲观。”

这说明,曹老先生讲话的初衷是为了让决策者和公众看到制造业面临的困境。从视频看,他就像一个邻家大爷跟人聊天,讲得毫无心机,真实得可爱。情况从他嘴里出来,远非官方文件里一贯的花团锦簇,形势大好,更不是网络上标题党们动不动的“中国或成最大赢家。”在一片虚拟经济的繁荣昌盛中,实体经济举步维艰。曹老爷子无非道出了制造业的真实困境而已。

曹德旺多次提到有人骂他,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今天的讲真话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多人沉浸在虚幻的太平盛世中不得自拔,看不到真实的情况。曹先生的敲打,恰如盛世危言,想要叫醒睡着了或者装睡的人。但是被叫醒的人宁愿继续睡着,不愿意被打扰,于是他们开始责怪叫醒他们的人。

曹先生是做实业的人,做实业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他从来不装。正是因为这种不装,让很多人不喜欢。别人把他跟李嘉诚比,他觉得李嘉诚配不上他:“我不做房地产,我不为钱,我捐了八九十亿给中国,我赚的钱也是捐掉。为什么拿我跟他比呢?我是实业家,对那些为了钱的人不屑一顾。”

同样是做房地产起家,当王健林收购传奇影业的时候,获得的却是一片赞扬,许多人把他当成获取美国主流娱乐节目话语权的渠道,认为王健林进入好莱坞,最终将使得中国影响力上升。《长城》告诉我们,这就是一个纯粹的故事。没有价值观,光有钱,投资再多也无济于事。但是讲真话的曹德旺挨了骂,讲故事的王健林却获得了掌声。这就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要知道,王健林花了35亿美元,曹德旺才10亿,怎么不说“王健林跑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曹德旺用自己20年的考察,比较了中美两国现在的营商环境,完全站在一个实业家的立场,是在海里游泳的人,对海水有切身体会。这种体会,是那些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官员,以及优雅地在书房里研究经济理论的学者,想象不到的。想要知道水温,就应该问问游泳的人。他的话,无论对于中国的企业家还是官员,哪怕再刺耳,只要是真话实话,就应该倾听。

真话之所以刺耳,令人不悦,主要原因在于把真相赤裸裸呈现出来,让沉浸在虚幻想象中的人感到痛苦。曹德旺详细地比较了中美两国的制造业成本,发现自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以来,通过科技进步和政策改革,制造业成本已经下降到与中国相当的程度。以至于在美国投资设厂,“利润率要比中国高10%。”这对于习惯于沉浸在“我们一天天好起来,敌人一天天烂下去”的人来说,无异于啪啪啪打脸。

曹德旺的言论提醒我们从美国的经历中吸取教训。由于社会成本不断推高,50多年来,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从1957年的27%,一直降到2009年的11%,国内制造业完全空心化,虚拟经济繁荣昌盛,结果却带来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占领华尔街运动。从那时候起,美国开始花费近万亿美元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下大力气推动智能制造,从政策和科技两端发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整个轨迹来看,美国走了一个弯路。

受到围攻,曹德旺很委屈:“我做了什么坏事?叛党了叛国了还是反人民了?我不就是在中国做一个私营企业家嘛,为什么要搬走?我根本那些话是告诉中国人,外面的投资环境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要注意这些事情,跟人家接轨。我们有种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当一个70岁的老实业家被迫说出这样的话,以自证清白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让人为中国的舆论环境感到悲哀。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借赵良之口说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曹德旺不习惯那些粉饰太平的语言,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站出来大声告诉这个社会以真相。结果几乎遭到围剿。


↓ 原创不易,看官随意 ↓

↓ 觉得不错,扫码打赏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