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荐读】复旦人类学之友每周一书集锦:医学人类学之一:哈佛学派:《重新想象全球健康》
《重新想象全球健康》
Paul Farmer, Arthur Kleinman, JimKim,Matthew Basilico. 2013. Reimagining Global Health.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本书缘起于哈佛大学自2008年起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全球健康案例研究:生物和社会的视角》课程(已有慕课中文版)。作为由医学人类学哈佛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法默(Farmer)、凯博文(Kleinman)和金墉(Jim Kim)担纲主编的第一本以全球健康为主题的入门教材, 此书的最大特色在于以田野民族志、医学人文理论和历史的综合视角,以编撰者自身丰富多彩的实地体验和工作经历为案例素材,力图呈现出一幅反映全球健康领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全观图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美大学生、医学院学生和专业人士开始将全球健康作为自己的事业,却难以在这一方兴未艾的领域找到一条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入门路径。以编撰者多年教研经历为基础写成的这本具有专著和教科书双重功效的力作,恰逢其时地弥补了这一缺憾。
值得强调的是,该书的三位作者之所以可毫无争议地成为医学人类学哈佛学派的当然代表,就是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时间段和社会环境中对全球健康所作的开创性拓展。甚至于可以说,正是由于全球健康这一多元专业在医学院(位于波士顿的医学校区)和文理研究生院(位于剑桥市的哈佛本校区)的全面发展,才使得医学人类学在哈佛大学成为一门连接人文、社科和医学等领域的桥梁学科,为人类学和其他学科如何避免理论探索和应用实践脱节的尴尬境地(如:以应用咨询为导向的发展人类学与以话语批判为宗旨的“针对发展的人类学”),提供一个绝佳范本。
该书的第一编撰者法默是著名医疗健康跨国组织“健康伙伴”(Partners In Health)的创始人,也是凯博文所有学生中最成功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国际名人。他在2008年所授的哈佛学院课程《全球健康案例:生物和社会的视角》可以说是全球健康在美国大学成为热门专业的指向标。通过教学实践,法默更加坚信:融合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其他“重新社会化的学科”(resocializing disciplines),并且嫁接流行病学、人口学、临床实践、分子生物学和经济学,一门以人文和公平为基点的全球健康专业,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整合研究、培训和服务的需求,使跨界称为可能。此书的另一位编撰者金墉是世界银行现任行长。
对全球健康问题背后“结构性暴力(social violence)”的深刻揭露,以及对“全球健康公正(global health equality)”的不懈追求,是贯彻本书的主线。无论考察流行病及其新技术的开发问题,还是探讨向最需要的人们提供这些新技术的有效方式,如何使人类更加公正、均等地承担遭遇社会苦难的风险、并获取缓解或预防这些苦难的工具,始终是全球健康研究和实践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换言之,本书关心的问题是:他/她为什么会生病?如何向他/她提供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
结合生物与社会视角、理论反思与实践应用,是本书所构想的“关于卫生保健服务提供的科学”(science of health care delivery)的两大特色。首先,不同于大多数公共卫生教材采用的流行病学和健康经济学视角,本书的编著者凭借临床医学和人类学或政治经济学的双重学科背景,批判主流的全球健康话语,理解全球健康问题的生物-社会性本质,培养医疗从业者对自身医学实践的反思能力。此外,本书所倡导的“全球健康”新学科不囿于大学围墙内传统研究和学术训练的理论反思,同时积极呼吁像法默一样身体力行,参与到卫生保健的服务实践中去,通过向那些贫穷的人们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直接解决健康领域所存在的不均衡现象。同时,本书的编者们也意识到,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受到复杂的社会性、结构性力量的影响,解决健康问题的根源——包括贫穷、不平等、环境恶化,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变迁。
尽管本书编著者的实践经历、宗教背景以及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与当下中国的社会语境存在明显差异,但是,这种将医学实践置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视角下进行批判性考察的做法值得国内同行借鉴、思考和学习。
全球健康事业的积极推动者比尔盖茨在自己的博客“我的书架”上郑重推荐此书。()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沈悦菲推荐
特别感谢潘天舒教授为应用人类学之夏供稿
* 特此说明:
文章校对整理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欢迎读者指正。
本平台转发文章只供学习阅读之用,如需学术引用请查阅原文发表期刊。
【应用人类学之夏】约稿事宜:知识的传播与分享是实现知识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知识时代的一种有效社会公益行为。小夏努力使应用人类学知识和成果得以传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仅作为束之高阁的学术成果。推广知识性社会公益行为是本平台的努力方向之一。小夏需要各位人类学学者、学生和广大人类学爱好者的支持和关心,我们期待着您的来稿,将您的成果分享给大家。投稿请寄745950123@qq.com,投稿请用word版本,若已发表,请注明发表期刊和年份期数。若是原创,敬请注明,我们将在平台上标注原创!再次感谢大家对小夏的关心和支持!
【应用人类学之夏】
期数:2017年第5期
总期数:第34期
主 编:王平
本篇编辑:王平
校 阅:王平
应用人类学之夏微信订阅号:appyyrlxzx
联系邮箱:7459501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