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反清志士于右任

2018-01-13 于建华 自由书画谈

       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高官,著名书法家,也许看官诸君会问,为什么不以上两项为题写于右任呢?因为实在是于右任名头太响,关于元老高官和书法家的标题和文章用得太多,于是笔者就突发异想,用了这个题目。既然是用了这个题目,下面就来叙述于右任反清的片断花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8)以后,于右任先后在泾阳味经书院、三原宏道书院和陕西中学堂就读,受到维新变法思潮的强烈影响。光绪二十五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慈禧等逃到西安。于右任年轻气盛,悲愤交加,他曾试图上书陕西巡抚岑春煊,请其手刃西太后,重行新政,但被同窗力劝阻止了。之后于右任回到三原,倾向反清革命,开始大量写诗抨击清廷,立志救国,这时他著有《半哭半笑楼诗草》。光绪二十八年中举后,任商州中学堂总教习。次年春赶开封参加会试。这时有人搜拣《诗草》等作为罪证,向官府告发他是革命党。清廷指称“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并颁发密旨,严令缉拿归案,即行正法。巧在适逢驿路、电讯不通,诏令一时未能到陕。三原亲友获悉,急派专人乘骑日夜兼程赶赴开封通风报信。于右任接报后,连夜化妆出城,逃往上海。过南京时,特口占一绝:“虎口余生亦自矜,天留铁汉卜将兴。短衣散发三千里,亡命南来哭孝陵。”


于右任逃到上海后,被著名爱国教育家马相伯收留,进入马氏创办的震旦学院学习,化名刘学裕注册学籍。后积极参加震旦学潮,反对外籍教士篡夺该校主权,并协助马相伯另创震旦公学,兼任其私人秘书。光绪三十一年(1906),于右任又参与筹办中国公学,以收留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归国的大批青年学生。这时的于右任,更是广交反清志士,反清的意志更坚。同年秋,于右任和邵力子受复旦、中公两校同人委托,专程赴日本考察新闻事业并筹募办报资金。11月,经陕籍旅日人士康宝忠引荐,于右任秘密谒见孙中山,正式宣誓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特授予“长江大都督”之职(虚衔),嘱他在上海办报宣传反清革命。

于右任回上海创办《民呼报》,昌言反清。“遭清廷之忌,声言要挖掉他的眼睛,伯循(于右任字伯循)便易报名为《民吁报》,表明眼睛自己挖掉,不必有劳‘贵手’了,因‘吁’字较‘呼’字缺着两点。《民吁报》被禁,又办《民立报》。”(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民呼报》、《民吁报》和《民立报》合称“竖三民”,为反清革命派的喉舌,大声疾呼为民请命,激扬中华民族精神,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于右任也因此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迫害,所办报纸大多中途夭折。《民吁报》创刊之际,正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宣告成立并开始活动的时候。于右任也为南社社员,他与南社主要领导人柳亚子等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南社的一些早期重要文献,皆是首先在《民吁报》上公诸于世的,也是南社社员发表诗文作品的主要园地。其报馆与苏州黎里镇柳寓,同为南社的通讯处。再说《民立报》。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北站遇刺身亡,于右任身临其境,哀痛至深,《民立报》大胆揭发宋案内幕,率先披露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签订的《善后厘金币借款合同》,激烈鼓吹反袁。由于“二次革命”旋即失败,《民立报》被迫停刊,于右任也因此遭到袁世凯的严令通缉而流亡日本。1914年春,于右任才返回国内,在上海租界内,坚持从事反袁、反北洋军阀的地下活动。

关于《民呼报》和《民吁报》,《民国野史》有云:“清末上海报纸,锋芒最露,读者最多,而出版时间最短者,为《民呼日报》和《民吁日报》,此两报皆为于右任所创办……”另外同书中《民立日报人升官》一文中云:“《民立日报》诞生于清宣统二年九月初九日,即 《民吁日报》被查封后一周年。内容以唤起国民责任心为宗旨……先后主笔政者,有景耀月、宋教仁、吕志伊、谈善吾、范光启、王无生、徐血儿等,人才济济,堪称一时之盛……辛亥黄花岗之役前后,谭人凤、宋教仁、吕志伊、居正、陈其美、杨玉如等往来港沪汉各地,均以《民立日报》为东道主……洎武昌起义成功,民国南京政府成立,《民立日报》诸贤,多出任要职,于右任任交通部次长,陈其美任沪军都督,景耀月任教育部次长,吕志伊任司法部次长,宋教仁任法制局长,范光启任安徽铁血军司令,庞青城、沈缦云均任司长,社中枢要,为之一空。迄民二讨袁军失败,民党劳力寝衰,该报以不胜袁氏压迫,遂自动停版。”


上述皆为铺垫,笔者最终要论述的,是于右任的书法。关于于右任的书法话题,专业书籍多有述及,笔者为何也随波逐流了呢?原由是2006年12月上旬在杭州浩瀚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得了一柄他的书法成扇。

于右任在民国时期的地位举足轻重,是开国元老之一,身居要职,尤为关心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凡与书法有关者,他均事无巨细,每必躬亲,竭尽全力。先说他对汉字改革的贡献。1932年,于右任在上海发起成立了标准草书研究会(后改为标准草书社),广收历代草书字迹,拟定标准,进行推广。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刊印初版《标准草书》,并且每年举行一次标准草书展览,以扩大影响。于右任还身体力行,写成《标准草书千字文》,先后印有10个版本广为流传。另出版《草书月刊》,使喜爱书法者,无人不知晓于右任的大名。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弟子刘延涛著有《草书概论》,1943年由说文社出版,紧接着刘氏又有《标准草书释例》由中华书局出版。

于右任的书法创作,是被《民国书法史》(孙洵编著,1998年9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列为“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之一派的,另四派分别为吴昌硕、康有为、郑孝胥和李瑞清。《书法史》评于右任的艺术特征:“他(指于右任)造就的‘于派’一扫妩媚秀丽之风,代之以雄强磅礴的气势。这对民国书坛是有积极意义的。”

于右任的书法成就,主要是北碑楷书、以北碑写行草和“标准草书”。“他以帖学开道,深入北魏。还融合了汉隶与行书的笔意,运笔逆锋入纸,中宫内收而波磔疏放,点画沉厚,字极扁方,朴拙而灵动,庄重而不乏奇逸之气”(《民国书法史》)于右任的书法,以钱君匋老的见地,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魏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行书时期;第三个时期,是草书时期。”(《钱君匋散文》,花城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于右任初学书法,是从赵孟乀的楷书入手,写得极其纯熟而丰腴。在以科举取士的时代,知识分子学习书法,往往求其端正光滑,以符合考卷之用。于右任中过举,所以写赵孟頫一路,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息心科举之后,紧接着改弦易张,专攻北碑,可以说对北碑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这样说,这时于右任真正走上了学术的康庄大道。为了研究北碑,他曾耗尽心血,多方搜求魏碑墓志、造像题记等,共收藏达85种,内有七对夫妇的墓志,他并以此名他的居室为“鸳鸯七志斋”。加之他勤学苦修,融会贯通,博采约取,使他的魏书“能够包括婉约劲拔,凝练绵邈,古拙峻峭,倜傥锋利,静穆闲逸,盘曲滞涩,流丽典雅,且能字里行间,表现出大气磅礴,有翻江倒海之势。在学北碑的诸家之中,就这一点已经超过别人而自立门户,雄视书坛,光辉万丈,使见者惊叹不已。于右任手下的笔墨,对北碑的妙处能继承,能创新。他的笔型字貌所流露出来的个性,特别显著、强烈,因而成为有名的‘于体’。”(钱君匋《于右任和我及其书法》一文)

来说于右任的草书、于右任初期的草书,仍旧延续着他写魏碑、行书的那种磅礴气势,用笔险劲峭拔,大刀阔斧,有旁若无人的样子,要求的是气魄过人。晚年他的草书更见高雅,脱尽早期的特征,似乎是出于孩童之笔,仙姿缥缈,不可捉摸,随意挥洒,心旷神怡。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创作是在致力于草书的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把历代的草书作了全面的整理,制定了四条准则: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并且他也身行进行创作。他在《标准草书》自序中云:“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他的草书中锋用笔,落笔重按后涩锋运行,转锋沉着遒劲。结字宽博简练,笔画笔断意连。字字卓然而立,意到笔不到,个人面貌特征极其明显,也可以称为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壮举,是“能独步书坛划时代的大师。”(钱君匋语)

具体来说于右任的这柄书法成扇。成扇为绢本,另面是民国四画家之一赵叔孺的《山水》文中不叙,仅说于右任的书法一面。书写内容:“欲挂衣冠神武门,先寻水竹渭南村。却将旧斩楼兰剑,买得黄牛教子孙。关右题壁诗,恂华老兄法家。于右任。”钤印“右任”朱文。书法行书,北碑的底子,融进了行书的意趣,既有北碑的厚重,又有行书的奇丽,典型的“于体”风格。比起于右任的大气淋漓的对联大幅,这柄成扇书法则更见高雅超迈,蕴藉含蓄,宁静恬淡。给人的感觉是秋水明月,平静闲适,达到了信手拈来皆成佳构的顶点。

不妨荡开一笔,说两件有关于右任书法的趣事。《晚清民国另类档案》有一篇《于右任用墨宝贿赂投票者》云:

……1948年,于右任报名竞选副总统。当时候选人除他以外,尚有孙科、程潜、李宗仁等,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还有大发钞票、请客送礼的贿选情形发生。

由于于右任两袖清风,既不请客,也送不起礼。正不知如何是好时,他突然灵机一动,提笔为每个代表写一“为万世开太平”的条幅,裱好后分送各个代表。

但他这种“贿选”方式毫无作用,在第一轮投票时就被淘汰了。

再有于右任有关书法尽人皆知的一则趣事是:于右任某日应邀赴一酒席,酒足饭饱后,主人拿出纸笔请他挥毫,当时他已酩酊大醉,迷迷糊糊写下“不可随处小便”六个字,掷笔扬长而去。第二天主人登门拜访于右任,并将这幅墨宝拿去请教。于右任见状赶紧向对方道歉,接着沉吟半晌,取来剪刀将字剪下重新排列,变成“不可小处随便”,主人顿时笑出声来,拜谢而去。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右任是他的字。他另有一别署曰“大风”,知者甚少。闻某年冬,于右任返里葬亲毕,由郑州乘京汉车至驻马店,是日适起大风,沙尘蔽天遮日,日光韬彩,车行只能减速,致脱误时刻,他戏诗云:“大风先生歌大风,云扬风起中原中。天回日驭张新幔,地走雷车误晚钟。若伯骄兮终且暴,阿姨雌也忽称雄。嗟予十载江湖客,身世飘飘类转蓬。”原籍陕西泾阳。1917年赴陕西三原,任靖国军总司令。1924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和审计院院长。1931年起任监察院院长,达34年。1949年去台湾。晚年凄凉,生活孤寂,怀念故乡与亲朋。书法之外,亦工诗文。

关于于右任去台湾,据载,1949年初,他在南京力主罢战言和,李宗仁曾拟派他作为特使北上参加和谈,他本人亦打算借此留居北平,可惜因故未能成行。当时,周恩来特地让屈武(于右任长婿)捎话给于右任,请他留在南京不要走,将来参加中共新政协。可是于右任身不由己,被军警特务严密监视。和谈破裂后,他被拉上飞机,送到上海,旋去广州,10月又被运到台湾。同年11月间,经他强烈要求,得以搭机飞往重庆,寻找妻女未果,遂面求蒋介石准许赴香港治病,但登机后,飞机直飞台湾,于右任从此永远离开了大陆故土与亲人。在他去世之前,他嘱身后事称:“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最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并有诗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于 建 华 简 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谟年谱》、《洪记书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名家扇书扇画漫说》、《无住庵谈字论画》、《丹青遗痕弥足珍》、《闲敲棋子赏书画》、《中国佛门书画家图典》、《书情画趣》、《拍回书画细赏玩》、《小篆入门》等。 


                                                       于建华  书法作品

                                                            于建华  扇面作品

                                                            于建华  作品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


关注以下二维码,即可结缘智凯居士禅意雅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