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 平等 | 迷人的矛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单分享第三期,自由与平等。
回顾往期,请点击
▼
▍自由
海阔天空,任我驰骋。
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骏马奔驰在原野上,长嘶于天地间、无拘无束,但也要骑师,在安全可靠的范围内尽情奔放。有度随心才是自由的真正境界。
《苟子·修身》写道:“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自由所包含的内容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一样丰富、复杂。在传统中国,自由是从驭外物到修内心,更多涉及个人;在现代西方,自由有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以赛亚·柏林),更多指向社会。传说在法国大革命中,吉伦特派的重要人物罗兰夫人被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死前遗言:自由啊,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荐读:
自由发端于个人,却与群体密切相关。约翰·穆勒的《论自由》,曾被严复翻译成《群己权界论》。高全喜在其新版的导读中写道:
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所要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严复所说“群己权界”问题,严复将穆勒的“自由”(Liberty)翻译为‘群己权界’,是以中国自己的语言非常准确且实质性地把自由的精义表现出来了。因为中文的“自由”一词,在传统意义中并没有“群己权界”的意思,英文的 Liberty 一词,作为现代社会的核心意涵,关涉个人与他人尤其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或者说关涉个人与“群”的权利(及权力)边界问题。
两人以上就形成了群,群即社会,有了社会,就有了社会的 Power(权力),政治也就出现了。
所谓的“群己权界”指的就是 Right 与 Power 之间的 Rule(规则)问题,这个群己权界就构成了自由的核心原则:一个社会的权利应该是一种基于规则的(具有正当性来源的)权力,其要义是通过划分政府权界,尊重并保障每个个体之人的 Right。
《论自由》写于1859年,今天仍值得一读。全书阐述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认为干涉社会成员行动自由的唯一目的应是“自我防卫”──防止对他人的危害。宣布自由是在不剥夺他人自由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道路去追求自己的好处的自由。
书摘两段:
如果公路、铁路、银行、保险、大型股份公司、大学以及公共慈善事业等等,所有这些都成了政府的分支,又如果城市自治会和地方议事会,连同目前所有支付它们管理的事务,都成了中央行政系统的附属,如果所有这些不同事业的雇员都要由政府任命和支付薪酬,乃至终其一生每一升迁都需仰赖政府;那么,纵有再多的出版自由和民主的立法机关,都不足以使英国和其他国家变得真正自由,除了徒具自由之名而已。并且行政机器的构建越是巧妙娴熟,其为患也就越大。
从长远来看,国家的价值,归根结底还是组成这个国家的个人的价值,一个国家为了在各项具体事务中使管理更加得心应手,或为了从这种具体实践中获取更多类似技能,而把国民智力拓展和精神提升的利益放在一旁,一个国家为了要使它的人民成为它手中更为驯服的工具,哪怕是为了有益的目的,而使人民渺小,终将会发现,弱小的国民毕竟不能成就任何伟业;它为了达到机器的完善而不惜牺牲一切,到头来都将一无所获,因为它缺少活力,那活力已然为了机器更加顺利地运转而宁可扼杀掉了。
学者评价:
穆勒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在于,他第一次赋予自由主义完整而全面的理论形式,从心理学、认识论、历史观、伦理观等角度为当时已经达到黄金时期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并以充沛的激情与清晰的逻辑对个人自由的理想作出强有力的辩护。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李强
对于那些渴望一个开放与宽容社会的人,穆勒仍然是他们的立场的最清晰、最诚实与最有说服力的表达者。关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穆勒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
——以赛亚·伯林
以赛亚·柏林则提出,在思想史上,有两种含义和意义非常不同的自由概念。
想要自己治理自己,或参与控制自己生活过程的欲望(积极自由),可能和希求一个能够自由行动的范围的欲望(消极自由),同样深刻。这两种欲望所希求的,不是同样的东西,区别非常重大,以致于造成了今天主宰着我们这个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
因为相信“消极的”自由概念的信徒,认为“积极的”自由概念,有时只不过是残酷暴政的华丽伪装而已;而“积极的”自由观念则认为,“消极的”自由是去过一种已经规定的生活形式的自由。
一本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都推荐过的书——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与前述两位从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走出的英国思想家不同,托克维尔是法国人。在法国的革命思潮中,自由所处的位置更为复杂。腾讯网历史的专题文章中说道:
追求自由与平等是法国大革命的两大终极目标。革命者“不仅想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建立自由的制度;不仅要摧毁各种特权,而且要确认各种权利,使之神圣化”。尽管《人权宣言》里也将“自由”与“平等”并列,但托克维尔还是相当失望:“在为大革命作准备的所有思想感情中,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自由思想与爱好是最后一个出现,也是第一个消失的。”
……不光是法国大革命,放眼世界史,近代以来绝大多数的革命,都逃不脱“平等”凌驾于“自由”之上,甚至为了“平等”,不惜牺牲“自由”的命运——当革命为了实现“平等”而不得不借助“专制”的力量时,革命往往毫不考虑“自由”的感受,义无反顾地选择与“专制”结盟。
民主与自由的不相容之处,就在于当所有的人都参与决策时,个人就不得不服从于集体的权威,因此,也就有可能失去只属于个人的自由。所以,民主的产生有其有利于保护自由的一面,同样,也存在着妨碍自由的危险。如何使自由和民主相容呢?托克维尔把目光投向了市民社会。他认识到,市民社会是民主化和民主制度的一项重要领域,他强调的,不是公民参与政治,而是积极地参与自愿的结社,否则就难以保证政体的自由性质和公民个人的自由不致失落。市民社会自身就是社会整合和公众自由的最重要的领域。
——刘军宁《托克维尔的“法国大革命启示录”》
在当下的中国,改革也存在思想和路线的争论。但争论是否应有某些基础?
庄子哲学精神最具独到之处有四点:
(一)宽容胸怀。
(二)个性尊重。
(三)齐物精神:《齐物论》中“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即肯定各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及其独特的价值。“以隶相尊……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将卑贱的和尊贵的等同看待,万物都归于一体,而相互含蕴在大全的世界中。
(四)异质对话。
在中国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上,庄子的思想曾起过良好的作用。佛学思想进入中土,道家有接引之功,庄、禅的融合更在隋唐产生了辉煌的文化成果;北宋儒学明确排斥佛老,却暗中援引庄子,无论在理论的建构和精神境界的提升上,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遇到了比佛、儒更具有强烈异质色彩的西方文化,中西对话的工作,需要儒释道共同来承担。而在承担之中,庄子思想最具关键性,因为他那开阔的心胸和审美的心境是当今世界最为欠缺的,他所具有的宇宙视野最能和全球化视域相对应,而他所倡导的自由精神和齐物思想则最具现代性的意义。
——陈鼓应,著有《庄子今注今译》
▍平等
众生平等,自尊自强。
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中国人擅茶道,一盘数杯,倒茶的人讲究一碗水要端平,无论贫富贵贱。茶道面前人人平等,这种等量齐分的杯中情怀,正是天赋平等的人文精神。水要端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让社会共享共赢。
《墨子·尚贤上》写道:“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潜书大命》:“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追求平等,首先理解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不平等如何形成?有哪些形式?绝对平等是否会损害自由或公正?什么样的平等是最合理的?再于其中探索道路。
荐读:
尤努斯和他的格莱珉银行,创造了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的奇迹。他希望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全世界,同时也饱受争议。目前为止,他在中国尝试格莱珉银行的努力尚未成功。淘宝和京东都曾与他有所交集。这些最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公司,也在尝试农村电商和小额信贷的可能性。诸多NGO也在在艰难中探索。
人类从未消除过贫穷和不平等,但一直在孜孜以求。
墨子是个没落贵族,跟工农劳动者比较亲近。墨家是一个有严密组织纪律的团体,穿短衣草鞋,参加劳动,以吃苦为高尚。谁违背了这些原则,轻则开除,重则处死(眼熟吗)。其纪律严明到,墨家某任最高领袖腹的独子杀了人,腹依“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的墨家之法判了儿子死刑。可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墨子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兼爱”含平等与博爱之意,君臣、父子、兄弟,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友爱。而个人贫富、天下治乱,并不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种愚民说法消磨了人的创造力。人通过积极努力,可以达到富、贵、安、治。墨子是科学家、工程师,喜欢搞发明,制造了很多军事器械和防御工事,但又是反对战争的和平主义者。
“儒墨显学”曾共为百家之首。墨家子弟纪律严明,视死如归,颇有宗教色彩,但终于汉代消亡。
回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取相关书单
南 都 观 察
Narada Insights
观察 | 思索 | 行动
南都公益基金会发起的思想平台
· 投稿及合作请发至邮箱:guancha@nandu.org.cn 或后台留言联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