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单保费降,新业务价值率升,高质量发展模式重构平安估值!

13个精算师 13个精算师 2022-08-06

★事件:


中国平安12月13日的公告显示,11月份新单保费收入单月同比下降 19.8%


这个降幅让许多人感到很吃惊,包括我们“13精”。很多粉丝纷纷留言或者致电我们,让我们谈些看法。


★我们从五个方面谈一下:


  1. 先看市场表现

  2. 再看“下降19.8%”的背后逻辑

  3. 真的没有问题么

  4. 新业务价值率的对冲

  5. 平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6. 平安究竟怎么估值


1

先看市场表现

这个事件应该算是一个大事件,我们先看看市场的反应。


市场是最客观的裁判!


我们这里列出了平安公告当日,公告前10天,公告后10天,平安与保险股指数,以及上证指数的收益率走势对比。

市场是最聪明和先知先觉的,从市场走势来看,至少市场并没有将这个消息理解为有多坏。


2

再看

“下降19.8%”的背后逻辑


1. 个人新业务—月度保费当月值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下降19.8%”是11月团体和个人新业务单月保费的下降。


这里,我们只看个人业务当月保费是负增长18.9%(如下图2所示),然后,我们再看一下平安2018年和2019年寿险个人业务新单保费各月走势对比。

从上图可知,11月往年都是淡月,且2018年开门黑,10月、11月和12月后三个月都在努力抢进度。


这三个单月的同比增速在2018年都很高,因此,几乎可以预计,2019年12月单月保费可能依然同比下降不少。



2. 个人新业务—月度保费累积值

由于保费的季度性特征,单月数值可能会受去年同比数的跳跃而异常,累计值保费稳定性更可靠。

从累计新业务保费来看,2019年的新业务一直是负增长的,这在平安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会上就已经说的非常清楚。


当时的报告数字是“2019年新业务保费同比负增长8.6%”,而从截止到11月的数据来看,这一数字似乎有所收窄,降至8%。


3

那么

是不是没有问题了?

显然不是!


我们不能因为11月是淡季,就嗤之以鼻。


我们也还是需要认真反思和总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月的同比降幅较大?


单月同比下降19.8%,可能不是大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比较担心~


那就是,代理人的数量!



1. 为什么代理人数量下降?

2006年至2018年,平安代理人数量从20.5万人一路提升到141.7万人。2019年则不一样,保险代理人数量从2018年末的141.7万人,下降到2019年中的128.6万人,再下降到三季度末的124.5万人,减少了17.2万人,减幅12.2%。


2014年以来,个险新单件数始终徘徊在1.22件(人均每月)左右,新单保费的增加主要是靠代理人数量的提高而增长。


事实上,这一模式不仅是平安的法宝,也是寿险头部公司的一致武器。



2. 寿险业发展的模式已悄然变化

但是,寿险业发展的模式似乎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


最大的冲击来自互联网+人工智能!早在2017年,今日头条就探索了对保险有兴趣的人群画像的特质。


而现在,大大小小的保险科技公司,如孙XX、深XX、Dr大XX等,均是通过生产原创的保险内容来直接获客完成付费转化。


曾经知名人物说电商无法取代实体店,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


现在,也不乏业内大咖强调保险产品多么复杂,根本不适合放到网上销售,而是需要人面对面的解释。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消费群体的日益年轻化(年轻人为其父母买保险当然也算这一类),消费群体的日益网络化。他们不愿意和人面对面交谈,他们更愿意自己在网上甄选。等等这些,都对传统的代理人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在保险产品究竟适不适合在网上销售这个问题上,我们感觉现在特别像电商崛起的前夜。


也许这个转换期间会很短,也学会很长,妥善之策是两手都要硬。


平安的应对之道似乎也是这么做的,一方面他们没有放松对代理人的严格考核,另外一方面是对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的巨大的投入。


平安的严格考核制度使得代理人数量下降较多。当然,平安也需要为此付出代价,比如11月当月新单保费的下降。


为什么要考核这么严?答案我们也许在新业务价值率上可见一丝端倪~


4

新业务价值率的对冲

尽管由于对代理人的严厉考核,导致了代理人数量的降低。但是,严格控制量显然不是为了得到坏的结果。


一个好消息是,严控代理人质量和卓越的业务管控带来了新业务价值率的持续提升。


如下图所示,新业务价值率的提升对冲新单保费下降之后,仍然导致平安2019年中期新业务价值的较大升幅。

事实上,一些寿险公司徒有规模而没有边际利润,不仅不会产生回报,还会消耗资本。

想想当下好多中小财险公司深陷车险的亏损陷阱而不能自拔,就是没有看透这一点。



5

平安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6.1和图6.2分别给出了2014-2019年度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有效业务价值与剩余边际的规模状况。


从有效业务价值来看,平安寿险录得4474亿元,略高于中国人寿;


从未来保单业务创造利润的角度看,平安人寿也已经稳居第一,剩余边际规模达到8674亿元。



图7.1、图7.2、图7.3、图7.4分别给出了2014-2019年度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的内含价值增长率、剩余边际增长率、新业务价值占比以及新业务价值率的趋势变化状况,其中新业务价值率通过新业务价值与首年保费比构造。


从四项成长性指标来看,平安寿险均位居首位,而中国人寿则相对较低。




从发展质量来看,平安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传统的PEV方法可能不再适用。比如PEV可以证明平安要比其他几家公司高,但是却不能准确衡量高多少合适。我们有必要采用更经典的股利法对平安进行重新估值。


6

平安究竟该怎么估值?

由于比率法的简单易懂,因此常被市场用来对保险公司估值。


寿险大多选择PEV,而产险大多选择PB。而真正的对价值估计的股利法,由于其计算的复杂性和晦涩,往往使人望而却步。


今天尝试用这两种方法都算一下。



1. 市场比率法:价值乘数

与一般上市公司选用的市场价值乘数(PE,市盈率,即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不同,寿险公司的市场价值乘数一般选取为PEV,该指标是股价与每股内含价值的比值,通常用来衡量寿险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


以平安为例,2019年平安集团内含价值为1.11万亿元(最新数据为2019半年度),总股本182.8亿股,每股内含价值为60.9元。24日平安股票收盘价为84.46亿元,由此可计算资本市场的PEV=1.39。


下图给出了四家上市保险公司的PEV比值。

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四家上市公司中竟然有两家PEV比值甚至都低于1,这意味着可以在资本市场“折价”购买到寿险公司


应该说,当前资本市场对于保险公司的整体估值是偏低的。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与保险公司利润核算的“复杂性”有关。


与其他三家公司相比,平安公司的PEV比值是最高的,这表明平安公司受到了市场更多地青睐。



2. 收益法:股利折现

收益法是从资产预期获利能力的角度评价资产,能够完整体现企业的整体价值,其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与传统制造业上市公司不同,寿险公司的利润是由剩余边际摊销产生,其中剩余边际是保费的现值,减去理赔、给付和各种费用的现值。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一利润核算与传统行业收入减去成本的模式相差甚远。出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寿险公司市场法的估值一般偏低。


收益法股利折现评估主要涉及预期收益额、收益期限与风险贴现率三个主要因素。


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预期收益额和收益期限,应该根据公司历史经营状况,并结合公司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风险贴现率应当综合考虑评估基准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收益率以及行业特定风险因素。


根据平安公司2018年年报,2018年全年股息1.72元/股,同比上升14.7%,全年派发现金股息总额为314.42亿元。从时间趋势来看,平安公司的良好业绩带来了持续提高的现金股利。


四家上市保险公司风险贴现率的选取值如下表:

股利折现法是将预期股利进行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具体方法。


我们选用戈登模型进行股利折现评估,假设公司实施一个不变股息增长率的现金股利政策,并且可以永续增长。戈登模型估值公式如下:

基于上述公式,我们估算出了不同假设情景下的平安寿险的PEV比值。


从2016到2018年来看,平安寿险ROEV平均值超过30%,2019年上半年度已经达到14.2%,简单年化ROEV至少不低于28.4%。


从谨慎性角度出发,我们将预期ROEV取值五种不同情景(20%、22.5%、25%、27.5%、30%)。

有关分红增长率,过去四年平均增长率为49.4%。但从谨慎性原则考虑,我们假设取值在1%~6%之间。


在ROEV取值25%,现金股利增长率为3%的假设情景下,平安寿险的PEV比值为2.75,比当前市场价值比率1.39要高出1倍。

显然,现阶段平安的股票是被低估的,甚至会有1倍以上的上升空间。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ROEV增速取20%,现金股利增长率仅取1%),平安的估值仍让有至少36.7%(1.9/1.39-1)左右的上涨空间。


7

总结

总结一下我们前面的分析和脉络。


①现象是什么?


平安11 月份新单保费收入单月同比下降 19.8%。


②产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过去10年平安首年保费增长主要得益于,在维持月均人均1.22件保单左右的情况下,代理人数量的整体提高来维系新单保费的增速。


外部坏境对传统的代理人模式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平安目前选择的应对之道是,一方面执行严格的代理人考核制度,淘汰落后产能,以新业务价值率的提高对冲新单保费的下降,进而保住更有意义的新业务价值的提升。


另外一方面是积极加大对互联网+人工智能的科技投入,在行业即将迎来巨变的不可扭转趋势中,率先占据有利位置。


③平安估值多少合适?


我们用了一个更难算,但是更具有意义的戈登模型对平安进行了重新估值。


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平安的估值仍至少有36.7%左右的上涨空间。


④平安的领先优势有没有变化?


第一,领先的高业务价值代理人没有变化,新业务价值率提升会对冲淘汰落后产能的阵痛;


第二,庞大的集团客户群和交叉销售没有变化,这会为各子公司持续提供较高的边际利润;


第三,正确的产品策略没有变化,长期保障性业务占比高,对低利率敏感性低,使得平安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占据有利位置;


第四,卓越的管控经验没有变化,平安的剩余边际余额在2019年中达到了惊人的8674亿元,相当于准备金余额的57%。这一数字还相当于中国人寿的1.2倍,新华人寿的4.2倍,太平洋人寿的2.7倍。


第五,科技领先优势没有变化,平安集团目前拥有约3 万名研发型科技人员和500 多位大数据科学家。在“2018年全球金融科技发明专利排行榜(TOP20)”中,平安凭借1,205 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平安 “科技赋能金融”战略,将业务场景和服务交易与底层的金融产品挂钩,实现场景+客户+服务的生态闭环。


这些都表明,平安已经预判了外部环境将迎来巨变,并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如果平安自身的这些领先优势没有变化,那么平安就始终是值得你投资的一个好标的。


copyright © 2019 Thirteen Actu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往期回顾

☼ “13精”数据库丨

保险数据,说话就能查的到!

“13精”数据库问世,我们致力于成为深度垂直于保险业的WIND

☼ 保费大排名丨

〖2018年保险公司保费大排名〗寿险新单负增长,太保人寿重回前三!大地超越中华联合!-致敬艰难的2018年!

☼ 公司编制丨

破解保险公司经营杠杆难题之二:保险公司总部、分支机构定编多少合适?

开设机构?先想想机构产能达标了么?财险公司机构产能排名榜

☼ 竞争力排名丨

曾经是万能险,现在是分红险?—2019年一季度寿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

81家财险公司,谁是利润、规模、风险平衡的NO.1?—2018财险公司“13精”综合竞争力排名榜

☼ 监管评价丨

2018年保险公司经营评价结果,终于来了!—寿险公司评级上升,财险评级下降

SARMRA全榜单来了!2018年多家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评分下降!多家保险公司未按要求披露!

关注我们


13个精算师

雪球、头条号、微博:13个精算师

邮箱:thirteenactuary@163.com

小编微信号:xxjss13

在看的你,一点很“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