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零售复苏了吗?

女巫有话 格隆 2020-02-24

作者 | 女巫有话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1月11日(星期六),我瞒着身边的朋友来了香港。

为什么说要瞒着呢?因为我发现无论是生活在北方,还是居住在珠三角的朋友,只要提起“去香港”的话题,他们第一反应通常会有两种:

一种会说,“别去了吧,那边不安全,太可怕了”。另一种是“问号脸”,“现在已经好了吗?”……言语中透露着对我满满的担心。

从去年6月算起,事情断断续续的持续了半年有余。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家内心的恐慌似乎没有减弱。

那为什么这时候要选择来香港呢?主要原因三个:


①看看香港客流和商业整体情况。虽然媒体也有报道,但可能带有意见倾向,不够客观;


②发现最近香港很多商店打的折扣,相比几个星期前更大了,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③香港本土珠宝商的股价在涨……



1

今日香港


一大早,从深圳湾过关。关口人不多,基本不用排队,大巴同行的乘客也不到10个人。

这次的路程,选择沿港铁荃湾线走,从尖沙咀出发,途径佐敦站、油麻地站,最后到旺角站附近。也就是从曾经最兴旺的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林立的片区,逐渐过渡到平民生活区,在早上和傍晚时点走一个来回。

选择这条线路,除了可以更全面的看到商业环境变化以外,也更具有代表性,因为这条路线曾是在事件发生后,商店歇业、关店最严重的区域。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尖沙咀位于维多利亚港海滨,集中着大型购物中心、买手店、五星级酒店和地标性建筑,是大多数游客来香港会第一时间想去的地方。比如,九龙仓(0004.HK)旗下的海港城(香港最大的高端购物中心、亚洲最赚钱的购物中心)、中港城、I.T品牌专卖店(0999.HK)、崇光百货(Sogo)、美丽华商场等等,这里算是香港最精美的城中心了。

图片来源:百度地图

早上9点多抵达,本地人和老外在海边晨跑,大街小巷行人稀少。此时,商场还没开店营业,整座城市似乎还在熟睡。

早上9:30左右的海港城周边

早上10点之后,沿线人流慢慢多了起来。到了下午,街上车水马龙。

看到人流我很欣喜,但后来注意到,一路上和我擦肩而过的人,听到更多的是粤语和英文,较少看到内地游客,多是本地香港人和老外。

回顾最新的访港数据。11月香港游客数同比下降55.9%至265万人,已经达到2003年非典爆发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大陆赴港旅游人数同比下滑58.4%至193万人,占整体赴港游客的72.8%。

而圣诞节期间(12月21-25日)访港旅客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入境人次录得48%的跌幅,其中,内地入境旅客为39.0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大跌56%。

在过去,春节假期临近的时点,内地游客赴港消费热潮会有所升温。那时的商场人气兴旺,一些化妆品商门前还会大排长龙,而现在显得有点萧条。

那香港的零售业态现在是什么状况呢?

傍晚,我重新回到出发地,看看逐渐入夜的尖沙咀。

以前,在这个时点,香港就会慢慢进入传说中的“不夜城”,游客穿梭于大街小巷,吃完饭去商场逛街购物,代购们争分夺秒的买包买货,好避开离港高峰期。

我闲逛着崇光百货的轻奢店(MK、Kate Spade、Dior等)和海港城一楼以LVMH、Hermès、Chanel、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为代表的奢侈品店。

发现即使现在轻奢店的折扣打到了五折,但光顾的客人很少。平日里异常忙碌的店员销售很清闲,他们的眼神追随着路人,等待客人进店看看。 

而偌大的LV店里,晃荡着内地人的身影,拖着小箱子拿着手机拍照,应该多是代购。

傍晚时点的海港城周边

在香港旅游业受到重创后,奢侈品销售很多商家也进入寒冬,这一点被各大奢侈品公司写进财报。

放眼全国市场,即使2019年中国经济疲软,但国内的奢侈品市场依然增长良好。

2019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消费者。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持续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0%,占全球个人奢侈品消费总额的35%。

中国人的奢侈品消费力是挺强悍的,但香港市场的奢侈品店却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此前还传出不少关店的新闻。

从目前的情况看,香港奢侈品珠宝的零售状况似乎没有很大的改观。

路上的珠宝店也鲜有人光顾,包括周大福(1929.HK)、谢瑞麟(0417.HK),而以周大福、六福集团(0590.HK)为代表的珠宝商的股价从去年11月末到12月初开始持续上涨。

虽然看到的现象对比股价有点出入,但我认为这是合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几家珠宝商的估值水平一度跌到2014年附近的低位;
2.比起香港餐饮、奢侈品、零售业,珠宝商本身基本面较好。它们在内地也有业务,即使香港事件现在或未来影响加重,其它市场也能给予支撑,不至于关店。内地门店占比分别是周大福60%-65%,六福集团近40%。
3.当时六福集团公布的扩店计划进展良好,市场份额有望扩大。

所以,虽然同样进入“黑暗期”,但大家所遭遇困境程度不同,市场会优先考虑这类质地更好的股票,及时“捡漏”。

香港本土食肆也是过往游客经常会去的地方。

我频繁的走进更平民化的茶餐厅和小吃摊,却极少听到讲普通话的声音。香港老百姓在慢悠悠的看着报纸,安静的品着奶茶、咖啡。

过去在香港,每次走进店铺,店员一开口讲的会是普通话,而现在,他们每个人对我讲的首先会是粤语,似乎连眼神都变得没有了光。

说着香港口音的粤语,也让我感觉自己就是在这里生活了很久的人。

不得不说,香港是一个很容易就能融入的城市,这种特质也是过去促使内地游客大量来港的原因之一。 

旺角附近的平民菜市场

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联系一直都很密切,比如说食物。

现在香港的食物涨价是很明显的。相比2019年春节,在相同的地理位置附近,单份餐食的均价集中在50港元左右,而现在有的餐厅已经涨到了接近70港元。

香港本地人也跟我吐槽说,茶餐涨价太厉害,以前都没这么贵的!

从尖沙咀到油麻地,相同的餐食,价格相差也很大。尖沙咀附近街道上的茶餐厅,一份茶餐的价格大概在接近50-70港元,逐渐远离商业区后,价格逐渐降到了接近40-50港元。

某连锁商超大促销;涨价的日常餐

我们回看这一年来的食品通胀指数发现,在事件发生后,食品通胀指数高企,足足翻了接近1倍。

从内地进口至香港的食品价格上升了,特别是猪肉价格。加上租金持续上涨,使得香港在去年下半年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再来看香港过去一年的CPI指数,也有明显的上涨。对比去年1月,在事件发生后(6-12月)涨幅区间1.9%-2.8%。可能是因为一些生活用品普遍在降价,包括服饰、包包、鞋子、日常用品、美妆,对冲掉了一部分涨幅。



在不同生活水平的区域,看到各大店铺在降价促销,折扣大到让我恍若置身现场版唯品会。
 
Nike、Adidas等品牌卖场;Baleno专卖店


2

从美妆零售大降价引发的思考


1月的香港,散发着浓厚的新年气息。

各大商家也在货品铺设上,尽可能的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用很大的标签写着“X盒100元”等等促销内容。巧克力、红酒、糖果、零食,套着精美的包装,散发着强烈的仪式感。

在一家专卖英国进口商品的商店,身边一对香港夫妇边挑着年货,一边说,“这样的包装也不会太失礼”(意思:不会显得太低档次),一下子就拿了好几盒。

虽然很多礼物的包装都很精美,但里面的分量却不多。也许对于很多港人来说,“好好睇睇”关乎礼节、仪式、面子,显得尤为重要。

有的商品,还被设计成礼物套装组合,不得不说,无论经济、社会怎么变化,这里对于年货置办的仪式感从未变过。

可即使这样,消费者对大促销的美护日用品、年货零食都一样会买账吗?

当然不是。 

贴满“降价促销,最低几折”标语、门前贴了促销商品最新报价的莎莎国际(0178.HK)门店非常引人注目,但过去门庭若市的光景已不复存在。

即使它的折扣已经很有吸引力,国际大牌美护产品很多打到了5折。比如,一套兰蔻精华,从前1,350港元降到了650港元,过去接近1,000港元两件的雅诗兰黛眼霜,降到了635港元。
 
图片来源:香港本地宝

国际大品牌的小物件,比如,欧舒丹(0973.HK)入门级产品护手霜,内地售价99人民币一支,现在香港降到了50港元,DHC的护唇膏降到了单支31港元。

图片来源:香港本地宝

莎莎的股价从2018年6月开始“滑铁卢”,而在香港本地珠宝商股价出现上涨后,它依然没有动弹。


2019年10月15日盘后,莎莎国际发布近三个月经营数据,整体零售及批发业务营业额按年下跌 20.8%。香港市场第二季的整体销售额下跌35.2%。


虽然它很大程度受访港旅客数量的影响,但股价下跌,并不完全是这方面的原因。

莎莎在供应链端存在较大问题,小红书、天猫国际等海淘平台日益规范,内地仓储物流愈发高效,加上现在很多海外国际大牌纷纷进驻中国布局线上渠道,导致它丧失了原本的价差优势。

即使它目前的估值比2014年时的水平还低,但长期来看,影响基本面最大的问题仍还没有解决。


短期来看,它和游客变化密切相关。今天,香港本土餐饮和零售板块上涨,或许和市场预期游客回暖有关。


在这一轮春节促销中,莎莎给的折扣很大。大打折扣对零售商来说当然是不利的,这通常是商家业绩遇冷采取的方法。

可我们也不能以此轻易断定这会对莎莎业绩负面影响更大。到底是品牌商让利多,还是自己在倒贴,会不会最后增量不增利?现时股价是否出现“超跌”?这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或许要等未来调研完后才能和大家分享了。


3

影响赴港游客人数的因素是什么?


香港旅游发展局发布《2018年香港旅游业统计》,2018年访港的内地游客达到5,100多万人次,占全部游客数量的78%左右。内地客流给香港经济贡献了3.6%的GDP(旅游业所占5%中的72%)。

内地游客是香港旅游、零售和餐饮业的支柱,香港经济的根基依然是金融、贸易、地产。

曾经大家之所以会选择香港,原因无非是:

1.社会安定;2.交通、办签证便利,相比其它国家,出行性价比高;3.从品牌数量、价格优势方面,被定义为“购物天堂”;4.文化环境相似,沟通方便。

而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地游客对香港社会安定丢失了信心。

其次,赴日韩旅客增量明显,分流了部分客流。

中国游客在访日外国人总数中占比约3成,是日本最大的外国客来源地。2019年1~11月,访日游客合计2,935.57万人,中国大陆游客增加21.7%至75.09万人,人数居首位。

在访韩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最多,今年接待中国游客较去年增加26%。截至今年11月,访韩中国游客已达551万人次,全年有望突破600万人次。

除了粤语区,其他地方去香港大多数都得坐飞机。那飞香港和飞日韩相比,香港性价比的优势在减少。前阵子,上海飞日本的机票一度降到千元以下,让很多上海附近的民众乐开了花。加上今年还会举行东京奥运会,这也会提升赴日吸引力。

上面提到的香港的优势还在吗?

这是不可否认,游客是否回暖更大的因素取决于社会是否安定。虽然未来有转好的迹象,但也由于替代目的地的存在,影响了赴港游客数量回暖的时间。


4

结语


傍晚6-7点的深圳湾口岸,正值往返通关高峰期,关闸突然变得拥挤了起来。

游客提着装满蓝罐曲奇、Sugurs、荣华手信、小熊饼干、海味的大箱小包,行色匆匆。在一拨拨涌出来的人群中,万宁橙色的袋子、楼上蓝白色的袋子、优之良品橙白色的袋子、印着JHC(日本城)大Logo的袋子格外显眼。

口岸入口边上的顺丰营业点也变得忙碌起来,在短短半小时里,业务办理的号码从53叫到了99号。代购们把大袋小袋的美妆用品、零食年货铺了一地,门外的快递被整齐的堆了高高几列。

港货依然具有吸引力的。对代购来说,去香港买货的成本较低,他们依然频繁的往返香港,而游客数量什么时候才会回暖呢?



写在最后:


看过无数次入夜后冒着烟火气,泛着霓虹灯火的香港,一派生机勃勃,但这座城市的背后其实充斥着许多的不解和迷茫,这里很热闹,也很孤独。


在香港,看到白发苍苍的餐厅收银员、坐在路边安静乞讨的老人、年迈的小巴司机,他们只是这座城市中普通个体的代表。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港剧里的人物那样住在明亮的房子里,体面的行走在中环写字楼,而更多的人要居住在狭小的劏房,期盼有一天能排上号住上条件好些的公屋。暴涨的房价、租金和物价早已掐灭了他们内心的火苗。


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专心的往前奔跑,走在路上,让我仿佛置身动画片里的机器人大军,这也给人冷漠的感觉。而更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使面对的是本地人,冷漠亦然。


当你了解这里的民生,他们的生活背景,或许能更加理解人们的行为。


来公司实习的弟弟妹妹们已经回到香港的学校准备开学,他们跟我说,这边的大学已经基本恢复了。负笈香港的学子在为可以重返校园而欣喜。


有人说,香港是一座待渡的城市。虽然我也不知道香港未来会摆渡向何方,但都衷心的祝福它,期待着这里逐渐复苏后的模样。


耳边萦绕着那首《东方之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Ps:由于在香港呆的时间较短,上述现象和观点可能不够全面。如不妥当,欢迎指正。感谢)

—— 写于1月13日




往期推荐

深圳楼市领涨全国,为什么龙华金茂府却在打折促销?

2020年,楼市还会有“小阳春”吗?

特斯拉降价,屠刀还是鲶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