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养老金还没着落,房子却要先领上养老金了。8月23日,住建部宣布,已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西安、沈阳、合肥、福州、厦门、济南、宁波、无锡等22个城市,开展房屋保险、房屋养老金、房屋体检三项制度试点。对这种看法,官方严厉驳斥:传言房屋养老金是另一种房地产税,纯属混淆视听、牵强附会!养老金公共账户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土地出让金、原公房出售资金等多渠道,不需要老百姓出钱。但是,即便权威给出了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人依然不愿意往好的方向想?因为,普通人、不排队、有好处,这就是个不可能三角。2014年,《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允许年龄60岁以上老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按月领取养老金。直到老人去世后,保险公司有权处理抵押房产,优先用于偿还养老相关费用。10年前,舆论说的是靠房子养老;现在,突然就变了态度,成了人给房子养老。你说落后吧,咱们连房屋养老金这种创新都搞出来了;你说先进吧,连人都还没保障好,却要去保障房子的养老。既然官方已经辟谣,明确了房屋养老金不是房产税,那就别在这个模棱两可的问题上纠结了。有了这个因,会结什么果非常明显——中国大部分房子必然会在相近的时间内老化。所谓使用年限,指的是不用进行大规模维修,还能使用的时间长度。不过50年只是理论上,实际上中国住宅的平均寿命不到30年。具体原因,包括早年标准不完善,建造不科学,偷工减料,一些沿海城市用海沙替换河沙、造出了一堆豆腐渣等等……30年都还算比较好的情况,有很多小区不到20年、甚至几年就出现漏水、墙体脱落、楼板空鼓现象……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镇现有的房屋中,已有20%建成超过30年;到2040年,这个数值预计将达到80%。所以从2023年开始,住建部才会在多次提出,要研究建立房屋保险、养老、体检新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以危房、老旧房为重点,定期安排专业人员检查:超过使用年限三分之二的房屋,至少每5年检查一次;超过30年且经鉴定能继续居住的房屋,至少每3年检查一次;鉴定为C、D级且加固后的房屋,至少每2年检查一次。如果检查后“确诊”了,只能实行旧改,大体上也有三种情况:1.老化的宅基地房,翻建或整体维修;2.威胁住户人身安全的危房,必须拆除;3.妨碍城市规划的居住区,改建成医院、公园、地铁……整体看上去,似乎是挺好的,但是首先就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必须解决:钱从哪儿来?开新单位、聘请专业人员、定期检修、翻建改建,每一样都要花钱。即便能掏出钱,光政府授权、有资质的第三方、定期体检,这三个因素加一块,大部分资金估计都进了经办人自己兜里了。能不能做到钱收得越多、公共服务越好?这个话题,也不好多聊……
虽然官方说了“不需要老百姓花钱”,但这玩意就跟增值税一个道理,纳税的主体虽然是在生产端,但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这个话题依然点到为止,我们具体看看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什么影响。房产税主要与房价相关。比如500万的房子,要交3万税,50万的房子只用交3千。一线城市500万的房子,与小县城50万的房子,建筑成本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因为地价不一样。比如你在深圳100平的房子,一年要5000元去“养老”;我在鹤岗100平的房子,一年同样要2000元“养老”。不管这笔钱是直接自己出、还是间接自己出,结果都是一样。小地方的房子本来就不太值钱了,谁愿意真的一直花钱去修缮?越是房价低的地区,持有房产越吃亏,这明显问题就很大。更关键的是,这些地区很难把成本转嫁给租客,只能自己承担,不断失血,极端情况下房子甚至会成为负资产。100万日元买一栋二层破小楼,送几亩地;在山区,买几千平地,也就两三百万日元;更夸张的,甚至还有售价1元的老屋……之所以白送给你,其实就是想把修缮金、房产税等持有成本,一并转移给买家。真实情况是,我们走日本老路的概率非常之大,甚至比他们更彻底。都知道,日本在泡沫经济时期,房地产及其火热,房子根本就不愁卖。这一点,我们与之非常相似,开发商只要能拿到地,就能大赚特赚。至于房屋质量,基本都没有去提升的动力,想的都是早点竣工拿钱。正如上文举的几个例子,这一时期很多房屋的质量普遍较差,修缮的成本自然就高。比如日本60年代造的老房子,维持至今每个月的修缮成本也只有约100日元/平米。90年代造的房子,每个月修缮成本就飙升至约400日元/平米。而最近两年造的新房子,修缮成本又降到每个月100-150日元/平米。那么多烂尾楼、危楼的新闻层出不穷,我们会怎样不必多说……显然,就现在的时间节点,老楼确实很有必要去修缮、去“养老”,但这笔钱越是对欠发达的地区,越是负担重。上亿的豪宅主人,一两万只是洒洒水;而对背着房贷的、或者本身房子就不太值钱的而言,这笔开支就很操蛋了。当然,官方说了,这笔钱不会让百姓直接出,是从财政里拿。即便过手没问题,县镇的老旧房,真的值得花时间、金钱、人力物力维持吗?有可能最终还是类似日本那样,让部分乡村县城的产业自然老去,让人口自然加速往大城市集中,从而推高大城市房价。小地方失去房地产,不只是失去了房地产,更失去了相关产业带动的商业圈。除了极少部分旅游城市、资源城市、老牌工业城市,当地普通年轻人靠什么生活?再加上大城市本身具备的虹吸效应,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加速往大城市集中,必然是大趋势。比如日本第一座破产的城市夕张市,大街上到处是限制的住宅,90年代的兴建那些旅游设施,也早就破败不堪,杂草丛生、鲜有人迹。目前,日本有27.3%的房子都处于闲置状态,没人接手、失去了资产价值。另外,预计到2033年,日本约58%的港口、24%的下水道、50%的隧道、67%的桥梁,都将达到50年寿命。出于多方考虑,日本政府只选择性修缮部分人口集中、年轻人多的地方设施。
夕张市的废弃房屋
无论人还是物,似乎都带着后现代的色彩,等待与城市一起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这边,届时又会有多少城市从壮年走向暮年,为仍有年轻血液不断涌入的大都市,燃烧自己呢?(全文完)沟通建议或商务合作:18126281778(微信同号)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