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你可能不认识,但崇禧塔就是他建的!
崇禧塔
位于西江岸江滨路塔脚巷北侧
始建明万历十年(1582年)九月
万历十三年(1585年)四月竣工
崇禧塔,雄伟壮丽,为西江明代四塔之冠。塔高57.5米,外观9层,内分17层。此塔为楼阁式穿壁绕平座砖木塔。塔基座为石砌,高约1.8米,八个角均有石雕“托塔力士”“二龙戏珠”“鲤跃龙门”“双凤朝阳”和“麒麟献瑞”等浮雕图案。
崇禧塔现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是肇庆八景之一,名曰“江堤塔影”。
于此登塔眺望,肇庆风光尽收眼底。
究竟是何方神圣留下如此美景?
让小编带你一探究竟!
王泮
[明]字宗鲁,号积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代万历八年(1580年)至万历十五年(1587年)任端州知府。
对!没错!就是他!
王泮到肇庆任职后,
做了许多兴利除弊的实事,
让我们翻开历史一 一细数~
一:锐意整顿吏治
王泮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厉行节衣缩食,对任何携带“束修”的来访首,一律拒之门外;对衙门公事,尤其是重大刑狱诉讼,必亲自把关,“严正典核”,力求公正处事,“无负长者”。经过一番整治,“请属望风而化”,“一时端称大治云”。
二:修筑堤围
西江洪患,年年出现,王泮“开仓赈贷”,同时对受灾商户减免赋税;另一方面,他又“下教群邑,修筑堤畛”。据记载,王洋任职期间,肇庆没有出现重大的洪灾。
三:开通跃龙沟
星湖的前身是古时西江北水道淤积形成的“沥湖”。每逢豪雨连日,沥湖内涝为患。王泮到任后,开通了跃龙沟,在流经城区之交通要道上,筑起跃龙桥,把沥湖的涝水导入西江,使城郊万亩良田旱涝保收。
四:疏挖航道,扩大港区
明代中叶,肇庆已成为西江中下游的一大贸易港口,当时到港船只,“首尾相接”,十分繁华,但是当时的北港水道淤积,不利舟楫来往,王泮遂主持开凿北港水道,港区“顿为改观”。
五:接待来华传教士利玛窦
1583年10月,利玛窦经澳门入粤,王泮向两广总督吴桂芳建议,准予利玛窦到肇庆居留。利玛窦在崇禧塔附近建起了“仙花寺”,王泮亲自为“仙花寺”题写寺名。此外,王泮支持利玛窦在肇庆的传教活动,与利玛窦保持着平等、友好的关系,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六:兴建崇禧塔
为什么要建崇禧塔呢?王泮亲自撰写的《崇禧塔记》碑文,道出了其中因由:“肇庆群治,地脉自西而东,南有大江,北有沥水,顺流东下,若建瓴,(其势雄矣,)然非所以聚风气、钟灵秀也。”他认为浩浩的西江水,冲走了肇庆的“灵气”,于是建宝塔以镇之,“若以障其澜而回之者”,这样,肇庆的人杰地灵才能充分发挥。也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崇禧塔之美景。
除此之外,王泮任职期间“修建学宫,发展教育”,今天的“文庙”,历史上曾由王泮修葺扩建,“展拓斋舍,多士咸得肆业。”他还向两广总督吴桂芳建议“辟建七星岩景区,兴建亭台楼阁”,点题"星岩二十景"。
▲王公生祠
在肇庆老百姓心目中,王泮是位杰出有为的好官,1587年他离任之时,“端人士遮道攀卧,莫能上,孺慕如失怙恃”。其后,肇庆士人建起了一座“山阴王公生祠”,纪念这位为百姓做好事的官员。
肇庆发布编辑部
资料 肇庆市炎黄文化研究会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实习编辑 李丽萍
校对 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