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少爽:翻译专业学生术语能力培养:经验、现状与建议

外语界 大民说英语 2021-09-15

提要伴随现代翻译行业的发展,术语能力已成为职业化翻译工作者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术语教育亟需在高校翻译专业中开展。本文调研了西方国家高校的术语教育经验,剖析了我国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现状,进而探索我国高校翻译专业产学研一体化的术语教育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师资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展开分析,旨在促使翻译院系、翻译产业和科研机构三个系统之间形成一种互利、互惠、互补的良性循环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术语能力,推进我国高素质、应用型、职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术语能力;术语教育;翻译专业;产学研一体化

 

1.引言

 

术语被视为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冯志伟 20111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占据基础地位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术语的数量与使用频率快速增长,科技知识的国际传播有赖于术语的正确跨语传达,术语成为“全球化企业语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冷冰冰201356随着术语相关研究的日益增加,术语学的学科地位与术语学家terminologist的重要社会角色逐渐得到认可。2013年国际翻译日主题文章就明确指出,术语学家在语言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术语学家在当今社会中的角色也日益关键,因为口笔译工作者都需要他们的支持;他们还致力于各个领域的语言标准化,使各领域专家之间的沟通更为顺畅。”为了应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术语教育也相应地受到了高校的关注与重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从事术语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在当今时代,术语与翻译关系甚为密切,术语问题是职业译员常态工作对象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更是应该注重术语教育,培养学生的术语能力成为现代社会和翻译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译者术语能力可定义为:翻译工作者为有效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术语问题而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系统。我国高校翻译专业的术语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国外高校在术语教育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现状,汲取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开拓出适合我国高校翻译专业自身的术语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术语能力。

 

2.国外高校的术语教育经验

 

2.1 德语国家高校的术语教育

 

在国外,高校开设术语学课程的历史已40年之久。德国-奥地利学派是最早形成的术语学派,术语教育首先开始于德语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现代术语学的创始人尤金·维斯特(Eugen Wüster就在维也纳大学开设了名为“普通术语学理论与术语词典学入门”的课程,向学生传授术语学的基本工作方法与原则(Montero Martínez & Faber Benítez,2009)。上世纪80年代初,国际术语信息中心(Infoterm)开设术语学培训课程,为有意或已在从事术语工作的人员提供技能培训,以推动术语学理论知识的传播。近年来,国际术语网TermNet每年都会联合举办一期国际术语学夏季培训班,开设面向实践的术语管理入门培训课程。

 

李健民(2010)调研了20所开设术语教育课程的德国家高校(德国15所,奥地利3所,瑞士2所),并对科隆应用科学大学、莱比锡大学、因斯布鲁克大学的术语教学情况了案例分析发现在德语国家中术语学课程的开设者多为翻译、语言院系或研究所,其培养目标涉及翻译学士、硕士、博士、术语学硕士、术语师、技术编辑等,几乎每所大学的术语教育的培养对象包含翻译硕士。可见,德语国家的术语学课程主要为培养翻译人才的术语能力而开设。课程类型可分为初级课程和高级课程,前者为低年级学生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术语的收集整理方法、术语工作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术语翻译方法等;后者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教学内容主要有术语库建设、术语工作实践、术语管理、术语管理系统和翻译相关软件的使用、面向翻译的计算机辅助术语学等。在教学模式方面,德国术语教育的普通特点在传授少量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辅之以大量的术语工作项目实践,强化应用术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侧重术语实践能力的培养;奥地利将术语教育、学术研究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术语教育模式;瑞士则将翻译和术语两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术语教育既是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可培养从事术语工作的专门人才即使在专门的术语人才培养中,也要求学员应具有翻译或外语方面的知识背景。(参见李健民 2010

 

2.2 俄国高校的术语教育

 

俄罗斯学派术语学的研究历史仅次于德国-奥地利学派。俄国术语教育起步较早。根据郑述谱(2006)的调研,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有一些术语研究者在俄国高校中开设术语课程,坎黛拉吉在莫斯科印刷学院授的“科技术语原理”列依齐克在莫斯科大学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所开设的“术语学”。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综合大学和专业学院相继开始设置术语学课程。另外,还出现了针对不同对象的术语学研修班、短训班。按照专业知识背景和职业背景,俄国术语教育的对象可分为4类:1)术语工作者,包括术语理论工作者和术语实践工作者;2)语言学工作者;3)科技信息机构和出版机构的工作者;4)国民经济专业人员即科学文化工作人员。其中,第三类还可细分为文摘工作者、翻译工作者、语言技术研发者、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编辑等。术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完善,从一开始简单偏重术语的语义和结构到术语编纂、术语管理、术语标准化、术语翻译等,其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广泛和专业化。(参见郑述谱 2006)可见,与德语国家的情况相比,翻译工作只是俄国的术语教育所面向的众多服务对象之一。

 

2.3 英语国家高校的术语教育

 

在英语国家中,虽然术语学研究的起步较晚,但目前也有为数不少高校设有术语教育课程。其中,加拿大的术语研究首当其冲由于其独特的双语语言环境,加拿大学派已成为术语学研究的大学派。加拿大学派术语研究的主要宗旨,在于语言规划与翻译工作服务,术语库是其研究的重点。在上世纪80年代,两位著名加拿大术语学隆多(G. Rondeau迪毕克(R. Dubuc分别撰写的两部术语学著作——《术语学概论》和《应用术语学》,一直以来被视为术语学的经典教材。多所加拿大高校开设有术语学课程,其课程设置注重应用实践,如渥太华大学、蒙特利尔大学、麦吉尔大学、约克大学。其中,渥太华大学翻译学院所开设的系列术语学课程共有6之多,分为本科和硕士两个阶段,此外,还有4门翻译类课程也涉及术语方面的内容;蒙特利尔大学语言与翻译系也为本科和硕士翻译专业学生开7门术语学课程,涉及术语学理论与方法、文献管理、术语词典学、语言规划等多项内容。通过重点调研4所加拿大高校术语学相关课程的设置情况(见表1),可以发现加拿大的术语教育呈现如下特点:

 

1)术语教育系统化,教学对象主要为翻译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学校往往会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设置系列术语课程,有入门课程和高级课程之分,选修后者的前提是必须拿到前者的学分

 

2)注重应用术语课程和术语工作实践,设置有校内外术语工作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术语学课程具有综合性,与其他主题相结合,如词汇学、词典学、文献管理、语言规划等。

 

英国和美国的术语学研究起步略晚,其早期的术语学论著多为译著和论文集。英国高校中一般将术语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具体的专业领域课程相结合,如医学、法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其翻译院系也同样将术语学融入到具体领域文体的教学中,较少单独开设术语学课程。在美国,术语课程多由高校的翻译院系开设,其目标在于培养具备术语工作能力的翻译人才。通过重点调研4所美国高校术语学课程的设置情况(见表1),可以管窥出其特点:教学内容侧重术语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术语工具的应用,突出培养学生术语工具的使用能力,如术语管理系统、术语词典、语料库、翻译记忆系统、互联网等;教学对象多为翻译硕士,以及翻译证书的报考者。

 

表1  部分加拿大与美国高校术语学课程设置情况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

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术语学与术语工具入门

翻译本科

术语研究方法;术语与专题领域研究;术语数据库的创建使用;术语管理工具与其他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

校外术语实习

翻译本科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翻译与术语原则应用于实际翻译工作,并提交书面实习报告。

校内术语实习

翻译本科

在术语师的指导下进行术语工作,如专题领域研究、利用多种文献资源制备完整的双语术语文件。

词汇学、术语学与文献管理

翻译硕士

词汇与术语单位的性质与描述;文献资源的类型与评价分析;双语术语研究的理论概念。

面向西班牙语翻译的文献管理与术语学

翻译硕士

西班牙语文献管理与术语研究;文献来源的分析与使用;术语记录双语文件的制备。

应用词汇学与术语学

翻译硕士

词汇学与术语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如编制语料库、编写定义、建立概念网络。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文献管理与术语学1

翻译本科

文献研究介绍;文献的类型与评价;术语学基本原则与方法介绍;术语学研究介绍。

文献管理与术语学2

翻译本科

文献管理与术语工作方法的深入学习;各种术语工作的实现手段。

术语学与术语词典学

翻译本科

术语学的基本理论概念;词典学基础;专业术语学方法与实践;北美语境下的术语学。

术语学与语言规划

翻译本科

术语的社会角色;语言规划与术语学;组织与干预措施;机构与企业的术语编纂实务。

文献与术语学研究

翻译本科

翻译硕士

文献管理的技巧;信息的类型与来源;文献的评价;词典的使用;术语学基本知识。

现代术语学方法

翻译硕士

术语学的理论基础;术语、专用语与文本语料库;术语索引与词典;术语规划与语言政策。

应用术语学

翻译硕士

术语学研究方法;行业现状;能力体系;职业道德。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文献管理与术语学

翻译本科

文献管理术语学研究所需技能;数据库在线离线使用,因特网资源其他各种形式的记录语料库;机器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本地化介绍。

加拿大约克大学

术语学(英语、法语、西班牙语)

翻译本科

术语研究与管理所用工具、原则与方法学生通过研究分析术语概念,学习标准和典范做法,将术语学知识应用于现代翻译过程中。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

术语管理

翻译硕士

信息时代术语管理与双语词典编纂原则与实务介绍;术语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用户与用户需求分析;为术语和其他信息建立语料库;定义词汇与词汇记录的结构;处理词语搭配;编写定义;运用硬盘版和在线双语术语词典。

美国肯特州立大学

面向译者的术语学与计算机应用

翻译硕士

术语管理的基本原则与问题介绍;术语数据库管理入门;术语管理实务;术语库的制备;互联网的应用;术语与翻译管理的高级应用(如翻译记忆系统机器翻译)。

美国纽约大学

术语学理论与实践

翻译硕士

介绍现代术语学与文献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侧重应用术语学;现代术语实践的理论背景,包括语言学、词典学与分类学的相关知识;术语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侧重术语学在翻译工作中的应用;记录和存储术语的常用方法;数据库记录的结构;基于计算机的术语管理系统。

美国贝尔维社区大学

术语管理与研究

翻译证书报考者

培养学生的术语研究、词典使用和词汇表创建技能;涉及医学、法律、计算机、商务、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基本术语。

 

除上述国家外,近年来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术语学研究发展势头颇为强劲,一些高校的术语教学术语学课程设置在业界得到了广泛赞誉,如法国巴黎高级翻译学院、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葡萄牙的波尔图大学等,其术语教学主要面向翻译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生。

 

3.国内术语教育的现状

 

3.1 国内术语学研究的进展

 

从我国古代的名学思想到清代大量译介西方科技文献中的术语译名统一规范,术语工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国内真正将术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较晚。在上世纪80年代已有一些国外术语学著作的译本在国内出版,如由刘钢与刘健译的隆多著《术语学概论》、由张一德译的迪毕克著《应用术语学》、由邹树明、吴克礼编译的《现代术语学与辞书编纂》,但直到90年代后期术语学才引起重视,以1997冯志伟的术语学专著《现代术语学引论》的出版为主要标志。进入21纪后,相继有学者对国外术语学研究进行系统介绍,主要集中于大术语学派的发展历史、理论主张、代表人物等。在国外术语理论的基础上,继承我国古代的名学思想,已有学者开始着手汉语术语学的研究,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术语学(冯志伟 1997,2011;潘书祥 2005;黄忠廉 2009)

 

3.2 国外术语教育经验的借鉴

 

由于国外高校开设术语课程的时间较早,已有学者借鉴国外术语教育的经验,探讨我国高校开设术语学课程的可行性实施方案。郑述谱(2003)首先提出了在我国高校中开设术语学课程的想。接着,他考察了俄国的术语教育情况,包括开展术语教学的必要性和术语教育在俄国的发展历程,同时对术语教育的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做了回答,并探讨了俄国开展术语教育的经验对我国术语教育的启示(郑述谱 2006)。他剖析了术语教育的定义、术语意识、开展术语教育的原因和方法,认为这些都是在开展术语教育之前必须给予解答的问题(郑述谱 2009)。刘青(2008)指出我国的术语学研究和术语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应争取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不仅可以为我国培养术语工作人才,还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梁爱林邓愉联(2007)详细介绍了5所国外知名大学的术语学教育情况,包括术语教学的发展史、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而得出了我国开展术语教育的4点启示。黄忠廉(2010)区分了术语教育和术语学教育,认为前者指传播术语知识的行为,重在知识与运用,属于应用教育,后者则是传播术语学理论的行为,重在知识体系与理论建设,属于理论学科教育,他还分析了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如何为术语教育提供理论基础。梁爱林(2010)以术语的属性为出发点,即语言属性、认知属性、社会文化属性和寓教寓学属性,探讨了我国的术语学教育,认为术语的寓教寓学属性决定了术语学教育的意义,指出提高术语能力是术语学教育的目标,并将术语能力分解为具备术语知识的能力、技术能力、术语的应用能力、专业能力和交际能力5种子成分。

 

3.3 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

 

鉴于翻译与术语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近年来我国高校翻译专业的设立,亦有学者对我国高校翻译专业开设术语学课程了呼吁与设想。梁爱林(2006)分析了翻译教学中开展术语学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借鉴国外术语学教学情况,试探为我国翻译专业提出术语学课程教学大纲,建议使用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并讨论了翻译教学中的术语学师资要求、术语学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问题。苗菊高乾(2008)在借鉴加拿大高校翻译专业的术语学课程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术语学对翻译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应将术语学课程纳入翻译专业教学体系,并规划了我国翻译专业术语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李健民(2010)概述了德国、奥地利、瑞士三个国家的20所高校术语学课程的设置情况,分析我国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现状,指出我国的术语教育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并建议在我国翻译专业设置独立的术语教育课程,开展术语学教学。王少爽(2011)剖析了“面向翻译的术语能力”的理念,对其构成做了解析,构建出了由7种子能力组成的关系网络模型,并据此对翻译专业学生术语能力的培养做了讨论和建议。冷冰冰等(2013)依据行业岗位职责和国外办学经验,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方式和师资培训等6个方面对翻译专业硕士术语课程进行了详细讨论。

 

虽然目前很少有国内翻译院系明确设置独立的术语学课程,但在我国传统翻译教学中已涉及术语一些有关内容在专业文体的翻译教学中会涉及大量的术语,教师会学生传授术语的特点和术语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在专业性的翻译教材中,如科技翻译教程、医学翻译教程法律翻译教程,往往会涉及术语学的基本知识,如术语的构成方式、术语标准化、术语翻译的原则与技巧等。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术语教育的呼吁,已有高校尝试硕士阶段开设术语学课程。如,近年由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开设的“术语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分为7个单元,即术语学基础、术语学研究、关系数据库、XML技术、术语管理与术语管理软件、IT Workshop、术语管理软件Workshop,共计31个知识点。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介绍术语学理论和方法,并讨论在其翻译工作中的应用,讲解数据库的入门理论,以及基本的数据库应用技术,传授计算机辅助术语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现方法,研究在机器翻译系统及人工翻译中如何使用计算机术语管理系统。其教学方式有课堂讲授、工作坊(workshop)、课后上机训练等。该课程侧重数据库和术语管理软件的应用,类似于加拿大和美国高校的做法。

 

4.建议:翻译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术语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校开始设置独立的翻译专业,尤其是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育,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我国翻译行业培养当前急需的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翻译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在翻译专业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术语学的理论知识,使其具备术语能力,以胜任翻译中的术语工作,已迫在眉睫。通过以上对国内外术语教育情况的剖析,可见,术语教学既应传授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具备术语能力的复合型创新翻译人才。产学研一体化不失为翻译专业开展术语教育的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国外的某些高校在术语教学中已经实施了这种模式,如术语实习环节的设置,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体现。

 

“产学研,即产学研合作教育,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际经验、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具体到翻译专业,“产”即翻译产业、翻译行业,包括各类翻译公司、语言服务企业、以及设有翻译岗位的其他部门,如政府机关、报社、电视台等;“学”即高校中的翻译院系;“研”即以翻译和术语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可以是高校中的科研团队,也可以是独立的科研院所。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翻译产业、翻译院系和科研机构三个系统之间可形成互利互惠关系,图示如下:


图1  翻译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示意图

 

“产学研联合最鲜明的特征: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三者都受益。那么如何把握产学研联合教育的结合点,使产学研具有生命力且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使其不断运转的动力,使三者在互利、互惠、互补的条件下进入良性循环”(阎青 2004:84)。术语能力可充当翻译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中产学研联合教育的一个结合点。翻译院系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需求,为翻译产业培养具备术语能力的翻译人才;翻译产业则充当翻译院系学生的术语实习实践基地,促进学生术语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翻译产业为科研机构的术语学研究提供数据收集的来源和理论应用的场所;科研机构应避免“闭门造车”、“纸上谈兵”, 避免创造出许多不切实际的理论,应走出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关注产业实践中的具体术语翻译问题,提高理论研究的应用性,加快理论的效益转化,促进产业和行业的发展。科研机构通过调研产业实际情况,探查产业对术语能力的具体要求,并进行术语教学理论研究,为翻译院系提供培养方案和教学建议;翻译院系则为科研机构提供理论的应用场所和实践基地,通过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发现术语学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以便进一步优化,推动术语学研究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可见,通过努力,以术语能力的研究与培养为契合点,翻译产业、翻译院系和科研机构三个系统可以形成一个互利、互惠、互补的良性循环的有机整体。


高校翻译专业要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术语教育模式,培养具备术语能力的创新型翻译人才,首先要解决教学内容、教学师资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的基本问题:

 

4.1 教学内容——阶段式模块化课程设置

 

根据翻译学习者的层次,可将术语教育分为本科和硕士两个阶段,分别开设相应等级和难度的术语学课程。针对本科生的术语教育为入门课程,旨在介绍术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使其获得对术语学大致了解,并能从事简单的术语工作,如术语查询、术语词典使用、双语词汇表制备等。针对硕士生的术语教育为高级课程,旨在系统传授术语学理论、术语管理、术语标准化、文献管理、词汇学、词典学、计算机辅助术语工具应用、语料库与数据库应用等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可采用模块化的专题设计形式,使得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的课程设置可参考下表:

 

表2  翻译专业阶段式模块化的术语学课程设置构思

 

模块名称

学生层次

具体教学内容

术语学入门

本科

术语与概念的关系、术语学的内涵、术语学发展简史、术语学的基本理论与原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等。

术语学基本工作方法

本科

术语单位的辨认、遴选、划分、术语的结构分析、上下文分析、语义分析、术语卡片的制作等。

术语实习1

本科

利用术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术语查询、术语词典使用、双语词汇表制备等,并提交书面实习报告。

术语学理论

硕士

现代术语学发展史、术语学的四大学派及理论主张、术语研究的历时和共时方法、交际术语学、认知术语学、社会术语学、框架术语学等。

术语学高级方法论

硕士

术语编纂的原则与方法、术语管理的原则与方法、术语标准化的原则与方法、语料库编制、术语定义的编写、概念网络的建立、术语学方法与词典学方法的相同与差异等。

文献管理与术语学

硕士

文献查寻、文献采集、文献加工与处理、文献开发与利用、文献管理与评价、术语提取、术语表编制、术语管理等。

计算机辅助术语工具

硕士

术语数据库术语库互联网资源的查询与利用、语料库的利用、翻译软件中的术语工具、术语管理工具、术语提取工具、质检工具等。

术语学与翻译

硕士

术语与翻译的关系、翻译工作中的常见术语问题、机器翻译、翻译记忆系统的应用、术语管理工具(如MultiTerm)的应用、翻译项目中的术语管理方法与流程、使用互联网资源解决术语问题。

术语实习2

硕士

在老师或术语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到翻译企业中观摩或参与实际翻译项目,将所学翻译与术语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翻译工作中,并提交书面实习报告。

术语学论文写作

硕士

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习经历,让学生撰写一篇术语学方面的学期论文;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生可将术语学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针对术语学的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教学内容的设置并非一成不变,翻译院系须根据翻译行业中的需求变化、专业人员的研究进展、以及翻译专业学生的术语学习需求,适时调整和更新相关教学模块及内容。

 

4.2 教学师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翻译专业中的术语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指向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须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即“双师型”师资,既要精通翻译学与术语学的专业理论,有较强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又要具备丰富的翻译与术语工作经验,拥有广泛的行业知识,熟练掌握翻译与术语工作技能,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在产学研一体化术语教育模式下,翻译专业的“双师型”术语师资建设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予以实现:一方面,翻译院系可以聘请翻译企业中的资深人士作为兼职或客座教师,为学生开设术语学课程,他们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高效地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另一方面,翻译院系还可以鼓励高校专职教师到实际翻译行业中去实践,增加自己的工作阅历,加强职业技能,以便更有效地从事教学活动。这两种类型的师资,各具优势,前者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较强的职业技能,后者则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他们之间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关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建设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具有翻译专业特色的术语教育师资队伍。

 

4.3 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型教学方法

 

由于翻译中的术语工作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翻译专业的术语教学须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推行以术语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具体可有如下形式:

 

1)课堂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统方式,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适用于向学生集中传授术语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其优点是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其缺点在于缺乏直观性,不能使学生产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直接体验,并且因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进行授课,难以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翻译工作坊以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对翻译任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知识经验,解决实际术语翻译问题。该方法“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极目的,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关注并帮助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翻译实际操作过程中顺利解决所遇到的种种翻译问题”(李明,仲伟合 2010:33)。

 

3)案例教学将实际工作中涉及术语的翻译任务或项目编写成为教学案例,案例编写须遵循问题性、典型性、真实性、针对性、系统性等原则,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组织讨论,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引发学生思考,旨在培养在实践中解决和分析术语问题的能力(冯全功,苗菊 2009)。

 

4)项目教学可分为模拟项目教学和真实项目教学,旨在让学生亲身参与翻译项目,获得解决术语与翻译问题的直接体验。实训平台是近年来由翻译技术公司研发的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采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学生以项目经理、术语师、译员、审校等身份参与由翻译公司提供的模拟翻译项目,从而快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有条件的翻译院系可组建校办翻译公司,将公司所承担的实际翻译项目适当引入到翻译教学中,使学生获得直接术语工作体验,锻炼其实战能力。

 

5)企业实习为学生提供直接体验实际工作的机会,学生可先在翻译公司观摩职业译员或术语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将在学校中学得的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学生在翻译公司观摩一段时间后,可在相关教师或术语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际术语项目,提高术语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要求学生总结实习经验,撰写实习报告,巩固学习效果。

 

6)论文写作在导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行术语学相关方面的选题,撰写学期论文或学位论文。“论文写作是获得学位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它可以对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学习投入等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穆雷 2011:82)。论文写作过程是经验总结且深入思考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到的术语学理论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推理思辨能力与术语学理论的创新与应用能力。

 

5.结语

 

术语能力已成为现代翻译工作者的一项必备职业素质。根据术语工作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通过借鉴国外术语教育的经验,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术语教育模式,使翻译院系、翻译产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一种互利、互惠、互补的良性循环关系,是面向翻译行业的术语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2010年7月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可见,在翻译专业中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术语教育模式,正与我国的教育政策导向相契合。术语能力培养对于我国应用型、实践性、职业化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高校翻译专业中推行术语教育,有效发展学生的术语能力,符合当前翻译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势在必行。

 

参考书目

[1] Montero Martínez S & Faber Benítez P. Terminological competence in translation [J]. Terminology, 2009, (1): 88-104.

[2] 冯全功,苗菊. 实施案例教学,培养职业译者——MTI笔译教学模式探索[J]. 山东外语教学,2009,(6):28-32.

[3]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 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

[4] 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5] 黄忠廉. 苏联术语研究的发展及其启示[J]. 国外社会科学,2009(6):23-28.

[6] 黄忠廉. 术语教育的语言学基础[J]. 中国科技术语,2010(2):23-26.

[7] 冷冰冰,王华树,梁爱林. 高校MTI术语课程构建[J]. 中国翻译,2013,(1):55-59.

[8] 李健民. 面向翻译的术语教育[J]. 中国科技术语,2010(4):24-31.

[9] 李明,仲伟合. 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 中国翻译,2010,(4):32-36.

[10] 梁爱林. 关于我国翻译教学中术语学培训体系的建设问题[J]. 科技术语研究,2006(3):25-27.

[11] 梁爱林. 从术语的属性看中国的术语学教育[J]. 中国科技术语,2010(4):32-36.

[12] 梁爱林,邓愉联. 谈国外大学的术语学教学[J]. 中国科技术语,2007(6):5-10.

[13] 刘青. 在大学开设术语学课程的探讨[J]. 中国科技术语,2008(6):5-7.

[14] 苗菊高乾. 构建翻译专业教学模式——术语学的借鉴意义[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10):57-60.

[15] 穆雷.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模式探讨[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77-82.

[16] 潘书祥. 关于加强我国术语学建设的几点思考[J]. 科技术语研究,2005(1):4-9.

[17] 王少爽. 面向翻译的术语能力:理念、构成与培养[J]. 外语界,2011,(5):68-75.

[18] 阎青. 论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4):84-86.

[19] 郑述谱. 发展我国的术语学研究——应在高等学校开设术语学课程[J]. 科技术语研究,2003(2):25-27.

[20] 郑述谱. 俄国的术语教育[J]. 科技术语研究,2006(2):10-13.

[21] 郑述谱. 对开展术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 中国科技术语,2009,(6):25-29.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技术时代译者术语能力构成与发展的实证研究”(编号HB13YY007) 的部分成果,并得到石家庄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


作者简介

 

王少爽,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翻译学与术语学。



本文原载《外语界》2013年第5期,第26-35页。本次推送已获作者授权,谨此致谢。如若引用,请以原载期刊为准;转发请注明“大民说英语”以及文章来源。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