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翻译专业将逐渐消亡,不仅仅是因为AI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同声翻译的火眼金睛 Author 火眼金睛比尔王
今日推文目录
1、关注!又一批高校即将开学!
2、高校翻译专业将逐渐消亡,不仅仅是因为AI
3、淮阴师范学院2020年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教师岗)
4、2019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真题及答案详解(卷三)
5、打卡•日常语法视频版llSentence Pattern(55)
本文为第(2)篇,其余推文关注后可看,欢迎关注!
图片源自网络
近日拜读了”复旦教授蔡基刚:AI时代,高校翻译专业必然走向消亡”这篇文章,深有感触。
十几年前,我人生的第一个翻译工作是在P&G上海做纯口译工作,因为想给自己更大的挑战,换一个行业做口译,我递交了辞呈,我的直接上司是一个英国人,他在多次挽留,
但是我去意已决的情况下,主动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但是这封信写我是“语言咨询顾问”,而不是“翻译”,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以后很多年的经历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就是在不少精英眼里,“翻译”并不是特别特别高级和赚钱的工作。
有一位很有名的AIIC同传,在我初入行的时候,给我讲过一个他的故事,他在联合国纽约做同传,当一位部长时隔多年后再次看到他,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还在做翻译”?
最后一个故事,也给我印象很深,多年前,我记得是一个同传朋友当时在开车送我,他突然边开车边很激动的说,“真想不通同传翻译这个职业,有多年经验积累和水平很高的译员的收入比初出茅庐的新人高不了多少”。
几年后,这位同传朋友已经成功转型, 把同传作为副业。
这几个故事充分说明,做翻译工作,哪怕是被认为金字塔尖的同声翻译,其职业天花板相比很多职业要低。
这也解释了MTI专业设立至今已经10多年,共有206所大学开设了MTI,但这几年MTI的境遇有些不尴不尬:MTI的创立初衷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翻译人才,但MTI的毕业生最终进入翻译行业的似乎寥寥无几。
因为做同声翻译的门槛高,工作机会太少,做笔译收入微薄,还要被各个专业领域高维打击。很自然的,毕业生只能去别的行业。
如果一个专业的开设最终是为其他行业培养人才,那么开设这个专业的意义何在呢?
教育最大的挑战就是在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应对明天的挑战,开设了翻译硕士的这200多所高校,又有多少具备合格的师资,又有多少真正了解翻译市场今天和明天的需求呢?
很多人认为机器翻译现在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于是认为翻译专业不可能被替代,这是一个根本逻辑的错误。
首先又有多少人工翻译是完美和高水平的呢?另外哪怕机器翻译平均水平现在低于人工翻译平均水平,但价格足够低,也是有可能会大幅抢占翻译市场份额的。
原因很简单,首先机器笔译速度比人快的多,另外就像汽车市场,绝大部分人买的车都是10几20几万的车,相比100多万甚至几百万的车,是有各种不如意的地方,但是最大卖点便宜啊,大部分人都买的起。
我们可以认为机器翻译各种不如人工翻译,但是人家如果规模化效应,把成本做到极低,还是会侵吞传统人工翻译市场。更何况,机器翻译还有速度的优势。
过去30年,需要翻译的信息量增加了100倍不止,语言服务交付速度要求提高了10倍,而人工翻译的单位服务产量只增长了1倍,而且人工翻译速度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机器翻译速度和质量的提升空间却很大,而且翻译单价从过去30年到现在,去掉通货膨胀实际是大幅下降的。
只有机器翻译能够匹配价格下降的需求。(机器翻译速度是50万字每分钟,而人工翻译如果要高质量的翻译3000-5000字需要一天时间,不顾质量一天最多翻译一万字)
我不知道下图这样为了利益而夸大MTI就业前景的宣传有多少?有多少考生相信了?
可以肯定的是翻译硕士的首要工作方向不是同声翻译,另外你如果真正去调查,会发现一百个同传译员里面,真正月收入10万以上的老师也屈指可数。
很多同传的真实年收入大概30万上下,最重要的是,上升的空间很小,和很多其他行业相比,付出和回报,付出和获得的未来职业上升空间,完全不成正比。
教育的本质不是片面放大美好的一面,而是告诉学生全部的真相,让他们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做出自己的决定。
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作为高校内的人士发出这样的声音,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我虽然不认识他,但是因为这件事我很尊敬他,因为这样做非常不容易,也希望这样的声音可以被更多人听见。
“翻译专业要为自己的消亡、开创新兴的语言服务专业做好准备,进行勇敢的探索。”这的确是肺腑之言。
柯达、诺基亚都因为眼前的利益,最后从各自行业的王座跌落。
从事教育事业,更加需要重视长期的趋势,着眼未来,也许变革很难,但是应该要采取行动了。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