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洪新ll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英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思考

外语界编辑部 大民说英语 2021-09-15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英语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的研制与思考


 

蒋洪新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引  言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一标准涵盖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本科专业,涉及我国高校的56 000多个专业布点,规格之高、涉及面之广,史无前例。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经过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研制了《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国标》是宏观标准,要推动《国标》精神落地生根,还应依据《国标》编写一份内容更为详尽、操作性更强的教学指南,为高校办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和外指委的指导下,英指委积极组织研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教学指南》)。《教学指南》研制是继《国标》之后的又一项顶层设计任务,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教学指南》的研制过程

DEVELOPING TEACHING GUIDE

外语类专业是我国高校开设最为普遍的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82.4%的本科高校开设外语类本科专业,其中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有944所。然而,千篇一律的专业设置和单一的培养模式给英语专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2018年底,按照“质量为王、标准先行,标准为先、使用为要”的工作方针,英指委启动了《教学指南》的论证和编写工作。


2018年12月15至16日,新一届英指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工作会议。全体与会人员认真研读了《国标》,并就《教学指南》(初稿)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这次会议也标志着《教学指南》研制工作明确成为新一届英指委的工作职责。


2019年3月30日,英指委201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华中、华南地区外语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在长沙召开,与会的英指委委员对《教学指南》进行了第二轮讨论,就如何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实施《教学指南》,落实《国标》精神,深化新时代人才培养改革等问题开展了广泛探讨,并形成了具体意见。


2019年5月11至12日,英指委在珠海召开《教学指南》专题研讨会。英指委委员、国内外专家代表、出版社代表等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各任务小组组长分别汇报交流了研制工作的进展情况,就一些原则问题达成共识,并围绕整体框架、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阅读书目等方面对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的三个教学指南等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2019年7月,英指委主任委员和部分专家在衡阳召开《教学指南》定稿会。与会专家对《教学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细致审读,就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案、专业课程描述等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论证,对《教学指南》作了最终修订。


《教学指南》的研制理念

GUIDELINES FOR TEACHING GUIDE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办好英语教育,首先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英语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是“价值中立”的,但是英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英语人才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却含有鲜明的国家利益导向。我们旗帜鲜明地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育改革的根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英语教育体系,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



2


笃定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英语教育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中华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强烈需求,为促进改革开放、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全球治理等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此外,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与公平的诉求、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也意味着英语教育在新时代要肩负起更多的责任,要坚定文化自信,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外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能力,它赋予人们走向世界、探索未知的勇气。英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不能把英语仅仅视为一项技能,而忽视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内涵。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学科专业意识,强调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与人格塑造相结合的全人教育,推进英语类专业教育的系统性改革,探索多方向、跨专业、宽口径的建设思路,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4


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新时代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要全面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开展混合式学习,利用翻转课堂推动学生的个性化高效学习及思维能力培养,努力构建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相结合的智能化教学环境。


《教学指南》的研制原则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GUIDE



1


鼓励分类卓越、特色发展

以《国标》为基准,《教学指南》确立了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三个英语类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描述了专业核心课程,鼓励各高校依据分类指导、内涵发展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坚持办学传统,彰显办学特色。《教学指南》提供了师范类、财经类等若干特色方向选修模块,为各校开设特色选修课程提供参考。



2


强调学科交叉、复合融通

复合型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科专业交叉和知识融通。《教学指南》在设计专业课程时,强调跨学科、跨文化的知识建构,在英语类专业核心课程和传统方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比较文学与跨文化、国别和区域等方面的课程,有的专业方向还要开设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等跨学科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专业能力等多元能力。



3


倡导理念创新、方法多元

智能化时代,英语教育教学必须跟上科技创新步伐,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模式和方法改革。《教学指南》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互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4


注重经典阅读、健全人格

大学通过经典阅读培养学生和保持学习、探究的传统。《教学指南》将经典阅读纳入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制定了一份由进阶(预备)阅读、必读和推荐阅读书目三部分组成的阅读书目,选取的经典著作与《国标》、《教学指南》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相一致,既考虑了英语类专业内涵发展要求,又兼顾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彰显大学的精神气质和全人教育的宗旨。


《教学指南》的体系构建

FRAMEWORK OF TEACHING GUIDE



1


实施方案

《教学指南》的实施方案参照《国标》中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制学分与学位、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教师队伍等要素,并对这些要素进行了界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作简要解读。

目标规格既倡导复合,又鼓励特色


从专业定位来看,《国标》将传统的英语专业细分为英语、商务英语和翻译三个专业,统称为英语类专业,这表明三个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教学指南》对英语类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描述既主动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人文素养深厚、国际视野宽广、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强的英语专业人才,又兼顾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三个专业与经济、文化、科技、政治、社会、历史等学科专业的深度融合与交叉复合,突显跨学科、跨语言和跨区域的特性。

条件规定既要求保底,又预留空间


为了保证办学基本兜底条件、专业基本属性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教学指南》在《国标》提出的外语类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厘定了英语类专业建设的刚性底线规定、基准达标要求。同时,在定量规定的基础上,《教学指南》给高校预留了充分的办学拓展空间和办学自主权。换而言之,《教学指南》一方面确保了《国标》保底要求,另一方面又没有封顶限制,鼓励办学条件好的高校充分发挥自主权,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

课程体系既注重完备,又兼顾特殊


《教学指南》在课程体系上,对英语类三个专业均作了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环节(含毕业论文)的设置要求,并且规定开设比例需符合《国标》。但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教学指南》提出各校“可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实际需要开设”;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教学指南》在明确若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课程开设的学期、课时以及专业方向课程的具体内容,都鼓励各校作出切合实际的安排。



2


核心课程描述

《教学指南》的一大亮点是从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描述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凝练的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这些课程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能力要求为主要内容,是反映专业水平的重点课程。


在《教学指南》研制过程中,我们对近些年实施本科教学综合改革以来英语、商务英语和翻译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专业课程角度明确了对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学生在修完专业毕业所需最低专业学分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多样化、深度的自主学习,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结构。部分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包含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也包含相关联、跨学科专业开设的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明确也为辅修和双学位教学计划的修订、本科教育项目(含交叉学科)的设置奠定了重要基础。核心课程描述不仅为高校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提供了指南,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供了依据,还为今后的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参照。



3


阅读书目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经典阅读密不可分。“大学”的英语对应词“university”源于拉丁语“universitas”,是指教师与学生自发构成的联合体。这一联合体自发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谈经论道,催生了欧洲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一直秉承经典阅读的传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赫钦斯就主张推广经典阅读。我国外语专业类书目的确立始于民国时期。彼时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主任的吴宓先生提出以“培育博雅之士”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阅读成为德才兼备之人必读的一些好书”。


在《国标》研制之时,英指委就决定起草一份与之匹配的阅读书目。经过两年多的调研、商讨和反复修改,2016年阅读书目基本成型。制定这份阅读书目的初衷有三:一是倡导经典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份书目所选的正是广泛认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二是丰富专业内涵。当今世界的形势与挑战日益复杂,大学人文教育变得越发重要,大学更应整合利用人文学科的各种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宽阔而又深邃的视野、充满理性智慧而又不失人伦情感的生命立场,清醒地了解自我责任而又能推己及人地关怀生命。三是彰显大学意义。阅读书目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对读书治学的指导作用。不同书目的具体功能目标不尽相同。这份书目首先是英语类专业书目,需要符合《国标》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同时,它成型于学习型社会建设时期,是全民阅读书目的一部分,理当引领社会阅读,履行大学职责。因此,阅读书目的制定紧跟《国标》,彰显《教学指南》的理念,突出人文特色,强化大学意义,引领经典阅读。


结  语

《教学指南》旨在从理念、目标、实践、质量等维度为全国高校英语类本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指引和依据。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三个专业具体的分类实施方案从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等方面为高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建议。


来源:原文刊登于《外语界》2019年第5期,推文有删减;转自:外语界编辑部 公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