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文/兰川




如果我的高三班主任有幸读过物理学家丽萨·兰道的某个见解的话,他就不会在2005上半年的某一天被当时18岁的我气得脸红脖子粗地大步走开——作为他最无力的辩驳。


的确如此,我有时会为曾被我的“理论”驳倒的人寻找驳倒我的理论依据。时隔十年,希望没有太晚。


“你为什么私自坐到最后一排。”


“我喜欢坐最后一排。”


“你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你这样绝对是错的!”


“爱因斯坦相对论指出: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本文第一段中为大家描述过的场景。


其实他大可不必负气又无力地走开,因为丽萨·兰道指出,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相对性”一词恰好与公众所理解的相反,它所指出的都是关于事物的不变和绝对属性。爱因斯坦也曾坦陈这一理论如果被命名为“恒定论”可能比“相对论”更加贴切。[1]


可见,专业术语在专业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的含义之间存在很大分歧,甚至截然相反。这种情况,对于那些致力于在大众中间普及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讲,无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一边欣喜于“高冷”词汇不再被雪藏,一边痛苦于专业词汇被庸俗化、鸡汤化、简单化。在悲喜两极,寻找着可能的落脚点。


远得不说,就“兰川”而言,被下过很多定义:


兰川是个( )的人。


常见答案:知性、理性、感性、文艺、温柔、大方、豪爽、侠义......


当然,我多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另外,省略号所省略的部分敬请脑补。


我们可以将以上词汇简单分类:


第一类:知性、理性、感性、文艺;


第二类:温柔、大方、豪爽、侠义。


我相信,大多数人会对第二类描述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对第一类则不然。


第二类描述容易唤起“鲜活性效应”。这一效应本指当面临问题解决或决策情境的时候,人们会从记忆中提取与当前情境有关的信息。[2]温柔、大方、豪爽、侠义,这几个词易于使人从记忆中提取某个鲜活形象。温柔如林志玲?大方如李白?豪爽如鲁智深?侠义如令狐冲?可能,你有比我更为恰当的例子。总之,鲜活的情景更容易博得青睐,引起共鸣,且更容易验证“所指”与“实指”的吻合度。


“我觉得,兰川是温柔的人。”


“没错,如果你觉得孙二娘也是的话。”


我不会认为以上二者对“温柔”一词的理解出现了分歧,我更倾向于认为,兰川在他们的记忆中所留下的印象完全不同。


与此相反,第一类描述很难唤起“鲜活性效应”,在这一类词的理解上出现的分歧,更有可能是对词本身含义的理解存在分歧。理性、知性、感性、文艺,这些词汇在其所处的专业领域都有严格的定义,而在大众流行词汇中有着并不严格的定义。这就使得在“高冷词汇”走进百姓生活进而获得广泛使用的时候,不过是助长对这些词汇的误解。长此以往,科学很难科学,严肃思考面临被叫停的危险。


以第一类词汇为例,我们看一下专业术语与大众理解之间究竟隔着多远的距离。


大众看来:


知性:龙应台式犀利中带着柴静式温情和敏锐,更多地用在短发女性身上,甚至从一张美过图的照片就可判定一个人是否知性;


理性:高冷如白子画,聪明如神夏,做事条理分明,不顾感情,精于计算,长于预测……一般用在男性身上;


感性:多愁善感、伤春悲秋、梨花带雨、脆弱敏感......总之,与理性全然相反,常用于女性;


文艺:衣着要有古典气息,茶或咖啡是必备,书籍音乐是标配,拍照、旅游、写诗文......形容女性居多。


按照以上理解,我短发,所以被认为知性;我做事条理分明(我一直是这样自我安慰的),所以被认为理性;我脆弱敏感,所以被认为感性;我读书写文,所以被认为文艺。一不小心,就完美了......


再看看专业领域却如何界定:


以下,是康德哲学所定义的“感性”和“知性”:


所谓感性就是我们的意识在某种方式下被刺激从而获得表象的能力,其特征是接受性,基本功能是直观。


所谓知性,是一种由自身来提供表象的能力,基本特征是主动性或自发性,基本功能是思维。


以下,是认知科学家所指出的哲学家定义的两种理性:


工具理性和认识理性。理性思考意味着在既定目标和信念下合理行动(工具理性),以及持有与已知证据相符的信念(认识理性)。


至于提到“文艺”,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文艺复兴”。继而想到“人文主义”,因为它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一词源于“studia humanitatis”(人文学科)。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使用“人文主义”这个词是为了同教会的神学学科区分开来。人文主义以人性和人权反对教会主张的神性和神权;提倡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说到这里,我们甚至看到了“文艺”和“理性”之间的关联,但之前,我们更倾向于将“文艺”与“感性”联系在一起理解。


看过了以上在某些专业领域对这些专业术语的解读后,如果谁还认为“兰川是个知性、理性、感性、文艺的人”,我还是那句老话——“我多希望这一切都是真的!”至于大众口中的理想、知性、感性、文艺,还是算了吧,谢谢大家抬爱。


悲哀的是,词汇的大众定义要比专业定义流传更快更广,这就使得严肃概念被个人的感觉和直觉统摄,丧失了它原本的所指。斯坦 54 24959 54 13692 0 0 2255 0 0:00:11 0:00:06 0:00:05 2844维奇认为,专业术语必须捍卫它的“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利用可测量、可观察的操作来表述的概念定义。”[3]它与个人化定义相对,“使得概念从个人化的感觉和直觉中分离出来,并且允许任何实施可测量操作的人对概念进行检验。”[4]后半句意味着,检验它的机会并不向所有人开放。


同时,斯坦诺维奇还指出,相比于其他科学,心理学遭受的大众误解更多,其相关术语的操作性定义贯彻起来更难。“我们所有的个人心理学理论都包含着理论性概念(例如聪明、攻击和焦虑)。因此人们会很自然地发问:‘为何我们必须接受一些其他的定义?’尽管这种态度从表面上看来是合理的,但对于任何致力于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来说,它都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也是公众对心理学产生困惑的一个原因。”[5]


人们甚至会质问,“为什么心理学家这样折磨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新的术语、高度专业性的定义、生僻的词语?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些?”[6]


被大众所讨厌的严格生僻高度专业性的定义源于一群操作主义信仰者,他们认为,科学理论里的概念必须立足于可观测事件,或与可观测事件相关联,而这些可观测事件是可以被测量的。[7]


以“抑郁”为例,大众对此的理解不外乎“心情不好”、“感觉很糟”、“严重时是一种病,可能会导致轻生”等。而专业人员会告诉我们:“抑郁症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可以从严重程度来分类(比如,典型抑郁、轻微抑郁、慢性抑郁以及心情不佳),还可以从反复周期性加以区分(比如,双相抑郁、季节性紊乱抑郁以及由荷尔蒙分泌上的变化导致的抑郁。)”“出现抑郁症的人,其大脑的神经传递素、血清素或者多巴胺往往失去了化学平衡”。(简·博克《拖延心理学》)


从操作性定义出发,对“抑郁”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抑郁的轻重程度及类型的定位,继而为患者恢复正常出台相应方案;从大众定义出发,所带来的是,人人都认为自己可以做自己的心理治疗师,继而错过最佳治疗期。


以我为例,经过我本人的自我诊断,得出结论:我很有可能患有季节性情绪紊乱,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


“当白天缩短(冬天的几个月里)、夜色初上的时候,得了SAD的人往往会有一种想要冬眠的向往,与其说他们忧愁难过,不如说他们疲惫不堪。他们丧失了原有的能量,早上起不来,并且想要从这个世界退隐出去。他们取消社交活动,躲在办公室里,这样他们就可以不跟别人接触和交谈。他们通常非常喜欢糖类食品,但是却无法让自己参加锻炼,所以每个冬天都会体重大增。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大打折扣。在夏天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到了冬天却无能为力,因此,很多没有完成的事务被无限制地堆积起来。然后春天来了,情绪好转了,热情和能量回来了,跟朋友的联络又恢复了,创造能力也回归了”。(简·博克《拖延心理学》)


I’m so SAD.这简直就是我!


虽然以上呈现的是季节性情绪紊乱的操作性定义,但作为外行人的我,依然急于给自己确诊。同时,我开始怀疑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资格。


斯坦诺维奇说:“这种定义(操作性定义)用操作来界定概念,并确保了任何一个接受过适当训练并拥有适当设备的人都可以实施这些操作。就摒弃个人化定义而言,心理学并没有将外行人拒之门外,而是将这一领域向公众敞开,就像所有学科那样,以期寻求所有人都可以共享的、普遍的、公众可以利用的知识。”[8]


但我不得不对斯坦诺维奇这样乐观态度表示怀疑,在我看来,之所以有大量伪心理学存在,原因之一,是心理学缺乏将外行人拒之门外的勇气或策略。自称专家的“外行人”总能找到机会去兜售自己的“心理学”,从而误导大众:


有人利用个案研究的孤证,来宣扬某种药物的疗效,类似的广告,可以张口就来:某位大姐,常年忍受关节炎的疼痛,自从吃了我们秘制的xx药,快速见效。无副作用,不复发。这一秘方,最近才得到相关部门承认,得以上市,比起上医院“拍片子”不知高效多少倍!预购从速!


还有人迷惑于“鲜活性效应”,得出不科学的结论。例如,9 11恐怖袭击事件后,飞机出行成为了大众首先要避开的出行方式,而研究者估计,在2001年的最后一个月,有300多人由于乘坐汽车而非飞机旅行导致死亡。[9]


更多的人无比相信经过泛化的“性格解读”或“星座预测”,却不知道对所有人都成立的结论等于对所有人都无效。我是巨蟹座,就以今日巨蟹座运势为例,相信不少天秤座、狮子座、处女座都会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


今天情绪变化似乎有点太大了,在你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到强烈的“热气”,或许心中有什么不满都可以说出来,憋气可是很辛苦的。


最容易让人上当受骗的,是这样一类伎俩:“不节食,就能减肥”;“三个月说一口流利的美语,so easy”;“低风险,高回报,不要错失良机”……这些宣传抓住了人们既懒惰又想要实现功利目的的心理,从而屡试不爽。但只要明白早已确立的“自均衡”,就一定会避免上当受骗。体重下降,依靠的是卡路里摄入量的长期合理改变;学习效果靠的是长期高密度的干预;高回报一定伴随高风险。总之,高风险高回报自均衡;体重下降和卡路里摄入自均衡;学习提高和干预强度自均衡。


以上这些“伪心理学”伎俩很容易被行家识破,但对于大众而言,仍然有很大难度。要想廓清专业词汇的含义,用操作性定义取代个人化定义是绕不开的一个步骤。操作性定义下的专业词汇,拒绝以本质主义者的面貌出现,即不认为某一术语有不可更改的地位,以此确保始终存在理论的可证伪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术语可以接受任意解读。操作性定义下的术语,其含义的不断修正只能是专业人员所应该从事的,而大众或伪科学家,应当被关在门外。






[1]斯坦诺维奇《这才是心理学》,p51

[2]同上,p66

[3]同上,p57

[4]同上,p44

[5]同上,p50

[6]同上,p51

[7]同上,p44

[8]同上,p54

[9]同上,p68






堂主兰川:自由写作者,自媒体【者也读书会】责任编辑。

者也读书会:一起读书,一起写文,向经典致敬!搜索zheyedushuhui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