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聚焦黄山风景区职工李培生、胡晓春事迹

中国黄山 2023-07-02

景区气象: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晴到多云,西南风3到4级,气温18到24℃;明天日出时间5时36分可见概率60%;云海概率30%;森林火险2级。

编者按

8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回信,这是黄山风景区和两位同志的无上光荣和巨大鼓舞。     

今天,本官微继续转载《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等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


1、【《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2、【中央1套《新闻联播》头条】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

3、【《人民日报》客户端】收到总书记回信的黄山守松人胡晓春,有怎样的故事?

4、【央广网】黄山“守松人”胡晓春:既要守住一棵树,也要守住一颗心。

5、【中国新闻社】安徽黄山峭壁上的“扫地僧”李培生。

6、【《中国旅游报》头版】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温暖黄山之巅。

7、【《安徽日报》2版头条】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8、【《黄山日报》头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




【《 人民日报 》头版头条】

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

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回 信

李培生、胡晓春同志:

  你们好!来信收到了,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习近平 

2022年8月13日 


  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13日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习近平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回信全文另发)

  2008年起,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至今已发布“中国好人榜”150期,共有16228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在黄山风景区分别从事环卫保洁和迎客松守护工作,2012年和2021年先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近日,李培生、胡晓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表达了为守护美丽黄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

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 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月13日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你们长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充分体现了敬业奉献精神。
习近平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2008年起,中央文明办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至今已发布“中国好人榜”150期,共有16228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在黄山风景区分别从事环卫保洁和迎客松守护工作,2012年和2021年先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近日,李培生、胡晓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表达了为守护美丽黄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人民日报》客户端】

收到总书记回信的黄山守松人胡晓春,有怎样的故事?

【编者按】

8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今年“五一”期间,本报记者曾近距离跟随采访“中国好人”胡晓春的守松工作,并以《黄山上的守松人:那山那松那人》为题进行过报道。值此之际,一起再来回顾下胡晓春和他的守松故事。


黄山上的守松人:那山那松那人
傍晚,沐浴着落日霞光,迎客松就像镀上了一层金边。当天来山的最后一波游客,抢在下山索道关闭前,依依不舍地在迎客松前拍下合影,惊叹声,不绝于耳。
作为第19任守松人,这样的场景,胡晓春早已司空见惯。
胡晓春手持望远镜,正在检查迎客松状况。王锐 摄

2006年,从部队退伍回来的胡晓春,脱下军装,穿上护林服,在黄山风景区当起了一名防火员。2010年,胡晓春成为第18任守松人徐东明的徒弟,成为一名守松人“替补”。
翌年,29岁的胡晓春接过师父的望远镜、放大镜,正式转正“接棒”成为第19任迎客松守松人,这一守就是12年。
为加强对迎客松的保护,早在1981年,黄山风景区就确定了专人对迎客松进行24小时的特级“护理”。迄今,在所有守松人当中,短则数月,长则数年,胡晓春虽然最年轻,但是守松年限第二长的一位。
天天守着一棵树,会不会觉得枯燥、单一、乏味?
“对我来说,迎客松不单单是一棵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守护好迎客松,就如同守护好家人一样。”并不擅言辞的胡晓春,一直把迎客松当成长辈,在他眼里,他和迎客松、黄山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就是“你守着山,我守着你”。
从刚刚接手这份工作到如今,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山还是那座山,树还是那棵树,但胡晓春,却从当初的年轻小伙子,步入了不惑之年。
守松的日子里,一年365天,胡晓春有300天要在迎客松前打卡:除了观察树皮、梢头、枝丫、冠顶之外,每天的巡检细到连松针都不放过。
胡晓春的当班日记。 汪瑞华 摄

“没有变化,是最好的变化。”
这话听上去比较拗口,但胡晓春的理解是,只要无异常,就说明没有白白守护,迎客松长势良好,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
从陌生到熟悉,胡晓春守松的12年里,当班每天雷打不动地2小时一次巡检,是他的工作日常,久而久之,也让自己成了半个林业专家。
什么时候要注意梢头长势了?遇到大风天气该如何应对?大雨过后怎样确保土壤不流失?季节更迭又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监测……对于这些,胡晓春早已熟记于心,讲起来也头头是道。
胡晓春在向记者介绍迎客松的近况。吴焰 摄

“我本属猴,天生就和山有着不解之缘。”每每聊起这份工作,胡晓春总是如此调侃道。
甘于寂寞,但又不能只甘于寂寞。
一个人、一棵树、一座山。“起初的确有换份工作的想法,甚至动过外出务工的念头。”胡晓春坦言,白天人山人海,晚上夜深人静,静到只能听到风吹动草木的声音,失落感比较大。
好在当过兵,和山里的寂寞和孤独算是打过交道,这才让他波动起伏的心绪安定了下来。
如今,回过头再去想想,坚持留下来,胡晓春没有后悔过,“每个月毕竟能看到父母、见到孩子,这比什么都要值当,守护好迎客松,就是守护好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即便休息在家,胡晓春也牵挂着这棵树,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上的监测系统,看看实时情况。
胡晓春在望松。 王锐 摄

因为这份工作,胡晓春2016年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11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游客眼里,胡晓春是守松人;在女儿眼里,胡晓春是“山大王”。
巧合的是,在他成为守松人的第二个月,女儿就降生了,自此往后,他多了一份牵挂,也多了一份寄托。
草木会发芽,孩子会长大。
眼下,正值迎客松冬芽生长的时候,过上一阵子,松花就要开了。迎客松之于胡晓春而言,就如同蔡琴的歌声里唱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央广网
黄山“守松人”胡晓春:既要守住一棵树,也要守住一颗心

央广网黄山8月15日消息(记者 张宣剑)“迎客松和我的女儿一样,平安健康是我对她最大的心愿。”胡晓春说。
(胡晓春在部队时的照片 央广网发 胡晓春供图)
出生在黄山脚下的胡晓春2006年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应聘到黄山风景区成为一名防火队员。2010年7月,胡晓春光荣地成为了迎客松第十九任守松人,开始了一个人一棵树的相伴相知生活。
迎客松旁那座低矮的小工作室是胡晓春的值班室兼卧室。一张简易床、一副桌椅、一台监控电脑和一些监测工具,是他在山上的全部家当。
1981年开始持续至今,从迎客松的日常守护、监测、看护主要由专职守松人进行管护,严格按照景区园林部门制定迎客松“一树一策、一树一册”规范操作,定时每天对迎客松树体、主干、冠幅、冠顶、支撑杆件及周边环境进行常态化巡护、巡查,并将逃护中的各种情况记录下来。
(胡晓春正在观察迎客松枝丫 央广网发 侯晏摄)
每天早上6点,胡晓春就对迎客松开始了一天的巡护观测,通过检测装置记录松树枝丫、松针、树皮的细微变化,检查支撑架、拉索、防雷设施情况。
“白天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夜间根据红外线防侵入报警系统信号,要随时起床查看情况。”胡晓春说。
重复的工作在胡晓春看来并不单调,在结束巡护工作之后,胡晓春要回到他简陋的工作室中撰写《迎客松日记》。
(胡晓春正在记录《迎客松日记》央广网发 侯晏摄)
从气象水土到枝干松针,他事无巨细地将迎容松的一切状况记载到本子上。作为守松人的工作传统,《迎客松日记》不仅承载了迎客松从1980年到现在的生长演变,更为专家研究守护措施留下了直观的第一手资料。
胡晓春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这样的日记一写便是十几年,到目前为止,有近60多本迎容松日记,90多万字出自胡晓春之手。
由于常年待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胡晓春的内心充满了对家人的愧疚,结婚9年来,他和家人相处的日子还不满18个月,在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不能陪伴妻女的自责和不能照顾年迈父母的无奈。
最令他难过的是在2012年8月,台风“海葵”对迎客松造成严重威胁,而刚出生29天的小女儿却因为突发肺炎住进了医院,接到电话后他非常心疼、纠结。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胡晓春最终选择守护在迎客松旁。“不能让国宝迎客松在我手上有丝毫闪失。”胡晓春说。
十几年来,胡晓春以山为家、与松为伴,每天对迎客松进行日常守护和监测,写了60多本迎客松日记。这些日记记录着迎客松开花时间、新梢头萌发时间、更换松针时间及恶劣天气的应急应对保护方案等情况。
(胡晓春和迎客松 央广网发 侯晏摄)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松针绿了又黄、黄了又绿,迎客松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海内外游客。不知不觉间,胡晓春与迎客松相依相守12年了,度过了4000多个日日夜夜。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也是“国宝”迎客松的守松人,胡晓春常说,“我们守松人既要守住一棵树,也要守住一颗心,守住的既是一颗平凡日子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恒心,也是一颗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决心。”


【中国新闻社】

安徽黄山峭壁上的“扫地僧”李培生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国。十年,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让我们一起,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中新网安徽黄山8月14日电 题:黄山峭壁上的“扫地僧”李培生

  作者 刘浩

  暑期黄山,游客往来如织。安徽黄山风景区放绳工队伍全身心投入到各路段和悬崖外围保洁的工作中,为游客带来洁净的游玩环境。

  黄山放绳工是该景区环卫工队伍的一个工种,他们腰系绳索,下至悬崖峭壁,清扫垃圾,由于他们的工作地段陡峭险要,常常被游客称之为“峭壁扫地僧”。

  13日清晨,当暖阳还未高照,趁着第一批游客还未上山,放绳工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从早上6点直到晚上,忙碌奔波在黄山各个角落,期间除了保障游步道清洁畅通,还要及时下崖处理峭壁上的垃圾,赶上游客钱包等贵重物品掉到崖底求助,他们也会义不容辞地施以援手。

  上午,一身黄马甲、头顶安全帽、肩挎一捆登山绳的黄山玉屏环卫所放绳工李培生开始前往一处峭壁地段,捡拾矿泉水瓶、黑色塑料袋等垃圾。

峭壁险要,李培生身系绳索,缓缓下行 樊成柱 摄

  从事黄山放绳工20多年的李培生,是“峭壁扫地僧”的代表。

  李培生熟练地将拇指粗的登山绳一头系在游道旁的放绳桩点上并打好布林结,同时将另一头牢固地系在自己的腰间。检查好所有设备安全无障碍后,奋力将登山绳甩至崖底,灵活地跨过护栏,开始了这场悬崖之上的“舞蹈”。

  峭壁在太阳的直射下变得火热。只见李培生一手稳稳地把持着下降器,另一只手有节奏地抽拉着绳索,双脚稳稳地蹬在下方的岩体上,步履稳健地在崖璧上寻找着角落里的垃圾。遇上极为陡峭的坡面,他只能以手为爪牢牢地抓住岩石凸起的部分,不断变化着身姿保持着身体的平衡。

  下崖的十几分钟里,李培生小心翼翼地挪动到垃圾飘落的位置,在杂草之中捡起矿泉水瓶等垃圾,装进腰间的袋子。

  李培生说,身为黄山的一员,20多年来,以黄山为家,以路为友,宁脏一人不污一处。

  像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黄山风景区共有20余人,他们肩挎绳索,分布在各个片区,负责放绳索到悬底捡拾垃圾,只为换来黄山洁净如洗。在他们看来,维护好黄山的绿水青山是最大的心愿。

  当前,黄山市正进行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该市全域巩固提升干净指数标准,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最干净城市”黄山标准和长效管理体系。黄山风景区也正在瞄准“席地而坐”“最干净”目标努力。 


【《中国旅游报》头版】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温暖黄山之巅


作者 朱文文
8月,万物生机勃发。黄山之巅、迎客松畔,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处处洋溢着昂扬奋进的氛围。
“真没想到总书记会这么快给我们回信!”8月13日一大早,安徽黄山玉屏环卫所放绳工李培生和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惊喜地迎来一份珍贵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双手接过信件,看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42岁的胡晓春热泪盈眶地说,这不仅仅只是一封信,更是总书记对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关心,对黄山这座世界名山的关爱。
近日,李培生和胡晓春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班后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多年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表达了为守护美丽黄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我们多年来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我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些话让我备受鼓舞,感觉心里暖暖的。”李培生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伟大复兴的征程,能有这样的领袖,是民族之幸、人民之幸。
以山为家,以路为友。宁脏一人,不污一处。今年48岁的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飞檐走壁”已整整25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黄山上的“蜘蛛侠”。玉屏环卫所位于黄山风景区的精华地段,是游客主要游览区,环卫保洁工作尤为重要。李培生的主要工作便是放绳作业,拾捡丢弃或吹落在山体间的垃圾。每天天刚蒙蒙亮,他便开始穿梭于悬崖峭壁间捡拾垃圾,一天悬崖放绳上下10余次,20余年间放绳高度累计约1800千米,相当于攀爬了200多次珠穆朗玛峰。
“放绳作业是对体力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作业环境不是悬崖峭壁,就是荆棘丛林,有时一脚踩空了,就得悬在半空中晃荡好半天。碰上大风,还会刮来一些小碎石,被擦破皮是常有的事。”李培生说,“在黄山从事环卫工作多年,深刻感受到人民富裕了,游客多了,山上的垃圾反而少了,环境更好了。每日攀岩走壁换来的洁净黄山,让我心里既自豪又满足。”
环卫放绳工的工作需要长期驻守在山上,越是节假日工作任务越繁重,与家人聚少离多已成常态。2008年,黄山风景区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为保护国宝迎客松,李培生和同事们一起,在两天时间内,踏着50厘米厚的积雪,连走带爬七八公里山路,扛运鲜毛竹为迎客松制作顶撑。当所有支撑完成后,大家才舒了一口气。这一天,也是李培生的新婚之日,但未婚妻因为大雪无法进山,在山上的玉屏楼内,李培生和同事们围坐一桌,举办了一场“没有新娘的婚礼”。
二十五载如一日,李培生扎根黄山,发扬黄山松精神,身体力行守护祖国大好河山。
同李培生一样,“守松人”胡晓春也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而那棵相伴多年的迎客松早已成为他最亲密的家人。
定时测量风速、气温、空气湿度;按时巡查、做好检测记录……一个人、一棵松,“守松人”胡晓春的这一守,便是12个年头。
出生于黄山脚下的胡晓春,19岁入伍从军,在部队期间连续5年获评“优秀士兵”。2005年,他回到家乡参加工作,2010年7月成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
自从被选派为迎客松守松人后,胡晓春每天坚持2小时巡护巡查迎客松一次,每天巡护巡查7次。除日常巡查维护外,还要防止猴子、松鼠等动物啃咬树皮。遇到极端恶劣天气,胡晓春常常坐立不安、彻夜难眠。尽管景区已为迎客松建成防雷系统、应急保护平台、小型气象观测站和防侵入报警装置,但胡晓春仍坚持现场巡查。
12年来,迎客松的一枝一叶早已刻在胡晓春的脑海里,他每天仔细测量枝叶长度、枝干倾斜度,查看树皮的健康程度、土壤的干湿情况以及支撑杆的支撑情况,坚持撰写迎客松日记。目前,他已写下70多本,超过10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不知不觉已成为景区古树名木保护的“土专家”。
“大家都说我是守松人,其实我也在被迎客松守护着。迎客松不仅仅是一棵古树,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夜深人静的山巅,无声地守护着一方水土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胡晓春深情地说。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迎客松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海内外游客,而唯一不变的是那人、那山、那松,以及那一份初心不变、敬业奉献的坚守。“我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按照总书记重要回信指示精神,当好‘哨兵’,守护好国宝迎客松,让迎客松延年益寿、广迎四海宾朋。”胡晓春说。
“今天这份巨大的荣耀不单是属于我和晓春,更属于所有黄山人。”李培生表示,“在今后工作中,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扎根黄山、服务黄山,和大家一起把黄山建设得更加美好。相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安徽日报》2版头条】
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本报记者 吴江海
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在黄山市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当地干部群众一致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对黄山迎客松的深厚感情,体现了对黄山保护工作的高度关注,更是对黄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最大认可和充分肯定。这是黄山市上下最光荣、最高兴、最激动的大事,是黄山的殊荣。”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表示,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等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喜迎党的二十大结合起来,深刻领会总书记回信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切实把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转化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激励更多的黄山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确保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在黄山大地落地生根。
黄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朱永胜说,近年来,黄山市层层选树、落实关怀礼遇、广泛宣传,涌现出“中国好人”91名、“安徽好人”131人。同时,打造黄山先进人物馆,成立黄山好人联盟,让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道德标杆,崇德尚善、见贤思齐在黄山大地蔚然成风。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也是黄山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烈光说,黄山市正聚焦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目标,努力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最美丽乡村、最美风景线,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巩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成果,加快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常治”到“长治”,切实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实在黄山大地上。


【《黄山日报》头版】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在我市引发强烈反响


本报记者 胡利龙 朱西敏

  8月13日,黄山风景区风光无限、游人如织。景区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游人,个个脸上洋溢着劳动奉献的快乐。

  对于景区放绳工李培生和第19任黄山迎客松守松人胡晓春来说,这一天更具有特别的意义——他们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

  “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黄山工作这么些年,我们深切感受到,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山上环境更干净了,生态变得更好了,来游玩的游客也更多了,实现了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双赢。于是我们就商议,一起给总书记写封信,汇报我们的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表达我们继续努力工作,为守护美丽黄山、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决心。”谈起写信的初衷,李培生和胡晓春激动地说。

  李培生和胡晓春是黄山风景区基层普通劳动者中的代表。他们长年在黄山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黄山,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于2012年和2021年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在拿到信的一瞬间,我特别激动,心里感到莫大的幸福感,我在黄山从事环卫工作25年,从未想到我这么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能得到总书记这么高度的评价,以后我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教导,扎根黄山,服务黄山,继续发挥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做好‘传帮带’,和大家一起把黄山建设得更加美好!”李培生说。

  “很高兴、很激动、很骄傲!总书记的回信既是对我们基层工作者的关心,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舞。我将以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为新起点,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继续守护好国宝迎客松,在平凡岗位上作出更大贡献。”胡晓春表示。

  从黄山之巅到新安江畔,从党政机关到社会各行各业,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回信,在黄山大地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在黄山风景区同一片区工作的同事,全国劳动模范姚文华表示,要以“中国好人”为榜样,积极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保群众平安、守一方安宁’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用心用情守护着最美黄山。”市公安局屯溪分局荷花池派出所民警沈刚说。“虽然岗位很平凡,但能扎根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很自豪!”90后社区工作者严娟说,将继续向李培生、胡晓春等榜样看齐,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黄山风景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赵美君

二审:侯晏

终审:葛旭芳

往 期 推 荐
亲,一份2022年的黄山风光月历请签收!关于调整黄山风景区开放时间的公告
【18度的夏天】黄山的游玩照片可以这样拍
【18度的夏天】是避暑天堂 是人间仙境 是你的夏日黄山
【18度的夏天】干货满满,跟着《忆黄山》打卡黄山景点!
【18度的夏天】黄山晚霞惊艳登场
黄山,动人的歌
@所有人,跟着许嵩的《忆黄山》来游黄山吧!
珍爱生命,防止溺水——致黄山风景区游客朋友和干部职工的一封信
远眺黄山夏景 画笔描绘希望——黄山风景区迎来大型跨省写生研学团
黄山松也会开花?快来欣赏别样风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