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1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浙江省会里的人都是浙江人么?

2017-12-19 猫斯图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371-浙江杭州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白鸥



杭州的崛起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盛。现在的杭州已经不是评书故事里那个缓慢安静的杭州了,她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焦躁和烦恼,不由自主地走上了竞争一线城市的独木桥。



维持大城市运转需要庞大的人口基数,依靠一座城市的自然生育显然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人口需求,外来人口的引入是大城市成长的必经之路。现在的杭州,外来人口比例极高,以至于老杭州们都在感叹外地人占领了自己的城市。


但老杭州这个概念真的存在吗?今天的文章,就一起来看看杭州人都是从哪儿来的。



 


杭州:希望之城


根据2016年的杭州统计年鉴,杭州市常住人口918.8万,其中户籍人口736.0万,常住外来人口182.8万,约占总人口的20%。相比北京和上海高达40%的外来人口比例,杭州的这点外来人口还不算什么。但是在中国众多的二线省会城市里,杭州对外来人口的吸引能力已经相当强劲了。


钱江新城著名的日月同辉...


杭州老城区的居民可能对外来人口的感触还没有那么深,但是江干区、拱墅区和滨江区的户籍居民一定感受到了新来者的压力。


这三个比较新的主城区正是新产业集中发展的地区,也成为了吸收容纳新杭州人的据点,外来人口的比例分别为59.9%,51.4%,50.3%(数据来源:杭州市2014年统计年鉴)。从某种意义上说,外来人口已经“占领”了这三个区。


杭州城


这些外来人口的来源很复杂,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端人才和低端劳动力都在往杭州这座希望之城移动。不过人口移动受到的限制条件很多,考虑到迁徙距离、文化适应性、决策回报率等各种问题,杭州的外来人口组成还是没有北上广深那么复杂。


根据杭州市统计局2012年(未能找到更新的数据)发布的外来人口状况分析,杭州的省外的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安徽省(43.95万人)、江西省(22.77万人)、河南省(22.49万人)占全部省外外来人口的51.2%。


这三个中部省份传统上就是人口输出的大省,扎堆聚集在杭州并不令人惊奇。尤其是安徽和江西,一直和浙江保持着紧密的劳动力联系。



第二梯队的省份是贵州(22.06万)、四川(18.27万人)、湖南(13.22万人)、湖北(10.96万人)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又占去了剩下一半中的一大半(37.08%)。


主要还是经济吸引力太强


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数量和高企的外来人口比例,和杭州市近年来实行严格的户籍准入制度有关系。2002年以后,仅有7%的新迁入人口能获得杭州户口。


外来人口当然可能给城市原住民带来一些困扰,比如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产生的矛盾,以及双方为了争夺城市基础设施资源而爆发的冲突。


匈牙利居民抗议外来难民

真是有血性


但拥有杭州户籍的居民也并不都是传说中的“老杭州根据杭州市民政局2008年的统计,杭州市自1954年后来杭获得杭州市区户籍的人口和他们的后代子孙,占杭州市区户籍总人口的47%。


把这些新中国成立后才获得户籍的人口(47%+7%)和流动人口(20%)比例一扣除,1954年之前就居住在杭州的“老杭州”比例,原来不过26%。


一组“老杭州”




且慢,你真的以为这四分之一的老杭州,是真正的“老杭州”么?

 


临安:南宋大熔炉


杭州作为南方大都会的崛起,承接着北方中原城市的衰败。尽管从春秋战国时期杭州就是吴越两国交锋的核心之一,但五代时期作为吴越国的首都,才让杭州第一次真正走上了全国性的舞台。经过吴越国的大力经营,让杭州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基础设施建设,所谓“物盛人众,为一都会”


五代十国时代的吴越与杭州


之后的两宋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和汉族中央王朝之间战争不断,北方饱受战火荼毒。北宋朝廷往往无法维持边境的稳定,大量北方人开始陆续南迁。


杭州差不多是北方能接受的最南端了,继续南下则进入了山林密布、瘴气氤氲的真正南方,北方人往往难以适应。


北宋对辽的前线无险可守

压力 有点大


北宋的突然崩溃加速了这一过程,南宋高宗赵构南下,定临安(杭州)为行在(临时首都),杭州迎来了这一波移民潮的最高峰。


陆游称“中朝人物,悉会于行在。”就是在这一时期。所谓的中朝人物,主要是来自开封北宋朝廷的官员士大夫和将官兵丁。这些人在杭州繁衍生息,很快人口就超过了杭州本地的吴越人。


南宋的国防线已经被压到了淮河一线


由于历史档案的缺乏,有多少北方人士来到杭州很难给出详细的数字,但历史学家还是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根据杭州师范学院郑生勇的统计,北宋元丰年间到南宋咸淳年间的200年间,杭州城内外的人口增加了三倍多。这些增加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应该就是北方移民和他们后代。也就是说杭州当时外来人口比例的上限在75%左右,远远超过了现在20%的比例,是一座超级移民城市


当年的发达国家


复旦大学吴松弟的估算也侧面证实了这个数字。根据他对自然人口增长率和历史档案的梳理,认为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的北方移民占比杭州居民的72.7%,有17万户左右——这个数字相当惊人,一直到新中国建国前夕杭州的总人口都还没有重新达到这个数字。


这波移民潮并不是古代杭州移民的终结,而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伴随着南宋不情不愿的几次北伐,陆续又有一些北方人被军队带回了南方。这一波带回来就不是来自中原和华北的老汉人了。在宋朝大规模南迁之后,统治北方的金国开始有意识地导流东北少数民族稀释华北和中原的汉人。


很多人的身份都是复杂的


在女真、契丹、奚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下,金国的汉人开始部分“胡化”,在服饰礼仪、饮食习惯、语言风俗上和传统的宋代汉文化产生了断裂。


他们心怀故国随军来到杭州,却发现自己完全不受老朋友们的欢迎。早年南下的士大夫甚至说这些新人“一切衣冠服制皆为虏俗,官民士庶浸相效习,恬不知耻。”(袁说友语)


这些人虽然被保守派的士大夫看不起,但也给杭州带来了丰富的移民文化。直到今天,杭州的方言也是南方方言中少见的没有文白异读且保留儿化音的方言,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杭州人喜欢吃的汤包、片儿川等美食,也是带有鲜明中原风味的面食。


来,吃一个热气腾腾的汤包


网友吃的片儿川


这么说起来,杭州似乎是一个自古以来的移民大熔炉,所谓的“老杭州”难道是不存在的?


不,老杭州还是有的,而且老得出乎意料。

 


良渚:中华文明密码


距今5000年前,环太湖周边出现了一个水平惊人的文明,考古学上称之为良渚文明。良渚文化在整个环太湖地区都有分布,但是保存最为完好、文化样式最为核心的地区,却在杭州。


准确说,是在杭州市西北部的余杭区良渚镇。在这里居住过的良渚人,创造了辉煌的远古文化。


良渚文化遗址分布


急于寻根的中国南方人,对发掘良渚文明的兴趣非常浓厚。自信者,已经称之为具有国家形态的文明;审慎者,则认为良渚文明仍然停留在酋邦社会阶段,算不上文明。


尽管对良渚文明是否属于高级社会形态的文明样式仍然有争议,但是良渚人达到的成就水平还是有目共睹的。


杭州良渚博物院


和中国南方大量史前聚落和墓葬受到酸性土壤腐蚀而难以留下遗迹不同,良渚文化所在的土壤相对干燥和碱性,对遗迹起到了保护价值。


良渚古城模型

示城墙、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和反山贵族墓地

陈列于良渚博物院


通过考古工作者的工作,人们发现良渚人在杭州西北集中地留下了城市、墓葬、村落、农田、工坊等等建筑的遗址,隔着几千年的时光在向现代人彰显自己的存在。


良渚古城西城墙遗址 


根据赵辉等的研究成果,良渚文明的高度已经得到了很多考古证据的确认:庞大的水利工程说明他们有强大的动员能力;明显贵贱有别的墓葬规格说明这个文明已经形成了阶级社会;密集的城市人口和水陆交通说明他们已经学会了城市化和配套的农产品运输技术;一神教信仰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比较高级的精神活动;精美的礼器说明良渚社会已经形成了专门的分工体系……


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璧,

当时象征财富及军权的礼器


种种文明成果,都在向人们宣告,当中国人迈入文明时代时,杭州地带的居民,就是这群良渚人。从艺术品的形象上看,他们象征着一种“温和、玲珑剔透、娇小”的文明形态,是和喜欢高大上的北方中原文明全然不同的文化偏好,却同样代表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那杭州美人盖世无双

西湖岸细腰长腿四季清凉


这些古人,才是真正的老杭州人,乃至整个“浙江的风土人情,内心的节奏,就是良渚文化自然的延续”(余秋雨语)。


可是良渚人最后却飘然不知所踪,正如西子湖上朦胧的雾气,消散在了杭州城的春秋一梦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作为杭嘉湖平原的绝对中心,杭州总是会成为中国南方三教九流的集中地。也正是这些人,带来了杭州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根据现代的统计成果,杭州每增加一万名流动人员,GDP便增加11亿多元。人对杭州城的价值,似乎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因此从早熟的良渚首都,到人口混杂的大宋临安,再到现代充满活力的省城杭州,杭州人里的人来来去去,不变的永远是这座城市的繁荣富庶。


2008年启用的杭州市新城标




参考文献:

1.郑生勇. 杭州历史上的人口迁移[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7, 4: 002.

2.吴松弟. 南宋移民与临安文化[J]. 历史研究, 2006, 5: 35-50.

3.龙登高. 南宋移民与江南城镇市场[J]. 国学两中国经济史论坛, 2004: 10-24.

4.浙江省外来人口的研究与分析. 浙江省统计信息网 2012

5.杭州市统计年鉴 2014

6.郑志锋, 华晨, 贺俏毅. 城市移民对 杭州都市区的影响及其规划对策[J].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 中 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8.

7.张忠培. 良渚文化的年代和其所处社会阶段——五千年前中国进入文明的一个例证[J]. 文物, 1995 (5): 47-58.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美国  |  日本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省区:河南  |  山西  |  甘肃  |  西藏  |  东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长春  |  大连  |  楼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