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9月2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智利为什么那么长?

卢森堡上空的云 地球知识局 今天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697-智利地缘格局


作者:卢森堡上空的云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在国家形成的地缘形态中,“片状”是大多数国家的选择。这样的形态对周边有一定缓冲,不至于被列强“闪击”,对内团结与对外扩张也比较容易。当然世界上也不乏整体狭长的国家,比如我们的两个邻居越南和老挝,和北欧的挪威……这些国家的狭长有其地理和历史的原因。


全都背靠一座山


而智利的狭长程度远不是上述几个国家可比拟的。智利的南北跨度约4250公里,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你坐飞机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直飞西沙的永兴岛,恰好也是这个距离。而其东西宽度也就170公里,近似等于上海到杭州的距离。


一个比一个瘦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异常狭长的国家是如何诞生的。






智利地缘概况


虽然长,智利的地理结构其实很简单,东西向非常狭窄,南北走向的绵长国土背靠的南安第斯山脉,面朝东南太平洋。


感受一下长度


真正的变化出现在南北走向上。智利国土呈现“1”字形,南北上跨越了“五带”中的三带,气候条件种类也相当丰富:北段为沙漠气候,干旱少雨,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世界旱极”;中段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段多阔叶森林,降雨量较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南部的火地岛属于亚寒带气候


对应北半球而言,就是从北非到北欧的所有气候都可以在智利找到。


由北至南,要什么有什么


智利的超长海岸线决定了它明显的海洋属性,而背靠山地也使之拥有了山地国家的特征。这一点和北欧国家挪威很相似:两国都依山傍海、有高产的大渔场、矿产类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但这些特征在智利的古代时期并不能被技术落后的土著居民所利用。


翻滚吧智利渔场


大约是在公元11世纪,印加人开始生活在今秘鲁中部的库斯科地区。但在1438年之前,印加人都没有太大的野心和能力对外扩张,以库斯科城为中心的印加王国,领土面积不过3万余平方公里。但此后在新国王帕查库特克的带领下,印加人开始了在秘鲁境内的扩张之路。这一年,往往也被视为印加迈向帝国之路的起点。



1493年,印加人开始迎来了扩张的高峰期,逐渐迈入今天智利境内,并逐步开始建立一个北起今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南至今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安第斯帝国”。但智利复杂的山地地形,在割裂当地早期居民聚落的同时,也让印加人很难彻底渗透进当地。这也就是为什么智利本土的印第安人数量是如此稀少。


印加帝国的主体部分

为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所继承

在高山上横跨南北,不愧安第斯之国...


不知应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帝国建立的同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南美的大殖民时代开始了。很快印加帝国覆灭,智利的土地上出现了殖民者西班牙人,智利真正的历史也就此开始。


西班牙人地图上的智利沿海


智利的殖民史开始于1541年圣地亚哥城的建立,智利初由秘鲁总督管辖,1778年设置智利都督府和检审庭,作为智利的最高统治机构。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大片土地,并强迫印第安人从事农业劳动或采掘贵重金属。


西班牙征服者佩德罗·德·瓦尔蒂维亚的私人住所


1817年在圣马丁的领导下智利得到了解放,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独立,成立共和国。但此时的智利版图并不是今天这样,仅仅是现代智利的中部地区,还远没有现代那么狭长。


智利圣地亚哥圣马丁塑像

国父的名字几乎被用在各种重要的东西上

 



“南征”“北战”


智利在独立后发生的最大事件莫过于1879年爆发的南美太平洋战争了。也正是这件事情,让智利领土变成了现今的“长条形”。


智利北方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秘鲁、玻利维亚、智利三国交汇处,但由于这是一片不毛之地,原先西班牙殖民者并没有对这里的归属做出明确的划分。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也正位于

北方沙漠与南方湿润地带之间


然而,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有大量的硝石,这正是后来化肥及TNT的重要原料,价值不菲,战略价值也颇为重要。


用硝石做成的TNT炸药


三国建国以后,经过多次交涉与谈判,到1874年时,秘鲁控制着阿里卡、帕里纳科塔和塔拉帕卡,玻利维亚占有安托法加斯塔,智利则控制南纬24度线以南剩余的一小片硝石矿区。这其中智利控制的面积最小,对分得的利益也不甚满意,因此一直企图扩大占领范围。


智利北部的沙漠地区

以前可不是智利的


由于智利独立较早,军队建设较早,另外两家组成联军也没有能够挡住智利,被以一胜二了1883年10月20日,秘鲁与智利在利马北部安孔城签订条约,结束了这场史称“硝石战争”的争端,秘鲁将塔拉帕卡省割让给智利


秘鲁军队仿佛有着不死之身

但仍然输了


玻利维亚则先后于1884年和1904年与智利签订了《瓦尔帕莱索协定》和“和平友好条约”,使得玻利维亚丧失了安第斯山脉与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全部领土,变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严重影响了其经济的发展。


而大赢家智利获得了几乎所有的硝石产区,国土向北跨出了一大步,显得非常狭长。


智利又向北长高了很多

那智利的南边是怎么来的?


与此同时,智利也没有忘了向南部未开发的“南安第斯”冰原进发。在荒凉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后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火地岛及麦哲伦海峡


在巴拿马运河未开凿之前,麦哲伦海峡是太平洋与大西洋唯一的连接点,这里的政治归属受全世界关注。而智利和阿根廷都有获得这一地区的地缘和法理依据,双方龃龉不断,最终,在硝石战争激战正酣的1881年,智利和阿根廷双方签订了边界条约,确定了现在双方现有的边界。


向南扩展到这个纬度,就相当寒冷了

不过占住这个位置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在分配方案中,麦哲伦海峡的东入口成为了分割基点。围绕着这个入口,智、阿两国划出了一条大体呈直角状的分割线


智利得到了整条麦哲伦海峡、将近半个火地岛,以及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南部。同时,比格尔海峡的东段中线成为了两国最南端的边界。包括合恩角在内的火地群岛南部附属岛屿都归属于智利,比格尔海峡以东的领土则归属于阿根廷。


智利其实是占了大便宜的


不考虑殖民时代的政治遗产,纯粹从地理分割原则的角度来看,智利算是在领土分配上占据了优势。而这一次向南的突进,也让智利的合法国土往纵向上扩展了一大部分,成为了一个更加狭长的国家

 

 


智利的未来在哪?


南美太平洋战争结束后,智利在地缘上看似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拿下了全球最大的“硝石产地”和大半个麦哲伦海峡的控制权。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硝石过于昂贵,为了节约成本,无数化学家开始研究合成氨并进一步生产硝酸盐的流程。1913年,第一座利用合成法生产硝酸的工厂在德国诞生。在一战后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为人类粮食产量的增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让军火商们可以更容易地扩大他们的炸药产量


也正是因为德国在一战中被四面包围

断绝了从海外获取战略物资的通道

才不得不搞出各种新发明来弥补物资短缺


而对于依赖硝石出口的智利来说,这一发明无疑是致命的,使其矿产收入大为减少


祸不单行,在合成氨工厂建立的第二年,中美洲小国巴拿马修出了一条运河,联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这条运河的出现对世界航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大多数商船放弃了遥远的麦哲伦海峡,改走巴拿马运河,也对智利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打击


巴拿马运河


正在智利人惶惶不可终日的同时,他们发现上帝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智利境内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铜矿产区。从此以后,智利摆脱了对硝石的依赖,开始成为了一个严重依赖铜矿的“资源型国家”。但谁都清楚,资源型国家一定会遇到经济陷阱,如何利用资源带来的红利尽可能为未来准备好新的产业基础,是一件很困难,却极端重要的大事。


正经的家里有矿


由于其特有的海洋气候,又位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智利土壤吸收肥沃火山土的养分,颇为肥沃。加之靠近南极,每到冬季植物会被积雪覆盖,进入休眠期,果实不会受到虫害的困扰。再加上和北半球季节相反,可以给北半球国家供应反季水果。三重优势叠加,让智利的水果成为了北半球国家吃货的最爱。近年来火遍中国市场的智利车厘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很好吃的样子


另一方面,智利位于南半球的制高点,人烟稀少的高山深处正是离太空最近的地方,因此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众多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的青睐。和天文有关的产业近年开始在智利兴起,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是的,这里非常适合看星星

(来自故乡之光)


而由于靠近南极,而且社会状况和经济实力稳定,智利也是南极旅游和南极科考的重要补给站


科学考察和秘境探险相关的旅游业,在未来也会成为智利的“新名片”。


不要忘了复活节岛

(这个选题我们以后出)


另:听说微信又改版了,我们有点担心你以后会看不到我们非常有趣的封面图。为了清楚看到局长精心挑选的封面图,拜托动动大拇指,把我们加上星标吧,像下面这样~


爱你~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巴西  |  泰国  |  印度  |  日本  |  越南

省区:安徽  |  广西  |  河北  |  河南  |  山东

城市:广州  |  苏州  |  杭州  |  黄石  |  玉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