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酋长为什么要在海上建“世界公园”?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943-迪拜世界群岛
作者:征战斯芬克斯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虽说波斯湾附近的国家大多依靠能源致富,但其实当地的权贵也清楚,只靠油气产业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个国家或者城市的长期竞争力,需要依靠完善的产业结构和可持续的拳头产品。有危机意识的管理者会在油气工业勃兴时为自己的未来早做打算。
如果说波斯湾沿岸哪个国家没有因石油而暴富
恐怕就是阿曼了
其中比较成功的一家,便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的迪拜。但它的一套操作打完,却因时势而变成了令人唏嘘的烂摊子。
嗯,阿联酋有七个酋长国
不过除了阿布扎比和迪拜之外
其他几位存在感都比较低
迪拜向海求地
迪拜的转型其实也并非完全出于领导者的高瞻远瞩,一开始实是形势所逼。
1966年,迪拜在英国的帮助下发现了石油,1969年开始进入能源出口状态。但迪拜能够出产油气,主要是因为当地的油气资源埋藏比较浅,发现得早,储量其实并不丰富。迪拜人早就从英国人口中得知,这样的能源外贸不会是长久之计。
从阿联酋的油气分布来看
迪拜确实不适合长期依赖资源出口
所以凭借油气贸易赚取了第一桶金的迪拜人,很快就利用起了外贸的基础建设,试图将迪拜建设成一个贸易中心和旅游业城市,轻量化自己的产业结构。
60年代初的迪拜还相当破旧
石油的收入如果不能落实到基础建设和产业投资
潮水退去后,仍将是个穷困的海岸
不得不说,这个选择是迪拜现有的资源背景下最合理的选择。而油气储量并不丰富的迪拜也没有能源产业的掣肘,很快完成了这个转型。到了1990年代,迪拜已经基本吸收了西方的商业模式,支柱产业是旅游观光、与之配套的房地产、航空业和航运业。
先把基建都搞起来
而服务于这些重资本行业的金融业也在迪拜成型了,它成为了海湾国家里最不依赖能源的一个,石油收益比低于5%。
当然这背后,也有阿联酋其他六个兄弟油气收益转移的功劳。
中东版渔村变都市
随着航空、旅游、房地产等行业的收益到位,迪拜的进一步扩张也箭在弦上了。然而迪拜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进一步的扩张非常困难。
迪拜的国土虽不小,但核心区域是迪拜城,是波斯湾东岸的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区域。南北长64公里,东西最宽处不过20公里,面积和上海崇明岛差不多。其背后的腹地也有一些,但全属于沙漠地区,可利用价值非常低。内扩不成,就只能向海洋求发展了。
除了沿海地带,没有太多的建城好选择
(夏尔迦和阿治曼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的两个)
世界群岛(the world islands)项目便是其产物。
世界群岛项目的规格非常高,其总设计师是当今的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这是一位在科技界名声显著的中东君主,对世界上的新生事物和西方那一套非常有兴趣,2017年还任命了一位AI部长,布局迪拜的人工智能产业。
酋长风范
规划世界群岛的时候,迪拜的酋长还是其兄长,但迪拜的大量新经济命脉都掌握在他手里,包括阿联酋航空、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卓美亚酒店集团、迪拜地产集团、阿联酋国际电信、沙特工业发展公司、以及迪拜国际资本,可以说是哥哥背后的隐形国家掌舵人。当他要操办世界群岛的时候,事情当然很快就办妥了。
与世界群岛同期开工的项目还有举世闻名的朱美拉棕榈岛。这是迪拜的三个棕榈岛项目中唯一一个基本完工的,不仅成为了迪拜的地标,也为投资它的谢赫酋长获取了巨额利润。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齐齐的
朱美拉、杰贝阿里、世界群岛都已经有模有样
迪拉人工岛(迪拉棕榈岛)的轮廓还没看清
富人的狂欢乐园
根据谢赫的最初规划,世界群岛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填海项目。整个人造群岛由200个岛屿组成,每个岛屿都是拼图上的一个碎片,最终整个群岛将会是世界地图的样貌。而每一座岛屿,都将根据其地理位置获得一个名字——或是国家或是地区或是当地地标。
跟活的一样
(来自维基百科-世界群岛)
每一座岛屿的面积从14,000到42,000平方米不等,相当于2个到6个足球场。岛与之间的间隔要达到100米,用海水为每一座岛营造出私密的空间,让岛主分头展现自己的建造品味。
仿佛可以开启任性模式
《海岛大亨》
当然在海中凭空造陆地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此防波堤必不可少。整个园区外部将环绕着用石头堆成的椭圆形防波堤,周长达232公里,快艇环行一周需要四五个小时,以保障园区不受海浪侵袭。这也平白为迪拜创造了一长条海岸线。
世界群岛的防波堤
(来自维基百科-世界群岛)
至于每座岛的用途,则任凭购买岛屿的开发商进行开发。无论是私人度假区还是高端旅游区酋长都欢迎。当然大致的规划也是有的,为了把世界群岛的旅游性质开发到最大,管理方希望投资者能根据所购买岛屿的不同位置进行酒店、赌场、餐饮、复制地标等等不同领域的开发,减少重复。
说到复制世界地标,我想到了什么
为了让上岛的富人游客获得最好的度假体验,作为全区管理方的迪拜还为每个岛准备了快船码头,用400艘快船像城市出租车一样让游客在各个岛屿之间穿梭,尽享各个岛的娱乐设施。当然,是否允许游客登岛,还是由每个岛的岛主说了算。
如果设想成型,这将会是何其宏大而奢华的一片度假区啊。普通人可能都只能从卫星图上幻想一下每个岛上的富人们纵情欢乐的场面。
在一座荒芜的小岛上
集齐全世界的奇观,岂不美哉?
(civilization5 )
也难怪世界群岛开工之初就受到了世界各国建筑企业的热捧。也许是荷兰人围海造陆的经验打动了酋长,最后拿下项目的则是两家荷兰公司,总预算达到了660多亿人民币,略高去年我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收入。
荷兰人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当然可以把水管得明明白白
不过价格也不菲
(如果把大堤扒了,阿姆斯特丹也就没了)
和这种项目比起来,投资什么都只能算是小意思了。
荷兰人的效率也确实不负众望,仅仅经过5年的建设就在2008年1月扔下了最后一块石头,并在几个月后交付项目。
仍有很多没开工
这个时间点很值得注意。那是08年次贷危机前最后一段风平浪静的时间,风暴的前兆其实已经有些出现了。
风暴来临
2007年7月的一天,温州商人胡宾站在迪拜的海岸边,看着面前这片忙碌的工地。此时世界群岛工程还没有彻底完工,驳船和海上吊机仍然忙着往海里扔沙石,但整个人造群岛的雏形已经出现了。在当地官员的指点下,他看到了海中伫立的几个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岛屿:北京、上海、香港、台湾……
找一找北京、上海、香港、台湾……
原本只是打算来开开眼界的胡宾还没听完官员的介绍,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上海岛买下来。长期以来,中国商人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都是只会开中餐馆,做小生意的不入流角色,他要在这里展示一下中国商人的魄力和能量。
三个月后,他管理的中州国际控股集团就和迪拜方面签订了合同,以2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的价格买下了“上海岛”,并从中国领事馆拿来了一面五星红旗,插在岛上。
北京、上海、香港、台湾你能分得出不?
和所有温州商人一样,胡宾本是一个低调的房地产开发商。虽然他拿出的开发方案让迪拜方面惊为天人,他却并不打算在工程完成之前让人们知道这件事。但插红旗的事还是在迪拜媒体上不胫而走,随之世界媒体纷纷转载,成了当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件大事。
此前几年,由于迪拜对外汇实行零管制,而且允许投资者先期支付10%的定金就可以购得“楼花”,前来买地买房的投资人络绎不绝。2006年到2008年,疯狂围海造陆的迪拜房子造得有多快卖的就有多快,房价上涨了6倍,世界群岛上的房地产均价更是达到了一万美元。
用胡宾的话来说“几千万人民币一投进去,看得见的钱就有十几个亿。温州人说‘花点小蚯蚓钓大鱼’,这简直是钓鲨鱼呀。”
但他没有预料到次贷风暴来得这么快。上海岛上的地产项目还没有动工,迪拜的房价就开始下跌了。尚未动手的胡宾和他的中州国际是幸运的,比他们下手更早购买了“爱尔兰”岛的爱尔兰商人约翰·奥多兰(John O'dolan)抢在次贷危机到来前开发了自己的岛,结果血本无归,公司陷入财务困境,自己也于2009年自杀了。
整个世界群岛的项目也因为资金困难而陷入了窘境,从2009年9月开始,几乎所有的扩建和维护工作都已经暂停。英国报纸《每日邮报》更是直指世界群岛正在受到海侵影响沉入海中,原本可以当作海上高速路的航道已经部分淤塞,富人们再也无法享受嘟嘟快船的服务了。
这篇报道被迪拜的开发商否认了,但考虑到承包清淤工作的公司因为收不到费用而公开终结了服务,世界群岛的沉没和淤塞可能也不是空穴来风。
眼看着这个浪漫的人工项目就将成为世界上最令人唏嘘的烂尾工程。
如今有消息称,世界群岛正在缓慢复工。不过从成果来看还不太显著,真正开发完善的岛还是只有“黎巴嫩”,而其业主则是在阿联酋阿布扎比经商的一位黎巴嫩商人。他也是出于家国情怀买下了这个岛,而在配套设施停运的情况下,他也根本没有打算在这里盈利。
不要急,一切都会有哒
随着世界走出次贷危机的阴霾,世界群岛上的其他岛屿也有了一些复苏的迹象。一家来自德国汉堡的房地产开发商克莱因丁斯特集团(Kleindienst Group)接手了“德国”,“奥地利”、“圣彼得堡”、“瑞典”、“瑞士”与“荷兰”六个岛屿,并已经开发出了豪华的皇宫型度假村和浮动别墅。
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的得名于其董事长的姓氏,在德语中的字面意思是“小事一桩”。希望世界群岛的复苏真的在他们的引领下能成为“小事一桩”。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