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紧紧握住水龙头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458-印度的水龙头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提到恒河,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国家一定是印度。恒河似乎成为了印度的专属标签,印度政府也乐于巩固这一刻板印象。
但恒河事实上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的国家也不止印度,它对于流域内的国家而言也都是重要的河流。
让女神和恒河相互加持一下
让恒河越来越成为印度的恒河
(图片:Rudra Narayan Mitra / Shutterstock)▼
然而恒河流域降水并不稳定,恒河水对于人口密集的沿岸国家来说是越来越宝贵的资源,而这些国家因为宗教、历史与政治原因带来的不信任,也加剧了抢水大战的紧张感。
“干了这碗恒河水”的背后,是沿岸国家de 斗争与妥协。
南亚最重要的两条大河:印度河、恒河
印度河流域印度只占了小部分
恒河流域印度占了大部分▼
历史遗留问题
在印度教文化中,恒河被视为母亲河、圣河,河水也被赋予了神圣的意味。印度教徒认为恒河水可以净化污秽、救赎亡灵,将恒河视为朝圣的目的地,印度教的重要节日也常围绕其开展。
仿佛连灵魂都被净化了
(图片:Yavuz Sariyildiz / Shutterstock)▼
经过千年的文化积累,印度教圣城往往分布在恒河周边,更抬高了恒河在印度教中的地位。同样,这也给了很多印度教徒以暗示,让他们误认为恒河属于印度,甚至应该只属于印度。
著名的圣城瓦拉纳西临近恒河
这里也被很多人视为印度的精神首都
(印度-瓦拉纳西,在日出时向恒河祈祷)
(图片:Roop_Dey / Shutterstock.com)▼
恒河地处南亚,北方喜马拉雅山冰川融水与夏季西南季风带来的降雨,为恒河提供了无数支流,和108万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恒河带来的水源与沃土养育了稠密的人口,历史上南亚次大陆的强大政权,往往以恒河流域为核心地带。
印度历史上的大帝国往往来自西北南下民族
所以他们往往同时控制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不过恒河流量并不稳定,流域内降雨集中在6-10月,其他月份恒河及其支流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灌溉水源。在1-5月的枯水期,恒河的水资源尤其紧张,水资源的使用权成为了发展权甚至是生存权,沿岸国家对恒河水斤斤计较也就不足为奇了。
枯水期的水量大幅减少
如何能维持沿岸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用水
是恒河流域各国的共同难题
(干旱炎热的中央邦-一条趋于干涸的细小支流)
(图片:S B Stock / shutterstock)▼
众多支流也让恒河源头的判定变得困难,在政治、宗教的影响下尤其有操作空间。较早了解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规范的国家,可以以此获得主动,并利用先发优势巩固、合理化这些利益。
所以,在不同国家的标准下,恒河的长度也是飘忽不定的。国际上通常认为恒河2601千米长,但是印度长期将其长度定义为1925千米长。这也说明了印度人对恒河的野心,因为如果按照印度的定义,恒河流域面积的99%和人口的94%在都印度境内,印度对恒河的支配权力好像是无可争议的。
恒河流域众多支流,可以大致分为东西两支
恒河干流以及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贾木纳河▼
但不管人们怎么定义源头问题,恒河的出海口是确定的,即孟加拉国的恒河三角洲,所以孟加拉国也是无可争辩的流域国家。由于孟加拉在印巴分治之后长期属于东巴基斯坦,所以恒河的使用问题就变成了两个老冤家之间的主权问题,长期僵持难下。
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三角洲
甚至可以说是孟加拉国的本质所在
这既是难得的福分,也是巨大的灾难
(底图来自:NASA)▼
但印度也明白直接把恒河定义为属于印度的河流怎么说都是牵强的,所以印度留下了“对话”的窗口(并强调不是谈判),利用自身上游国家的地位与强势的态度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而除了明显的流域国家孟加拉国,尼泊尔其实也是恒河水问题的参与者。这个山地小国境内有6000多条支流最终汇入恒河,再加上巨大的地势落差,它对恒河水量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
尼泊尔是个真正的上游国家
其境内河流为恒河贡献了巨大的径流量
同时也非常适合开发水电资源
(底图来自:shutterstock)▼
只是,小国寡民的尼泊尔很难独立开发这里丰富的水资源,因此不得不与印度进行合作。它也因此被印度卷入了恒河水源的争端之中。
一家独霸的状态
出现水资源纠纷的三方中,印度是毫无疑问的强势者。但这个强势者在支配水资源时却没有表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以至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们都对它的主导地位提出了质疑。
尼泊尔拥有83000兆瓦水电开发潜能,但其主要的水电设施中大多有印度的身影。比如在50年代,印度与尼泊尔合作建造了柯西大坝与甘大基大坝,二者皆为印度出钱,尼泊尔出地,在相关条约签订后,都在尼泊尔引起了轩然大波。
尼印边界地带尼泊尔一侧的柯西大坝
(来自:google map)▼
特别是1954年的柯西大坝修筑时,尼泊尔缺乏相关经验,本应是平等合作的协议,签出了卖国条约的味道:大坝附近的土地变成印度财产,大坝修筑后印度增加的灌溉收益也是尼泊尔的50倍。尼泊尔虽然分得了发电量的五分之四,却不是免费供应,而要以高价购买。
在《柯西协议》中,尼泊尔被要求提供工程用地
且授予了印度此工程用地的所有权
国土都给出去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图片:Subhmanish / Wikipedia)▼
修在自家门口的大坝,反倒变成了印度人的摇钱树。
经过几次类似的合作,尼泊尔人心中留下了印度以合作开发自然资源之名,行侵犯主权之实的印象,将与印度的水问题上升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高度。
不过好在尼泊尔在上游位置
可以委托私企或者其他大国修建水电站
拥有流量控制权
(图片:Milan GC / Wikipedia)▼
如果说与尼泊尔的纠纷源于以大欺小,试图暗戳戳占便宜,那么印度与老对手的水纠纷,就是明目张胆的针锋相对了。
1951年,印度就计划让恒河流入孟加拉之前强行改道,把恒河水最大限度留在国内。最终敲定在法拉卡修大坝,将部分恒河水汇入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帕吉勒提河。
注意下图柯西大坝与法拉卡大坝的位置
柯西大坝在尼泊尔一侧,法拉卡大坝在印度一侧
法拉卡大坝对流入孟加拉的恒河水量有显著影响▼
而按照孟加拉方面的计算,不修大坝,恒河在旱季水量也足够印度方面的消耗,而在大坝启用之后,旱季恒河进入下游孟加拉的水量将大大减少,严重影响灌溉用水。这与其说是水利工程,不如说是政治工程。
稻米是孟加拉国的主要农作物
这得益于足量的水供应
若是在旱季上流下来的流量大幅减少
将会影响孟加拉国的农业基盘
(图片:Sk Hasan Ali / Shutterstock.com)▼
1971年法拉卡大坝完工,同年孟加拉独立,与印度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水资源的谈判依旧举步维艰。印度依旧认为自己对恒河拥有所有权,恒河并不是国际河流,使用作为上游的印度兴修什么样的水利工程都是内政问题。
法拉卡大坝坐落在印孟交界处的印度西孟加拉邦
可以直接控制流向孟加拉的水量
刚独立的孟加拉在和印度的水资源纠纷中
自然是没什么话语权
(图片:Krishna8412 / shutterstock )▼
而拥有1.7亿人口的孟加拉,94%的水资源来源于境外,而且必然流经印度,如果印度对这些河流都持有绝对主权的观点——即自己领土内的河流怎么造都行,孟加拉就可能无水可用。所以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几次试图与印度交涉,但都成果有限。
孟加拉国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河流的水量和稳定性是孟国整个社会稳定的关键
就算面对南亚小霸王,也要争上一争
(图片:Zabed Hasnain Chowdhury / Shutterstock.com)▼
无奈之下,孟加拉国只能把这个问题抛到了国际上,希望外国来仲裁。
这是印度最不想看到的,因为如果限制在南亚内部,则印度不论对孟加拉或是对尼泊尔都拥有绝对优势,可一旦变成多方谈判,印度就可能会面对邻国联合的情况,甚至受到域外大国的干绕。一旦这种合作达成,如果延伸到政治领域,就会动摇南亚一家独霸的局面。
恒河在印度教徒心中和他们信奉的三神一样至高无上
能取得教徒的信赖和支持是也成为执政者的基础
(图片:Henk Bogaard / Shutterstock.com)▼
这虽然是不合逻辑的滑坡谬误,但是印度绝对不会用国运冒险,这导致印度的态度更加强硬。不过孟加拉也不甘示弱,也就让谈判处在了停滞状态。
印度与尼泊尔出现水问题争议时,往往会强调下游国家同样具有国际河流的使用权。而到了下游,印度却又用绝对主权论针对孟加拉国。长此以往,印度的双重标准逐渐就被两个邻国看穿了,其地区国际声誉也越来越难以维持。
并不稳定的转机
转机发生在1996年,那时印人党政府初次上台,远未像今日这般强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比较融洽。
此时印度看待国际流域水问题的思路稍有转变,从锱铢必较的水量分配,转向不以零和博弈视角看待问题的收益共享。那时候的印人党内部也强调,如果因为水问题给周边国家留下霸权色彩的印象,长期看也许得不偿失。
印人党初次上台,对国内外都采取了温和政策
而若干年后上台的同为印人党的莫迪
却以强硬手段著称
(第一位印人党总理瓦杰帕伊)
(图片:Government of India)▼
同年,印度与尼泊尔签订了以平等、共享、不伤害为原则的《马哈卡利河综合发展条约》,既让印度获得了2.9公顷土地的使用权,参与水利设施管理,又让尼泊尔获得了满意的经济利益,包括7000万千瓦时的免费电力供应、灌溉用水和必要时从印度补给水资源的承诺。
马哈卡利河也称萨拉达河
在条约中,尼、印双方承认其为边界河
并按照协议共同开发
(图片:Gautam Sanka / wikipeida)▼
这一时期,面对谈判无果、投诉无门的状态,孟加拉国也转变了谈判思路,放弃了多边谈判的主张。印度则释放善意承认孟加拉人是下游河岸居民,不再否认恒河的国际河流定义。
最终,二者在1996年达成恒河水协议:印度与孟加拉共享恒河,法拉卡大坝不论旱季或雨季都要释放一半左右流量给孟加拉,为期三十年。
恒河流域的水纠纷随着互相让步的协议,达成了并不稳定的和解。
然而近年来,提斯塔河(Teesta River)水资源分配问题又引起了印度孟加拉新的争议,孟加拉方不时有高官敦促印度履行之前的约定。在可预见的未来,类似的小矛盾不会消失,甚至可能变得常态化。
提斯塔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在孟加拉国境内与贾木纳河交汇,最终汇入孟加拉湾
若是印度在上游大肆兴建水坝
孟国内的主河流流量能否稳定就很难说了
(将印度东北部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的加冕桥正是在提斯塔河上)
(图片:Ujjayan Purkayastha / shutterstock)▼
恒河流域承载了4亿以上的人口,而且显然还会继续增长,人均用水量也会水涨船高。同时随着气候变化、恒河污染问题加剧,印度水资源必将变得更加稀缺。印度国防研究院在2010年出版的水资源报告中给出了非常悲观的判断:2025年印度会变得水资源紧张,到2050年印度成为水资源短缺国家。
水源不光紧张,还很脏
但只要有信仰,或许也能忍受
(图片:Salvacampillo / Shutterstock)▼
与印度共享54条河流的孟加拉国,情况并不会比印度好,从历史看,找南亚小水塔尼泊尔要水几乎是必然。问题只在于能否以尼泊尔乐于接受的方式达成合作,如果处理不好水资源共享的问题,这一地区的政治关系会自然会愈发紧张。
更现实的问题是,1996年的恒河水协议将在2026年失效,如今的印人党领袖与当年风格明显不同,印度教民族主义也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上升而膨胀。届时,恒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恐怕会被民族主义裹挟,变得更加复杂。
参考文献:
韩叶. 国际河流: 规范竞争下的水资源分配[J]. 外交评论 (外交学院学报), 2019 (6): 8.
https://insamer.com/en/teesta-river-dispute-between-india-and-bangladesh_2634.html
https://isnblog.ethz.ch/global-voices/india-bangladesh-water-disputes-and-river-diplomacy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RIJU RAY / Shutterstock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