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解冻之危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598-俄罗斯解冻之危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孙绿
俄罗斯领土面积广袤,但人口主要集中于乌拉尔山以西。历史上,去西伯利亚建设俄罗斯的人口就不是主流,近年来甚至出现了远东人口重新迁回东欧的迹象。
俄罗斯虽大,但西伯利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而西伯利亚又有相当多的土地为冻土,并不宜居▼
这个现象不难理解,根本原因还是地理环境——西伯利亚大部分土地为冻土,不但农作物生长困难,连建筑都需要特别的施工方案,成本高昂,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离开定居点便是茫茫荒原
如此低温下,发展城市和文明的成本都太高了
(俄罗斯-西伯利亚楚科奇荒原)
(图片:shutterstock-Andrei Stepanov)▼
近年来,全球变暖加剧,寒带广袤的冻土有了融化的迹象,人们也都在为高纬度国家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苔原变良田,寒带变温带,冰海变暖水……而超过半数领土属于冻土的俄罗斯往往被舆论视作最大赢家。
北极航线看似前途无量,但往往还是寸步难行
(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佩韦克附近)
(图片:shutterstock-FUCKtograff)▼
然而比起舆论的乐观高调,不少俄罗斯专业人士却显得很谨慎。因为相比较尚不确定的良田改造,冻土带来的危险才是眼前的麻烦事。
这里的冻土静悄悄
在更新世晚期,如今的冻土地带在当时更加生机盎然:成群的野牛、野马、驯鹿和猛犸象在草甸与草原上四处迁徙,草也能够经受这些动物的践踏与啃食,大型哺乳动物的粪便则助力植物继续野蛮生长,一种我们习以为常的草原生态平衡。
早期那些动物有些适应下来了,有些则没有
活下来的,一方面是适应环境
一方面也因为融入了人类经济
(俄罗斯-亚马尔-驯鹿牧民营地)
(图片:shutterstock-Alexander Chizhenok)▼
气候变化自然是物种灭绝、生态系统发生改变的诱因,人类组织与捕猎技巧日趋精湛则快速消灭了草原上的顶级生物,进而影响更多物种,两相结合,食草动物栖息地急剧缩小直至灭绝,只剩下驯鹿与驼鹿幸存。
俄罗斯皇家科学院在西伯利亚发现的猛犸象头骨
(1910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科雷马河流域)
(图片:shutterstock-Morphart Creation)▼
缺少食草动物破坏灌木、提供肥料,草原逐渐衰退,缺少草消耗水分导致土壤变得更加湿润粘重,苔原与森林替代了原本的草原。
再加上寒冷的气候,人们所熟悉的冻土生态系统就此出现。
北方的苔原+南方的森林,取代了曾经的草原
(俄罗斯-雅库特山区)
(图片:shutterstock-Tatiana Gasich)▼
冻土顾名思义,指土壤在0℃以下冻结的土层,可以分为下层的永冻层和上层会在夏季化开的活动层。活动层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往往只有半米深,如果条件允许其实比较适合草甸、草原的生长。然而替代草原的植被类型很有限,对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变得更弱。如果能恢复草原,对于修复冻土层生态、改善西伯利亚环境应该是有好处的。
冻土并非冰原,到了夏天也是会解冻的
而这种环境下的驯鹿民族也要依其规律选择牧场迁徙
(夏季,俄罗斯-亚马尔半岛-涅涅茨人营地)
(图片:shutterstock-Aleksandr Lutcenko)▼
以上假说,是俄罗斯地球物理学谢尔盖·齐莫夫(Sergey Zimov)在西伯利亚北部的苔原上从事了40年研究后提出的。
在俄罗斯政府的支持下,他在偏远的萨哈共和国东北角获得实验土地,命名为更新世公园,力图复兴史前西伯利亚的草原生态。
更新世公园临近北冰洋
这个位置也是相当寒冷了▼
目前试验基地取得的初步成果,也佐证了他的理论。
而这场实验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希望找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冻土融化短期内带来的负面问题,不但让俄罗斯头疼,更会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
该项目还有自己的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康康
(https://pleistocenepark.ru/)▼
近年来气温节节攀升,自2014年以来已有5年时间刷新历史最热年。随着北极冰盖不断融化,严寒的高纬地区温度升高最为明显,部分地区升温速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
这真的是如履薄冰
(斯瓦尔巴附近海域浮冰上)
(图片:shutterstock-FloridaStock)▼
当冻土融化后,含水量较低的冻土会变得更加干燥,容易引发火灾;含水量较高的冻土则会出现类似龟甲的裂纹,裂纹中汇聚着冰化成的水,冬天结冰后,由于冰层体积比水更大,裂隙被进一步加深加大,最终导致部分冻土塌陷,部分冻土最终成为湿地。
西伯利亚本身也存在着大量湿地
但原本的冻土层大规模融化就是另一回事了
这种大变化会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图片:shutterstock-54115341)▼
可惜这类冻土退化形成的湿地并不是亚热带、温带湿地那样的地球之肾。因纬度、温度、动植物种类等因素的限制,冻土形成的湿地更像是蚊子的天堂,而大片水域又会进一步加快冻土融化的速度。
夏季的西伯利亚北极苔原
(图片:shutterstock-Grigorii Pisotsckii)▼
悄悄融化的冻土,在几年时间中滚雪球式增长,北半球高纬度国家冻土融化引发的问题开始凸显,格陵兰岛的苔原就曾在2017年发生严重火灾。在冻土退化较为严重的挪威,冻土融化又反作用于气候变暖,北极圈内城市出现32℃的高温,驯鹿纷纷热趴窝。
而俄罗斯存在地理、历史和政治现状的特殊性,冻土融化对其带来的麻烦尤为特殊。
当水面和地下的冰都逐渐消失殆尽
这块土地最后会剩下什么
(图片:shutterstock-Vladimir Melnik)▼
工矿与污染
俄罗斯171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土地中,65%的土地为冻土,这些冻土呈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增的趋势。冻土难以种植农作物,建筑设计施工难度大,而且所属地区气候寒冷,并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虽然俄罗斯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征服、殖民这些土地,这里依旧地广人稀,与俄罗斯东欧部分发展差距悬殊。
西伯利亚地区的人口也基本集中在南线
尤其西伯利亚铁路一线
现在不光是资源,连人口也是从东向西运输▼
苏联时期,依靠欧洲部分输血与苦力加持,乌拉尔山两侧和西伯利亚一些探明了矿产的地区兴建起以矿产、工厂为中心的小城市,完成了铁路,公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苏联解体之后,90年代的经济崩溃与部分地区能源枯竭让基础设施建设愈加滞后,西伯利亚的发展与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这些工矿城市虽然规模不大
但以当地自然环境为参考,都属于大城市了
他们往往依靠资源型工业,城市也随资源一起兴衰
(汉特-曼西自治区——梅吉翁的冬季)
(图片来自:shutterstock@Vladimir Melnikov)▼
如今俄罗斯经济结构高度依赖能源出口,GDP主要由国有企业推动,苏联时代兴建的能源小城,也主要依赖当地强势的工矿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为国有企业,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与就业,企业高层与联邦政府也关系融洽。
谁掌握了锅炉房,谁就掌握了一切....
(俄罗斯-奥伊米亚康-Aldea Tomtor)
(图片:shutterstock-Spiridon Sleptsov)▼
这样的好处自然是企业在当地拥有有利的环境,坏处则意味者企业裹挟当地政治,形成板结的特权阶层,甚至在当地只手遮天,对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往往不以市场为导向,而是以政治和私人腰包为导向。
这样的企业,往往缺乏升级产能、保护产品的动力。而能源行业的特殊性,搭配上冻土融化造成的环境变动,则让俄罗斯的国有资产损失极为严重。
这下面要是一冻一化一冻一化,管道有点难受
(图片:shutterstock-nenets)▼
俄远东发展与北极事务部副部长克鲁奇科夫曾表示,冻土融化每年为俄罗斯造成500亿-1500亿卢布损失,管道破裂、建筑地基崩塌的情况还在增加。在整个西伯利亚地区,60%的管道基础设施已经老化,而企业并没有修复它们的打算。
铁路也一样,一冻一化一冻一化一冻一化...
(图片:shutterstock-Priymak Evgeniy)▼
仅2014年,全俄便有11709起管道破裂,其中大部分和冻土退化有关。
今年让普京下令进入紧急状态的“诺尔斯克漏油事故”就尤其典型。冻土融化导致诺尔斯克附近发电厂储油罐倒塌,两天后政府才得知消息,连该州州长都是看到社交媒体上的小道消息才得知此事。而正规媒体前去采访一度被阻挠,联邦政府开始下狠手整治这件事的时候,该地已经成为了地球上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5月23日、5月31日、6月1日的卫星影像比较
(事故发生于5月29日)
(图片:wikipedia)▼
当老旧的基础设施与利维坦式的企业建立在一片融化的冻土之上,意味着俄罗斯近年来冻土带来的麻烦不断已经难以根除。要解决这些问题,重整国有企业利益关系和保护冻土两手都要抓。
诺里尔斯克平时的样子
无论这次的污染损失有多大
生活总还要继续过,厂子总还要继续干
(图片:shutterstock-Priymak Evgeniy)▼
问题远不止工业污染那么简单
除了导致油管破裂、建筑成为危房外,冻土融化在短期内为俄罗斯带来的麻烦还有很多。
永冻层与其说是冻土,不如说是冻土、冻草、冻肉、冻骸等等的混合物。史前生物的遗骸来不及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就已经上冻层层堆积,其中封存了1.6万亿吨碳,相当于目前空气中碳的两倍。而冻土融化会导致这些冷冻遗骸被微生物分解,生产出巨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虽然只有一成左右的碳会进入空气,但如果短时间内冻土快速退化,依旧会导致不可逆的后果。
本来想再长眠几亿年的
结果就又曝尸荒野了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解冻后发现的猛犸象遗骸)
(图片:shutterstock-Aleksandr Lutcenko)▼
气候变暖、冻土融化,理论上可以增加俄罗斯的耕地面积,但截止目前,西伯利亚地区耕地面积不但没有扩大,近几年反而呈萎缩趋势,在萨哈共和国尤其明显。
这是因为以俄罗斯的气候条件,冻土很难转化为耕地,而更多地成为了湿地,依然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萨哈共和国确实属于冻土区的核心地带
有望将大量的冻土转变为大量的湿地▼
新的经济难以建立,原有的生产生活却要遭受冲击,寒带土生土长的民族首当其冲。他们不得不忍受冻土腐败产生的腐臭、湿地带来的蚊虫,还要面对传统生活方式难以为继的现实——以驯鹿为主的畜牧业衰退了20%,储存鲸鱼肉、海豹肉的冻土冰窖普遍融化,“余粮”就这样烂在地窖里。
百年来俄罗斯数场天翻地覆的政治事件都没有改变的传统生活方式,很可能要被融化的冻土改变了。
当地人民已经适应了天然大冰箱
如果突然没有那真是太不方便了
(图片:shutterstock-Aleksandr Lutcenko)▼
在大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限制象牙贸易后,猛犸象牙成为了替代品。由于这种来自更新世的生物化石在融化的冻土中便于出土,在为科研带来重大突破前,倒是先盘活了猛犸象牙盗采、走私贸易。这成为了冻土融化对当地人令人哭笑不得的补偿。
没有买卖就没有盗掘
(图片:shutterstock-URRaL)▼
气候变暖的进程还会继续下去,西伯利亚的冻土也还会继续融化。
然而人类对于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变化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认知,却远未到达完善的地步。俄罗斯大胆地重新引入大型哺乳动物、重建西伯利亚更新世公园,都是试图拥抱变化,寻找解决方案的尝试,值得钦佩。
非常适应当地环境的雅库特马(太可爱了)
也是引入更新世公园的主要物种之一
(图片:shutterstock@Spiridon Sleptsov)▼
但无论如何,从人们目前掌握的证据来看,说俄罗斯是全球变暖的最大赢家,仍然是地图上指点江山的荒谬结论。当全球气候向下一个时代跃进的时候,或许所有人类都要一败涂地,根本不会有所谓的赢家。
踩油门容易,(主动)踩刹车难
(图片:shutterstock@Spiridon Sleptsov)▼
参考文献:
1.https://pleistocenepark.org/
2.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graphics/2019/national/climate-environment/climate-change-siberia/
3.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6/aug/05/the-town-that-reveals-how-russia-spills-two-deepwater-horizons-of-oil-each-year
4.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2018/08/news-arctic-permafrost-may-thaw-faster-than-expected/
5.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jun/03/vladimir-putin-orders-state-of-emergency-huge-fuel-spill-siberia-power-plant-kerch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shutterstock@Spiridon Sleptsov
END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