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
2017年我已经感觉电信网络诈骗的即将面临失控的形势,开设了“反诈骗先锋”这个微信公众号,想用自己的所学所知提醒人们防范诈骗。今年4月份,有很多受害人通过搜索公众号前来咨询反诈问题,加上在每日警讯中看到电信网络诈骗呈井喷之势,我将我对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担忧向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结果特别在“浏阳公安”微信公众号增设了“反诈专栏”。借助“反诈骗先锋”这个平台,结识了很多外地公安机关从事反诈工作的同事,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讨。下面结合工作体会,谈一谈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建议。
一、端正态度,做好应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思想准备
(一)正视电信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自1969年互联网问世以来,网络对人类的日常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通信、交往、支付等等,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扮演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角色。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达9.4亿人。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只要网络对面的人有心隐藏,我们就很难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因此,网络也极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毋庸置疑,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还会越来越重。与此同时,随着货币的去实物化,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必将成为未来主要的侵财类违法犯罪方式。它是时代的产物,是科技发展和犯意结合的产物,就像光和影子一样,只要网络存在就不可能消亡。而我们现在正处在这个过渡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台湾人发明了电信诈骗。互联网技术加入后,变成了电信网络诈骗。技术的加入,使得电信网络诈骗攻击更加精准,成功率也更高。骗子可以通过黑客攻击、网络搜集、广告推广等方法迅速找到贷款、刷单、投资等需求群体,从而针对性实施诈骗;也可以轻易制作各种仿冒钓鱼网站、APP使得诈骗看起来更加可信。据不完全统计,网络上每天诞生1万个钓鱼网站,每一个的背后都直接或间接指向网络犯罪。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木马病毒的主阵地已经从电脑转移到了手机,据腾讯手机管家发布的《2019年Q1安全报告》,全国平均每天新增1.04万个病毒包,可能盗取个人信息、发送垃圾信息甚至远程控制手机。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假冒各大知名平台的各种仿冒APP,这些APP不是病毒,杀毒软件无法识别,却直接威胁我们的财产安全。开发APP的门槛越来越低,花5万元就可以找人开发一款APP,而据2018年双十一期间360统计,一个月内虚假仿冒主流购物APP的数量接近4000个,同样也指向网络犯罪。
(二)认清电信网络诈骗背后的风险。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网络贷款的时代,借呗、花呗、京东金条、白条、安逸花……网贷非常方便,提交身份信息就可以出额度,而且几乎每个人都有额度,都可以贷到款。与以往的诈骗不同,现在的诈骗危害巨大,因为骗子除了想骗光我们口袋里的钱,还盯着我们网贷的额度。很多受害者被骗之后不仅是身无分文,而且负债累累,网贷的钱都还不起,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这不是危言耸听!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受害者,一个女性受害者问我“如果死了,欠的钱是不是不用还了”,因为她被骗的钱也是网贷来的,马上就面临还款的压力。受害者面临的生活和精神压力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就会引发自杀甚至报复社会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除了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关注度最高的时候是在2016年。1月份,河南新乡一男子因被骗8000元在银行门口上吊自杀。同年8月,山东临沂的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9900元学费后,倒在了派出所门口。相隔仅仅十天,离开学还有两天的时候,广东揭阳女孩蔡淑妍,在被骗了9800元学杂费后,跳海轻生。我们推进新时代县域警务,推进风险防控型社会治理,就是要有这种风险意识,主动防控这种风险。
(三)解决“说”和“做”的问题。在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防范中,我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开设反诈公众号,有人说:“现在没人看文章了。”想要发宣传资料,有人说:“发了也没人看,都丢掉了。”准备讲课,又有人说:“台下的人不是在睡觉就是在玩手机。”他们对电信网络诈骗深恶痛绝,言辞中流露出对受害者的同情,然而他们的同情却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坐而论道,什么都不做!这些人,总想找到一种办法,能够一次性地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的问题,这未免太小瞧电信网络诈骗20年的发展历程了。起初我维护公众号时,阅读量有限,但我有幸遇到了湖北荆州市公安局督查支队的徐忠宁副支队长(撰写研究文章40余万字,出版多部专著)。他说:“这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总会有效果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做好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防范,就是要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去做!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防范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我们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是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不同的方式去做,每种方式起到一些效果,综合起来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讲好故事,引起受众宣传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共鸣
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防范,要带着感情去宣传,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的钱包当成自己的钱包一样守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宣传是走过场还是真正用了心,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对于电信网络诈骗,有一种主流思想,简单地把受害人归结为“傻”和“贪”。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报道:“不论警方如何做工作,受害人就是要给骗子转账。”这其实暴露了一些人不会做群众工作的问题,骗子为了骗一个人可以连续几天叫你“宝宝”“甜心”给你嘘寒问暖,一场“杀猪盘”骗局平均培养感情的时间约是20天,而我们自己反思一下,我们的宣讲讲到群众心里去了吗?我们讲宣传资料没用,我们自己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了解有多深呢?是不是把宣传资料往群众手里一塞就完事呢?有没有同时进行详细讲解呢?能不能讲到点上引起共鸣呢?
我们赶上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所有知识都有所掌握,特别是面对新兴的互联网和电子支付技术,绝大多数群众严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电信网络诈骗的实质,是骗子利用了知识掌握的不平衡,辅以欺骗、威胁、恐吓等心理战术,从而非法获取钱财的过程。要达到防范的效果,我们的宣传工作应该努力拓宽群众相关的知识面,做到“四个讲清”。
(一)讲清电信网络诈骗可能造成的危害。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情况,我们的反诈文章推送到微信群中,有人就会说:“反正骗不到我的钱,因为我就没钱。”很多群众都有这样的错误思想,就是他没那么傻或者没有钱,不会上当。这是我们宣传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思想问题,决定了我们宣传的效果。对这种人我们更应该着重讲清楚危害,告诉他们,骗子诈骗的目标并不是都有钱人,像被网贷诈骗的人往往还都是缺钱的人,不仅仅如此,像购物退款、红包返利等等很多种诈骗都会诱使受害人网贷,然后将网贷的钱转给骗子。我这么总结了一下,以前被骗可以说是前半辈子白干了,现在被骗是不光前半辈子白干了,可能后半辈子都要白干,这些都要传达给群众。理论上来说,只要“鱼饵”给得足够多,“鱼”总会上钩的,没有谁百分之百对诈骗免疫。危害讲得到位,受众就会感受到危机感:如果我不认真学习防诈知识,我的钱就可能被骗走,才会认真听我们后面讲的诈骗手段和防范对策。
(二)讲清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的形势。目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群众并不清楚情况。被骗的人与其他案件的受害人不同之处在于,都不愿意他人知道自己被骗。被骗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告诉别人等于承认“自己很傻很贪”,这是人们所不能够接受的。我公众号接触到的受害人,很多报案之前都要问一问“会不会通知父母”,想要他们现身说法提醒大家防范诈骗是很难的。这是电信网络诈骗没有像新冠疫情一样为群众所知晓的主要原因,群众无法意识到电信网络诈骗就在他们身边。我们在对群众做宣传的时候,要扯下我们的遮羞布,事实求是地告诉群众我们的发案形势多么严峻,使群众有危机感,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我非常认同福安公安的做法,他们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每周公布发案情况,将每一起案件都通报给群众;长沙公安通过官方媒体通报了发案情况(今年1-10月已立电诈案件1.3万余起,同比上升36.98%),也是为了引起群众的重视和警惕。只要我们认真深入地开展宣传,提醒群众注意防范,群众能体会到我们的关怀,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如果电诈案件得不到控制,不断发生,受害者在案子破不了、钱追不回来的情况下,对公安机关的不满会不断上升。
(三)讲清电信网络诈骗使用的手段。我们很多人在宣传的时候,喜欢一言以蔽之,譬如“网络贷款先交钱就是诈骗、兼职刷单就是诈骗”等等。话这么说当然没错,作为我们公安民辅警听来朗朗上口,很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宣传的对象是普通老百姓,恰恰是缺乏这方面知识的人。站在他们的角度,除了刚刚听到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印象,过后马上就忘到九霄云外了,在头脑里形不成记忆点。宣讲要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都喜欢听故事,不喜欢教条式的宣讲。故事是最能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最能在头脑里形成记忆点,同时听众还可以向家人进行二次传播。宣讲之前,我们一定要做足功课,准备好具体案例,将骗子诈骗的手段融合在具体案例中进行介绍,这样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将具体的诈骗手段与诈骗种类对应起来,形成比较强烈的记忆,在遇到类似诈骗的时候能够对号入座:“嗯,这就是上次罗警官讲过的网络贷款诈骗。”
不同诈骗类型有不同的诈骗手段,因此其辨识特征也不尽相同,如“网贷诈骗”的显著特征就是后台修改提现的银行卡号、解冻费、保证金等;“杀猪盘”的主要特征是骗子会让对方帮助投资理财获取信任、声称掌握博彩公司漏洞等。我们要认真总结这些行为特征,将这些行为特征与诈骗犯罪建立联系,传授给人民群众,增长他们的知识,才能提高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辨识能力。
(四)讲清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方法。为了做好宣传防范工作,不少有才的民辅警总结出了“五个凡是”“十个凡是”“不听不信不转账”等一系列防范策略。电信网络诈骗能够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绝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道明的。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将其中的道理讲清楚。像我们读书一样,死记硬背的效果总不如理解记忆。比如我们在告诉群众短信发来的链接不能点击、二维码不能扫的时候,应该将点击链接会发生的情况讲给群众听,将钓鱼网站的原理和危害讲给群众听,将扫码支付的问题讲给群众听;在告诉群众不能随意下载手机APP的时候,我们还要将APP制作和发布的原理讲给群众听,让群众知晓什么样的APP是危险的。只有讲清楚原理,我们的宣传才能深入人心,才能达到扩散的效果,就不会出现开头我们说的宣传没有效果的情况。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强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水平。
三、丰富形式,形成铺天盖地的长效宣传防范机制
(一)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不同诈骗类型手段不同,不同人群易受诈的种类也不同,如学生群体易被刷单、买卖游戏账号、红包返利等方式诈骗,财务人员易被冒充领导诈骗团伙盯上,中年女性易被“杀猪盘”诈骗等等。我们在开展宣传之前,要对受害人群体进行认真分析归纳,使我们的宣传更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不同的人群易接受宣传的方式不同,比如年轻人普遍喜欢上网、看短视频,老年人喜欢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因此对不同群体的宣传也应迎合需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种宣传方式解决所有问题,而是要将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宣传相结合,深入不同行业,广泛运用宣讲、传单、网文、短视频等多种手段,铺天盖地地开展宣传防范,各种宣传方式汇聚成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的提升。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针对的群体多为会使用移动网络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这部分人同时也具备会网购的共同特征,因此在快递包裹和外卖餐盒中张贴宣传资料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另外,人们在理发的时候不方便看手机,等待时间较长,可协商理发店在镜子下方张贴宣传资料,等等。
(二)建立长期的宣传防范渠道。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手段多样,跟踪社会热点变化,特别喜欢利用群众对新兴业态的知识盲点,如网络贷款兴起后骗子开发出了网贷诈骗,虚拟币诞生后被骗子利用实施诈骗,新冠疫情爆发后买卖口罩诈骗,借呗、花呗、京东金条、微粒贷等成为骗子的诈骗目标等等。因此,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防范决不能搞“一阵风”,要同时搭建长期的宣传防范渠道,不管是添加微信好友,创建微信群,关注反诈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视频号等,使群众能够随时了解到新的诈骗套路,避免被骗。如前段时间全国各地冒充行政单位领导诈骗犯罪集中爆发,我们发布了紧急预警,但是我们的宣传渠道还不畅通,没有及时传达到广大人民群众,导致金刚镇还是发生了一起被骗26万元的案件。
(三)密切的警民关系是电信网络诈骗的天然屏障。侦办案件时,公安机关查获了不少骗子的话术本,从中可以看出骗子的一些套路。设计骗术的骗子很懂心理学,大多数骗术最害怕的是受害人有思考的时间,或者与外界沟通接触,否则诈骗很难成功。事实上,很多受害人在受骗过程中,很多时候是怀疑的,骗子也知道这点,于是他们通过不断地和受害人聊天,使受害人没有时间思考,更没有时间与外界沟通,这就是很多受害人感觉被骗时迷迷糊糊、被骗子牵着鼻子走的原因。在最新的冒充公检法诈骗中已经出现,为了阻止受害人与他人联系,骗子甚至开发出了阻断来电的手机木马,骗子实施诈骗时,诱骗受害人安装手机木马,此时除了骗子的电话,其他人甚至是公安机关的预警电话都无法打进来,防止诈骗过程被中断而导致失败。由此可见,在受害人怀疑被骗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咨询警察,就可以避免被骗。很多时候,群众不敢打110咨询,但是愿意私下咨询关系好的警察。所以,我们在开展宣传防范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密切警民关系,特别是离群众最近的社区民警和驻村辅警,要成为广大群众身边的安全员、法制员和知心人。
(四)教育是提升群体防范能力的根本之策。前面说过,电信网络诈骗中,骗子充分利用了知识的不对等实施诈骗。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初高中都是以计算机应用为主,上大学后除了少数计算机相关专业会接触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电子支付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绝大多数人对网络安全是缺乏理解的,他们不知道二维码的原理,也不知道钓鱼网站、木马、盗刷是怎么回事,他们以为手机APP都是经过国家审批的,不知道还可以假冒,他们对网络世界的风险一无所知,这使得电信网络诈骗更容易得手。在未来互联网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电子支付越来越普及和违法犯罪网络化这样一个大前提下,国家应当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纳入义务教育计算机课程中,使学生从小正确认识网络空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识骗防骗能力,面对新型诈骗变种也不会上当。
避免损失远比赚钱容易,关注、点赞、在看、转发,都可以帮助你和他人远离诈骗!
关注我们
不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