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党员质疑小区安装人脸识别门禁被怼缺乏党性,人脸识别真的是为了公益吗
最近,联通公司到我市某小区推广人脸识别门禁系统,一名“红管事”在群内质疑安装人脸识别会导致泄漏个人隐私,给群众带来财产损失。
不料群管理员却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你为小区的疫情防控、小区的治理真正做了哪些事?”
甚至还称对方没有“共产党员的胸襟和担当”,“不愿意当红管事可以辞职”等等。
我也是一名党员,我记得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讲话说:
"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
"一听到群众有一点议论,尤其是尖锐一点的议论,就要追查所谓'政治背景',所谓'政治谣言',就要立案,进行打击压制,这种恶劣作风必须坚决制止。"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讨论党内自由的问题,也不想讨论企业利用党组织来推广合不合适和利益输送的问题。
今天,我只想讲讲反诈的事情。
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能如此猖獗,肆虐席卷全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还是群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太欠缺了,被骗子钻了空子。
作为一名反诈宣传员,最头疼的也莫过于此。
2020年10月27日,央视确实报道过人脸识别的安全问题,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
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我们都知道,刷脸的时代已经到来,很多APP都提供了刷脸认证功能,这其中包括很多银行的APP。
前几天我刚更新了一款银行的APP,就上线了人脸认证新功能。
登录后没有经过人脸认证的账户是没有动账功能的,但是经过简单地张嘴、眨眼两步人脸认证后,就有了动账功能。
也就是说经过人脸认证后银行后台认为这是本人在登录账户,可以对外转账了。
我们的支付方式里有了刷脸支付,我们在网上贷款的时候需要刷脸认证,很多时候,人脸已经与我们的银行账户——也就是钱,画上了等号。
人脸识别带来盗刷等安全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多次提到,下面这两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人脸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看过的人就都明白了。人脸识别爆出巨大丑闻!你还在到处刷脸吗?
而且我可以预言,人脸识别将成为我们未来面临的一个重要安全课题。
02
很多诈骗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是获得了受害者的精准信息。
比如冒充公检法诈骗,骗子能准确报出我们的身份信息,还利用我们的身份信息制作了一张假的《通缉令》。
又如冒充客服诈骗,骗子能够精准报出我们网购的货物信息和快递单号,正是这些信息取得了我们的信任。
比如冒充领导、熟人诈骗,骗子不仅获得了我们的个人信息,而且获得了我们的关系网信息。
有不少人,一年之内被骗两次甚至三次。
一个受害者打电话说,她先被刷单诈骗5万,两个月后又被”杀猪盘“骗了13万。
很多受害者,被骗之后在网上”报警“”维权“,又被假警察和假律师割了韭菜。
这样的例子真的数不胜数。
之前我还发过这样一篇文章,个人信息泄露被“人肉”诈骗,这些行为暗藏风险。
如果没有信息泄漏,很多诈骗手段都无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至少要减少9成。
而小区人脸识别,必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登记了,比如说一栋一单元101,住了哪些人清清楚楚,一泄漏就是一家子。
骗子稍微对照一下年龄性别,相互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
有了这些,冒充家长、冒充子女,出车祸、交培训费等等诈骗手段就可以推陈出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骗子做不到的。
03
很多人要说,公司会保管好我们的隐私,要是公司泄漏了我的信息给我造成了财务损失,我可以要求它赔偿。
这样说的人理论上是对的,但是理论与实践往往差了十万八千里。
要它赔偿首先要查实信息泄漏的源头,也就是你要证明是这家公司泄漏了你的信息导致你发生了财务损失,这是何其难的一件事情。
现实就是,我基本没见过国内哪家公司因为信息泄漏造成诈骗而给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希望以后会有。
国人的隐私意识不强,企业更是如此。
除了个别头部企业,大多数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对用户数据安全的意识和投入实在是微乎其微。
根据 Gartner 对 2011 年到 2018 年全球 IT 支出及全球信息安全支出所做统计来看,信息安全支出占整个 IT 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2018 年全球 信息安全支出占 IT 支出的比例为 3.05%。
与之对比,中国信息安全支出占 IT 支出比例仅为 1.7%,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还 有较大差距。
除了技术之外,还有数不尽的“内鬼”泄密。
千防万防,人心难防!
2020年11月,有媒体报道“圆通多位‘内鬼’有偿租借员工账号,称被泄露的信息中包括发件人地址、姓名、电话以及收件人电话、姓名、地址,被泄露的信息数量实际超过40万条。
前几天有人统计了已经曝光了的2020年全球数据泄漏情况:2020年全球数据泄露大事件盘点:数据“裸奔” 代价沉重,这只是沧海一粟。
事实上,黑客攻击仅仅占一小部分,最大的泄密源头还在于“内鬼”。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掌握黑客技术,而当“内鬼”则完成无技术门槛。
有些小公司,经营困难时,甚至会主动拿出客户数据去出售,以渡过经营难关。
除了这些,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经营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倒闭了,你还会花很多钱去保管它的用户数据吗?
自然不会!因为数据泄漏的惩罚没有先例,却有高额利润。
在黑市里,一套新鲜完整的个人数据,可以卖到1块多钱1条。
而带人脸信息的个人数据,我相信价钱更加可观。
你要是寄希望于别人保管好你的数据,那还是拉倒吧!
04
我并非一个反科技者,相反,我是一个科技的忠实拥趸。
科技要发展,但并非盲目发展,更不能以牺牲用户的隐私和财产获得发展。
有人又要说了,如果都不用人脸识别,公司怎么能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呢?
的确如此,收集用户问题进行改良一直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一个手段,没人用确实会发展得很慢。
但是我们在嘲笑新冠疫情期间欧美的全体免疫策略时,仔细想想,我们在发展互联网上是不是也如此呢?
靠牺牲大量用户的财产安全获得的发展不也等同于“全体免疫”吗?
我们常津津乐道、沾沾自喜:我国的电子支付手段甩欧美发达国家几条街,嘲笑他们仍然在用现金、刷卡消费。
真的是欧美国家技术不如我们吗?
恰恰相反,在互联网技术上,他们领先我们一大截。
为什么特朗普发动“芯片战争”后,国内汽车产业、华为等互联网公司大受掣肘?
那是因为人家的科技仍然领先我们一大截!
“钢铁侠”马斯克投入大量科研经费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我们的互联网企业研究怎么放贷,怎么利用大数据割韭菜。
人家不是发展不了,而是在发展的同时栓上了一根缰绳,不会任由它无度发展,踩踏了路边的稻田。
我们的人脸识别,就像18、19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各大公司忙着跑马圈地,抢占用户和数据,这其中无非是利益之争!
像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360、滴滴、美团、饿了么等巨头,都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然后垄断经营、坐地涨价。
有人还以为它们在让利做公益!
其实它就像投资理财诈骗,无非先给你点甜头,让给你的小利,迟早从你身上赚回来!
面对疯狂扩张的人脸识别,我们还是要理性思考,学会说不!
等法制和技术都成熟之后再享受它带来的便利吧!
否则,可能便利没享受到,变成企业实验的“小白鼠”,还笑着帮老板们数钱!
更有可能,某天早上起来,你手机上会收到一堆这样的信息:
避免损失远比赚钱容易,关注、点赞、在看、转发,帮助他人远离诈骗!
关注我们
不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