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重庆这项改革获国务院肯定,向全国推广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
自1983年凭票供应体制逐步取消后,自由买卖便把封闭的商品流通体系撕开了一道口子,曾经凭借“垄断地位”风光无限的国合商店被挤到了市场的边缘。多年来,国合商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指定渠道进货,指定价格销售,指定范围经营,不得越雷池半步。这些“规矩”像铜墙铁壁一样封闭了经营之路。
到了1990年,全国的国合商业普遍出现亏损,经营十分困难,1990年全市国营商业、供销社系统实际利润仅5500万元,比1989年的2.2亿元下降了75%。上交税利下降了21%。而在当时,国合商业是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是市场商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面对困境,人们都很焦虑,也都在思考,出路在哪里?
供销社场景再现
看着门可罗雀的卖场,远离重庆市区的巴县青木关供销社的营业员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合计着,咋不能像个体户那样干,闯出一条活路来呢?
几天后,青木关供销社三个采购员一大早搭车直奔城里交易市场,一次性采购了六七个品种近百个书包。回来后,根据市场行情自行定价销售。由于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又比个体户还低,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顾客,几天时间全部卖光。一进一出赚了不少,生意活了。
一不做,二不休。尝到甜头的青木关供销社,接着取消了“商店经营权、固定价格、固定收入分配”等雷也打不动的陈规。为了防止吃回扣、做假账,他们还摸索出最少三人同行进货的办法:一人选货,一人记账付款,一人看守货物,然后三人在“白条”上签字画押,财务人员凭此做账。就这样,他们瞒着 46 32007 46 14986 0 0 3949 0 0:00:08 0:00:03 0:00:05 3948地方政府偷偷自行进货、定价、分配,一个月下来居然毛利率增长了不少。以前被个体户吸引走的大批顾客又回来了,供销社又热闹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青木关供销社这一做法很快被相邻的供销社知道了。于是,他们纷纷效仿,自行寻找进货渠道,自行定价销售。变革就这样在重庆暗流涌动地开始了。
没过多久,事情被捅了出来。在当年9月召开的全市财贸会上,原巴县副县长牟启源汇报了青木关供销社的事儿,顿时引起不小的震动。有的人赞成,认为青木关的做法成效明显,对刹住市场滑坡势头闯出了一条新路。也有的人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主席台上,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张文彬静静听着与会人员的发言,对青木关的做法,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会后,张文彬让秘书捎信给青木关供销社:“胆子大一些,步伐快一点”。
不久,张文彬副市长又带队到沿海经济特区考察学习。深圳、珠海……白天考察企事业单位,晚上参观夜市,18天急行军似的考察让大家渐渐打开了眼界和思路
考察的最后一站是厦门。在厦门总结会上,结合沿海地区和内陆腹地的实际情况,考察团把青木关供销社创造的“进货渠道、价格、分配”三个方面的放开补充完善为“经营、价格、用工、分配”四个方面的放开。
“经营放开”让企业获得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依靠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自主决定经营范围,依法纳税。
“价格放开”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灵活作价。
“用工放开”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合同制,干部聘任制,内部待业制,运用竞争机制,打破“铁饭碗”。
“分配放开”根据企业和职工经营好坏、效益高低、服务优劣、贡献大小等分配工资奖金,奖勤罚懒,消除平均主义,不吃“大锅饭”。
就这样,考察团从沿海回到重庆之后,“四放开”改革经过市政府的充分酝酿后,开始付诸实践。
1991年1月,张文彬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在全市财贸会议上宣布:重庆的国合商业实行“四放开”,11家从全市遴选出来的企业率先试点,充当改革的马前卒。
“四放开”改革的消息犹如一块巨石落水,顷刻间激起万丈波涛。一时间,各种议论、矛盾冲突蜂拥而至。一些商业部门的领导怕出乱子,怕担风险,不敢前进一步。有的区、县长思前想后,犹豫不决。甚至还有部门指责“越轨”“侵权”,要求马上“纠偏”……重庆市场的上空阴云密布。
对“四放开”这个新生事物,有人在徘徊、观望。但是,大多数国合商业企业已经看到了希望。重庆南坪商业大楼乘着“四放开”的东风,根据企业的自身优势,及时调整经营方针,改过去“狠抓零售,发展批发,巩固联营”为“扩大批发,确保零售,发展联营,批零并重,规模经营”,形成了以家电为龙头的批发经营体系,大大提高了效益。
市五金机械批发公司体会到了一种解开绳索放开手脚的感觉。价格放开后,有位教师看见商场的阿里斯顿冰箱比较便宜,但又与其他商场相差不大,有些犹豫是否购买,商场家电部主任得知他的购买数量较大,便当即表示每台还可以优惠30元,顾客很高兴地买走了五台冰箱。
沙坪坝区双碑贸易公司用工分配放开后,职工工作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公司营业员是“怕外出摆摊辛苦,怕旺季太忙太累;争着休息星期天,争着下午梭晚班”。自从实行联销计酬后,星期天业务好争着上班,下午生意忙争着上班;淡季太闲主动出摊,节假日顾客多主动设摊,主动为顾客送货上门。
各种新气象在试点企业正悄悄地经历着由量到质的蝶变。4月以后,“四放开”改革从试点阶段向全市逐步全面铺开。为了建立起新型的政企关系,与之配套的城市改革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四放开”已不单纯是重庆商业企业内部的一项改革,而是成为了一场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经济管理的大变革,带动各部门从思想观念到具体操作都遵照经济规律办事。
经过8个月的试行,重庆商业“四放开”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效果。试点企业销售、利润、上交利税、职工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37.7%、40%、28和16%。这项改革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许多省市的同志纷纷到重庆来学习,国家体改委和商业部也派人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充分肯定重庆的做法,认为此举为全国商业改革带了一个好头,推动了商业改革向纵深发展。
11月,为了推广重庆的改革经验,国家体改委和商业部把“全国搞好国合商业座谈会”放在重庆召开。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田纪云说,“重庆能够把‘四放开’率先在四川打响,在全国也能够放上一炮,使全国的商业改革有所突破,就是立了一大功。尤其是在没有路的情况下,重庆走出了一条路,这对全国的改革是一大贡献!”
顿时,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由此,重庆商业“四放开”改革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燃遍祖国大江南北。
( 原标题:从偷吃“禁果”开始的商业“四放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