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75年国民党战犯获释后赴台受阻自缢内幕

2018-03-05 深更半夜读历史2



1975年最后一批被特赦的国民党战犯走出战犯管理所。


作者:窦应泰

来源:《同舟共进》2010年第1期

原题《获释战犯张铁石在港自缢悲剧》


如今,海峡两岸的关系愈来愈趋向缓和。反观历史,笔者不禁忆起蒋介石在世时的两岸“禁锢”政策和蒋经国时代一度施行的两岸“三不”方针。这其中值得人们追思的,莫过于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期间,发生在香港的国民党获释战俘张铁石自杀事件。


获释十战犯赴港恰遇蒋介石举丧期


1975年6月初的香港,“国民党十战犯回台受阻案”一度沸沸扬扬。刚刚有所降温,不料《明报》独家刊载的一条新闻,再次成了舆论焦点:十战犯之一张铁石已在香港自杀身亡。《明报》的消息说:“目前获中共特赦释放、自愿来港往台湾的十名前国民党将官,因申请入台证问题滞逾半个多月后,其中一人突于昨午在弥敦道富都酒店自缢葬命。此事发生后,在港左右派人士均表震惊,而其他九人亦博惊不已。据说他留有遗书,传其中一句是对‘赴台已感绝望’……”点击此处查看:香港大佬揭秘:当年刘嘉玲被强奸、李小龙之死的真相!


张铁石此前混杂在10名获释战犯中间,并不引人注目。如今猝死于香港,媒体忽然以显著版面介绍他:“张铁石61岁,辽宁省铁岭人,前国民党第六十八军政工处上校处长,他刚从大陆来港时,有香港记者曾经采访过此人,当时张铁石对回台和亲人会面态度乐观……同时,张铁石也和其他九名获释人员一样,称赞共产党对战犯改造政策的胜利……”香港人从这些有限的报道中,了解到张铁石获释后,与其余9名战犯一样,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尽快回到台湾,他们思念亲人的夙愿并非始于一日。这也是在获释时,他们为什么放弃大陆给予的优裕待遇,毅然要求返回台湾的主要原因。后来,抚顺战犯管理所所长曾回忆:在押期间的张铁石从不苦恼,他性格活泼,喜欢轻喜剧,上舞台演出时总演卓别林。到了香港后,他每次申请台湾入境签证时都说:“我有九十高龄的老母和妻子、儿女、孙子,四代人在台湾,请给予照顾吧!”


张铁石自1948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并在抚顺战犯管理所生活数十年后(编者按——另有一说,1949年张铁石掩护国民党首脑机关撤离,在厦门战役中被俘),于1975年春天获得自由。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就在他和其他9名获释人员离开大陆前往香港的前几天,蒋介石在台湾走完了漫长的政治生涯。就在台湾军政各界忙着为蒋介石操办丧事的时候,由张铁石等10人组成的“中共特赦战俘”赴台探亲团体,来到了当时尚属英国人统治的香港。这个特殊的时机,给当时国民党执政者蒋经国、严家淦等出了一道难题。台湾不欢迎在蒋介石举丧时的大陆来客,张铁石等人成了“一批不受欢迎的吊唁者”。


其实,张铁石等10名获释战犯在蒋介石病逝举丧之期经香港去台湾,并非中共刻意安排,想给台湾当局“添麻烦”,而是一次历史的巧合。张铁石等人是大陆“文革”后期的首次获释战犯(也是最后一批)。在此之前,中共已先后多次特赦国民党在押战犯: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释放在押日本战犯不久,即于1959年起先后分6批释放在押于辽宁抚顺和西安、北京等地的国内战犯共计296名。就在准备特赦第7批战犯时,“文革”开始了,特赦工作从此停顿下来。直到1971年9月林彪事件发生后,国内形势有了较大改变。1975年春天,根据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建议,毛泽东同意并圈阅了国务院上报的关于恢复特赦在押战犯的意见。根据毛泽东的批示,当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的华国锋,受正在生病的周恩来委托参加这次会议,并对特赦最后一批在押战犯一事作了说明。


华国锋表示:“这次特赦释放的战犯共二百九十三名。其中有,蒋帮军官二百一十九名,党政人员二十一名,特务五十名,伪满战犯二名,伪蒙战犯一名。至此,在押的战事罪犯,即全部处理完毕。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对这次特赦释放的全部在押战犯,每人都给公民权,有能力的,安排适当的工作;有病的,和我们干部一样治,享受公费医疗;丧失工作能力的,养起来;愿意回台湾的,可以回台湾,给足路费,提供方便,去了以后愿意回来的,我们欢迎。释放时,每人发给新制服装和一百元零用钱,把他们集中到北京开欢送会,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宴请一次,然后组织他们参观学习。”


正因为有如此宽大的特赦政策,获释人员中有10人申请前去台湾和阔别多年的亲人见面。他们是:原国民党第51军中将军长王秉钺、原国民党第25军中将军长陈士章、原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少将副区长王云沛、原国民党军统西南特区少将副区长周养浩、原国民党国防部青年救国军赣东青年服务总队少将总队长蔡省三(曾是蒋经国的得力干将)、原国民党军统局少将专员段克文、原国民党青年军204师上校团长张海商、原国民党150师上校团长杨南村、原国民党第281师上校团长赵一雪、原国民党第68军政工处上校处长张铁石。当年张铁石年届61岁。党和政府马上批准了10人的申请,并且说到做到,不仅给足探亲的路费,而且在他们离京赴港之前,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童小鹏还设宴饯行。


4月14日,10名获释人员从广州乘火车前往深圳,中午抵达香港。


台方反应冷淡,归台遥遥无期


10名获释战犯来港后,很快成为各路传媒关注的焦点。张铁石等人原以为在香港只需略停数日,就可办好去台手续,可没想到台湾方面反应冷淡,丝毫没有表露友善姿态。他们在香港的签证只允许停留7天,时间一天天过去,归台之事却毫无进展。急于与亲人见面的张铁石等人不明白,当年在战场上为国民党卖命,被俘后又坐了20多年监狱的将校们,竟连回台与亲人相聚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这究竟是为什么?


直到4月16日,张铁石等人才从香港《星岛日报》上获悉台湾当局对他们去台的态度,一个自称“国府驻港代表”的人在报上发表了谈话:“我们对这十名所谓战犯并不重视,他们必须以普通逃港者的身份,依循正当的手续办理入台手续……”


几天来第一次听到来自台湾的声音,让张铁石等人为之心寒,并大失所望。又等了几天,传来台湾“总统”严家淦对台湾媒体的谈话:“中共利用释放他们来进行统战阴谋。1949年政府到台湾时,不知道有多少政府官员及军官留在中国大陆。他们之中大部分被杀和监禁。我们不欢迎任何间谍和统战工具。为了安全的考虑,必定要对是否接纳他们先予考虑,作出预防措施。”


张铁石等人被严家淦的一番话弄得震惊不已。台湾竟然把渴望归台的他们毫无根据地称为“间谍”和“统战工具”,这让老人们哭笑不得,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


这时候,张铁石等人在香港的签证已经到期,大陆驻港机构(中国旅行社)见此情况,当即派员协助张铁石等人办理了续签10日的延 47 39636 47 18765 0 0 8534 0 0:00:04 0:00:02 0:00:02 8533离港的手续。然而台湾当局仍持冷淡相拒的态度,不久又透过报界传达更加苛刻的条件:“如果这10人想回到台湾,除非在香港发表其反共态度,同时自动向自由中国救济总会申请,否则‘国府’没有让步余地。”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共对他们这些国民党战犯,始终良慈相待,特赦以后又给予工作安排和去台自由,张铁石等人认为,无论如何也不能为去台而无中生有地栽赃。至于如想去台就必须以“难民”的身份,前往所谓“自由中国救济总会”提出申请,也让张铁石无法屈从。他们为国民党出生入死大半辈子,如今居然成了“难民”。王秉钺、蔡省三、周养浩、段克文等人也和张铁石一样,感到台湾方面过于苛刻,经过讨论,大家都表示无法接受。


在双方的僵持过程中,台湾当局不断派人来港,10名获释人员下榻的帝国、兰宫酒店内外,不时出现神秘的身影。与其说他们在暗中监视着这10人的行迹,不如说台湾当局正企图对获释人员进行分化。


就在10名获释人员每天在酒店里思考对策的时候,度日如年的张铁石突然遭遇两个不速之客。他们自称是香港某报记者,暗示张铁石可以接受他们的采访,表明反共的立场,然后刊载在港报上,就可获得台湾特殊的优待,早日回台与亲人团聚。张铁石马上识破了两个“记者”的伪善,当场表示他不能发表反共的谈话,也不想接受他们的采访。两“记者”见他如此坚决,不敢继续多说,灰溜溜离去了。此后仍不断有不明身份的人打电话或来酒店骚扰他,张铁石一律回绝,最后吓得连电话也不敢接了。


就在张铁石忧心如焚的时候,台湾当局又派出一个叫谢伯昌的神秘人物来港,自称是专门负责10人入台手续的官员,并在报上声称,只要10名特赦人员按程序提出申请,都可以顺利入台。不久,谢伯昌就派人把申请表格送到帝国、兰宫酒店。当时张铁石回台心切,发现其他特赦人员都填好了,他也不容多考虑就信笔填写。只有蔡省三发现表格上有“难民申请表”几个字,愤然撕毁。申请表递交以后,台湾方面并没有像当初所说的那样,马上为他们办理去台手续。谢伯昌强调10人仍需台湾当局的最后严审。张铁石再次失望。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不肯通报姓名的陌生人,忽然给张铁石打了个电话。那人客气地问张铁石在港起居情况,又叮嘱说:“现在香港不太安全,千万少上街。”张铁石感到来电者有些亲切,但无论如何追问,那人只说是一个普通香港人。又过了两天,一个身材颇高的中年人,带了些台湾土特产,自称是张铁石之子张润佩的朋友,受张润佩之托前来探望张铁石。张铁石联想起前几天那个陌生的电话,知道这就是打电话的人。来客带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张铁石的老母虽年逾九旬仍然健在;妻子来台多年,始终恪守妇道,支撑着五口之家;儿子张润佩在高雄一家民航机场当机长。张铁石做梦也没想到老母仍然活在世上,而对妻子多年来独自支撑家庭,他感到愧疚。分别时,这位自称张润佩朋友的台湾人还把一厚叠美钞交给张铁石,声称是张润佩让他送来的。


张铁石心绪稍稍安定。来客走后,他仔细回想,竟觉得来客与他的儿子张润佩非常相像。既然他就是张润佩,为何见到父亲不敢相认?


5月3日,对张铁石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希望。香港《虎报》报道:为了加快10名战犯回台,“台北正派出一个特别小组审查该10名前国民党军官。这个小组包括反特专家和国民党军政部门的老手”。


王秉钺、张铁石相继“失踪”


张铁石自此又把回台的期望寄托在台湾特派员的审查上。


两天后,香港媒体果然刊登台湾特派五人小组赴港的消息。报称:“这个特别小组由台湾调查统计局高级干部组成,共有五人,熟悉港澳及华南情况。五人小组到港后,即开始一连串的活动,除先后与四名以上的被释放战犯进行接触和了解外,并已从各方面,对该批战犯展开调查。”张铁石就是这四人之一。所谓调查小组的接触,就是对他在大陆期间是否接受中共的特派进行询问。张铁石等人当然不能无中生有,他们依然实事求是地表示,回台湾只是私人的探亲,与政治问题毫无关系。“近期可以回台”的许诺,再次落空了。


天气已开始炎热起来,年逾花甲的张铁石变得心力交瘁。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5月11日夜里,10名战俘中地位最高的原国民党第51军中将军长王秉钺突然神秘地从帝国酒店失踪了。


此前,王秉钺一直是香港传媒关注的焦点人物。台湾当局一度把王视为中共派往台湾的“统战人物”,而王秉钺始终不卑不亢,凡是接受记者采访,仍然谈到在大陆期间受到中共的人道主义待遇,而且也不承认来台湾是为了中共的统战。不久,香港媒体又把蔡省三当成采访的重点,言称蔡省三在台湾并无任何亲属,此次也混在赴台探亲之列,必另有政治企图。就在香港传媒到处追访蔡省三的时候,王秉钺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从酒店里消失了。


两天后,张铁石从香港《晶报》找到了王秉钺脱离大家的原因,报称:“前国民党51军中将军长王秉钺离开中共控制的帝国酒店,主要系为着便于和台湾方面在入台一事上进行接洽,而并非遭遇不测。台湾方面人士已对王有所许诺,只要其脱离中国旅行社的控制,很快即可办理去台相关手续,王秉钺为早日回台计,不得不如此……”


王秉钺的悄然离去,为困境中的张铁石指明一条新路。可是,张铁石与王秉钺不同。他来香港后很少与外界接触,也没有可去之处。就在张铁石彷徨无策之时,前次来访的台湾客人再次造访。这次张铁石直接询问身份:“请问你究竟是什么人?和我们张家有什么关系?”来人并不答话,只从皮包里小心取出一封信函,恭敬呈上,说:“我是谁,只要您老人家看看信就知道了。”张铁石急忙拆信,发现信居然是阔别几十年的妻子项碧君的亲笔。妻子在信中说,来人即是他们在大陆分手时只有5岁的长子张润佩,并且叮嘱他在港期间凡事都听儿子润佩的意见行事,注意安全,早日来台。


张铁石抱住张润佩大哭。张润佩也落泪告知,他正在台湾国泰民航公司担任要职,为了职务和今后前途的考虑,必须隐姓埋名,万一不慎被当局知其来港面见被中共释放的父亲,将会受到影响。张铁石得知儿子的苦衷,疑心大释,谈到回台无望和王秉钺的悄然离去时,张润佩才说明来意:上次相见后,他就一直在思考父亲回台的几条路子。父亲也应效法王秉钺,另择便于国民党与其单独接洽的合适地点。


张润佩还告诉张铁石,为救父亲早日脱离香港险境,他在台湾已托尽朋友。这次来香港,就为着寻找一个名叫凯军的国民党驻港人员,力求设法寻觅一条可以尽快去台湾的捷径。凯军与张润佩在港密会数次,想出了两条可行办法:一是寻找黑道蛇头,通过偷渡的办法从海上直往高雄;二是通过国民党当局的正式手续入台。张润佩从多方考虑,最后同意仍依正式渠道入台,因为偷渡风险甚大。即便黑道人士可把老父安全送到台湾,但以后如被当局发现仍有坐牢危险。凯军认为,若通过正规渠道进台,必须离开下榻的兰宫酒店,另择下榻之所。这样,他可设法让台湾当局负责来香港审查的人员优先为张铁石单独签证并早日去台。


这时的张铁石已经在香港第四次补办签证,听到这一消息后,自然百倍欣喜。5月14日傍晚,多日困居在兰宫酒店房间的张铁石,忽然一反常态地出了门,下楼时守门老头(据称为国民党派来的监视人员)询问张去何处。张铁石表示要去街上买洗漱用品。次日,香港媒体刊载了《张铁石效王秉钺前尘离开兰宫》的新闻。


张铁石愤而自杀,海内外激起谴责狂涛


张铁石离开兰宫酒店,香港媒体再掀高潮,各种说法莫衷一是。报上有人称:“张铁石的失踪和王秉钺5月11日离开中共包下的酒店一样,都是‘国府代表’从中安排所致。”也有人说:“张铁石离开兰宫是担心台湾当局误把他视若中共统战人士,为洗清自身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人说:“张铁石可能遭到暗杀而死。”两天后《南华早报》终于证实张铁石还活着,并且道出张化名王浩然,入住九龙弥敦道的富都酒店8楼4号。港刊对此评论说:“王秉钺和张铁石两人的离去,显然是台湾情治机关暗中分化瓦解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富都酒店总经理徐亨乃国民党特务的身份,因此张铁石来此显然有着特殊的目的。”


张铁石对报界舆论非常反感,内心烦躁的他没想到即便离开了兰宫,仍然有各种压力和困扰。他自己清楚,离开兰宫并不是国民党特务策划所致,不过和国民党也并非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国民党当局三番五次地拖延批准其回台,他当然没有必要自费住进“富都酒店”。


让张铁石忧虑的是,儿子张润佩回台以后,负责护送自己离港的凯军并没有按照事前商量的意见办理,而是另行选择了花钱买通“蛇头”前往高雄的“偷渡”一途。对此张铁石初时不肯接受,然而张润佩已失去联络,在香港只有听从凯军的安排。凯军通知张铁石,5月23日晚9点,只身前往香港西环海岸的渔人码头,届时将有渔船送他渡海。


可是,张铁石不知何故竟将登船的日期记混,5月23日误成了6月3日。这样,当夜偷渡渔船将要开船时,才发现预先约好的张铁石并没有准时到来。受托行事的凯军误以为张铁石半路发生意外,便火速赶到富都酒店,没想到张铁石居然正在床上熟睡。花费了大量钱财却无任何结果,这让困居香港的张铁石心情愈加烦躁苦闷,甚至萌生一死了之的念头。所幸张润佩在台湾得知内情后,不断派友人赴港好言相劝,并叮嘱凯军继续谋求正常途径赴台。


从5月下旬开始,张铁石就一直陷入无边的苦闷之中。离开其他9名战俘,张在富都酒店孤独而寂寞,和他时有接触的是酒店老板徐亨。初时徐亨给他善意的印象,还经常请张铁石喝酒。可相处久了,张铁石才发现徐亨的伪善背后隐藏着让他心惊肉跳的阴谋。徐氏甚至不惜用女色对张铁石加以诱惑,被张坚拒。6月3日下午,张铁石再次前去九龙“难民救济总会”要求尽快办理赴台手续。让张铁石大惑不解的是,谢伯昌竟然以他的留港签证过期搪塞。张铁石无奈,只好于当日下午5时来到九龙国际大厦移民局,再次请求办理延期留港手续,办理人员要求张铁石出示大陆相关机关签发的港澳通行证,随后又说要扣压证件。张铁石当然百般不允,两人发生了争执。


多日来积郁在张铁石心头的忧郁、困惑和回台无望的痛苦,一并涌上心头。让张铁石更没有想到的灾难再次降临了。富都老板徐亨请张铁石喝酒,席间居然威逼张填写一份悔过书。张铁石看时,发现徐亨为他拟好的稿子上写有许多仇恨共产党的语言。徐亨表示,只要他签字,就保证他两天内前去台湾和家人团聚。张铁石无论如何也不肯讲违心话,这是他最后的底线。


思前想后,张铁石感到回台梦想已经幻灭,徐亨又步步紧逼。黎明时分,张铁石从床上爬起来,决定给在台亲友写一封遗书。6月4日下午1时左右,酒店服务员进入他下榻的804房间清扫卫生时,才发现张铁石已经吊颈在浴间的水管之上,死亡多时了。


张铁石自缢的新闻见报后,舆论哗然。香港、东南亚甚至美国的中英文报刊,都纷纷发文,指责台湾当局处理战俘问题的种种失误。自4月初10名获释人员进入香港以来始终保持缄默的台湾《中央日报》,以《张铁石在香港上吊自杀》为题发布消息,居然把张铁石因台湾当局重重阻挠不得赴台最后自缢身死的责任,加于中共一方。


对于来自台湾的无理指责,香港《大公报》随即载文给予驳斥:“据《明报》报导,张铁石死后留有遗书,其中一句是‘对赴台已感绝望’。而《香港时报》则说,有无遗书,不允许透露……读者会想到,这样的遗书,台湾当局是不会公布于众的。由此可见,张铁石死后肯定留有遗书,而且内容丰富,有分量,只不过台湾当局‘手疾眼快’,把‘保密’工作做得天衣无缝而已……”因张铁石的惨死,香港顿成舆论漩涡。在报界众说纷纭中,海外一家《远东新闻》以较为客观的态度评价道:“张铁石之死,(台湾当局)责无旁贷,中外人士,也群起指责,甚至好些右翼坚定分子,也表示当局如此态度,实在不近情理。千不该万不该,拖迟如许时日,使彼等多滞港一天,亦非台湾当局之福也。论统战、论情理,台方亦居下风。这样就难怪授人以柄,为人诟病,并斥为一群脓包矣……”


张铁石死后,台湾当局仍不自省,先是不允许张润佩赴港处理父亲后事,后来张润佩来港又险些被右翼人士利用,准备上演与中旅社“夺尸”闹剧,幸好被“中旅社”识破。在“中旅社”的大力协助之下,张铁石遗体火化后,骨灰得以顺利运往台湾安葬。


谁也不会想到,当初从大陆兴冲冲来港赴台探亲的张铁石,最后竟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到他梦想中的台湾。


张铁石以死的代价为赴台探亲作抗争,然而台湾当局非但没有接受血的教训,还对其他9名仍然滞留香港的特赦人员继续采取不闻不问的消极态度。逼不得已,他们不得不各奔东西。当年8月中旬,陈士章和段克文为避免再发生张铁石的悲剧,先后搭机前往美国寻求定居。接着,王秉钺也对回台探亲绝望,于9月下旬启程前往美国。周养浩也于当年11月办好赴美定居的一切手续。蒋经国的“老朋友”蔡省三,在办理8次延期留港手续后,于1982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后来成为知名专栏作家、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顾问。 最惨的是原国民党陆军少将王云沛,为与亲人团聚一直“装聋作哑”,1978年终于在香港见到妻子,可惜次年就去世了。而赵一雪、张海商、杨南村三人,毅然选择重新返回祖国大陆定居。 点击此处查看:    震惊 | 金三胖正在研究比核武器还要恐怖的武器 ...


自此,10名战俘赴台探亲以悲剧落幕,而张铁石之死,无疑是悲剧中的悲剧。


多年后,蔡省三诗赠蒋经国:“月明清夜深思量,通今达变除旧章。安得青史着一笔,终是华胄好儿郎。”当历史掀开崭新的一页,重温张铁石之死,重温这首意味深长的诗,无疑有利于两岸和平友好的不断拓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