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热点丨被定义“佛系”的90后又怎么了?

2017-12-16 粤青领袖

关键词:佛系、年轻人

共计:1201字丨建议阅读时间:2分钟

90后也不知道为什么

就变成“佛系”了

事情始于某篇公众号的文章推送,这篇从多个角度切片描述“佛系”90后生存状态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形成了转发之势

 

日前,某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

《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的文章,

引起许多90后的讨论,

文章中描述的“佛系90后”,

内容大抵也差不多这篇文章讲的一个主题是

“90已经无欲无求,看破红尘了。”

文章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比如:


佛系拍照(随随便便拍照,过个滤镜)

佛系找工作(有无都好,随随便便找个工作)

佛系发朋友圈?佛系打的?(司机在远处,我告诉司机我自己走过去)


2017年接近尾声,这一年就是“90后病危濒死”元年。请看如下标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90后,当代年轻人都成为了遭受暴击的对象。

 

早前,联合国官微发表声明,宣布联合国对于“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24岁之间的群体,而“1992年出生的人已经正式步入中年”这一说法迅速被传播开来。

 

顶着来自社会、家庭压力的当代青年人纷纷在网络上吐槽,自己已经感受到了被失眠、脱发支配的恐惧,甚至有人表示脱发才是21世纪年轻人面临的最大问题。

 

甚至还有人整理了当代年轻人的几大特征:日常贫穷、日常脱发、注重养生、冲动型努力、持续型丧气、懒惰型自闭、嘴炮型减肥、作死熬夜,加上最后一项:没有对象。

 

综合以上,不由得勾画出这样一幅场景:一代年轻人,心酸地住在北上广的某个弹丸之地,离上班的地方巨远;通勤时间都够看一部电影了;社保刚交了一两年没资格买房;工作不是996就是日常加班;累到没有自己的生活;希望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结果只能在马桶上看看手机;手头紧,一直手头紧……

可以说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青年,都是靠“意念”存活下来的,而这股支撑他们生存的“意念”则是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火苗”

 

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激励年轻人奋斗的动机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刘强东曾描述自己的少年时代,村里连电灯泡都没见过,吃肉要挂在屋梁上,他穿着背心和拖鞋来到南京,心里想着要去最大的城市。


而现在的年轻人在大城市或漂泊,或安定时,激励他们离开家乡的已经不是逃离匮乏和贫穷,而是对自我实现的更高要求,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在家里可以过得很好,心里燃烧的火却依然想要让他们走向远方。 而这种时候,心中燃烧的那团“希望之火”就成了最重要的东西。年轻人到底希望什么,什么才是他们心中的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又能否达成,怎样达成,才是更多人应当思考的问题。 

人民日报在点评“佛系”一夜风行时表示,这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已成为常态。

 

而在丧丧的“佛系文化”背后是“一边自嘲却一边顶着日益上涨的房价、每况愈下的身体前行着的你”,第二天依旧精神满满上班的你”。

 

那些带有着负能量的戳心句子也无非是一群依旧坚持着的年轻人午休时、深夜里、地铁上那么一小会儿的吐槽而已。

 

所以,被定义“佛系”的90后并没有怎么了,也不必担忧“佛系”的来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