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4月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香港百岁老人将遗产全捐清华,遗言令人泪目!

吃瓜的万小刀 万小刀 2021-05-13
关注[万小刀工作室]→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



前些时,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精彩纷呈,但最令人泪目的还是一个多月前去世的香港老人曹光彪送来的大礼:将自己名下遗产,全部捐赠清华!

 

老人家如此决定,爱国是当然的,不过大概也和他一个巨大的遗憾有关……

 

 

一、

 


1901年,“八国联军”疯狂镇压“义和团”后,在京城大肆烧杀抢掠,还向腐朽的清政府敲了最大一笔“竹杠”,在《辛丑条约》中,索要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

 

面对洋鬼子的洋枪大炮,清政府不敢讨价还价,只能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不久,美国国务卿海约翰猛然发现,这次狮子大开口也未免太过分了,搞不好会竭泽而渔。于是,他提议美国政府退回多要的银子,但必须让清政府向美国派出留学生……退回的赔款,就用来干这件事。

 

1909年,清政府设置了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胡适、竺可桢等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在历史的屈辱中登上了赴美留学的轮船……

 

1911年,游美肄业馆搬入“清华园”,改为“清华学堂”,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其他帝国主义也纷纷效仿,于是,一股留学风潮逐渐兴起,无数有志青年纷纷踏上了留学征程……

 

与此同时,孙中山在海外华侨的大力支持下,高举革命旗帜,屡败屡战,终于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历史的车轮在坎坷中前行……

 

1919年,北京爱国大学生敲响了时代的鼓点,发起的“五四运动”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响应,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加持下,这场“爱国救亡”运动,逐渐演变成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沉睡的国民开始觉醒,改变中国的力量正在孕育,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算盘也将打空……

 

尽管上海十里洋场,仍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饕餮盛宴,但一大批民族资本家已悄然崛起。“十大商帮”之一的“宁波帮”也不断开疆拓土,跻身为第一大商帮。



代表人物虞洽卿依靠“宁波帮”的力量,创立三北轮埠公司,跟处于垄断地位的英商太古等轮船公司竞争,最终抢下了沪甬航运市场……

 

周祥生成为了“上海出租车大王”,刘鸿生成为了著名的“煤炭大王”“火柴大王”,邵逸夫兄弟在上海的影坛也一度风生水起……

 

“宁波帮”人才济济,大量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涌现,加上超前的金融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商业上十分成功。而他们经常救助灾民的善举,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事件,也促使其影响力不断提升。


 

虞洽卿位居上海总商会会长,曾资助过孙中山辛亥革命,后来还一手促成落魄的蒋介石拜师黄金荣,是租界的风云人物……

 

1920年,就在“宁波帮”强势崛起之际,祖籍浙江宁波鄞县的曹光彪,出生在上海一个小布店老板家。在浓郁的经商氛围下,他从小就被父亲视为布店生意的接班人。

 

7岁时,曹光彪被父亲送入小学,每天放学后,还要跟着父亲学做生意。

 

9岁的同乡包玉刚每天都会对着大海和轮船,遐想连篇,不久,他将前往上海求学……

 

那一年,15岁的同乡董浩云中学毕业,考入航运业训练班,在成为“中国现代郑和”的路上狂奔。

 

那是充满血腥的一年,接过孙中山衣钵的奉化青年,已经40岁了,为独揽大权,他突然发起了一场大屠杀,“宁波帮”的虞洽卿等人也跟着双手沾染了鲜血……

 

 

二、

 


就在曹光彪小学快毕业时,父亲觉得他能掐会算,生意也学得挺好,就对他说:“光彪,小学读完后就管店堂,这点墨水做做小生意也够用了。”

 

曹光彪可能不甘心于只做点小生意,想干大事的他坚持要继续读书。

 

好在母亲也支持他,但提出了一个十分苛刻的要求:继续读书也行,但毕业考试必须考第一名。


 

没想到,曹光彪是真想读书,也真会读书,顺利过关,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明强中学,自己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

 

初中毕业时,他又考了第一,明摆着要继续读书。父母也只好让他继续读,但天有不测风云,曹光彪的“读书梦”不久就因一场变故破碎了。

 

正当高二的曹光彪即将冲刺清华大学时,他的母亲去世了,父亲也有病缠身,店里的生意不景气,还欠下了15000多元的巨额债务。

 

眼见家道中落,17岁的曹光彪只能扛起家庭重担,退学回家,把不能上学的遗憾深深埋藏在心底……

 

 

上过学的曹光彪眼界就是不一样,一上任就对布店进行了改革,重新装潢了布店门面,设计了新颖别致的展示橱窗,还花钱四处做广告,并在店里播放音乐吸引顾客……

 

靠着出色的服务和务实的经营,布店生意很快就越来越红火,还顺利跻身上海三大布店之一。不久,还在南京、重庆、台北、香港等地开设了分店。他甚至在上海还建了毛纺厂,所产纯毛“凡立丁”一度畅销全国。

 

不幸的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沦陷,国难当头,新老“宁波帮”纷纷捐资捐款,出钱出力,走上了抗战救亡的道路……



清华大学也因战争一迁再迁,但依然成就了“西南联大”的传奇。



三、

 


1949年,中国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宁波一线即将解放时,毛泽东下令:“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在占领绍兴、宁波等处时,要注意保护宁波帮大中小资本家的房屋财产,以利我们拉住资本家在上海和我们合作。”

 

解放后,“宁波帮”的王宽诚还应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宁波帮”的江湖地位可见一斑。

 

但即便如此,和许多“宁波帮”一样,曹光彪、董浩云、包玉刚等人都选择了迁往香港,并在那里创业。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霍英东等香港爱国人士纷纷行动,冲破帝国主义的重重包围,将紧缺的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大陆。

 

王宽诚还带头捐献了一架飞机,带动各界人士纷纷响应号召,出售香港房地产,集资500余万港元,购买国内所需物资运入上海……


 

“宁波帮”和香港爱国商人一道,形成了抗美援朝后防线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1954年,34岁的曹光彪投资创办了香港首家毛纺厂——太平毛纺厂,并在澳门设立了分厂,还开拓了针织业。

 

经过技术创新,曹光彪的机织羊毛衫很快取代手工羊毛衫,引领潮流,畅销欧洲。随着业务发展,曹光彪的永新企业有限公司在葡萄牙、毛里求斯、美国、法国、德国等地建立工厂,发展成世界最大的毛衣生产商。

 

曹光彪被尊为“香港毛纺界的元老”,并赢得了“世界毛纺大王”的称号。

 

同时期,董浩云继续经营航运公司,在中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船王”

 

包玉刚也与人合资开设华人行,经营进口贸易,为大陆装运进口钢材、棉花、药品等紧缺物资。之后开始经营航运业务,采取与董家差异化经营的方式,赢得了市场,逐渐成为新一代“世界船王”。

 

尽管不少人在香港混得风生水起,但那依然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的地盘。“六七风暴”时,霍英东就遭到了港英当局的封杀,不得不放弃地产,把“星光行”贱卖给英资背景的“置地公司”。在港华人和英资公司的梁子也越结越深。


 

李嘉诚等人则趁“六七风暴”地产低迷的机会,大量囤地,快速扩张,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四、

 


1978年10月,李嘉诚受邀在天安门观看了国庆庆典,获悉了改革开放的消息。然而,比他先行一步的是58岁的曹光彪。

 

如果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大包干”,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那么,那一年曹光彪投资800万港元,在珠海破土动工的珠海香洲毛纺厂,则拉开了境外人士来内地投资办厂的序幕。



曹光彪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香港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一个月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

 

1979 年1月,珠海香洲毛纺厂竣工,5月初部分来自波兰、日本、英国、西德的设备纷纷运来,工厂投入试产,11月就正式投产,这样的效率和速度在当时实属罕见。

 

为了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中外人士前往内地投资,曹光彪邀请了上百位中外工商界知名人士、外国驻港领事以及中外记者前往珠海出席开幕仪式,不少外商深受启发,纷纷投资内地。

 

那一年,霍英东投资的“中山温泉宾馆”破土动工,王宽诚投资了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投资公司……

 

“船王”包玉刚准备弃船登陆,而董浩云将自己航运的烂摊子交给了儿子董建华……

 

由于“大锅饭”惯性等,工人劳动积极性不高,珠海香洲毛纺厂效益不好,亏损严重。曹光彪大胆创新,率先确定了“集体定额计件,超额按比例提成”的薪酬制度。干得多,赚得多的制度,让工人积极性迅速提高。



在那个工人平均工资只有几十元的年代,毛纺厂工人每月工资能拿三四百元。因此,毛纺厂成了年轻人向往的打工圣地,效益立竿见影,仅用两年时间就收回了成本,这也为更多港商赴内地投资办厂树立了信心。

 

 

五、

 


1980年,包玉刚转型之时,就悄悄购入洋行“九龙仓”大量股票,成为其大股东。为了保住“九龙仓”,“置地公司”气势汹汹地调动了大批资金,以100元一股的高价收购“九龙仓”股票,想把包玉刚挤出去。

 

包玉刚和李嘉诚联手沉着应战,在“宁波帮”等力量的援助下,在三天之内调集了21亿元现款,只花了两个小时,便使其“九龙仓”股份增加到49%,彻底控制了这个企业。


 

而李嘉诚也借助包玉刚的力量,顺利入局“和记黄埔”

 

经此一役,包玉刚、李嘉诚一战成名,大长了华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此后,华人并购英资公司成为常态,历史的天平已经悄然偏转……

 

“世界船王”包玉刚成功转入房地产,改造海港城,过起了坐地收租的好日子,李嘉诚等人也纷纷效仿……

 

而另一个“船王”董浩云却想抄底航运业,结果,越陷越深……

 

也是那一年,包玉刚来到北京,终于见到了邓小平。邓小平笑着对包氏父子说:“我们早就应该见面了!”


 

包玉刚为表达报效祖国的愿望,还带来了一张“烫手”的支票。

 

那时,北京能够用来接待外宾的饭店不多,规格也不够高,有时外宾访华,接待紧张时,就会先安排他们先去西安、天津等地,等北京有房间再安排进京……

 

包玉刚见此情形,表示将捐赠1000万美元,在北京兴建一家星级饭店,管理和使用权都归国家,但他的一个“小小的要求”却引发了巨大争议。

 

这个要求就是:以自己80多岁的老父亲之名为饭店命名,要叫“兆龙饭店”。

 

当时,这样的命名在国内似乎尚无先例。还有人认为,在首都接受一个海外的资本家的捐赠,还要用别人的名字来命名,这简直就是给资本家树碑立传啊!

 

包玉刚的这份捐赠,一度变得十分尴尬。

 

 

六、

 


最后,还是邓小平老人家亲手接过这个“烫手山芋”的,他说,“人家帮助我们,捐赠这个饭店,这是好事情,他也没有其他的要求,他就提出要以父亲的名字命名,这也是人之常情啊,你们都不接,我来接。”

 

邓小平不仅亲手接过了这张巨额支票,还亲笔为酒店题名,写下“兆龙饭店”几个潇洒的大字,要求有关部门在最好的位置建造饭店,落成后,还破例前往剪彩。



 

包玉刚又捐赠1000万美元,在上海交通大学兴建了包兆龙图书馆。从此,各种捐赠不再是“烫手的山芋”,“逸夫楼”“曹光彪小学”“英东体育馆”等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那时,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正在艰难进行,“世界船王”包玉刚也是世界政商界名流,是“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朋友,还经常陪她的丈夫打高尔夫球。

 


因这层关系,包玉刚也成为了中英谈判的“缓冲地带”,在谈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982年9月,撒切尔夫人挟马岛战争胜利的余威,来到北京谈判,没想到竟然碰到了更加强硬的邓小平,他风轻云淡又霸气十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撒切尔夫人谈判碰到了高手,心情不太好,在北京摔了最著名的一跤,但还是愉快地接受包玉刚邀请,参加了“世谊号”巨轮的下水仪式。之后“铁娘子”在包玉刚的陪同下游览了上海,进一步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和中国人民的底气,此行被称为“破冰之旅”。

 

在包玉刚等香港政商界的努力下,中英谈判曲折前进。

 


七、

 

 

1984年1月,邓小平到珠海视察,第一站就是香洲毛纺厂。珠海视察结束后,总设计师十分高兴,泼墨挥毫,十分肯定地写下“珠海经济特区好”几个大字。这个“好”里面,也包含了第一个吃螃蟹的“香洲毛纺厂”。


 

 

随后,宁波、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城市开放……

 

曹光彪首开“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的先河,极大地鼓舞了香港工商界,补偿贸易的做法得到仿效,“三来一补”的加工业使中国沿海省份为后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原始资金。

 

多年以后,曹光彪仍然十分骄傲地说:“如果要说我这一辈子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我自己认为,开办香洲毛纺厂,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

 

那年7月,邓小平再次会见了包玉刚,不久,还作出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话音刚落,包玉刚、曹光彪便推动了宁波大学如火如荼的建设,弥补了宁波没有大学的遗憾……



此后,李惠利医院、吴剑鸣小学、李兴贵中学、东恩中学、惠贞书院等纷纷建立……

 

那一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公布。英国为了保护处于垄断地位的英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的利益,还专门提及保证香港的航运地位等条款。

 

一番研究后,“毛纺大王”曹光彪和“世界船王”包玉刚不约而同,把眼光盯住了航空业,决定打破英国人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

 

一年后,他们租来一架小的737飞机,成立了“港龙航空”,虽然最初只能飞马来西亚和厦门,机场客机经常是“天上有,地下无”,但也成功在英国财团统治的天空撕开了一条口子。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英国殖民者不甘心有中资背景的“港龙”飞进来分一杯羹,立即推出“一航线、一公司”的政策和立法。这进一步巩固了“国泰航空”的市场,让新生的“港龙”无法挤进“国泰航空”的热门航线。

 

“港龙”一度亏损严重,差点夭折。好在得到中方上层支持后,获得了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二十二条航线经营牌照,其中京港、沪港航线最为火爆,后来又取得了飞往泰国、日本等国际航线的牌照,终于打破了“国泰航空”的垄断局面。

 

尽管“港龙”发展一波三折,但为国内民航的发展,促进香港和内地的紧密联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代人的记忆。曹光彪和包玉刚在这条路上,留下了极其粗壮的一笔。

 


八、

 


曹光彪生财有道,投资的电子、电脑、精密仪器、贸易、旅游等生意也风生水起,但商业成功的他,或许还是忘不了当年不能上学的遗憾。

 

1996年,时任清华常务副校长杨家庆带队到香港访问。曹光彪得知后,立即盛情邀请杨家庆共进晚餐,一番畅聊之后,决定慷慨解囊,向清华捐赠1000万港币设立了“曹光彪高科技发展基金”。这是当时清华获得的最大单笔捐款。


 

 

1997年,香港回归。遗憾的是,那个伟大的老人家没能等到那一天,没能亲见那历史性的一幕。

 

“宁波帮”的两大“世界船王”家族,也参与了特首竞选,包玉刚女婿吴光正出局,而董浩云儿子董建华成为香港首任特首。殊途同归,“爱国爱港”成为共同的主旋律。


 

那一年,清华大学准备建立远程教育中心,希望通过网络传播优质的教育资源,但相关设备采购费用高达150万美元,学校有些犯难。曹光彪听说后,再次慷慨解囊,以解学校燃眉之急,促成了全国第一套远程教育系统在清华大学诞生

 

那一年,曹光彪投资濒临破产的宁波光学仪器厂,更名为“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光学电子产业的中高端技术研究。秉持“工匠精神”,该公司不仅打破了外国企业长期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还创立了“NOVEL”、“NEXCOPE”和 “江南”等自主品牌。

 


九、

 

 

曹家“三世”曹志欣终于实现了爷爷曹光彪的“上学梦”,成为清华大学学子,毕业后接班管理永新光学。在曹家三代的经营下,永新光学日益强盛,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生物显微镜、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是我国光学显微镜的龙头企业,还主导了ISO9345显微镜国际标准制订。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研制了我国第一台航空摄影仪,与浙江大学合作,制造了多款“航空航天类卫星”镜头,甚至还承担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星载光学镜头的制造。其主要商业合作对象富士康、新美亚、尼康、莱卡相机、蔡司、捷普等都是各行业的巨头……

 

1999年,为表彰曹光彪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编号为4566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曹光彪星”。

 

2001年,清华大学提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后,身在香港的曹光彪十分激动,他说:“我们国家的大学,不会比国外差”,并捐款5000万元,为清华大学兴建综合体育馆。


 

同时,他还多次向浙江大学捐款,兴建曹光彪高科技大楼,成立高科技发展基金……

 

曹家家教有方,从曹光彪女儿曹其真身上可见一斑。

 

2009年,曹其真从澳门立法会主席的高位退休。自澳门回归后,她就一直担任该职务,是澳门政界职位最高的女性,也是澳门第一个用中文主持立法会议的人,被称为澳门政坛"女常青树",更难得的是,她任职期间,没从公家报销过一分钱……



那一年,为庆祝曹光彪90大寿,曹家子女集体向“清华大学曹光彪高科技发展基金”捐资300万美元,这样的生日庆典别具一格,却极有品位……

 

“宁波帮”对大陆的捐赠也还在继续,到2010年,各项捐助就已经接近80亿元。“宁波帮,帮宁波”也成为了一种传统,一种基因……



2021年3月12日,101岁的曹光彪临终前,对十个子女说:“我不会给你们留钱,你们要靠自己!”

 

他在遗嘱中宣布:将名下所有的资产全部捐给清华大学。

 

弥留之际,曹光彪老人十分气愤,也无比遗憾——他听说中国因为芯片被外国“卡脖子”,所以,他临走前仍不忘叮嘱自己的子女:“即便我走了,你们也要帮助国家发展科技!”

 

写文不易,点个或“在看”呗,谢谢。
作者:万小刀,首发公众号:万小刀工作室。笑谈商海沉浮,纵观大佬得失,看创业故事,品大佬人生,欢迎关注万小刀工作室。
“八卦里见人性,江湖中见人心”,关注万小刀,后台回复“爆文”,获取300多篇10w+爆文。
扫码关注[万小刀]→点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