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埔古村 熔古铸今——记菁莪伙伴广州聚会

菁莪计划 菁莪计划 2022-06-29

继7月底的菁莪伙伴四川聚会后,新一组小伙伴8月相聚羊城。漫步黄埔古巷,见证广州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感受篇


一块碑石,铭刻着一处繁华;一片瓦砾,掩盖着一个故事;一块青砖,承载着一段辉煌。


听本地长大的杨姐讲述古村的前世今生……


今天的黄埔村已经看不到昔日黄埔港口码头那种繁荣的景象,但依然保持着古朴的底蕴……



烧脑篇


大家来到本次聚会的场地“爱吾庐”,开启烧脑模式……



许辉:

“血汗工厂”的终结?——来自“机器换人”的劳工社会学启示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用工荒”、“招工难”的出现,劳动密集型产业“血汗工厂”式的发展模式走到转折点,以“机器换人”为特征的工厂自动化、信息化升级成为政府倡导、企业实施的战略选择。从劳工社会学的角度看,“机器换人”对劳动过程、劳动技能、劳动结构与组织、劳动安全等问题都会带来影响和改变。许辉从经典劳动过程理论、再技能化、农民工的组织化、劳动安全四个方面解构议题,和大家分享对此议题的研究发现及观点。

伙伴感受

虽然面对面的聚会交流安排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度(会务安排,远途交通,时间工作冲突等),但我认为这是形成一个共同体的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环节,眼神交流、情感沟通、生命经验分享,价值观碰撞和融合都是网络对话无法达到的效果。如果菁莪伙伴的愿景是形成一个公益实践、学术研究与价值使命有机结合的共同体的话,线下的聚会还是要一直办下去,之前提到的一些困难都是小事。

——许辉



孙太一:

社会资本可以被创造




海内外对社会资本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研究,它也是成熟民间社会的根本。有不少学者甚至将社会资本视为民间社会是否存在的表象,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它可以由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个体间的信任产生,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诸多实证研究已经提供了社会资本可以带来的诸多好处:减少犯罪率、提升健康水平、增加投资提升经济增长率、优化治理、减少腐败、提升社区韧性等等。但社会资本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却鲜有研究。我们又能否主动去创造社会资本呢?


孙太一的研究追溯了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的数次巨灾,这其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景象,让我们看到了志愿主义的崛起,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观测社会资本积累的机会。通过对四川省126个村因受地震影响不同而导致社会资本积累差异的观察,以及对36个村在地震前后社会资本变化观察的双重差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巨灾确实促使了新的社会资本的积累。

伙伴感受

菁莪伙伴的聚会和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学术交流和碰撞的火花。学者们不同领域不同出发点的研究却有很多可以相互借鉴、启发的内容,为未来更深度的合作打下了基础。两天的交流与相处也让伙伴之间产生了新的“社会资本”。大家开始就一些社会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这种高质量的讨论是民间社会逐渐形成的一个缩影。感谢几位广州当地的嘉宾与伙伴们的交流与分享,也感谢菁莪组织人员幕后的辛勤付出!


——孙太一



梁萌

公益机构与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





如何看待网络社会?如何看待网络社会所面临的工作变迁与挑战?梁萌认为分析的路径首先需要从互联网技术精英开始,从其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与反抗、主体性与能动性,资本的策略与技术的文化等关键要素出发,厘清互联网产品生产中的特性,掌握互联网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到受互联网技术影响的其他相关工种,在此阶段是互联网+趋势影响下的互联网O2O产业。一方面比较,互联网技术在不同产业之间影响机制的差异,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析该技术社会影响的路径和趋势。

伙伴感受

虽然聚会临近的一段时间意外状况频发,但最后仍然有5位伙伴如期而至。人少的好处是可以非常充分的交流,三位伙伴报告的非常过瘾,听众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但是后续的合作估计没有那么快就产生化学反应,需要假以时日慢慢发酵。


当然,合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有两个:一个是充分了解各自议题并且议题之间有交叉,另一个是伙伴之间充分了解,行事风格,研究方法,特别是三观一致,这就要求大家之间有机会聊聊学术以外的话题。第一天晚上的安排实际上是非常必要的,也感谢太一准备的相关讨论材料。


——梁萌


 

伙伴感受

听到了三个精彩的报告,既有学术性有很接地气,许辉的报告更多讲述最为热门的人工智能,自动化,对现有工人组织体系,文化,生计的冲击,最让人深刻的是他对一线是真正的深入。梁萌讲述了从大学到硕士,博士到目前所负责的课题,越发深入,目前她对家政工人的研究很具有前瞻性,因为这是很庞大的群体,她们是比较弱势的,他们的研究很重要。最后是太一对汶川地震的研究,逻辑严谨,尤其对于统计学中,随机抽样的严谨性,到了极致。三位报告干货慢慢,让人思考良久。


提前一天邀请了郑聪谈工作谈展望,交流农村问题,非常开心,活动当晚在太一酒店又听到了休学青年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学术背后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好像更喜欢这个词,而不是学者)的生命故事,收获良多。


感谢亿方的兼容并包,允许蓝信封的伙伴旁听学习,对于蓝信封是极棒的学习机会。


——周文华




伙伴感受

虽然我在菁莪计划中的研究主题是在农村公益方面,但乡村并非孤岛,农村户籍人口也并非只有农民一个身份,唯有在城乡互动乃至更大的时代变迁背景中去理解乡村,或许才能离真实更近一些。


此次能有机会听到许辉、梁萌和太一的主题分享,让我对科技对工友、社会组织对乡村社会的影响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如火如荼,人的发展和社区的繁荣应是核心的目标。三位的分享给了我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变迁中的社会与人。


除了内容本身,三位伙伴加上文华对于治学方法的展示和讨论也为我这个没有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人普及了常识,受益良多。对于大家未来提到的想要针对行业公共议题以及文章发表注意事项的主题讨论,虽非我之所长和刚需,但还是很有兴趣参与其中,向大家学习。感谢伙伴带来的无限可能性。


——郑聪





億方公益沙龙往期回顾:

第一期 [201702] | 公益咨询“从0到1” 点击查看【上】【下】

第二期 [201703] | 公益市场的“两个顾客”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三期 [201704] | 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意义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四期 [201705] | 公益项目评估的两个视角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五期 [201706] | 投资思维下的资助之道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六期 [201708] | 商业向善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七期 [201709] | 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项目合作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八期 [201711] | 实践者能生产知识吗?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九期 [201803] | 短平快的互联网筹款时代,公益组织如何计长远?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期 [201804] | 好评估,大家烩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一期 [201805] | 公益项目中的行动研究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二期 [201806] | 后扶贫时代,农村公益往何处去?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第十三期 [201807] | 职业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点击查看完整版实录


关于億方公益沙龙

如何更好地联结研究和实践是当下中国公益面临的大挑战之一。如果不了解实践,研究者可能无法提出有针对的研究问题,这样的研究很难有效总结实践经验,也解答不了实践者的困惑。另一方面,实践者因为缺乏理论和方法上的严谨训练,往往难以系统地梳理过往的经验并将其提炼至普适的理论,导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成为偶然个案,困于不能复制与推广。

億方公益沙龙由億方基金会菁莪伙伴主持,秉承億方公益基金会“激发民间智慧行动,创建公平美好社会”的愿景,践行菁莪计划项目“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理念。我们希望通过沙龙,促进公益研究者、实践者及相关利益群体的多方对话,思考公益研究和实践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达成各方协作共同推动研究与实践的更好联结,最终促进公益发展。


关于菁莪计划

“菁莪计划”是由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发起的支持公益青年行动研究人才项目,该项目倡导“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理念,支持具有务实、专业、前瞻、有意愿或正在做行动研究的青年人提高其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公益界的研究水平。研究者通过对某一关键社会问题进行行动研究,寻求有效解决途径,最终推动公益行业发展及社会的积极变革。

目前,菁莪一期及二期伙伴共计18人,不同的发展经历的青年学者共同致力于公益行动研究,正在逐步形成多元化菁莪伙伴价值共同体。

億方基金会将与菁莪伙伴共同打造有效的“菁莪计划平台”,组织公益沙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公益同仁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公益行业发展。

億方「菁莪计划」助力公益研究伙伴坚定前行!



了解億方:

億方公益基金会官方网站  www.yifangfoundation.org

☆★ ----------------------------  ☆★

欢迎关注億方公益基金会   微信公众号:亿方公益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



了解菁莪计划:

☆★ ----------------------------  ☆★

欢迎关注菁莪计划   微信公众号:菁莪计划


 添加小贴士:手指长按上方二维码图片,

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关注我们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