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国小村”的研学与游览——记菁莪伙伴北京聚会

菁莪计划 菁莪计划 2022-06-29

金秋十月,许久不见的菁莪伙伴们再次相聚,相约帝都北京同心公社以研会友,继续共同探讨公益研究领域的发展与问题,“社会创新”议题的讨论、工友之家的活动以及同心农场的游览,短短两日行程收获满满,来看看我们精彩的图文记录吧!


场地介绍



小伙伴们在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的营地——同心公社度过了愉快而难忘的两天集体生活。同心公社营地占地15亩(原平谷县张辛庄小学校),2010年开始作为北京工友之家文化教育基地,为打工青年提供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培训。营地内有宿舍、教室、餐厅、会议室、音乐厅、文化广场等,可以接待100左右团队的食宿及团队活动。
 

主题分享篇


◆ 孙国嫄:“中年”公益人的困顿、转折与实践路——“碎步前行”行动研究小组的报告分享



国嫄基于一年半的实践思考行动研究与人/社群的关系。报告讲述了她所在的一个行动研究项目组自从2016年以来开展的研究进展。该小组由来自不同城市的七名社会行动者/公益人组成,他们拥有逾十年的工作经验,主要曾经或者正在从事公众教育、社区工作以及社会政策倡导。该小组一起学习、实践行动研究,并希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过往十多年的公益工作经历,积累了怎样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可以分享给后来者的,同时这样的梳理也将回应从业者的价值感的问题。其二,希望培养行动者的论述和知识生产的能力。其三,是否要继续坚持在公益这条道路上,如何进一步行动。其四,通过行动研究建设一个支持系统和伙伴网络。其五,提高行动者的思考和研究能力。


该项目的行动研究是社群发展导向和社会改变导向的,基于反映对话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视团队关系、注重行动。项目导师李易昆在工作坊中告诫,“比起是否学会行研,关系的建立更重要。希望大家的关系可以更加紧密,可以很多事情都在这个团体里讨论,而不是只满足一个方面的功能……想想可以创造什么条件,让一些事情发生”。通过一年半的行动研究,研究者发现参加者对行动研究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行动研究产生的知识是行动者拥有的、行动者生产的。这样的行动研究也是行动者为中心的,根据行动者的实际需要,把握对话的思路和走向。具体来看,行动研究对于参加者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参加者的关系得以加深,行动研究也在推进参加者在各自团体中的行动;二是提高了参加者的对话能力。


◆郑聪:农村留守老人调研报告——社会组织项目模式分享



郑聪介绍了公益导航团队联合社会资源研究所展开第二期研究“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公益导航”项目,该项目于2018年3月正式启动,历经跨度100天的实地调研,完成了三份相关报告,在这份农村留守老人报告中,郑聪分享了一些研究发现与案例探讨,引发菁莪伙伴们的热烈讨论。


留守老人一直是公益领域的边缘性议题,针对于这一群体的公益项目数量以及公益资源支持较少。在所存在的留守老人公益项目中,调研发现,物资发放和生活照料是最常见的服务方式,村民志愿者是最主要的服务人员,他们的服务内容是以社会工作和养老护理为主。从分类方面来看,这些项目可以分为“居家照顾”、“机构照护”、“老年协会培育”、“社区日间照顾”等不同模式。报告中也提出要按照能力情况细分留守老人群体,并建议优化留守老人个案及项目评估体系,从权利角度倡导对留守老人的尊重,关注留守老人被虐待和社会性别问题。



◆周如南:社会转型时代的公益创新:基于华南地区的社会创新观察与思考

 


首先分享了基于全国数据的民间公益组织政策环境友善度调查发现,一是有直接登记注册的组织被要求重新找主管单位。业务主管单位的门槛回归成为制约公益组织登记注册的因素之一,二是筹资实现多元化,公众募款成为拓展资源的新出路,同时出现境外资金萎缩、政府资金比例增加等现象。在政策、资源、服务方式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基于对四十年来公益慈善的发展主义-公民社会-公益慈善-社会创新等范式框架变迁的回顾反思,提出未来公益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汪婷:中美社会创新系列研究成果分享



作为总体研究课题《中美社会创新系列研究》的负责人,汪婷分享了有关这一系列研究的成果。该研究启动于2017年9月,由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发起,会同ABC美好社会咨询社、BetterPartners社会创新服务机构等伙伴共同参与完成。该研究从“社会创新”的定义及研究框架出发,选取5组中美社会创新机构案例进行剖析,并开展政策、社区、影响力投资等专题研究,系统分析中美社会创新生态系统的异同,为中国社创机构的发展及创新环境的构建提出思考和建议。


接下来,菁莪伙伴们从“社会创新”的定义和光谱发散开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周如南提出社会创新体系应该是立体的,除了公益vs私利的维度,还有强制vs非强制的维度;刘韬、白钰等伙伴提出对于“创新性”和“有效性”的衡量评估问题;王群对于社创机构的分类和命名提出了建议。汪婷还就系列研究的组织和大规模志愿者协作研究的模式进行了经验分享。



主题报告分享会场景再现



聚会首日的主题报告分享会中干货满满,菁莪伙伴们讨论的观点同样精彩令人深思,从“中年”公益人的困顿、转折与实践,到农村留守老人的“难”,从社会转型时代的公益创新到中美社会创新,思维火花的碰撞,让伙伴们之间的交流讨论意犹未尽,认真探讨场景真实再现。
认真探讨中……
   

一天下来,大家在思想上享受了一顿大餐后,意识到肚子还在饥肠辘辘。晚上小伙伴们转战同心公社的食堂自己动手煮火锅,伴着热辣的美食,继续热火朝天的讨论。




同心公社里的演唱会

第二天上午,菁莪伙伴们在这个温馨的工友之家,与这里的主人工人歌唱家朋友们???度过了一段欢乐的下午时光,多才多艺的工友朋友现场为我们吉他弹唱,动听的歌声优美的歌词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位菁莪伙伴,给我们力量。


   

和工友们的短暂相聚之后,行程并没有结束,正是金秋好时节,风悄悄,云飘飘,阳光灿烂,天气晴朗,伙伴们也是兴致高高,一行人来到同心农场,走进大自然,感受秋日的美丽景色以及体验丰收的喜悦。


参观同心农场



秋天的树林


丰收的果实


秋风欢蹦乱跳地驰骋过田野,田野的一切都变成了金黄色。一片片薄纱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动着,好像留恋着人间美丽的秋色,不愿离去。有菁莪不禁吟唱:“秋天来了,树叶黄了,零零星星,洒满一地。独自走在这飘零的小道,踏着落叶,发出滋滋的声音,似乎在叙说着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