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期目次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设为星标更方便哦!
多维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与莫纳什大学约翰·洛克伦教授的深度对话与反思 P4
/ [澳]约翰·洛克伦 祝 刚 申 亮 史可媛
显性与隐性的牵引:论教育研究的立场、取向与旨趣 P12
/ 董云川 周 宏
大学教育科学
如何看待地方科学院与省属高校走向科教融合发展 P19
/ 陈廷柱 段斌斌
学术逻辑与行政激励:中国大学的双轨治理机制 P28
/ 王务均 王洪才
为“他组织”辩护:对大学组织特性的质疑与反思 P37
/ 李福华 来文静 陈 晨
大学教育科学
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的运行动力及推进策略 P45
/ 曾剑雄 张国栋
一流高校博士后管理制度实施成效、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博士后个体视角的混合研究 P54
/ 马立超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研究 P64
/ 杨水根 王 露
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P75
/ 刘文良 张午言
大学教育科学
规范与理性的失去:高校教师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的迷与思 P83
/ 操太圣
文献计量视角下中外职业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P91
/ 全 薇 赵晴晴
大学教育科学
有差异的跨越——美国大学中两类跨学科组织运行的个案比较 P101
/ 申 超 杨沐琳
后标准化考试取向下如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加州大学系统本科生招生的新改革研究 P110
/ 王正青 田 霄
大学教育科学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课程秩序的主体之维 P120
/ 许丽丽 朱德全
大学教育科学
摘要先览
多维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
——与莫纳什大学约翰·洛克伦教授的深度对话与反思
[澳]约翰·洛克伦 祝 刚 申 亮 史可媛
摘要: 围绕“如何发展和提升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一核心议题,国际知名教师教育学者洛克伦教授从教学、教师知识和教师教育者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在洛克伦教授看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精深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超越“内容传递”“工业模式思维”和“提供服务”等框架的弊端,走向“为理解而教”的发展方向;在教师知识研究方面,洛克伦教授提出了基于主题的“大观念”、关键教学提示的“内容展现”及“教学和专业经验类别”等概念;他还倡导教师可以开展开放式日志写作、“即想即说”和教学模拟等专业学习反思活动;此外,洛克伦教授认为教师教育者是促进师范生学习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的专业学者,他们需要将教学、学习和实践理论化,以发展教师教育学的主要原则。为此,教师教育者可以通过显性模拟和对实践的自我研究等方式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据此,教师教育者有其独特的工作特质、专业发展路径与专业身份认同。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知识;教师教育学;教师教育者;自我研究
显性与隐性的牵引:论教育研究
的立场、取向与旨趣
董云川 周 宏
摘要:教育研究所体现出的价值倾向是对所受到的显性文化牵引力与隐性文化牵引力作用的反映,在研究立场、研究取向、研究旨趣方面均有具体体现。在教育研究的实践立场方面,主要是采取作为政策注脚的制度外释立场与采取作为学科探究的专业内源立场的区别;从教育研究的行动取向来看,主要存在着群体适存的环境示好取向与主体自觉的人文关怀取向两种主张;就教育研究的学理旨趣而言,主要表现在功利型暂短效益与意义型长远发展之间的分殊。在未来,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研究,务须求取介入意识与抽离意识的平衡,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平衡,以及“求近利”与“达远道”双重旨趣的平衡。
关键词: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文化牵引力;价值倾向
如何看待地方科学院与省属高校
走向科教融合发展
陈廷柱 段斌斌
摘要: 呼应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科学院系统率先示范科教融合。受此影响,地方科研院所与省属高校也开始探索融合发展。鉴于我国高校与科学院系统长期分立,当前尤有必要正确看待和引领地方科教机构之间的融合发展。1978年以来,地方科学院的发展深受国家科技战略政策变革的影响,依次历经市场化改制、结构调整、分类发展与科教融合的曲折发展历程。因此,科教融合发展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是地方科学院发展的内生诉求,更是破解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困局和助推“双一流”建设的有效途径。只要相关机构及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处理好自利价值与公共价值的有机统一,把握好融合发展的目标、对象、载体与模式,地方科学院以及类似科研院所与省属高校之间必将能够实现科教深度融合,并有助于我国建设科教强国和实现科教一统体制。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融合发展;地方科学院;省属高校
学术逻辑与行政激励:
中国大学的双轨治理机制
王务均 王洪才
摘要: 中国大学治理研究常在西方大学制度移植和学术话语体系中进行,缺乏将其置于中国政治经济背景与治理环境的考察。中国大学治理不是孤立的组织现象,它既受制于西方学术自治逻辑(学术轨道),也受制于我国政治行政传统(行政轨道),但双重轨道源自不同的观念基础与支配逻辑,必然存在组织冲突和运行紧张等问题。费孝通“双轨政治”分析范式概括了中国社会的制度传统与治理经验,但具有非正式治理特征,而组织分析视角善于解释高校组织现象、结构特征及其行动意义,其分析概念契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法定性和正式性要求,综合两者可构成中国大学“双轨治理”分析框架。H大学的个案跟踪研究证实,大学双轨治理机制既能强化学术自治空间,又能释放行政激励功能,实现大学行政管理与学术专业决策的相对分离和协调统一。
关键词:“双轨治理”;学术自治;行政激励;学术委员会;组织分析
为“他组织”辩护:
对大学组织特性的质疑与反思
李福华 来文静 陈 晨
摘要: 从复杂系统科学的视角,对“自组织”和“他组织”概念进行辨析发现,大学作为学术组织也是一个他组织系统,具有他组织系统的指令性、诱导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凸显大学的他组织性,并非是要消解大学(人)的主体性,而旨在揭示“他组织性”在大学中的能动与生产功能。大学的他组织与自组织之间并非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认识“他组织”特性广泛存在的事实,充分实现他组织与自组织之间的积极互动,不仅是把握高等教育内外发展规律的应有之义,也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下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推进大学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策。
关键词:大学;他组织;复杂系统科学;高等教育规律;大学治理
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的运行动力
及推进策略
曾剑雄 张国栋
摘要: 基于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制度需求、身份合法和资源供给三个维度审视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以S校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主题分析方法探讨其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的运行动力。研究发现:政策导向、质量需求、导师评价和社会期待为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运行提供了动力基础。鉴于此,建议从优化政策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建立多样化的博士生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博士生导师考核评估制度、增强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的社会认同等方面促进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的运行走深走实,切实保障博士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博士生;分流退出机制;质量需求;导师评价;培养质量
一流高校博士后管理制度实施成效、
困境与优化路径
——基于博士后个体视角的混合研究
马立超
摘要: 采用聚敛式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法洞悉一流高校博士后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困境,结果表明:从具象个体视角看,博士后管理制度有助于促进学术资本积累、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塑造卓越学术品质、满足自我实现需求、提高经济收益。但制度运作过程也面临多重困境,如人才引进功利化、浮躁化和工具化,个体价值被湮灭;博士后角色定位不明晰,行政性事务繁琐;学术交流平台不健全,造成“单兵作战”和“学术孤岛”现象;科研经费资助渠道单一,资助力度空间差异大;科研决策秉持“就近原则”,放弃突破“舒适区”。造成博士后管理制度困境的根源在于,不同劳动力市场博士后与一流高校的利益“耦合”与“脱耦”。因此,建议宣扬博士后主体性地位,优化顶层设计与管理模式,加大科研资助力度,疏通人才培养与晋升机制,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关键词:一流高校;博士后;管理制度;科研创新;混合研究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
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研究
杨水根 王 露
摘要: 促进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等理论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同度、相对发展度、核密度分析等方法,从整体时序、阶段性演变、中部地区比较等视角研究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水平的具体差异及演化规律,研究发现:本科专业调整由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本科专业的调整速度较产业结构演进速度慢,两系统间差距逐渐扩大;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的整体协同度不断提高但增速放缓;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经历了“超前—同步—滞后”的阶段性演变历程,实现两者优质协同“Ⅷ类型”的压力较大;从中部地区六省比较看,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度略高于中部平均水平,处于第二梯队。基于此,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健全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产教融合质量、深化一流本科教育改革与建设。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本科专业调整;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
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刘文良 张午言
摘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确保正确育人导向的关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传承危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就是要在尊重非遗演变规律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实现针对性保护和创新性传承。高等学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与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程中可以大有作为。高校可以以“文化传承”为旨归,以“专业渗透”为依托,以“馆室传习”为抓手,以“产学协同”为平台,为危机中的非遗保护和传承精准赋能,为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赋能,同时也为进一步激发高校特色办学的活力赋能,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非遗传承与高校育人的协同、高效发展。
关键词:非遗传承;高校育人;协同发展;文化传承;专业渗透;馆室传习;产学协同
规范与理性的失去:高校教师代表作
同行评议制度的迷与思
操太圣
摘要:同行评议制度由来已久,在保障和促进学术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破“五唯”的政策背景下,对同行评议制度本身也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换言之,同行评议不仅仅是一种纯技术性的评价手段,其存在与维系有效运作的前提乃因其信奉着学术共同体的价值观念,注重共同体成员之间围绕共同话题的理性论辩。然而遗憾的是,行政干扰正不断削弱同行评议制度中的共同体规范功能,人情纠缠正不断侵蚀同行评议制度中的理性精神。在上述两股强大力量的夹击下,同行评议制度的存在基础遭受重创,同行专家不能很好地扮演学术“守门人”的角色,接受评价者也不以获得同行的认可为最终目的,该制度所能发挥的判决与引导作用也日渐形式主义化。为此,需要通过渐进变革的方式,尝试实施公开评议,恢复学术界的理性论辩传统;通过评议思维的转变,减少学术“找茬”导向,凸显以评促建的积极功能;通过学者自律,凝聚学术团体力量,发挥学术同行的能动性。
关键词:破“五唯”;同行评议制度;行政干预;人情纠缠;学术共同体;绩效考核
文献计量视角下
中外职业教育评价比较研究
全 薇 赵晴晴
摘要: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研究主题分布、期刊分布、作者网络等视角对国内外职业教育评价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侧重宏观层面的政策分析,研究主题覆盖职业教育评价中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社会评价等,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质量、教育质量评价、学生学业评价等;国外的研究主题较为微观,侧重于学科评价、职业培训评价、职业教育评价方法、职业疗法评价、职业医学评价、健康促进评价、健康教育评价等。从作者合作网络密度来看,国内的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缺少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人员合作参与,专门刊载职业教育评价研究论文的高质量期刊较少。对此,我国职业教育评价制度的完善需要兼顾宏观层面顶层设计与微观层面的协同,促进职业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特别是须从规范性建设、构建国家级评价结果共享平台、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声誉等角度出发,完善我国职业教育的治理体系与评价制度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文献计量;Ucinet
有差异的跨越
——美国大学中两类跨学科组织运行的个案比较
申 超 杨沐琳
摘要: 主要以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群为学科基底组建跨学科组织,是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组织组建的常见方式。探究上述两类以不同学科基底组建的跨学科组织运行的异同对于深刻把握两类组织的基本特性,进而推动大学的组织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美国大学中上述两类跨学科组织的典型案例比较发现,其组织运行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研究项目的来源上,主要依据多变的市场需求还是长期延续的社会问题;在研究团队的构建上,主要是“即时组建+原院系聘任”还是“长期存在+多院系联合聘任”;在人才培养上,主要采用“非学位项目”还是“学位项目”的形式;在研究成果转化上,主要是出售研究产品还是提供决策咨询与数据共享。这些差异在总体上似乎意味着前者相对更趋自由灵活,后者则更趋独立稳定。这种有差异的学科跨越根本上是因不同类型的学科文化间存在固有张力而致。建议我国大学分类优化跨学科组织运作的顶层设计,探索和培植具有包容性的跨学科组织文化,引导跨学科组织从“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内部跨越”向“超越自然、人文与社会科学藩篱的整体跨越”转变。
关键词:跨学科组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斯坦福大学生物学跨学科中心;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
后标准化考试取向下
如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加州大学系统本科生招生的新改革研究
王正青 田 霄
摘要: 后标准化考试取向下的本科生招生制度以综合化为导向,学业指标与非学业指标共同构成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基于“选拔出兼具优异学业成绩与良好品格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本科生”的招生目标,美国加州大学系统在新世纪启动了本科生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最终形成了涵盖过程性和可量化同步的学业成绩评价、公共性与个性化并重的个人品质评价、参与性与多样化兼备的课外活动评价模块。根据本科生招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加州大学系统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流程与考核方式。加州大学系统从多维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改革本科生招生办法,对我国推动大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镜鉴价值。
关键词:加州大学系统;本科招生制度;标准化考试;综合素质评价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课程秩序的主体之维
许丽丽 朱德全
摘要: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抓手是课程体系重构,其本质是课程秩序的重塑。课程秩序是在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胶着互动中得以维系的。高职高水平专业群课程秩序的主体之维囊括了以政府顶层设计为核心的计划秩序、以多主体中层合作为核心的自发秩序和以高职院校自组织底层探索为核心的自然秩序。其中,计划秩序的实现要求政府完善从“国家资历框架”到“专业教学标准”的标准体系,提供从“需求侧数据”到“课程开发团队”的资源支撑,践行从“规范制定”到“实践纠偏”的元治理身份;自发秩序的生成要求政校行企不仅要开展基于平台—资源—机制的多维合作,而且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体行动格局;自然秩序的形成要求高职院校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建立课程建设动态耦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秩序;计划秩序;自发秩序;自然秩序
● 扫码关注我们
CSSCI来源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点个在看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