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大学人 | 孙稚雏:随縁習古籀,染翰夢雕龍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20-01-01
 











孙稚雏


1938年生,湖南湘潭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文字学、青铜器铭刻、《说文解字》和书法的教学与研究。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进入中文系古文字学研究室当研究生(四年制),师从容庚、商承祚二先生,主要研习金文。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中大中文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曾先后兼任广东省政协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等职。主要著作论文有《金文释读中一些问题的商讨》《三代吉金文存辨正》《铜器铭文汇释》(五种)等四十余篇;目录学著作两种,《金文著录简目》和《青铜器论文索引》。




作品精选


节临中山王鼎铭


三代吉金文存辨正


左:厚德载物   老树新花

右:江湖归白发   诗酒醉红颜


洗砚鱼吞墨   烹茶鹤避烟


左: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崖中,千磨万折还坚韧,任尔癫狂四面风

右:苍苍竹里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满目青山夕照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孙稚雏 印

(左起:马国权 刻、萧毅 刻、萧毅 刻、田炜 刻)



新书推荐


国家“2011计划”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阶段性成果


《孙稚雏学术丛稿》

孙稚雏   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8年12月


本书是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家孙稚雏先生历年学术论著的集结,共收录其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内容涵盖汉语言文字、古文字与出土文献,青铜器、书法、学术史、推广普通话等诸多专题。孙稚雏教授师从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教授,长于古文字研究,尤精金文,对目录学也多涉及,所著《金文著录简目》及《青铜器论文索引》享誉学界。此次集结论文基本囊括了孙教授治古文字学的代表作。





本書是我從事中國古⽂字學、青銅器铭刻、《說文解字》和書法教學與研究的部份已刊文稿,蒙中⼭大學古⽂字研究所陳偉武教授、陳斯鵬教授、蔡一峰博士和各位研究生同學鼎力相助,克臻於成。中大出版社的各位先生也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特此一併致谢!


今年我整整满八十週歲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恰逢本書即將出版,許多往事湧上心頭……


一九六⼀年我在中山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大古文字學研究室當研究生,師從容庚、商承祚两位老師學習古文字學,我主要研習金文。入學伊始,容老認為我們基礎差,研究生讀三年時間不夠,遂申請教育部改學制為四年。容老的教學計劃分三步,第一步寫字,抄寫《説文解字》、《金文編》和《甲⻣骨文編》三部字典,每天寫五十字,一周送審一次。现在看來這種方法雖然簡單卻很有實效,記住了古文字的形體又培養了冩篆書的能力,還經常能和老師海濶天空地交談,一舉三得何樂不為?第二步是讀書,容老說可以從宋代往下讀,也可以先讀現代人的著作再讀古人的書。我選擇了後一種讀法,於是系统地讀了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楊樹逹《積微居金文說》、陳夢家《西周铜器斷代》和日人白川静的《金⽂通釋》,等等。讀書的同時將讀過的铭文製成卡片,内容包括器名、字數、時代、著録和釋文,釋文凡確識的字用隸定 ,不識或可疑的字則照摹下來,這些積存下來的卡片對我後來的金文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第三步是寫論文。容老從一開始就提醒我们要注意找题目,他說题目大了你們做不了,题目小了没意思,不大不小的别人早就冩了。我當年選檡了做集釋,這様可以把讀書和冩論文結合起來,長可成書,短則選幾篇有心得的應付畢業。一晃幾年讀研時間就這様過去了。


一九七零年高校恢復招生,我從英德五七幹校奉调回中大,此後近十年裡我教過各種课,甚至是文藝創作怎様寫小戲,但一有時間我仍然心存集釋,在容老校補過的羅福頤《三代秦漢金文著錄表》的基礎上進一步增補編成《金文著録簡目》,後來又將收集和讀過的論文編成《青铜器論文索引》,這两種書稿實際上是我作金⽂集釋的工作目錄。


一九七八年春,中華書局趙誠先生南来,了解了我所做的這些工作後,建議我先出版《金文著錄簡目》以應學界之需,至於集釋,他説做一篇发表一篇,不要等到積纍很多篇才一起發表。我聼從了趙先生的意見,於是一九七九年《简目》手冩影印由中華書局出版。後來據說台灣學者邱德修依照《簡目》編成《商周金文集成》一書(15 册),嚴一萍也出版了一套《⾦文總集》。至於我的另一本目錄書《青铜器論⽂文索引》也於一九八⼆年由中華書局手冩影印刊行,由於好些文章我寫了提要,中華書局出版時在封面上將“編”字改成了“编著”。金文集釋的成果在《古⽂文字研究》上發表了幾篇,雖然资料收集頗全,但總感覺繁瑣,於是將長篇铭文的匯釋部份删去,僅保留其餘部份而成《今譯》,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吧!


一九九六年以後,我因患開角性青光眼没有及時治療,視力日下,结果只剩下一點點可憐的生活视力,無法看書,不能查资料,無可奈何只有逐漸淡出古文字研究的領域了。⼆零一三年兒子送給我一個ipad,可以將字放大,且有朗讀功能,我餘情未了,於是利用新科技再次讀書撰稿,⼆零一六年根據網上資料冩成《契齋書法辨偽》一文,今天又用同樣的工具冩成了這篇後記。


感恩老天給我關了一道門又開了一扇窗……


撫今追昔,感慨萬千。


最後用以前冩的一首小詩來作為本書的结束:

 

随縁習古籀, 染翰夢雕龍。

塵海蒼茫客, 空留紙上風。

 

我的書既不能藏之名山,更不想持以葢醬,大概也只有空留纸上的一陣清風了。耑此謹記。

 



⼆零一八年十⼆月孫稚雛於珠江南岸中山大學之蒲園






初审:龚明娟

复审:陈慧

终审发布:王天琪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转载须注明出处  

如有需要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购买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世界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