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乘风“高飞”!
就在昨夜
500架无人机点亮南京夜空
何为低空经济
从概念上看,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从产业链来看,低空经济包含上游的航天器生产制造商、中游的服务运营商和下游的应用端,涵盖了通航制造、物流、旅游、农业、应急救援、商贸、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
把平面的“路”修到“低空”去,低空经济的核心是航空器与各产业的“组合式”经济形态,如“农林+航空”“电力+航空”“公安+航空”等。
任何技术,从它诞生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在寻找应用场景的路上。
一旦找到,就是机会。
低空“高飞”
南京优势巨大
当机会来敲门时,必须冲刺着去开门。
南京,是中国最早一批涉足低空经济的城市。
让技术找到对的场景,让产品找到对的市场,南京不仅起步早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产业基础良好
目前,全市低空经济在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低空飞行及综合服务等重点产业方向均有布局。集聚了中航工业金城无人系统公司、大翼航空、若尔航空等低空制造产业、飞行产业、保障和综合服务产业,低空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水平显著增强。
场景应用多样
形成了南京海事部门长江沿线常态化执法巡航、南京长江汇公司过往船舶离岸物品配送、南京消防无人机灾情侦察及人员搜救、老山通用机场观光游览及应急救援等一批优质应用场景。
试验成果全面
南京2020年获批全省唯一、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南京试验区以浦口区为核心区、长江南京段为辐射区,已建成了“一中心两平台三空域九场地”,设立了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运行管理中心以及低空服务管理、低空智联网两大平台,建成了全国首个5G组网、经民航认证授牌省内唯一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确保了试验区无人驾驶航空器“看得见”“管得住”“飞得好”。
创新资源丰富
拥有南航、南理工以及中国电科14所、28所等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拥有航空航天领域两院院士10多名,中青年专家约400人。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领域科创平台。
全新赛道
下一个万亿风口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在2023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这句话,是对低空经济发展趋势的鲜明注脚。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低空经济”这条在空中开辟出的新发展之路,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新赛道。
“低空经济”的发展大潮滚滚而来,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
国家层面,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级规划,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低空经济”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发文,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地方层面,各地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2023年已有16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陆续出台支持政策。
在顶层设计和技术保障的双重支撑下,“低空经济”可以“飞”多高?据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发布的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32.2%,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19.4万人。2023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幅11.8%。
不断迭代
寻觅更多有应用场景
近日,南京上空新增了两条血液运输生命航线,从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出发,患者急需的血液“打飞的”来到浦口区中医院,20多公里的路程仅用时24分钟。
南京公交首个5G+“小蓝鲸”无人机最近在马群换乘中心正式起飞,开启首次无人机空中巡航。
南京海事部门利用固定翼和多旋翼无人机,对长江98公里开展常态化巡航工作。
大翼航空开发的南京消防系统无人体系建设,装备有60余架新型无人机、年出动量约1500架次,广泛运用于灾情侦察、信号图传、三维建模、人员搜救等领域。
不断迭代,寻找更多更有想象力的应用场景,这是南京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以下信息值得关注
来源:南京新闻
供稿:李涛
审核:黄金鼎
发布:梁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