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推送】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2017-10-10 李明 淮滨高中 淮滨高中

欢迎关注淮滨高中微信公众号!


【摘要】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关乎生命,教育的本体应该是生命。教育与人相伴相生,在人的各种形态的生命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延伸性命的长度、拓展生命的宽度、提升使命的高度。基于教育的本体是生命这一认识,“影响”是其应有的教育行为观。基于影响的教育行为观,需要建立起教育行为的平视角、长视角和深视角。将生命作为教育的本体来进行认识,教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教育的意义即是通过助力生命自信、催发生命自明、促进生命自觉以改变生命的存在状态。

【关键词】教育;生命;影响

【作者简介】 李明,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河南省首批名校长,中原名师,河南省首届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河南信阳 464000。

究竟什么是教育?有关教育的思考与论断,从儒家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1] 朱熹.大学·中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1],到康德“教育是个体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构建”[[2] 吴粲.策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9.][2],从鲁迅的“教育是要立人”[[3] 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8.][3]到马克思“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4]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4],再到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却之后所剩下的东西”[[5] 许良英,赵中立,张宜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M].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教育的魅力就在于,不同时代面对不同鲜活的教育个体时,总按耐不住通过思考教育的本旨,达到对当下教育实践的思想指引,正如蔡元培先生将教育认为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6]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M].第四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177.][6],故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开创兼容并包、独立人格培养的蔚然风气。

教育的本质归根到底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教育是关乎生命的事业,贯穿于自然生命体的成长过程,必须摒弃那种漠视生命存在的教育,将教育的本体指向由具象的师生行为,抽象到关注生命成长的过程。因此,教育的本体是生命,教育的形式是影响,教育的意义是改变生命。




一、教育的本体:生命

教育活动,在当下比较多的被等同于了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内容是学科知识,于是,知识性教学、知识点内容便成为了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的主体也就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种认识的鄙陋在于忽视教育对人的内在价值,甚至偷换了教育中最重要的本体存在是什么的基本概念。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的生命进行的,教育的本体应该是生命。教育与人相伴相生,在人的各种形态的生命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基于生命、伴随生命、完善生命的事业,教育伴随生命成长。

1.教育延伸性命的长度

人是需要教育的唯一生命,在人的生命特征中,性命是生命的自然存在,是生命的物质载体,强调的是人的生存。而原始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即是传授生产经验,教给人基本的生存技能,扩展人对自然界的认知并加深掌握的可能性,这是一个人为求得生存所必需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

2.教育拓展生命的宽度

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社会活动,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教育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人需要教育,不仅是为了生存与谋生,作为社会成员,人还需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因此,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要培养人在社会中所需要的优秀品质、良好习惯、科学思维、审美能力等,教育对于生命的功用在于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使生命具有意义。

3.教育成就使命的高度

教育能够唤醒人内在的发展自已的力量,能够唤醒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思考与追求,进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有着自身所独有的反思能力,随着认识的深刻,人会因自身精神的追求而产生创造价值的使命感,并自觉承担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文明的责任与使命,使原本自然存在的性命因不断的社会化而逐渐达到使命的高度。




二.教育的形式:影响

如果将教育的本体认为是知识,其自然的教育行为便是“传递、传授”。知识性教学在教育中的确十分重要,甚至目前是、未来也仍然是教育中最主要的呈现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因现象的弥漫,而忽视对本质的探索。宋代大儒张载说“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7] 张载.张子语录抄[M].//四库全书·儒学类:第697卷.][7]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教育只能通过影响来发生,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外在强加。因此,基于教育的本体是生命这一认识,“影响”才是其应有的教育行为观。

(一)教育影响的平视角

卢梭说:“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8] 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32.][8]教育对生命的影响应该是深刻的、本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其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单单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多的则是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师生之间,还存在于师师之间,生生之间;不是老师单向影响着学生,学生同时也影响着老师。

基于影响的教育行为观,首先需要建立起教育行为的平视角,即从平等、平视的角度,实现教育的对话,而非占据道德高度的说教与表演,“没有交流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9]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9],只有“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10]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1-12.][10]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体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传达思想情感,呈现思维方式,转换精神能量。这种对话以生命之间的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平等交流为保障,以建构生成为价值追求,让每一个富有个性特征的生命在对话中相互影响,促使生命不断成长。

1.教育是相互尊重的对话

生命是自然的结晶,也是造化的灵魂,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不是形式,也不是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和切实的行动。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指出:“教育的秘密是尊重学生”[[11] 林玉体.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495.][11],只有尊重学生的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形成相互尊重的教育常态。相互尊重包含着相互理解、彼此宽容、相互接纳、相互鼓励与欣赏等诸多内容,使对话成为可能,是生命发生相互影响的前提。

2.教育是平等交流的对话

人类主体性的弘扬及独立意识的增强,带来了师生之间关系的新变化,教育主体间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平等交流、相互理解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不仅是知识交流的过程,而且是生命间共同地、平等地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过程,是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对话,是一种精神相遇。在交流中,生命之间展示知识与思想,增进了解、深化理解,融合智慧、共同提升。教育正是通过平等地切磋与交流,保障生命的对话,实现生命的相互影响。

 3.教育是建构生成的对话

教育作为一种人为的存在,是文化的建构过程,而不是某些活动的简单叠加和重复。教育亦非简单的文化传递,而是把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所凝结的意义,内化为生命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人格的生成。“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正是在生命间建构一种对称的、和谐的关系,通过真实的实践、交往、体验与对话机制,让生命充满活力、懂得生活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即教育是一种建构生成的对话。

(二)教育影响的长视角

当将教育行为理解为影响时,其行为的终止符就不能停留在学业的结束、考试的完毕,而要从生命成长的规律角度,构建具有长周期效应的教育内容与行动策略,让教育适应生命个体成长规律,守护生命本真,引领生命在成长中激发其生命潜能,让教育回归其应有之义。

基于影响的教育行为观,从长视角而言,需要在生命体内植入能够贯穿其一生的信念与价值观体系,当然这种植入需要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进行融合与体现,这些具有长视角的活动是有目的地影响生命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 45 32355 45 14746 0 0 6368 0 0:00:05 0:00:02 0:00:03 6367过程,在这过程中通过生命对生命的影响,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绽放生命。这些活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指向生命成长

生命的成长离不开活动,活动的意义是让生命在充分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养成高尚的品质和完善的人格。要充分开发学校和社会活动资源,开展关于工作、学习、品质、情感、心理、锻炼、交往、实验、创新等各类指向明确的活动,让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生命的内容,让富有特色的活动彰显生命的特色,让生命在活动中丰富知识、提升能力;增长智慧、获得感悟;充满活力、茁壮成长。

2.满足个性需求

坚持以人为本,让活动惠及全体学生。有效运用校内外活动资源,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并通过这些独具特色的活动,将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内化为品格,让生命在活动中彰显独特风采。因此,应使活动组织规范化、技能训练扎实化、特色活动经常化、活动展示社会化,尊重个性,加强学生特长的培养,在“合格”上下功夫,从“优质”上创特色,注重梯队,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从而促进主题教育向纵深全面发展。

    3.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活动目标入手,才能使学校各项活动开展形成常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开展指向丰富生命内涵的主题活动、指向展示生命风采的文化活动、指向提升生命智慧的科技活动、指向绽放生命活力的健体活动等,从教育行为影响长视角进行的系列活动开展,充分结合生命的成长需要,尊重个性,激发思维,让生命在活动中成长,使教育事业得以保持蓬勃生机,使生命得以旺盛成长。

(三)教育影响的深视角

基于影响的教育行为观,教师作为影响的一端,其本身的厚度、深度与力道,也直接关系着影响的效果,关系到“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1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12]的实现程度。所以,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要对个人专业成长进行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追求,要善于发现问题、乐于研究课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品德好、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教育家型的教师,在生命的相互影响中做好引路人。

 “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需从生命相互影响的深度提升教师价值追求、规划教师发展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 提升教师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融入到教师发展,正切合了教师要以“四有”为目标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价值追求,需要教师自觉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重构教师观、师生观、学生观的核心——“生命共同体”,学习观、课堂观——“生命对话场”,评价观、成果观——“生命激发态”。

2. 规划教师发展路径                     

生命不断发展,教师的成长永远在路上。合理规划教师发展路径是促进教师不断成长的有效措施。例如实施分级发展目标制,结合教师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合格教师、成熟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制定教师分级发展目标,从熟悉教育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能较好地达到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到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风格、形成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主动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等。教师通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能够按照发展的阶梯,不断获得成长的快乐。

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精湛的教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加强基本功的锤炼,而且要求教师能够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研究和开发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例如构建教师教学策略学习共同体开展同伴互助、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促进教师结对发展、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开展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等,促使教师的专业向高层次发展。

“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的教育思想,其要义之一即确立教师成为鲜活生命引路人的教育职业价值认同,从锤炼品格、知识积累、思维创新、使命担当等方面定位教师发展目标,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研究和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使共同成长成为师生的行动自觉。

因此教育就其行为本质而言,是影响而不是支配;就其途径而言,是感染而不是训练;就其目的而言,是解放而不是控制。教育是人与人的生命对话,是通过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而进行的影响。




三、教育的意义:改变生命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如何充分生成”[[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13]。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在相互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尊重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发展生命的潜能与主动性,静心耐心地守护生命之花自由主动地舒放展开的过程。生命恰似两个永恒之间的一片峡谷,“生”是起点,“命”是终结,而连接这起点与终结的便是教育。从这一点而言,将生命作为教育的本体,有利于认识教育的持续性和内在张力,而非急功近利地假以教育之名却扼杀了教育的本体价值存在。

将生命作为教育的本体来进行认识,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教育的作用就是改变生命的存在状态。其对生命的意义表现如下:

1.教育助力生命自信

自信是人的第二生命,人的生命通过教育由自然状态达到自信状态。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发现和发展,并使受教育者不断获得自我认可的成功体验。真正的教育能够使教育对象的生命状态达到自信状态,从容应对人生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2.教育催发生命自明

《礼记·中庸》载“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14] 张载.张载集[M].北京: 中华书局,1978.][14]文中阐明了教育的作用,生命是可以通过教育达到自明状态的。自明就是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在生命的成长中自主进行理性选择与淘汰。教育使生命摆脱混沌,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让人逐步形成自主发展的人格,从而使生命达到自明状态。

3.教育促进生命自觉

人的内在生命本身具有意识本体与物质本体的矛盾,从哲学意义上说,自觉是一种主体能动的积极的状态,其构成人的内在本质,其基本属性就是有意识的维护、发展自我本体。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人的自觉意识,自觉意味着对主体价值的肯定。当个体在教育活动中获得一定的自觉意识后,这种意识会深植内心如影随形,或隐或显地持续地影响和支配着个体的行为,促进人的生命状态走向自觉。

教育是什么?什么是教育?这是每一个致力于教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只有理解了教育的本质,我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于个体生命的成长也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是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15] 叶澜.回归突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73-242.


(注:本文转载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年第07期)][15],教育对于生命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育思想的提出,是通过长期对教育现象不断思考与对教育本质不停追问而形成的对教育的理解,其既丰富了教育的内涵,又能够使我们的教育以人为本,不忘初心,始终引领生命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熹.大学·中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

[2] 吴粲.策划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9.

[3] 鲁迅.坟[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58.

[4]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手稿[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5] 许良英,赵中立,张宜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M].第3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6] 高平叔.蔡元培全集[M].第四卷.北京:中华书局,1984:177.

[7] 张载.张子语录抄[M].//四库全书·儒学类:第697卷.

[8] 卢梭.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32.

[9] 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1.

[10]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1-12.

[11] 林玉体.西方教育思想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495.

[12]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7.

[13]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4.

[14] 张载.张载集[M].北京: 中华书局,1978.

[15] 叶澜.回归突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73-242.


(注:本文转载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年第07期)

联系我们

电话:0376——7764668

邮箱:hbgzfx@163.com (网站)

        hbgzgzh@163.com (公众号)

邮编:464400

地址:河南省淮滨县行政新区乌龙大道北段                    

          欢迎投稿!欢迎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