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峰基金第二批入选科学家公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生物医学峰计划 Author 生物医学峰基金
2022年9月30日,生物医学峰基金的第二批入选科学家名单正式公布。他们将分别获得持续5年、总额500万人民币的研究经费支持。作为民间资金支持中国本土科学研究的先行者,峰基金将发挥自身优势,为入选科学家提供高度的经费使用自由,以及其他的配套支持措施(学术交流活动、科学家俱乐部、奖教学金项目等等),以支持他们在各自的研究方向上作出追寻心之所向、亦能改变和造福世界的研究成果。
考虑国内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峰基金计划对处于学术生涯早期的科学家提供重点支持,希望支持他们从独立开始学术研究的早期,就能够心无旁骛的专注于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本次峰基金入选者柳申滨博士和周平博士都刚刚在国内建立独立实验室(2020-2021年);本次入选者付巧妹博士建立独立实验室的时间较早(2010年),但同样计划在峰基金的支持下探索全新而重要的研究方向。
峰基金2022年度入选的科学家
付巧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
2007年西北大学本科毕业,2013年在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0年起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筹建古DNA实验室,2016年1月全职回国工作。现任古脊椎所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青年通讯院士。
主要从事演化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研究,在围绕古基因组探索人类群体的起源与演化问题上取得许多重大科研发现:开发核基因组捕获技术,推动学科发展;破译世界、东亚最古老的现代人基因组,绘制东亚四万年来现代人群的动态遗传图谱等,相关成果入选Nature十大科学事件、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为填补或修正人类演化进程的细节知识做出重要科学贡献。曾被Nature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之一,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特别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首届“科学探索奖”等。
在峰基金支持下,我希望通过延展古DNA关键技术获取我国古代材料如牙结石、古代病理性人骨材料里的古微生物基因组,以系统探究我国文化或人群历史背景下相关古微生物演化的过程。特别的,我希望探究中国古代人群、古人群病原菌、以及食物微生物之间的扩散和协同演化关系,并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人群的演化历史。
个人感言:科研探索的过程中,总能有超出我们的常识或者说是常规逻辑以外的发现,有相当多的“未知数”,这是让我兴奋也是我觉得科研有魅力的地方。
柳申滨,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脑科学研究院
2016年于复旦大学获得中西医结合基础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5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麻醉学专业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16年至2021年赴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11月入职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脑科学研究院。
主要从事针刺调节免疫稳态平衡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及自主神经生物学研究。前期博士后期间的工作揭示了针刺躯体区域特异性诱导迷走神经调控炎症反应的感觉神经解剖学基础,主要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和Neuron等期刊。
在峰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将围绕临床实践中针灸疗效显著的优势病种,建立起相对应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利用多基因操控系统组合特异性标记神经/组织细胞的遗传工具,结合先进的显微成像技术、神经电生理学、生理功能检测系统和流式细胞检测分析等手段,同时与临床和人体解剖教研室合作,阐明针灸疗法的现代解剖学基础。我们长期的科学目标是希望我们的研究发现能够为临床医生、患者和中医学科提供指导,促进中医标准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充实中医实践的科学内涵。
个人感言:做科学家是件很美妙的事情,可以专心致志的做能改变世界或帮助成千上万人的事情,同时不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生活方式也比较单纯和自由。
周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分别于2005、2008及2011年获得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2012-2020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分子病原相关分子模式ADP-heptose,及其对应的模式识别受体ALPK1,揭示了细菌代谢小分子ADP-heptose触发的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在细菌感染引起炎症中的作用机制。2020年8月至今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PI、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及其在肿瘤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在峰基金支持框架下,我主要关注两个科学问题:1. 病原菌小分子代谢物如何调控机体的天然免疫识别?我计划借助小分子代谢物分离纯化及活性追踪的经验和策略,探索在细菌感染过程中,除了已知的脂多糖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之外,诸多的细菌小分子代谢物是否也在机体天然免疫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 在基于新抗原的肿瘤治疗需求下,是否有可能构建一个针对任意潜在新抗原的TCR信息库?我计划开发基于细胞的高通量TCR-pMHC筛选体系,实现高效同步鉴定TCR、新抗原表位、以及对应MHC的配对数据,并希望通过技术的迭代逐步构建包含尽可能多的TCR-pMHC配对信息的数据库,为基于新抗原的个体化肿瘤治疗提供服务。
个人感言:如果退休的时候能做个自我总结,我希望对自己的评价是“充实而有趣”;如果是他人来替我总结,那我希望能得到的评价是,“这个人当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发现了XXX”。
峰基金简介
生物医学峰基金全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生物医学峰基金”,酝酿于2020年,正式成立于2021年,共同发起人为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王立铭博士和凯风创投管理合伙人黄昕博士。峰基金旨在利用中国民间力量和资金,支持中国本土的原创性生物医学研究,支持在中国从事研究的优秀生物医学研究者,培养中国的下一代生物医学工作者。
峰基金有独立的遴选标准和过程,重点考察科学家们是否有强烈的意愿和充分的准备,支持他们克服困难和怀疑,战胜孤独和挫折,解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的重要问题。峰基金的管理和资助方式简单灵活,希望能够最大化民间基金的利用效率,更好的支持科学家们心无旁骛的从事自己心爱的科学研究事业。
如果您有兴趣获得峰基金的支持,或有意向峰基金发起捐赠,请联系我们:FFBR_china@163.com。也可联系王立铭博士:lmwang83@szbl.ac.cn。
峰基金学术顾问委员会
峰基金首批入选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