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现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优体验》—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楠悦读 楠悦读
2024-11-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字数4322,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后台回复【发现心流】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发现心流》。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提出并发展了心流理论。他一直在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体验,完成了大量经典的研究工作,是该领域很有权威的学者。其著作包括《心流》《发现心流》《创造力》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而这本书的原版出版于1998年,重点阐述的是获得心流的方法。


本书是按照日常生活的场景,比如工作、休闲、人际关系来组织内容,讨论了这些场景下的心流体验,如何利用心流的原理改善生活。这本书给出的行动建议有大量的科学数据作为支撑。无论你感兴趣的是与心流相关的学术内容,还是仅仅希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01工作中的心流体验



我们对于工作的态度,一般都是觉得为了生活我们必须要工作,尤其是每个周末结束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怎么过的这么快,又要开始上班了。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偏见呢?


西方古文明中的希腊、罗马哲学家表达了一般大众对工作的看法:人应竭尽所能地避免工作,无所事事才是崇高的美德。亚里士多德说过,只有不必工作的人才会快乐。罗马哲学家也认为:“靠薪资过活是卑贱的,不值得自由人去做等等。”


自古以来,雇主都不太关心员工的感受,工作的内容和难度也都不是员工自己设计的。有的时候人们觉得工作内容毫无道理,有时候因为没有挑战的重复工作觉得枯燥乏味,当人们遇到挫折无法让上司满意时,就只能从工作中体会到压力,只有脱离工作环境才能寻找快乐。


但作者研究发现,成人生活中的心流多出现在工作时期,而非闲暇时刻。这个发现乍看颇令人意外,但若仔细思考,便不觉得奇怪。我们通常忽略了一点:工作就像游戏,它有明确的目标及实行规则,我们可借由完成工作、销售业绩或上司评价获得回馈。工作常常能使人全神贯注、心念集中,也给人不同程度的掌控力。理想的状态下,工作难度和工作能力也比较匹配。员工面临的挑战很多,需要技巧去应对,这就能够让他们全神贯注集中精神,心流就在这时产生了。


人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占到人们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还多,想要提升生命体验,就没法不重视工作体验。因此,我们就必须把工作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才行。那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给工作设计成游戏体验。


1、自由选择目标


自主选择目标,创造价值让工作更有意义。


比如,超市职员可以多花点儿心思在顾客身上,留意顾客喜欢什么产品;医生可以多注意病人的整体健康,而非局限于特定的病症;新闻记者撰文时,也可以同时重视一下文章的真实性。


给自己设定一个超出本职工作的额外小目标,其工作表现的价值因而得以提高,他本身也能自其中获得更大的意义。这跟人们普遍认为的设法减少工作量正好相反。为自己的工作添加工作量,会促使人们投入更多精力,调用注意力思考哪些工作可以创造更大价值,从而更加留心工作细节,产生心流。


2、调整任务难度


把大目标拆解到几个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馈的小目标。


比如,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感觉好难啊。但你把它拆分成三个步骤,分阶段完成,就容易的多。比如,先花一天时间想想,你喜欢什么样的选题,哪些选题对你来说比较容易写,哪些内容有价值等等。这时候你就需要确定你要分几个部分写。

接下来再花一天时间搜集,你需要的资料、参考文献和数据。最后,就是开始正式写了,先写开题报告。每一天都完成一个小任务,每一天都会因为完成了一个小任务而得到正面反馈,目标拆解后就不会觉得压力太大有难度了。


3、改进工作流程


就是把无聊的工作变成有趣的挑战。


举个例子:


肿瘤生物学家乔治·克莱因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但有两件事令他十分痛恨:一是在机场候机,而他因国际会议频繁,不得不经常如此;二是撰写向政府有关单位申请资助的计划书。这两件无聊的差事常损耗他的精力,令他的工作绩效大打折扣,但又不能不做。那怎么做才能把工作变得有意思呢?

克莱因灵机一动,心想:这两件事情若能合并在一起做,会怎么样呢?如果能一边候机、一边撰写计划书,想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了实施这项计划,他买了质量最佳的口袋型录音机,开始在候机或缓慢通关时口述提案。尽管这么做实质上并未改变克莱因的工作,但由于他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工作就变成一种游戏。



02悠闲娱乐中的心流体验


除了工作,大部分人至少还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闲娱乐,我们知道,闲暇是人类最企盼的目标之一,一般人认为,休闲娱乐无须动用任何技能,人人皆可为之。但有证据显示,事实恰好相反。休闲并不比工作更令人快乐,拥有自由时间也不见得能提升生活品质,除非当事人知道如何有效运用空闲时间,但这份能力绝不是与生俱来的。


作者说,相对于工作,人们反而很少在闲的时候出现心流,因为他们在休闲时缺少目标和挑战,也没有精力投入,休闲就变得无趣。所以,即便是在休闲的时候,你的生活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那怎么样才能下休闲时间获得心流体验呢?作者给出了一个方法叫做主动式休闲。


作者给出的定义,是那些需要动些脑筋、花些心思才能享受到乐趣的活动。比如下棋、看书、弹琴、打篮球等都是是主动式休闲,需要你一直投入精力,每步棋的怎么走,每页书的都讲了什么,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而看电视这项活动,虽然轻松愉快,但是它不需要你集中精神,也没有任何难度,所以大部分人在看电视后还是会觉得空虚。


作者做过一项调查,美国青少年的心流体验中,有13%出现在看电视的时候,34%出现在爱好活动中,而高达44%出现在体育和游戏中,也就是说体育活动和游戏带给人们的心流体验是看电视的三倍,但大部分孩子用于看电视的时间却是其他活动的三倍。成人也是一样。


当我们休闲的时候或者疲惫的时候不愿意费神,动脑筋,这个时候我们更加想要放松。放松并非坏事,人人都需要松懈,读读休闲读物、坐在沙发上发呆或看看电视。这和做其他事情的道理相同,重点在于分量。但一旦放松成为了休闲的主要模式,成为了习惯,它将会大大降低生活体验。


20世纪初,心理分析师弗伦茨就注意到,抑郁症患者在周末病情恶化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日子,因为人们没事可做,也较少跟人交流,注意力就会开始涣散。

一旦心念分散,人们就会胡思乱想,徒增烦恼。所以,改善生活品质的关键在于规划日常生活,找到能够帮你获得有益体验的活动,开发一些能够让你沉浸其中的爱好,增加这部分活动的时间。


这就需要你平时多留心,自己在参与任何活动之后的心理感受,可以试着每天记录你的感受,一段时间下来回顾一下这些记录,看看哪些活动能让你产生满足感,哪些活动能让你特别投入去做。找到你自己的高分活动,多参与,然后减少其他活动。


举个例子:


荷兰一所精神病院,有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患者,住院已经超过十年了,她思路不清,很少有情绪变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通过一次为期两周的情绪记录,医生发现她在这两周内曾经出现过两次情绪高亢的时候,那正好是她在剪指甲的时候。医生发现这事儿之后,就找来专业美甲师教她美甲技巧,这个病人也特别愿意学习。没过多久,她就开始给其他病友修指甲。此后,她的性情也发生了180度的转变,病情逐渐好转。


后来她出院了,自己挂起了美甲招牌,不到一年就自力更生了。同样我们也可以找到自己爱好的活动,比如做一些自己想吃的菜,做一些甜点,业余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烹饪高手等等。只要我们自己的喜好,我们的空闲时间就会变成真正的心流时刻。记住这项活动要有一些难度和挑战,这样才能开发我们的潜能。



03人际关系中的心流体验



我们平日所做的各种事情,以人际互动最不可测,前一刻还在心流状态,下一刻就极可能转为淡漠、焦虑、松懈或无聊。由于人际互动对心理具有莫大影响力,所以个人的身心健康深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我们的意识也被他人的反应所左右。


我们的原始祖先多是群居生活,只有凭借合作,互相照应,才能超越其他物种生存下来。所以人类演化的基因中都带有趋向于群体的功能。群居不光为了生存,还为了享受人际互动的乐趣。希腊文的“idiot”一词,代表“傻瓜”,原意是“独居的人”,可见在他们的观念中,人若是断绝社群的互动,心智上便会陷入低能。


但加入群体也有黑暗面,哲学家说“他人即地狱”,你最痛苦的体验也跟人际关系有关,比如不公正的上司、粗鲁的客户、干涉你的父母和不善解人意的伴侣等等。你会发现,人们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痛苦都是身边人引起的,你的情绪会随着人际关系的好坏而波动,所以,如何跟他人相处,会极大影响你的内心秩序。这就意味着需要跟别人共享目标,改善你们的关系。


1、共享目标


若想充分享受人际互动,必须付出代价,那就是找出自己与别人目标的一致性。


在一个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有独立的个性,好的家庭文化应该可以鼓励每个人发展自己的特质,每个人都把彼此的目标放在心上。

比如,父母和女儿一起做事时,当女儿完成一项引以为傲的艺术作品时,全家都要为她骄傲。她很喜欢读书,那么全家就一起读。当妈妈心情不好,家庭成员也应该给予安慰和鼓励。


2、关注他人目标


还有就是要关注对方身上发生的变化。


比如,哥哥想去看博物馆,妹妹想去动物园,那么这个周末全家可以先去博物馆,等下个周末全家再去动物园,这样全家都能在一起干一件事,就能不放弃任何一个家庭内部的心流体验。


米哈里认为,团体生活中,精神熵是最基本的情况,也就是如果你不做点什么,团体中的精力都是慢慢消耗的,除非每一个人都投入精力,否则每个人的目标都多少跟别人不一样,这样冲突一定会越来越多。所以在家庭中,尤其需要注意要有即时反馈,也就是清晰的沟通。


其次,就是朋友,友谊更容易让我们找到乐趣。因为你完全可以根据共同的兴趣或者价值观选择朋友,跟朋友在一起时,可以完全做自己,这是一种真正的放松,因为朋友很少让你改变自我。需要注意的是,心流需要挑战,如果只是把友谊看作是消除不安全感的一种手段,那么它虽然也能带给你快乐,却不能给人满足感,也无法帮助你成长。


真正的友谊除了需要相同的目标、即时的回馈,还要花更多精力去了解你的朋友,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人际互动需要你找到一致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你要先发现他人的目标,了解对方的需要。向对方敞开你的秘密,让朋友了解你也很重要。你们要相互了解,自我表达。彼此激发,一起完成梦想,帮助彼此成长。



最后的话:


快乐是正面情绪的原型,亚里士多德之后的许多思想家都说过,人类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


后台回复【发现心流】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楠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