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穷的开始》—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楠悦读 楠悦读
2024-11-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本文字数4169,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后台回复【无穷的开始】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无穷的开始》。


作者戴维·多伊奇(David Deutsch),美国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颇有影响力,受到高度赞誉。他关于量子计算的论文奠定了该领域的基础,开辟了计算理论和物理学的新领域,在全世界范围内激发了大量相关研究。


生于以色列海法市,在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受教育。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度过几年之后,他回到牛津,目前在牛津生活和工作。他自1999年起担任牛津大学不领薪的物理学访问教授,是牛津大学克拉伦登实验室量子计算中心的成员。


在本书中,多伊奇对进步的本源进行了探讨,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文明可以无限发展的美好未来,他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智力探险。这个探险将深刻改变我们原有的那种认为进步是有限的观点。


01进步是如何产生的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进步正是来源于知识。人们要想取得进步,就得获取足够的知识。什么是知识?本书认为,知识,本质上就是一种对现象的解释,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艺术哲学知识等等。但并不是所有的解释都是知识。比如最早的巫术,后来的神话、宗教,这些都是解释体系。各个解释体系之间,还时常会发生冲突。其次,知识有三个重要特点,一个叫难以改变,一个叫能够延伸,一个叫可验证。


1、难以改变


什么叫难以改变?就是知识中的每个细节都和现象有对应的关系,改变任何一个细节,这个知识都没法再自圆其说了。难以改变是知识最核心的特点,也是知识相较其他解释体系最大的不同,除了知识以外的其他解释体系,大多是可以随意改变的。


2、能够延伸


那什么叫能够延伸?就是知识不能局限于某事某地,它得能解释所有这类现象,否则就不是知识。


比如,中国人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人用来解释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但是这种解释拿到别的国家去就说不通,人家哪认识什么盘古?对于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各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解释,但因为不能适用于所有国家、民族,所以这些解释都不是知识。


3、可验证


什么叫可验证?就是你可以通过实验或预测,证明或者证伪这个知识。如果实验或预测的结果,在所有细节上都能和知识的内容一一对应,那么这个知识就是正确的。


比如,海王星的发现,那就是人们在还没有观测到海王星的情况下,用牛顿力学推测出来的,所以海王星也被叫做“笔尖上的星球”。海王星的发现,就是对牛顿力学的一次精彩的验证。


有了难以改变、能够延伸、可验证这三大特点,知识就一下子从一大堆解释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种“更好的解释”,作者把它叫做“好解释”。


人类一旦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就能运用这些知识,透过表象看到事实,更重要的是,就能对造成表象的原因给出科学解释并且通过验证不断改进这种解释了。


根据这种解释,人们一方面可以重复开展对自己有利的活动,比如开凿渠道、引水灌溉,让庄稼长得更好;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发生,比如现在人很重视的体检,就是为了对可能存在的疾病提早预防。这样一来,人类就能让自己活得更好,这也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进步”。



02进步的必要条件


进步来源于知识,那么进步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获取知识呢?答案就是——创造力和批判力。


1、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一种能力,是知识的真正源头。大家都认为知识来源于科学,真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经验归纳的过程,人们长期反复观察到一个现象,形成了一种经验,为了解释这种经验,就进行各种试验研究,然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形成一个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起点是经验。


所以,如果认为知识来源于科学发现,实际上就是认为知识的起点是经验。但是经验要依赖于长期反复的观察,而观察这个活动,它有两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观察只能看到表象,而表象是有欺骗性的,“眼见并不为实”。比如当你用肉眼望向木星时,你看到的是一个发光的点,而实际上木星不仅不是一个点,更重要的,木星是一颗行星,它根本就不会发光,它的光芒完全是反射的太阳光。表象具有欺骗性,这是第一个障碍。


第二个障碍,那就是能直接观察到的世界,太有限了。比如暗物质。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反射任何光,你上哪儿观察它去。


所以,如果以经验为起点,我们就会受制于观察的局限性,从而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取知识。可见,知识并不是来源于科学发现。知识的真正起点,是猜想,而猜想正是创造力的产物。猜想就是凭空想象,就是头脑风暴。人们可以通过猜想,在脑子里解释现象背后的原理。它发生在头脑里,所以完全不受感官的约束,也就不会遇到观察的两个障碍了。人们是先有了一个猜想,然后再通过各种实验来证明或者证伪这个猜想,被证明的那些猜想,就会被保留下来最终形成知识。


科学发现是先有经验,然后归纳出解释,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认识论上的归纳法,作者认为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是错误的。而由猜想到知识的这个过程,是先有解释,再用经验进行论证,这种方法也就是演绎法。


这种事在科学史上屡见不鲜,最著名的就是牛顿和他的苹果。苹果砸在头上,牛顿“灵光一现”,猜想苹果是被一个力从树上拽下来的,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万有引力。不少研究科学史的学者,甚至认为整个科学史就是一部“偶然”史。其实这不是偶然,就是一个个“创造”出来的猜想。可以说,创造力是获取知识的首要条件。


2、批判力


批判力,就是怀疑的能力。它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是理性思考的重要表现。有了批判力,人类才有对各种猜想的纠错能力。知识来源于猜想,但是猜想并不一定就等于知识。猜想中一定会包含很多错误,距离知识还差着一大截,只有不断发现猜想中的错误,一个个纠正过来,才能最终形成知识。这就是纠错的过程,作者认为,这个过程对形成科学理论非常重要,是人类能不能取得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个过程只有依靠批判力才能完成。


比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个非常有名的猜想,就是物质是由极小的被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他根据这个猜想提出了一整套理论,我们今天称为“古典原子论”。这个猜想中关于物质的构成部分,可以说是惊人的正确,但是关于原子的构成、性状、运动等问题,都存在错误。到17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批判继承了古典原子论,纠正了古典原子论中的错误,提出了近代原子论。

比如,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之间没有性质的区别,只有形状、体积和序列的不同。而道尔顿却指出,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和各种性质确实都是相同的;但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形状、质量和各种性质上则各不相同。


作者说,人类进步的开端,就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为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启蒙运动前后西方文明的变化。虽然创造力和批判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在人类历史上,它们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带来明显的进步,文明的进步缓慢而难以察觉。


比如,从古典原子论到近代原子论,中间隔了2000多年。但是启蒙运动开始以后,人类忽然就像坐火箭一样,不仅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而且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不论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革命,还是音乐领域的巴洛克时期,或者艺术领域的新古典主义等等。各种大神级人物也层出不穷,牛顿、法拉第等等。


启蒙运动触动了创造力和批判力。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就是反对权威,反对教条,肯定人和人的价值。反对权威,反对教条,也就是说,以前你是权威,掌握着话语权,我只能服从你,你说什么都是不容置疑的。现在,不管你是谁,我有不同意见都可以提出来,这就为批判力松了绑,肯定了人的价值。所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就是肯定并且鼓励了人的创造力和批判力。随着这场运动席卷了欧洲,这种思想也深深植入了欧洲的政治、文化中,结果就是创造了一个到处洋溢着创造力和批判力的,活力十足的西方文明。



03进步能否持续下去


进步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取决于内、外部两个条件。从外部条件来说,就是文明是不是有必要不断地进步?从内部条件来说,就是文明有没有能力不断地进步下去。


1、外部条件


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远会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只有靠不断地进步,才能不断地解决问题。人类从登上宇宙这个舞台,就有着强烈的了解世界的愿望,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更是为了让自己在艰难的环境中,更好地活下去。进步,正是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发生的,进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虽然人类文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地球仍然不适合人类生存。


比如,即便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地球的两极地区也因为气候条件过于恶劣,而不适宜人居住,特别是南极地区,终年温度在零下60℃到零下80℃之间,经常有风力高达12级的暴风雪肆虐,这块大陆因而成为唯一一块至今没有人居住的大陆;

往远了说,目前的研究表明,大约在50亿年之后,太阳会进入“老年期”,变成一颗红巨星,到那时,太阳的体积会膨胀到火星的轨道,从而把地球吞噬掉。地球它本来就不是为了你人类造的嘛,它只受物理规律的约束,人类是死是活关它什么事。换句话说,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2、内部条件


我们有没有能力不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呢?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有足够的知识。足够的知识,是维持进步持续下去的内部条件。那么我们能不能获取足够的知识呢?答案是肯定的,人的创造力和批判力是与生俱来的,随着人类的进化,这两种能力也在不断进化。按照“用进废退”的观点,只要不断去解决问题,创造力和批判力就会不断进化,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力和批判力是无限的。而且启蒙运动也开启了人类的进步,它的精神和思想也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政治体制、哲学、文化中。


在这样的影响下塑造的社会,是适合创造力和批判力孕育的社会,也是鼓励创造力和批判力发展的社会。创造力和批判力本身是无限的,而环境又适合和鼓励它们不断发展,所以,创造力和批判力的发展是没有终点的,它们能够支持人类不断获取知识,从而维持进步一直持续下去。


后台回复【无穷的开始】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引爆流行》—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破天机》—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科学的隐忧》—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楠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