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更有尊严的离去?|如果不得不离开
本文字数3891,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如果不得不离开》
本书作者萨缪尔·哈灵顿(Samuel Harrington),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医学院荣誉毕业生,作为内科和肠胃病科医生在华盛顿特区从医三十余年。曾是锡布利纪念医院董事会成员、约翰·斯霍普金斯医疗体系成员,以及华盛顿特区临终关怀系统成员。如今是缅因州非营利性养老院The Island Nursing Home以及缅因州学生职业指导项目Ready By 21的董事会成员。2013年,在结束了医生生涯后,萨缪尔·哈灵顿博士专注于写作和推动医疗改革。同年,与共同生活了45年的妻子一起创作了名为“Gap Year After 60”的博客,同步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本书是他出版的第一本书。
这本书的话题比较沉重,但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生老病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我们能够用平常心来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即便我们会遇到再大的困难,基本是死亡,我们也会坦然以对,也不会那么难过,难熬。
那么如果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怎样的与世长辞才是好的选择呢?
本书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除此之外的更大意义,是让我们重新看待“死亡”。或许现在就为最后的时刻做准备为时尚早,但对于一个已经成年的人来说,为这最后一步做出打算永远都可以再早一点。如果你依然觉得有些困惑,那么对你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迈出这一步。等到了恰当的时机,你自然就会明白:为最后一程做好规划,就能让自己保有哪怕一点点自主和一点点尊严。
01什么是更好的死亡我们经常会说人要有善终。那么什么是善终?在作者看来,最好的死亡是一个人能在睡梦中自然而然地逝去,且在不久前,还与家人齐聚一堂,一起享受美味的食物,彼此互赠小礼物,与他们共同回望自己的一生。此外,就是离去的年龄最好与平均预期寿命相当或往上。
当然,很多时候,并不是能够安详的离去,而是会经历疾病,痛苦。那么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作者建议说,可以事先规划、考虑自己要什么样的治疗,也可以尽可能地避免多余的治疗。
02什么是衰老?20世纪初,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47岁。那时人类的“头号杀手”是肺结核,还有很多其他感染性疾病也是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因素。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提高到了73岁~79岁。现代医学对人寿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50~70岁,如果超过了70岁,特别是超过了75岁,现代医学对人体健康的帮助微乎其微。
怎样算衰老?什么年龄可以作为衰老的界限呢?书中,作者给出了一个答案,叫作65岁以后的失能时光。他说,如果一个人到了65岁,身体状况还不错,那么这个人的平均预期寿命还有19年左右,这其中约有10.5年是比较健康的,剩余的8.5年则可能是不能自理的状态。其实,65岁以后,我们就开始面临机体逐渐衰老、失能的情况了。
那65岁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有这么几个建议。
1.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一,我们应该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尽可能地远离不好的习惯。比如,很多研究都证明抽烟有害健康。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每抽一根烟,大概会减少7~10分钟的寿命。
2.选择合适的运动
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运动。很多老年人会去做一些冒险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比如攀岩、滑雪。作者在书中举了好多这样的例子,他说,每当看到一些耄耋之年的老人,跟他说自己做了什么极限运动时,他内心都在默念一句话:你不想想,万一摔倒了怎么办?
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摔。如果摔倒,就可能导致骨折,一骨折,一系列并发症就会出现。所以,老年人要做适合自己年龄段的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拳,或者在水中做一些有氧运动。这些是对老年人身体比较好的。
3.警惕老年失能
什么是老年失能?作者也举了他父亲的例子:他父亲在87岁以后,一个人住在公寓里,当时他母亲已经去世了。有一天,他在家里跌倒了。
很多人可能觉得,跌倒是个小意外。但是,作者是一个医生,他敏锐地感到,这可能是他父亲出现了老年失能。对老年人来说,很多情况下,跌倒可能不只意味着一个简单的意外,而代表着身体机能的退化。
像作者父亲跌倒,是因为足部和腿末梢神经退变导致的。他感觉不到地面的凹凸不平,身体也变得不协调,于是就容易在平坦的路上跌倒。
要知道,这种老年失能,一次跌倒后,还可能跌倒第二次、第三次。所以,这种意外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怎么判断老年失能?美国的相关部门给出了两个量表,一个叫作日常生活能力,一个叫作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包括洗澡、穿衣、吃饭、上厕所、上下床等简单的动作。还有做饭、食品采购、财务管理、打电话、简单家务等等。
对平常人而言,做这些事轻而易举,但如果你发现家里的老人,在这些事上反复出现障碍,往往就是老年失能的表现了。这时,我们就需要对他们的生活多一些关心和帮助。
所以,如果你是65岁以上,同时还患有慢性疾病,或者身体很健康,但是年龄超过80岁,这两种情况,对激进医疗方式的选择,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超过了这个年龄,激进医疗大概率下弊大于利。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些相对缓和、不是特别激进的治疗方式。
03如何停止激进治疗的决策点?书中提到了一个疾病的生存中位数。什么是疾病的生存中位数?它指一个疾病生存的中间年龄,就是同样一种疾病,大概有一半的人在这个年龄死去。
那么见过太多人活过中位数了,中位数真能决定人存活多久吗?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位古生物学家叫作古尔德,41岁时,他诊断出肚子里长了一个肿瘤。这种疾病的生存中位数只有几个月,但是古尔德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积极地接受治疗,最后活了19年,直到60岁才离开这个世界。他把自己与疾病对抗的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叫作《数字不能说明一切》。
那这个例子是不是说明中位数不准确呢?它是不是说明意志可以决定我们活多久?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些人能超过中位数,活到生存曲线的尾端,但是大家要知道,中位数是怎么来的。
中位数的数据是集合了大量同样疾病的患者,根据他们的生存年龄,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的。纳入研究的患者包括年轻人和老年人,它不是为某一个年龄段单独设置的。
如果是年轻人,身体条件很好,再加上一点运气,生存年龄非常有可能超过中位数,甚至长于生存曲线的尾端。
但是,如果超过65岁,而且有慢性疾病,或者身体健康,但是在80岁以上,中位数基本可以说明一切了。
对于中位数,作者说,意志确实能对抗疾病,但是意志不能决定你出现在生存曲线的某一个位置。对老年人来说,中位数几乎说明一切。
当我们了解了衰老、疾病模式、中位数后,我们要去找到一个决策点决定什么时候进入姑息治疗。
什么是决策点?它指某个疾病应该考虑进入下个治疗阶段的节点,即病人是时候考虑终止激进治疗,转而接受姑息治疗并加入临终关怀了。
其实,决策点的意义是能让我们及早地停止过多无效医疗,减少过多煎熬,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1.判断疾病预后
我们应该怎么找到决策点?第一,学会判断疾病预后。疾病和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有规律,比如我们不小心撞了一下胳膊,你会发现,第一天只是觉得有些疼,到了第二天、第三天,这个地方会肿起来、变青。接着越来越青,越来越紫,一直到过了一周左右,这个青紫才慢慢消退。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疾病发展过程:当下不是特别重,三五天到高峰,然后慢慢地消退。所以,一个疾病一般都有规律可循,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它的预后。判断疾病预后,是找到决策点的一个关键。
2.分辨终期诊断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疾病都有医疗无能为力的时候,这就叫作终期诊断。
比如,渐冻症,也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的脊髓会产生病变,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这个地方的功能一旦失调,人就会逐渐丧失肌肉运动能力。一旦被诊断为渐冻症,平均生存年限大概是3~5年。
早期患者可能只是腿脚无力,走路一瘸一拐。这时可以用一些比较激进的治疗,像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那什么时候是终期诊断?一旦涉及到呼吸的肌肉,就面临要不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这时也是一个终期诊断,可以考虑姑息治疗。
当然,这时你也可以选择激进治疗,但从病情演化的角度,即便你做了,也不太可能逆转疾病。
当然,很多良性疾病也有终期诊断,这被称为晚期良性疾病。
比如,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被诊断出充血性心力衰竭。她因心脏病反反复复住院了四次。而第四次基本上就是终期诊断了,如果再激进治疗,也不见得能改善。因为从大量的数据、患者年龄及其身体表现来看,当她第四次住院时,无论用什么医疗方式,都很难再去改变结局。那么,这可能就是进入姑息治疗的决策点。
3.和主治医生充分沟通
作为普通人,一般没有太多医疗知识,很难判断病情走向。这时能真诚地和主治医生交流,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现实中病人在死亡之前,往往会昏迷一段时间。这时的昏迷,特别是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心跳功能障碍,或者双瞳孔散大,往往意味着脑死亡。
所以,一个人如果出现了脑死亡这种深度昏迷,基本上就可以作为决策点,进入临终关怀的阶段。
那么如果到了临终关怀这一步了,那么就不需要考虑别的了,是时候提高生活质量,让自己过的舒服一些。尽可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实现它。
其实,我之所以读这本书刚开始是因为好奇,之后是想让自己活得明白一些,不管是对家人还是自己,能够坦然一些,能够提前规划好一切,不要等到失去才去后悔。
虽然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陪伴家人,但是我的内心却一直是记挂着他们的。所以,我希望自己读完这本书以后,可以作出改变,不要停留在原地,而是动起来。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
掌握倾听的12个关键技巧,建立更好的个人、职业与商业关系|倾听的艺术
世界顶尖投资者是如何在市场和生活中实现双赢的?|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