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
作者简介
邓荣荣(1981—),女,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吴云峰(1998—),男,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农村居民收入;“宽带中国”;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创业
❖ 自2022年5月18日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问题提出
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历来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的重要地位。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覆盖,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确保农民稳步增收、农业稳产增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催生了对农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的广阔需求。与传统基础设施所不同的是,数字基础设施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性,数字化的乡村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为智慧农业生产、农村电商等数字乡村关键应用场景提供基础,有利于实现智慧农业,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那么,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能够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力?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和渠道是怎样的?针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丰富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于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的薄弱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二、创新之处现有研究对于客观认识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影响因素提供了较为深入的洞见,但鲜见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角度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机制与效应。鉴于此,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异质性以及溢出效应,为发挥数字基础设施的农民增收效应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及政策启示。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1)从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两个角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增收效应进行研究,丰富了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农村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2)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于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合区位、城市规模、基础设施存量等异质性分析,以及溢出效应检验,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三、结论与政策建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也是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当前,要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重点是要让农民富起来,难点在如何让农民持续增收。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产物,数字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农村经济发展载体,从多个维度对农村社会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进行了升级和重塑,基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视角研究农民增收议题不乏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数字鸿沟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第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规模异质性及传统基础设施发展程度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第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到如下政策启示:首先,各区域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显著的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贯彻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围绕5G、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基础设施进行外延、辐射,有序扩大试点城市实施范围,以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收效应。各试点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科技水平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政策机遇有效促进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其次,应探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多维路径。为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农村居民增收效应得以最大化,各地政府可从三方面入手:(1)充分推广互联网覆盖与应用,实现宽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并形成较为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缩减农村居民面临的“数字鸿沟”。(2)促进数字经济与普惠金融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基于数字普惠金融需求领域、供给领域、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出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工具,探索构建服务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引导金融资本、数字资本等流向农村地区,破除农民创业中出现的资金障碍问题,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3)积极推进农民创业创新,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回乡创业并实施相关优惠政策,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以农民为主体,通过落实政策、搭建平台、培育人才、总结模式、强化服务等方式,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最后,试点城市应充分发挥对于周边地区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同时加强与不同发展水平城市之间的合作,以促进知识、技术的溢出,推进落后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从而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农村居民增收。(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第21—35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敬请扫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