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孙祥栋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因素识别及实现路径研究

CUEBJOURNAL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09-0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因素识别及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

孙祥栋(1986—),男,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周瑛琦(1993—),女,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王璇(1968—),女,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

摘要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是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之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融合LMDI分解法和计量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能源强度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国别增长结构抑制了整体能源强度的降低;(2)沿线国家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在整体上降低了国家能源强度水平,且存在区域禀赋差异,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中东和北非地区、能源进口国家能源相对价格提升的能源强度降低效应更显著;(3)空间互动方面,能源相对价格提高在降低本国能源强度的同时会提升邻国能源强度;(4)数字化水平调节方面,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能源相对价格提升的能源强度降低效应

关键词

能源强度;能源相对价格;数字化水平;空间效应;绿色“一带一路”

引用格式

孙祥栋,周瑛琦,王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因素识别及实现路径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25(2):15-29.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自2022年5月18日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研究背景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提出“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同各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绿色发展国际联盟”。2021年“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期间,阿富汗、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智利、中国等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一带一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同时也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交流与合作、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研究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居多,工业化、城市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旺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可以突破能源稀缺性的限制,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持续发展,是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创新之处

为探究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强度变化的关键因素,分析能源使用效率提升的实现途径,丰富分国别视角下能源强度驱动因素研究,本文基于2000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使用分国别LMDI框架,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能源强度分解为国家能源强度和国别增长结构这两个因素。相对于分行业LMDI框架,分国别LMDI框架可以更为有效地明确沿线整体能源强度降低的国别责任。其次,为解释国家能源强度的变动原因,本文在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价格测度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成本生产函数深入探讨了能源相对价格提高的国家能源强度降低效应。最后,本文进一步讨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禀赋差异、空间互动关系、数字化时代特征等权变特征下能源相对价格如何影响国家能源强度。本文不仅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实现逻辑提供了依据,而且还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合作和能源治理,以及中国如何深化并引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三、结论与建议

当前能源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领域,能源强度是事关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变量,把握“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并进一步探寻能源强度变化背后的关键驱动因素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00年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开展实证分析。使用分国别LMDI分解方法,发现国家能源强度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能源强度降低的关键因素,国别增长结构阻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能源强度降低。根据成本生产函数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相对价格上升能够降低国家能源强度,但整体看影响有限。进一步研究发现,能源相对价格与国家能源强度的关系存在区域禀赋异质性差异,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以及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家能源相对价格上升能够降低国家能源强度,欧洲和中亚地区以及南亚地区国家不显著,同时能源进口国的能源相对价格上升能够降低国家能源强度,而能源出口国不显著。国家能源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本国能源相对价格水平的提升,能降低本国能源强度,但会导致邻国能源强度的上升。数字化水平对能源相对价格和国家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强化能源相对价格提升带来的国家能源强度降低效应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的政策启示包括:(1)提高能源价格水平是降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强度的重要手段。但鉴于能源相对价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强度的影响有限,且对不同区域和不同能源禀赋国家的影响程度不一致,政策制定的重心应更加聚焦实施更严格的能耗标准等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以中国为例,自1990年以来中国能源资源集约发展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备具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实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明确了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治理,中国相关的政策制定经验及实施措施应进一步广泛推广。(2)应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联系,使各国能够在资源配置上进行优化,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跨地区的分工与合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尤其是相邻国家之间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空间效应,加强国别协同,降低能源强度,实现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目标。(3)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视国家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消除国家间的数字鸿沟,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大幅度降低能源效率,实现绿色发展。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第15—29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敬请扫码体验!

往期回顾

· 2023年第1期

· 2023年第2期

· 2023年重点选题方向


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