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李朋波等|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
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作者简介
李朋波(1983—),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王帅康(1997—),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子欣(1997—),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陈涛(1998—),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
员工主动担责行为是企业革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逐渐成为实业界与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体特质、心理因素、领导风格等是员工主动担责行为形成的前因,员工认知和动机、工作和关系状态是其形成的中介;价值导向、人格特征和管理者因素等是对其形成产生强化或弱化作用的重要权变因素;主动担责行为既会对员工的工作体验、行为表现和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也会给其人际互动等带来消极影响;同时,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心理感知、目标激励、人际环境是解释其形成的主要理论视角。未来可从概念、形成机制和差异化影响效应方面推动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研究。
关键词
主动担责行为;主动变革行为;形成机制;影响结果
引用格式
李朋波,王帅康,黄子欣等.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25(2):97-112.
点击音频
收听本期内容提要
❖ 自2022年5月18日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研究背景
一个勇于负责与突破的员工,不仅会做好本职工作,还会自愿承担额外任务,主动为组织分忧解难。尤其在众多企业面临着改革与转型难题的当下,组织的发展更加依靠员工积极主动和敢于革新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种主动性行为,员工主动担责行为(taking charge)是员工自愿、主动地采取一些建设性行动以优化组织架构、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流程的行为。研究表明,员工主动担责行为具有很强的利他性与利组织性,既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体验和绩效水平,也有利于企业改善工作氛围,推动进步与革新,增强竞争优势。
员工主动担责行为已成为组织行为领域的热点话题,但也存在一些局限:一方面,现有研究缺乏对主动担责行为概念本身的理解和认识,无法很好地刻画和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对员工主动担责行为形成机制的探讨还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引入新的理论视角去解读。此外,现有研究对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影响结果,尤其是差异化影响结果的认识不足。综上,本文将对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内涵和测量、形成的前因和中介、边界条件、理论视角和影响结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议题,以期推动该主题研究的发展。二、创新之处
本文的可能贡献在于:
(1)在成果追踪上,现有综述文章未能纳入近5年围绕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研究成果,本文则追踪至2023年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篇更新、更全的综述研究论文;
(2)在内容结构上,现有综述文章仅考察了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前因与后果,本文则对其内涵与测量、形成前因、影响结果和理论视角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有助于学者们把握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研究的全貌;
(3)在未来研究方面,本文对主动担责行为的概念、形成机制和影响结果进行了拓展,给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研究建议,意义更加突出。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体特质、心理因素、领导风格等是员工主动担责行为形成的前因,员工认知和动机、工作和关系状态是其形成的中介;价值导向、人格特征和管理者因素等是对其形成产生强化或弱化作用的重要权变因素;主动担责行为既会对员工的工作体验、行为表现和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也会给其人际互动等带来消极影响;同时,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心理感知、目标激励、人际环境是解释其形成的主要理论视角。未来可从拓展和深化对员工主动担责行为构念本身的认识、加深对员工主动担责行为形成机制的探索以及探讨员工主动担责行为的差异化影响效应三方面入手来推动相关研究。
(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第97—112页。)
※ 阅读提示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电子期刊已上线,敬请扫码体验!
+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