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瞿秋白:到最后,他把自己的一生推翻……

2017-07-30 悠悠魂2


有关风月,有关经典,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添加绝音君个人号,与君共聆绝妙的音乐:


来源:公众号“摆渡人”


临死之前,你会对自己的这一生说什么呢?

 

我们见过太多英雄临死前的豪言。有人会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人会说“为了新中国而奋斗”,甚至鲁迅笔下的阿Q也在懵懂中喊上一嗓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但你可曾听过这样的遗言:“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而这句没骨气的话却来自一位中共早期领袖,他的名字叫瞿秋白。



对于这本书,三十岁之前的人读到的是激情,三十岁之后的人读到的是反省。 

 

在人生的最后(国民党的监狱中),他用这一本薄薄的册子《多余的话》将自己的一生推翻。

 

(前几天,在南京图书馆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开始也是迷迷糊糊随手翻,可是不一会就震住了:居然还有人临死前这么说自己?“)

 

在书中,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少年丧母,他投亲靠友,尝尽冷眼后靠外交部的免费俄文培训有了一点糊口的本领。身为俄文专家,为继续研究俄国文学,他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为了应付报社的稿子,他在专注自己兴趣之余不得不用心研究俄国的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


1922年底,陈独秀来到莫斯科。然而偌大一个莫斯科,除了这位瘦弱的书生瞿秋白,竟然一个俄文翻译也找不到。糊里糊涂,他被张太雷介绍进了党。因为他的俄文水平,也因为他多少了解翻译了一些俄国革命的资料,他被尊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组织内的地位不可思议地攀升着。直到“八七会议”,到达最高峰。



作为党的早期领袖,在生命的最后他却说:“我当时对于共产主义只有同情和相当的了解,并没有想到要加入共产党,更没有心思自己来做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我自己忖度着,像我这样的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一个“历史的误会”,这“实在违反我的兴趣和性情的结果,这真是十几年的一场误会,一场噩梦。” 


当然他也很诚恳地说明了自己写《多余的话》的原因:我写这些话,决不是要脱卸什么责任——客观上我对共产党或是国民党的“党国”应当担负什么责任,我决不推托,也决不能用主观上的情绪来加以原谅或者减轻。我不过想在把我的真情,在死之前,说出来罢也。

 


他不怕人家责备,反而怕人敬佩:


如果不幸而我没有机会告诉你们我的最坦白最真实的态度而骤然死了,那你们也许还把我当一个共产主义的烈士。记得1932年讹传我死的时候,有的地方替我开了追悼会,当然还念起我的“好处”。我到苏区听到这个消息,真叫我不寒而栗,以叛徒而冒充烈士,实在太那么个了。因此,虽然我现在已经囚在监狱里,虽然我现在很容易装腔作势慷慨激昂而死,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我骗着我一个人的身后虚名不要紧,叫革命同志误认叛徒为烈士却是大大不应该的。所以虽反正是一死,同样是结束我的生命,而我决不愿冒充烈士而死。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段的时候,倒是很敬佩瞿的坦诚。



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这是我最后叫你们“同志”的一次。我是不配再叫你们“同志”的了。告诉你们:我实质上离开了你们的队伍好久了。 


告别了,这世界的一切!

 
俄国高尔基的《四十年》、《克里摩·萨摩京的生活》,屠格涅夫的《鲁定》,托尔斯泰的《安娜·卡里宁娜》,中国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动摇》,曹雪芹的《红楼梦》,都很可以再读一读。 

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当然这本《多余的话》曾经被认为是国民党反动派伪造的,以便达到污蔑坚贞的共产党员瞿秋白同志的。周恩来说他见过《多余的话》的手迹,确是出自瞿秋白之手。当时杀害瞿的国民党将领宁希濂后来也说:“我们那里就没有这种人有这种水平,而且我们也不也了解瞿秋白,他经历的这些事情,无法改动。”



因为里面披露了很多瞿秋白早年生活的细节:


“我虽然到了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很贫苦了,可是我的家庭,世代是所谓“衣租食税”的绅士阶级,世代读书,也世代做官。我五、六岁的时候,我的叔祖瞿庚韶,还在湖北布政使任上。他死的时候,正署理湖北巡抚。因此,我家的田地房屋虽然几十年前就已经完全卖尽,而我小时候,却靠着叔祖伯父的官俸过了好几年十足的少爷生活。绅士的体面“必须”维持。


我母亲宁可自杀而求得我们兄弟继续读书的可能;而且我母亲因为穷而自杀的时候,家里往往没有米煮饭的时候,我们还用着一个仆妇(积欠了她几个月的工资,到现在还没有还清)。我们从没有亲手洗过衣服,烧过一次饭。”



《多余的话》中有个很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瞿秋白在说自己的梦想的时候:


我每每幻想着:我愿意到随便一个小市镇去当一个教员,并不是为着发展什么教育,只不过求得一口饱饭罢了。在余的时候,读读自己所爱读的书、文艺、小说、诗词、歌曲之类,这不是很逍遥的吗?


卿本文人,奈何从政?一个文弱书生阴差阳错成了革命党领袖,终是误人误己。本可青史留名,受众歌颂,却偏要说了这多余的话,让自己的家人在文革中也受到了迫害。

 

终其一生,他是大潮流中的一浮萍,难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到最后,终于可以说说自己想说的话了。


以下往期精选,你可能会喜欢,点击蓝色字体即可进入文章:


一件在中国绝不可能发生的事,确在美国轰轰烈烈地上演了


实拍!伊朗刑场上惊人一幕…人性在这一刻亮了!


家与国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请关注“家与国”吧!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后加关注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