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看这些“二代”,人家才配得上“公子”这个称谓

2018-03-02 悠悠魂2



作者:一枚

来源:哲学与政治


汉语是有阶级性的,就像车马服饰,宴席歌曲,是讲身份的。


孔子听说鲁国当政的卿大夫季子,在自己庭院里八八行列(八佾)的乐队进行表演,就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这是赤裸裸的僭越。


洛阳有个“天子驾六博物馆”。因为天子才配坐六匹马拉的车子,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否则,也是僭越。


“夫人”这个词,也是如此。在古代,诸侯的妻子被称为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员的妻子也被封为夫人,叫“诰命夫人”。后来才用于对别人妻子的尊称。但是,即使如此“下移”,一般人也配不起“夫人”这个称呼的,这个称呼更多地用于外交场合。


“公子”亦然。以前呢,称呼诸侯的儿子为公子,女子被称为女公子。譬如我们知道,齐桓公在即位之前被叫做公子小白,晋文公即位前则被叫做公子重耳。战国时有著名的“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他们礼贤下士,广纳人才,挽救国家,抵抗强秦,在战国舞台上留下了美名。


秦灭六国,封建瓦解。诸侯也逐渐有名无实,被豪门士族取代。因此,“公子”一次,也逐渐成为了豪门世家子弟的称呼。


所以说,称得上公子的,得是豪门子弟,也就是必须是“二代”。而且,还得有所作为,配得上自己的家世和社会地位,否则,就是个“好好公子”,白白浪费粮食和资源。


这两天在阅读章太炎的传记材料。章太炎一生七次被追捕,三次入牢狱。在1901年春节那一次追捕中,有人从上海派人通风报信,章太炎才逃脱。


这个人名叫吴保初,也叫吴君遂。安徽庐江人,晚清“四公子”之一。其父是淮军将领吴长庆,李鸿章的手下,做过多地总兵和提督,经略过朝鲜。吴保初承袭父亲爵位,任侠好义,喜交天下豪杰。他举荐过梁启超,与“戊戌六君子”有很深的交情,戊戌变法失败后,还四处奔走为“六君子”申冤。他后来还劝过袁世凯,因为袁世凯在朝鲜时是吴长庆的手下。他主张维新,但对革命派也多有帮助。


吴保初很欣赏章太炎的学问和气节,曾写过一首赞誉章太炎的诗《支那有一士·赠章太炎》,俨然将自己比作战国时“爱士、养士”的公子。1901年这次脱逃后,章太炎到上海就住在吴保初家中。后来,在1903年苏报案中,他还曾竭力保护入狱的章太炎。


吴保初晚年中风,不再参与政治。其女儿吴弱男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国民党第一位女党员,是名士章士钊的前妻。


晚清“四公子”中,还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名字: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中国变法的流血,就自嗣同始。这些我们都熟悉,但对他的“公子”头衔估计不熟悉。谭嗣同是湖北巡抚、湖广总督谭继洵之子。


还有一个人,我们更熟悉他的儿子。这个人叫陈三立,著名诗人。他的父亲为维新派名臣、湖南巡抚陈宝箴。他的一个儿子,便是鼎鼎大名的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


第四个“公子”名头就差一点,叫丁惠康,是个藏书家。他父亲丁日昌比他名气大,做过福建巡抚,也是个大藏书架。据说他看完了自家的书。

他们的成就,配得上”公子“这个称谓。


金雁教授在《从“东欧”到“新欧洲”》一书中有关波兰的部分写道,“波兰人的抵抗不是拿老百姓做炮灰,而是精英率先赴难。二战中波兰教会神职人员死亡三分之一,知识分子死亡38%,都明显超过了一般居民的死亡率。著名的雅盖沃大学甚至全体教师都被德国人杀害。”


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因此说,一个社会的德性,跟普通老百姓的关系并不大,而跟“公子们”的关系极大。据上位者、拥有各种资源的“精英”们,他们的作为,决定了一个社会的风尚。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些有地位、有能力、有名声的人,你们得给社会做个榜样,才能配得上社会给予你们的这一切。


以下这些号,每一个都有值得你关注的理由:


悠悠魂2核心词:良知点击关注

中西ABC核心词:共识点击关注

为短而生核心词:短点击关注

历史树核心词:求真点击关注

时代书屋核心词:自由阅读点击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