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蔚海深深】海洋前沿

Part 1

南极布鲁特冰架即将发生史诗般的崩裂脱离

自2019年初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对南极洲的布鲁特冰架(Brunt Ice Shelf)展开监测,并等待它即将迎来的史诗般崩裂脱离。虽然这件事尚未发生,但近期还是出现了一些苗头。欧洲宇航局(ESA)在计算后推测,一个大小与伦敦相当的冰山,很可能会发生破裂。

图释:红线标注了冰架上的新裂缝和扩散日期(图自:ESA)


欧洲宇航局(ESA)在上周的一份声明中称:尽管数据表明冰架崩裂正悬于一线,但在持续了两年之后,冰山仍在努力维系中。不过根据哥白尼前哨(Copernicus Sentinel)一号卫星在近日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发现了一条新的裂缝。此前裂缝中较大的断层都有专门的名称,比如2016年10月31日首次发现的“万圣节裂缝”,而历史悠久的“1号断层”则能够追溯到25年前。

图释:布鲁特冰架(图自:ESA)


与此同时,美国宇航局(NASA)也在对裂缝沿线表示密切关注,并且想知道它是否会在夏季结束前崩解成为一座巨型冰山。NASA地球观测站曾在今年1月表示:冰架上的弯折或断裂,也是其在地球冰盖极限处周期性生长和衰减的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据ESA所述,自布伦特放出一座大冰山,距今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次大事件还发生在1971年。此外为了安全和稳定,英国南极调查项目团队也不得不将哈雷VI科研工作站搬迁到更远处。

图释:哈雷科研工作站

Part 2

《海洋科学前沿》:在冰架下深处发现神秘的类海绵无脊椎生物


英国南极调查局的极地科学家团队使用GoPro对一块4000多英尺深的巨石发起观察,意外发现冰雪大陆下的一块岩石上有潜伏着的奇怪的生物

这项研究于2月15日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杂志上,事件发生在2015年至2018年之间,这是第一个无法行动的动物长得像是“悬浮喂食者”。该团队认为它们大概率是海绵,可能是其他无脊椎动物。这一发现对科学家来说是一个惊喜。在开阔的海洋中发现深度生命并不罕见,但在内陆160英里的冰架下,之前的研究从未发现任何固定的生命。只有会行动的生物被认为是占据了南极洲冰下的领地,因为人们相信在深渊黑暗中严重缺乏营养物质。虽然研究人员发现了22个动物个体,但仍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研究人员做了一些猜测,认为或许这些生物可以长期生存,通过在深海的石头之间“迁徙”,就像海中的生物可以在热液喷口和鲸鱼瀑布之间跃进一样。不过,它们也可能因气候变化和大陆架的消失而面临危险

对这些生物及其环境的了解是缓慢的。科学家们只能通过钻探冰架来获取信息,研究小组写道,目前分析出的总面积仅仅相当于一个网球场——大约200平方米,而冰架栖息地的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

Part 3

气候变化可能正在迫使幼年大白鲨向北迁移

大白鲨是海洋的顶级掠食者之一,但它跟其他动物一样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美国加州的年轻大白鲨正在向北迁移。从2002年开始,来自蒙特雷湾水族馆和其他地方的生物学家开始标记南加州海岸的野生幼年大白鲨以观察它们在哪里生活。

直到2013年,人们才发现这些年轻的鲨鱼不会冒险向北游到圣巴巴拉附近、纬度34°N的一个地区——这一发现得到了1983年历史记录的支持。然而,这种情况在2014年发生了变化。当时北太平洋海洋热浪开始导致加州海岸水温上升,这使得一些带标签的鲨鱼开始出现在纬度38.5°N的博德加湾水域。据报道,这比在加利福尼亚发现的幼年大白鲨还要往北。与此同时,当地居民也开始报告看到了幼年鲨鱼。尽管海洋热浪可能在其峰值之后有所消散,但它仍造成了水温继续上升的趋势。这导致了年轻鲨鱼现在的活动范围延伸到了36°N的蒙特雷。研究得出结论,水温的上升可能不仅会导致幼鲨向北活动,实际上还会使其活动范围扩大,因为南加州水域现在对它们来说太热了

大自然有很多方式告诉人们现状正在被破坏,但倾听与否取决于人类自己。这些鲨鱼冒险进入历史上从未被发现的领域,这告诉我们海洋正如何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Part 4

看似恢复的白化珊瑚“内在”依然病着

“外貌”看似恢复的白化珊瑚,实际上“内在”依然病着?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在2月8日发表了一项海洋科学最新研究报告,美国科学家团队发现,白化事件发生4年后,即使珊瑚已经看起来恢复了,但在珊瑚中依然能检测到生理机能改变。研究结果或对珊瑚礁的保育和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气候变化造成的海洋热浪越来越频繁,对世界上的珊瑚礁构成了严重威胁。当珊瑚过热时,藻类共生体会不复存在,只剩下白色的珊瑚组织。换句话说,是气候变暖使得珊瑚将生活在其组织内提供营养的共生藻类排出,这就导致珊瑚白化。

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肯定,珊瑚白化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白化使珊瑚更容易受到饥饿、疾病和死亡的影响,虽然有些藻类能让珊瑚更耐高温,但有些研究表明,白化珊瑚需要水温恢复正常后,才能重新获得藻类并恢复。而藻类共生体可以重新定植,珊瑚的“外貌”看似也可以从白化中恢复,但珊瑚健康受到的长期影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认识。

鉴于此,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2015年夏威夷卡内奥赫海湾的一次严重白化事件中,对蔷薇珊瑚进行了采样。他们记录了哪些珊瑚发生了白化,哪些珊瑚没有白化。4年后,他们对同一批珊瑚的代谢组进行了检测。研究团队发现,看上去从白化中恢复的珊瑚,其饱和脂肪酸和免疫应答分子都持续增加。他们在实验中将有不同白化历史的珊瑚暴露在实验温度应力下,验证了以上结果。

珊瑚可能有多种途径在长期热浪中生存下来,它们也有可能抵御白化或从白化中“看似”恢复过来,但这些恢复途径一方面受其共生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其外表的改善,并不真正意味着“内在”已经健康如初。研究人员同时认为,给珊瑚的代谢组检测或是一种费效比(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的比值)高的快捷方式,可以用来发现能让受损珊瑚礁再生的耐热珊瑚。

nfhy

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文案:海洋世界传播

图片:海洋世界传播

封面:海洋世界传播

编辑:胡悦、谢书谊

初审:胡悦

审核:漆姗姗

审定发布:杨清华

往期推荐

欧比特“绿水青山一张图服务平台”成功入选 《2020年珠海市创新产品清单》

2-20 共建单位资讯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陈光荣一行到访自然资源部南海局

2-20 共建单位资讯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海洋一号C/D卫星发现北部湾夜光藻赤潮

2-19 共建单位资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方海洋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