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在南海珊瑚礁海山区多环芳烃的环境归趋和来源解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来源广泛,普遍存在于水体、大气、土壤等各种环境介质之中。PAHs通过大气沉降、水气交换、生物蓄积等多种方式参与地表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海洋循环。珊瑚礁是热带海洋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双重压力下正处于快速退化的过程中。而南海周边的工农业活动(如石油和天然气开发、船舶运输、秸秆燃烧等)和天然野火等释放大量PAHs,可能通过洋流、大气传输迁移至珊瑚礁海山区域,从而对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我实验室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首次对南海珊瑚礁海山区域的水体和大气环境中PAHs的污染态势开展了调查,分析了PAHs的气粒分配、水气交换和大气沉降等环境行为。采用特征比值、PCA-MLR和PMF模型对PAHs的环境来源进行了解析。并基于NOAA提供的气流轨迹模型、海流和风场数据,探讨了南海周边国家PAHs排放对珊瑚礁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海珊瑚礁海山区域大气环境中气态PAHs显著高于颗粒态,PAHs在水气界面以沉降为主,呈现出大气→水体→珊瑚的迁移模式。其中大气PAHs主要受气团影响,西南风比东南风带来更高浓度的PAHs。西南风主要贡献生物质和石油燃烧源,而东南风主要携带溢油和石油燃烧相关源。总体而言,依据区域和受风向影响不同,大气中35%-72%的PAHs来自周边国家的生物质燃烧,其余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溢油挥发。与大气不同,水体中PAHs主要受海流和陆源污水或河流排放影响,近岸高于远海。水体中PAHs则主要来自溢油(70%-80%),只有少量来自燃烧源。该研究还评估了全球变暖对PAHs水气交换的影响,认为在水气PAHs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升温会抑制PAHs的大气沉降。但升温可能增加陆源土壤PAHs向大气的挥发,并向海洋迁移,因此很可能会加大珊瑚礁的生态环境压力。
研究成果于2021年2月在环境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IF=9.038)发表,题目为“Distribution, fate and source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atmosphere and surface water of multiple coral reef region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A case study in spring-summer”。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余克服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骨干成员张瑞杰副教授为文章的第一作者。
该团队此前关于南海珊瑚PAHs生物富集效应的研究成果(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19.121299)也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刊物。
(阅读原文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图1 PAHs在南海珊瑚礁海山区大气-水体-珊瑚界面的环境行为:水气交换、干沉降和生物富集
图2 PAHs在南海珊瑚礁海山区域水体(A)、大气气态(B)、颗粒态(C)中的浓度分布和大气采样站位120h气流后推轨迹
nfhy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案:南方海洋实验室
图片:南方海洋实验室
封面:南方海洋实验室
编辑:胡悦、谢书谊
初审:殷克东、余克服
审核:漆姗姗、郑敏
审定发布:杨清华
往期推荐
省大湾区办一级巡视员钟明一行到访我实验室
3-3 新闻速递
喜讯!我实验室与合作共建单位共同斩获两项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
3-2 新闻速递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科技助力抗“玻璃苗”疫病对虾种苗选育
3-2 共建单位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