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次采风】我实验室 “南海中部综合科考航次”顺利完成
近期,由我实验室与中山大学共同组织实施的“南海中部综合科考航次”顺利结束。本航次由我实验室开放航次专项经费(SML2020SI1001)资助,实验室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深海远洋多尺度动力过程、海洋-陆地-大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效应、海洋生命过程与生物资源利用、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等创新团队成员共同参与。深海生命与生态过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谢伟副教授担任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另有来自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五医院,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广西大学,宁波大学等多家单位的33名师生和技术人员参与航次的科考工作。
航次备航动员大会
全体参航人员合影
本航次历时33天,围绕典型海山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及驱动机制这一科学问题,开展了海山水文生态过程、海山结核结壳资源、海山微生物资源、海山地形浅剖测线等的观测调查;进行了海山潜标与捕获器、CTD、LADCP、生化剖面仪、浮游拖网的布放回收作业,获得了728份海水样品,每个样品包括10余项生态要素采集;布放了3套长时间观测潜标、1套着陆器,获取了沉积物岩心合计50米,表层沉积物样品25份。同时,本航次围绕南海季节内振荡,开展了“南海大气-海洋综合观测试验”,进行了激光雷达数据、微波辐射计数据、海气湍流通量、大气GPS探空观测和气象数据的采集作业,获得相关数据18G(含68个GPS探空气球);针对海洋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及气候效应,开展大气化学走航观测分析,系统进行了海洋大气痕量气体和气溶胶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亚硝酸等气体浓度以及气溶胶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黑碳浓度、有机碳、元素碳元素和云凝结核分析,已获得在线观测相关数据约5G;获得离线气溶胶膜采集样品246个,对研究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形貌及混合态有重要价值。此外,为充分了解并保障参航人员的身心健康,本航次还对科考人员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及人体微生物组采样,收集了科考队员生物医学样本300余份,心理评分量表200余份,为科学评估海上科考对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本航次综合海洋生态、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物理海洋等多个研究方向,不仅有望在南海深部生态与生命过程研究及资源效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还有助于提升我国海洋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水平,亦可为解决我国海上科考人员的疾病个体化治疗问题、提高其健康指数提供科学依据。
CTD-LADCP采水作业
生物化学剖面仪布放作业
重力柱采集作业
采集上来的4米长的重力柱样品
航次期间开展的“海上学术沙龙活动”,共有11位师生进行了学术报告,丰富了大家的航次生活
nfhy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案:南方海洋实验室
图片:南方海洋实验室
封面:南方海洋实验室
编辑:胡悦
初审:殷克东
审核:漆姗姗、胡悦
审定发布:杨清华
往期推荐
我实验室创新团队揭示夏季风气流多尺度活动与东亚天气气候的联系
10-20 科研动态
地球系统模式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含有矿物沙尘气溶胶的空气层对大西洋热带气旋云系的影响机制
10-19 科研动态
中山大学罗俊校长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科技创新推动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
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