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强房企超30家布阵粤港澳大湾区,它到底有多重要!

中房报记者 秦龙丨北京报道

2018年10月24日,一支京东物流运输车队将装着的商品由香港元朗仓出发,经过港珠澳大桥到达珠海后进行申报清关,全程仅用了50分钟,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大为缩短。具体计算起来,以往需要从深圳皇岗通关,再经虎门大桥到珠海,全程200多公里,需要5个多小时才能通行。

一桥拉动,全盘皆活。自23日通车后,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了一些房地产人士,他们普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跨进了一步,现在他们正在静候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但很多发展工作已经前置。

从时间上看,4月9日,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博鳌论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很快就要出台,我们完全有条件有信心把它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

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意味着大湾区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相关规划有望陆续出台。

8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称,大湾区建设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其中就包括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并提出“尽快按程序上报”。

记者一直跟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进展并发现,8月、9月份以来,2018年上市房企在中报业绩中,在销售额等人们关注的数字之外,一个不为人们关注的点是,与往年不同,在今年各大上市房企的中报里频频出现了一个热点词:粤港澳大湾区。

春江水暖鸭先知。房企作为对投资最灵敏的市场主体,无疑看准了粤港澳大湾区风向,纷纷加速布局大湾区,在规划出台前,抢占未来发展的“粮票”——土地。

50强房企超过30家布阵大湾区

结合2018年上半年上市房企业绩报告及公开信息,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50强房企中有超过30家房企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10强房企中,无一例外均在大湾区布局。

从大湾区土地储备面积上来看,碧桂园、恒大、万科等头部房企在大湾区都有相当规模的土地储备,三大头部房企中碧桂园的土地储备略高一筹。但从土地储备占比上来看,龙光地产、雅居乐、佳兆业等深耕大湾区的本土房企,则占有非常高的土地储备比重,站在未来进行先期安排的眼光与能力胜出。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3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房企,它们在全国总的土地储备共计172555.74万平方米,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则共计21632.39万平方米,大湾区土地储备占比为12.54%。


具体而言,在全国主要房企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土地储备排行榜中,碧桂园以2963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量居于榜首,龙光集团、保利地产分别以2200万、1599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位于第二,第三位。

作为头部房企第一的碧桂园是当之无愧在粤港澳大湾区下筹最大的公司。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碧桂园在大湾区9个城市中有127个在售项目,总土地储备2963万平方米。

但对比碧桂园在全国的货值2.81万亿元、面积3.64亿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其大湾区的土地储备占比为8.14%。这在布局大湾区的房企中并不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从全国主要房企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土地储备排行榜中可以发现,龙光地产无论是土地储备面积还是土地储备占比都是位于前列,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特别是大湾区土地储备占比高达62.04%,位列房企第一位。同时,时代中国在大湾区的土地储备占比为59.01%,佳兆业在大湾区的占比为56.90%,记者注意到,三家房企均为本地头部房企。

另外,从龙光地产今年的中报来看,除了面积外,龙光地产目前在大湾区的城市和土地储备布局,无论是金额还是质量,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以货值口径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龙光地产的土地储备总货值达到6412亿元,其中占比81%、约5200亿元的货值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更高的货值比重,意味着龙光地产的土地储备更多是集中在价值较高的大湾区核心城市,例如深圳、广州。

这一现状,得益于龙光地产多年来的战略。一直以来,作为以深耕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企业,龙光地产以多元化方式不断扩充大湾区土地储备,扩大区内主要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规模。

这也让龙光同步建立起其在大湾区的市场领先地位。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2018上半年,龙光地产在大湾区的商品房市场份额接近4%。按照龙光地产战略规划,未来5~10年,该公司将大湾区的市场份额提高到10%,仅在大湾区范围内即可实现销售规模突破300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大湾区龙头企业。

三类房企角逐 个别房企审慎

华南区域历来就是开发商们必争之地,自从“粤港澳大湾区”上升到国家战略后,这里更成为房企角逐实力的战场。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发现,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分为三类,一类是全国性的龙头房企,例如万科、恒大、碧桂园、华润、保利等;一类为像佳兆业、龙光地产、时代中国、奥园、合景泰富等本地房企,其大湾区土地储备比例均处于比较高的比例;三是外来房企,如龙湖、泰禾、阳光城等,这些千亿级房企纷纷强力布局。这三类企业,几乎涵盖了中国房地产行业TOP50的所有主流房企。

趁着港珠澳大桥通车和规划的东风,各路房企还在持续抢占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高地,“得大湾区者得天下”成为房企们的行为导向与行业赛跑主场。

不过,大湾区房地产投资也存在潜在风险。即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大背景下,深圳、广州、惠州这些大湾区重点城市对限价、限售、限签卡得越加明显。

这让部分房企对大湾区的投资态度是又爱又谨慎。例如在2018年中报中,中海地产称,由于华南区域限签政策较严,导致已售未签的量占比较大。管理层看好粤港澳大湾区,观察研究后,会审慎投资。

事实上,中海地产在2018年上半年,仅在佛山、广州、深圳拿得三块地,合计24.75万平方米,对比2018上半年中海地产的总拿地面积235.9万平方米,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拿地占比仅为10.4%。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层面的重大区域性战略出台前后,为了防止炒房现象的出现,中央或地方政府都会对该区域出台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如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横空出世,时隔一天,河北雄安新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就提出,安新、容城、雄县三县已经依法对土地、建设、房地产交易等进行管控。在今年4月底,国务院发布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再次强调要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严禁大规模房地产开发。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作为国家赋予重大意义的战略规划,规划出台前,政府方面势必采取相关调控政策对炒房现象进行遏制。而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的9+2个城市在严厉的调控大背景下出台了包括限购、限售、限签、限贷、限规划等政策来协调调控粤港澳大湾区的房地产市场。

现在,市场很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为防止房地产出现炒作迹象,有广州业内人士认为,不排除未来大湾区楼市调控有配套楼市新政出台。

有不愿具名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终极目标是把大湾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湾区,目前全国常驻人口超过2000万以上的超级大城市就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占了两个,“我们的城市化水平依然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湾区的广州和深圳的经济发展潜能和可容纳人口数量并没有到接近临界值的水平,而在房价上,例如深圳房价的上涨会越来越迫使人们跨市上班,这对大湾区协同发展反而有利,房企重仓正是预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值”。


 延伸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速度”,哪些房企重仓?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点,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从香港到珠海的陆路交通从以前的3个小时缩减到不到1小时。

作为连接珠江西岸和香港的纽带,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加速度,将改写珠三角的经济版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世界性科技创新湾区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由“9+2”组成,即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6%,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2.4%,常住人口占全国的4.9%。

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按照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有关部门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区位上,粤港澳大湾区南接东南亚、南亚,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台湾,北接长江经济带,西接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上为“湾区群+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等叠加。港口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有深圳港、香港港、广州港、东莞港、珠海港、惠州港、中山港、江门港等多个港口,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合计超过6500万标箱。在此优势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不但是打造世界性科技创新湾区,更有望成为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载体。

房地产需求旺盛

随着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又迎来一个强大的“加速度”。大桥通车将改写珠三角的经济版图,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统计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人口超过6000万,GDP超过10万亿元,正成为全球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经济发展体。业内人士一致看好未来大湾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

不过在严厉的楼市调控的趋紧的信贷环境下,今年以来大湾区内的楼市表现并不亮眼。如在今年传统的“金九银十”,不少开发商为缓解资金压力推出不同程度的让利活动,通过低首付、降价优惠、全民经纪人等营销方式加速出货。

以深圳为例,9月份开始深圳就出现了“一成首付”“低折扣”等营销方式。国庆期间,多个楼盘对价格进行了下调,且多以特价房的形式出现,均低于目前销售均价。虽然如此,国庆大假期间深圳楼市的成交量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五成。

广州也不例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近期广州市场特价优惠单位增多,降价范围已从增城、南沙等外围区域向中心城区蔓延,部分楼盘优惠幅度超10%,甚至有盘优惠力度接近20%。

就今年上半年而言,克而瑞数据显示,深圳和东莞价格呈现小幅下滑,其中东莞受“限价令”影响较大,其他城市均体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湾区各城市成交情况相对较好,部分城市成交量较低主要受到市场供应量的约束。

政策调控不松动

在楼市政策层面,大湾区内各城市维持了“不松动”的状态,出台的新政相对较平缓。不过,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江门等城市调控政策收紧明显。

深圳今年更是多次升级楼市政策。3月28日,深圳“三价合一”政策正式落地,此举规范了二手房市场交易,全面压缩“阴阳合同”生存空间。6月,深圳公布《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人才房、安居房、公租房比重将大幅增加,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60%左右。7月底,深圳楼市调控再次升级,个人3年内禁止售房,企业禁止购房,商务公寓只租不售。

广州的限购、限价、限售、限商等政策仍在严格执行。10月19日晚间,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关于我市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的说明》,明确将在保持调控力度不放松、保持成交价格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对新建商品住房预售和网签价格指导机制进行优化,严禁开发企业拆分价格报备。而今年7月25日,广州更新住房公积金新政,对非本市、非户籍所在地购房提取公积金加以限制,防止提取住房公积金炒房投机行为,公积金新政进一步提出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

克而瑞在进行楼市预判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预计下半年松动的可能性极小,部分城市存在收紧现象,楼市调控政策当前主要体现在整顿和抑制投机炒房的措施上。另外,租赁市场依然是重点扶持的对象。

重仓大湾区 本土房企优势彰显

港珠澳大桥开通对区域的利好核心就是产业升级的利好,首当其冲的则是大湾区房地产市场。对于在大湾区落子布局的大批房企而言,如何抓住这一波红利显得至关重要。

实际上,近些年来,嗅觉敏锐的品牌房企已纷纷进驻粤港澳大湾区抢占先机。

就在9月中旬,龙湖首次进入东莞市场,以5.36亿元底价竞得东莞麻涌镇一宗地块。目前,龙湖集团已在粤港澳大湾区的6个城市落地,包括佛山、广州、珠海、深圳、香港和东莞。

以佳兆业为例,截至6月30日,佳兆业合计拥有土地储备2220万平方米,其中57%位于大湾区内。整体土地储备的货值近3800亿元,其中大湾区的土储货值近25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百强房企中恒大、碧桂园、万科、保利融创等超过30家房企已布局珠海、中山等地。其中,TOP10房企中已有8家成功落子珠海。就在今年8月初,碧桂园更是以合作的方式首进珠海保税区,将打造碧桂园整合国际中心,这是碧桂园在珠海的第11个项目。

除了规模房企之外,众多扎根于本土深耕的区域房企实力也不容小觑。这些房企凭借地缘优势,手中握有大量土地储备资源,且在当地有着不错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其中不少企业以大本营为核心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

以根植于珠海本土的格力地产为例,其主要布局于珠海、重庆和上海,并因地制宜,积极向海洋经济、口岸经济转型。早在2013年,格力地产就成立了珠海虹湾中心渔港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进入海洋经济板块。除此之外,格力地产还大力发展码头建设,其建造的码头包括特色游艇码头、渔港码头,不仅将住宅和码头建设有机结合,还承揽了码头包括旅游开发、餐饮服务在内的一系列项目,而港珠澳大桥也有格力地产的参与。

而立足于大本营广州的中国奥园,近些年来向周边城市延展的步伐也明显加快。2014年首入佛山,2015年进驻深圳,2016年布局惠州,截至目前已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全覆盖。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奥园于粤港澳的土储量为738.01万平方米,占集团总土储的24.59%,为日后的销售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样,扎根于深圳的龙光地产,布局战略以深圳为主,辐射珠三角。据龙光地产在财报中披露称,集团土储总货值为6412亿元,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土储占比为81%。

据克而瑞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7家企业通过招拍挂及其他方式布局大湾区城市分食“蛋糕”,大湾区三四线城市成为房企新进布局热点。这其中既包含了绿城等全国第一梯队的“千亿房企”,同时也不乏华远等区域龙头房企。如卓越、华远、中梁进驻佛山;龙湖、深圳颐盛投资、河南领创置业新进珠海;雅居乐、中梁、联发集团首进江门等。

大湾区“地主”受益

除了本地房企,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土储的企业被市场长期看好。这一类型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已经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和大规模的土地储备,只是在战略上稍有侧重。比如更偏向于某一区域的布局,或是更侧重于某一运营模式,前者的典型代表是碧桂园,而后者则是招商蛇口。

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合约销售前10的城市中,就包括粤港澳城市惠州、佛山、东莞,其中惠州更是位居首位,上半年合约销售达207亿元,占到了碧桂园总销售占比的5%,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据统计,碧桂园布局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在售项目达60余个,这种广而深的布局方式也会使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为碧桂园销售增长的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富力地产今年前7月在惠州、广州两地的合约销售也达到了31亿元,销售贡献率达4.6%。

同样,雅居乐也是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深度布局,至今已在大湾区精心打造超过70个项目,在大湾区拥有预计总建筑面积约1081万平方米土地储备,占其整体土地储备的31%。此次雅居乐坐落于中山、珠海的多个项目更是直接受益于港珠澳大桥通车带来的利好。

而招商蛇口以“前港-中区-后城”为发展模式,即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新区开发。而这种发展模式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非常契合,目前招商蛇口的重点项目如前海蛇口自贸区、太子湾邮轮母港都充分发挥了招商蛇口的港口优势。

除此之外,招商蛇口的土地储备和土地资源获取能力也是招商蛇口的一大优势。招商蛇口在深圳前海已有大量的产业园区,虽然将部分园区从工业改为商住需要与相关部门以4:6的比例分配增值收益,但如此庞大的土地储备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下得到的红利仍是可观的。

在面临拿地成本高启、进入门槛增大的情况下,另一些企业如龙湖、华夏幸福等,则通过发展产业地产、收并购、合作等方式进入。这种方式对于资金充足、运营能力良好的企业也不失为一种良方。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一直是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最火的话题之一,各房企虽进入的方式不同,但都向市场传达出一个信号,即粤港澳大湾区为房企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同时,房企通过在大湾区多元化布局也让房企摆脱了单一的地产商标签,在拓展业务空间、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房企还能够通过业务整合,形成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等。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主任刘诚表示,港珠澳大桥通车完善了大区域交通,进一步促进大湾区总体经济活力,为居民的生活服务、文化交流带来便利。经济的活跃与人员的流动将为房地产业带来新需求,粤港澳大湾区带给房企的机会也会更加显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半月谈网,中房网综合整理


 延伸阅读 

广东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GDP突破7万亿 第三产业驱动力强劲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广州  2018.10.30

在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前三季度,广东交出了出色的成绩单。

2018年10月20日,广东省发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系列宏观数据。其中GDP的数据引人注目,既上半年加入“4万亿俱乐部”之后,广东前三季度的GDP达到了7.06万亿,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这也是广东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7万亿元大关。

从产业分层上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同比增长4.2%、5.8%和8.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2.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1%,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

广东统计局在《2018年前三季度广东宏观经济运行简况》中表示,前三季度,广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生产和需求继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稳步提升。但主要受外部挑战变数明显增多、内部动能迭代更替、内需潜力有待深入挖掘的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趋缓,下行压力较大。

多位专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内需是未来广东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出口回暖,“一带一路”成为发力点

经历了上半年负3.3%的增速下滑,第三季度广东出口开始回暖。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前三季度,广东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2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其中,出口30636.1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3.7个百分点;进口21405.3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与依赖基建拉动的内陆省份不同,作为外贸大省,广东近年来的出口占GDP比重为45%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消费将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但向内需拉动型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广东的出口仍是关键。”广东省社科院宏观经济所副研究员万陆表示,“广东的出口要想做好,一方面是加快产业价值链升级,另一方面是开拓新兴市场。”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广东省九月份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6,重回枯荣线上。6月份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广东省出口订单连续三月居于荣枯线下,但经过工业经济自身韧性调整,出口订单出现回升态势,企稳迹象已显现。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指出,广东传统的贸易出口选择主要是香港和美国但在当前形势下,要考虑通过粤港澳大湾区的利好,进一步将贸易规模做大。“另一方面,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挖掘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市场,建立新的贸易体系,增强竞争力和拓展能力。”王先庆表示。

此外,随着“实体经济十条(修订版)”、“外资十条(修订版)”、“小升规实施意见”和“工业投资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陆续出台,5月份以来广东省制造业连续四个月以来的缓慢下行已经开始触底反弹。9月份广东制造业PMI指数为50.2,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重返荣枯线上,在决定PMI的5项权重指数中,4项指数环比均有所上升,此前的颓势得以扭转。

投资平稳,结构进一步优化

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是广东以往投资增长的重要动能,结合今年前三季度的相关数据来看,这几大动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随着宏观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今年以来全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逐渐趋稳。广东同样放缓了脚步。

前三季度,广东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10295.15亿元,同比增长19.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7%,降幅同比扩大19.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收窄1.4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1.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个百分点。

与之相对的是投资结构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增幅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8%,外商投资增长24.4%。此外,新兴产业增速强劲,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6.0%,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增长17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72.9%。

“从投资上讲,广东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优势,包括民营经济的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保护民营企业的信心和积极性、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方面,广东处于领先位置。”万陆同时指出,虽然近年来广东在IT硬件产业方面斩获颇丰,但对于共享经济等新兴的投资风口仍需发力。

事实上,自7月底中央定调了经济发展“六稳”的基调以来,广东在政策层面一直有突出表现。

在八、九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加速发行的要求下,广东率先推出了全国首只集合多个地市发行的地方政府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九月下旬,广东最先传出逐步取消商品房现售制度的信号;10月中旬,在驰援上市民企的浪潮中,深圳市政府最快安排了数百亿元的专项资金,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广东经济体量大且增长迅速,财政状况相对较好,在各种政策实施或试行中走得更前。”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表示。

消费升级,服务业强劲发展

消费这驾马车跑在了投资和出口的前面。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消费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未来将加大力度推进各项促销政策落实,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

前三季度,广东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增幅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受限于自身庞大的经济体量,略低于全国9.2%的平均增速。但从消费结构来看,广东的市场销售保持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以汽车行业为例。前三季度,广东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2.3个百分点,而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则同比增长了116.6%。商品零售增速也明显快于餐饮消费。前三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2%,而商品零售增速比餐饮收入快5.5个百分点。

此外,服务业的比重也在持续上升。前三季度广东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比第二产业快2.2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1%,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

“消费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消费增长是个周期性的过程。”王先庆表示:“广东经济发展较早,汽车和居住类商品等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消费者在满足温饱等基本需求后,服务类和消费升级类商品也会随之增长”。

消费升级也带来了一些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0%,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的比重为56.0%,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9.2%,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0.9%,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8个百分点。此外,“互联网+”高速发展,前三季度广东限额以上单位无店铺零售业态零售额同比增长14.7%,限额以上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64.7%。

万陆认为,作为市场导向型的“广东制造”,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未来的AI等增长风口,广东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

王先庆则建议,目前广东的产业相对成熟,可以考虑将工业与商业、旅游业相结合,打响“广东制造”的招牌,这也需要政府去深入挖掘、进行培育及资源整合。

 延伸阅读 

珠海崛起!湾区向西,珠海向南,大湾区下一个CBD在这里!

广东携手港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

大湾区“最强大脑”广州:向创新发展内驱与枢纽迈进

央视:粤港澳大湾区调研行!

高端访谈:粤港澳大湾区可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增长极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为“大湾区高楼迷”公众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