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一种失败的教育,是孩子越来越不尊重父母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钱志亮工作室 Author 钱志亮



往期精选

帮助孩子养成这10个好习惯,让孩子更优秀

眉山中小学新学期校历来了

父母舍得在这4个方面投入,孩子更出色

莫再做“学习的巨婴”,现在改变还来得及




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会反映这样一个问题:


“我的孩子不尊重我。”


年龄小的孩子,一个不高兴就对父母撒气、发脾气、甚至拳脚相加;


大一点的孩子,父母跟他说话常常被无视、回怼,沟通困难;

经常对父母冷漠、顶嘴、吵架;对父母讲的道理、建议不屑一顾······


这让许多家长着实委屈:我这么爱孩子,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还换不来孩子对我基本的尊重?


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身上,恰恰出在父母身上。


每个孩子一生下来,都是深爱着父母、尊重、信任着父母的。


之所以会变得不尊重父母,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和不被孩子认可的一言一行导致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教育的失败。


什么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尊重呢?



1

无原则溺爱孩子的父母


有一种父母,是能够把心都掏给孩子,却换不来孩子的尊重。


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没有规矩来规范孩子的言行,给孩子各种特殊待遇,倾尽所有给孩子创造快乐、舒适、没有一点不适的环境。


最终,孩子地位越来越高,父母却越来越卑微。


这样一种溺爱和过度保护,不会让孩子记得父母的爱和付出,而是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可以呼风唤雨;想要什么必须有什么,否则就是别人的错。


这类孩子,大都自私霸道,心中没有他人,又怎么可能会尊重别人。


曾看过这样的新闻:


江苏一个12岁的小男孩,弄坏了茶馆里的物品,想让妈妈替他偿还,妈妈说了他两句,孩子当场就对妈妈动起手来,当众死死掐住妈妈的脖子。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在大街上暴打奶奶,他用腿压着奶奶的头,用脚直接踹奶奶的头和脸,面对路人的指责也是相当不屑,甚至破口大骂。


而令人气愤的是,这个奶奶没有说一句话,甚至还护着孙子。



父母需要明确,过度的爱,会造成孩子人格的不健全和性格缺陷,对孩子自身成长是一种伤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从中体会到失望感和挫折感,这是他必须经历的一个环节。


家长不能因为舍不得孩子难过、受挫而无条件满足他的任何需求,应当引导孩子在挫折中学习,认识和调节情绪,让孩子渐渐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可以随心所欲。


在一些事情上,有必要建立和善而坚定的规矩,让孩子心中有是非观、行为有界限。


孩子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打破婴儿期的“全能自恋”感,走向人格的健全与成熟。


他也会慢慢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明白别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逐渐发展出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珍惜、感恩和回馈爱。


2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


很多做父母的,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和自己同样平等、独立的个体,觉得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任由自己安排、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


这是在思想观念上就走入了误区。


在这种认知下,很容易出现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


忽视、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对孩子的需求不重视,不满足;
嘲讽、打击、随意语言攻击、打骂孩子;
承诺孩子的事情说话不算话、出尔反尔;
不能认真地倾听和回答孩子说的话,敷衍、不耐烦;
包办孩子的一切,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控制孩子······


很显然,这些方式都违背了孩子自尊、自主、独立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健康独立的人格发展最基本的需求。


尊重是相互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缺少对孩子的尊重,亲子关系差,孩子必然也不会尊重父母。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到了青春期,明显变得爱顶撞父母、不把父母放在眼里,甚至动手。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那个年龄段,自我意识增强,心理上渴望独立和更多自由空间、思想上又经常陷入迷惘。


当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时,就会觉得孩子没有以前听话,总是故意跟自己“作对”。


如果这时家长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好好地和孩子交流、理解他,还是简单粗暴地用父母的权威“镇压”孩子,那么亲子之间矛盾只会越来越多、距离越来越远。


于是父母失去了孩子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就随之失去效用。


不管孩子在哪个阶段,最需要的都是父母的尊重、接纳、理解和欣赏。


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时候,恰恰是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学会尊重孩子的时候。


把孩子看做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来对待,懂得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绪和想法;


认真、有耐心地听他说话并积极回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了解孩子;


不管发生什么,好好地和孩子沟通,控制好自己情绪,不随意辱骂、责罚孩子;


不控制孩子,安全和原则范围内允许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随着年龄的成长适当放手,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




3

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的父母



还记得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我妈妈什么事也做不好,一天到晚光知道玩儿,还天天叫累。


和我一起玩的同学,小青的妈妈会开车,她不会;小林的妈妈会陪着小林一起打乒乓球,她不会……

我觉得我的妈妈就是个没用的中年妇女!”


小小年纪的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嫌弃父母,固然是存在问题的。


但作为家长,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榜样?有没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有没有在努力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莫言曾说: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很多家长,总是用双重标准来要求孩子和自己:


孩子不许看电视玩手机,自己却天天追剧打游戏刷短视频;孩子必须早睡早起,自己却可以熬夜睡到日上三竿;孩子要爱阅读爱看书,自己却从来不摸书不学习······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必然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些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未完成的心愿,非要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完成:


自己小时候没条件学乐器,就让孩子苦练钢琴、舞蹈,多才多艺;自己学习不好,就整天逼着孩子考第一考名校······


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做的事情却不符合逻辑,经不起推敲。


我想,真正能够赢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一定是努力做好自己,用一言一行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可以在关键时刻给孩子有效指导。


有了孩子之后,不代表家长就可以把自己人生未完成的课题,都安放在孩子身上,或者交由孩子去完成,那是不对的,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课题。


有了孩子,家长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经营好生活,给孩子传递勤劳、积极向上、坚强、不放弃等优秀的品质,而不是散漫、懒惰、消极、爱抱怨。


诚如李安导演所说:


“我做了父亲,做了人家的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一个原因。”


与大家共勉。


来源丨钱志亮工作室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官微,将第一时间知晓教育体育权威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