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风采】扎根乡村24年——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第二小学黄俊

教师,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一所好学校

总少不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

他们不仅有着精湛的教学技能

更有着可贵的教育情怀


为进一步做好优秀教师典型宣传,讲好身边榜样故事,弘扬师德师风,生动展示当代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在全社会更好地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眉山教育体育”微信公众号近期将陆续对部分优秀教师事迹进行展登。


本期的主人公是👇👇👇
眉山天府新区青龙街道第二小学黄俊


“留下来只是锦上添花,回家乡才是雪中送炭。我必须回去为家乡学校做点什么。”

抱着这样的念头,本可以留在城区学校工作的黄俊毅然选择了回到山区,在青神县高台乡中心小学开始了他的乡村教育之路,一走就是24年。





“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呢?”



1996年,20岁的黄俊来到高台乡中心小学报道,他清晰记得,从县城坐上老乡的拖拉机,穿过大片的玉米地,驶过颠簸的土路,终于到达中心校。

最初,他对乡村学校的偏远环境也有些不适应,冬季大雪封路时,山里不通车,每逢学校放假,他就只能留在学校,常常面临断水、断电甚至是没有食物的困境。

“这么偏的地方有没有想过离开呢?”

“刚来时,自己内心也很忐忑,待在这样偏远、闭塞的山沟里,也想逃离。”黄俊真诚地说,然而,“我走了,孩子怎么办呢?”

他带的第一个班班上有40多个孩子,近一半是留守学生。有个女孩小丽,长得文静,很有礼貌,但是性格孤僻,不爱与同学交流。

黄俊了解到,因为家庭原因,小丽很自卑,学习成绩也不理想。黄俊就经常找小丽谈心。“我们的原生家庭改变不了,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黄俊这样开解小丽。渐渐地,在他的细致关怀下,小丽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变好了。

“黄老师,我不会忘记你每天认真给我们上课、批改作业的情景,更不会忘记你每天的陪伴,我们的知心大哥哥!”在日记里,小丽这样写道。

“在乡村,像小丽一样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对于他们,需要教师在心理上的关心和疏导,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和细心。”黄俊说。

一天,黄俊敏锐地发现教室里少了一个人——小河,赶紧询问学生,同学说小河辍学了。黄俊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小河的家。小河的家庭十分贫困,小河的妈妈说:“黄老师,不是我们不要他上学,我砸锅卖铁也要他上学。”面对这样的情况,黄俊毫不犹豫地表示,“小河的学费我来给他交,你们只管叫他安心学习。”

那时候,黄俊刚刚参加工作,每月工资只有两百多元,他还经常拿出一大部分工资购买文具、课外读本、教具等给学生使用,自己紧巴巴地过日子。同事问他:“你怎么这么拼?”黄俊却说,自己不是拼,就是喜欢教书,愿意为这片土地和这些孩子奉献。

2015年,黄俊前往眉山天府新区青龙二小任教。离开时,班上的学生围着他,抹着眼泪依依不舍。此时的眼泪是离别的伤感,也是对黄俊多年坚守最诚挚的褒奖。






“总要有人作出牺牲,

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黄老师,下学期一年级你带班吧。”“黄老师我想把娃娃送到你班上,我就是信任你……”每带完一届学生,黄俊都会接到很多家长打来的电话。

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付出,使黄俊赢得了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肯定和赞誉。

“乡村学校需要我!”黄俊对妻子说,“总要有人作出牺牲,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小时候,女儿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爸爸又在工作,没时间陪我玩!”

女儿升初中时,成绩不错,有好学校抛来橄榄枝,但学校不提供住宿,要求家长每天接送,这对于每天学校事务繁忙的黄俊和爱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们没有时间每天来接送。”黄俊说。最后,他们为女儿选择了一所提供住宿的学校。

“现在每当提起女儿,我心里就会有愧疚。从小到大,别的孩子都在父母身边长大,而我女儿却从小就要学会自立,这是我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初三时,女儿放假回家,正在批改作业的黄俊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问他:“爸爸,一碗米饭加多少水可以煮饭?”黄俊听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女儿难得回来,爸爸妈妈却因为工作加班都不在家,等到晚上,饥饿难忍的女儿只好自己做饭。这件事让黄俊难过了很久。

让黄俊特别感动的是,家人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我有一个特别温暖的家,他们体贴我,总说让我专心教学生,其他都不用操心。”这样的支持,让黄俊无保留地把更多的爱分享给学生。

每当农忙季节,他就组织班级学生为缺少劳动力的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因路途遥远或经济困难就餐不便的学生,他主动提供免费的午餐,这些年来这样的学生已有上百名。24年来,他家访学生达1000多次,一对一辅导学生更是不计其数。从学生心中的“知心大哥哥”到如今两鬓斑白的“知心好爸爸”。

“我很清楚,自己确实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名牌大学。可我的学生,在走入社会后,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遵纪守法,孝敬父母,善待妻儿,努力地奋斗着。”黄俊坚定地说道。

“我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每天教书,与学生们在一起,心里才踏实。”黄俊说,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在乡村小学的讲台上坚持站下去!


来源:教育导报

☞:扎根乡村,无私奉献——雪英

☞:伍万银:宁愿自己添辛苦 不愿大山书荒芜

☞:“背篼老师”:行走在山间的知识传播者

☞:余明安获评四川省“最美乡村教师”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官微,将第一时间知晓教育体育权威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