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学生家长,这个学段近视高发!
往期精选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发布的《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指出:小学期间是近视的高发阶段;初中期间,仍然会有一部分尚未近视孩子会发生近视,已经发生近视的孩子的近视度数也有可能不断加深;高中期间,孩子的学习压力增加,开始大量的近距离阅读学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因此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灾区”。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尽量避免或延缓孩子近视的发生。
我们为你精心编辑了《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中的十二个问答。关于孩子的近视问题,你最关心的答案都在这里啦!
+
一、从出生开始,
人的眼睛是如何生长发育的?
出生时,人的眼睛尚未发育成熟,仍需要后天不断完善。出生时眼睛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由小向大增长,眼屈光度数从远视逐渐趋向于正视(既不远视也不近视的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正视化”。
所以,人眼的视力也是逐渐提高的,并不是一出生视力就达到5.0(即1.0)。家长在判断孩子视力是否正常时,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因素。正常情况下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家长可简单记忆为:正常视力标准大约为年龄乘以0.2(在6岁之前)。如果孩子视力低于这个标准,建议到专业眼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
二、近视怎么发生的,
它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前文说到,正常情况下,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大部分都处于远视的状态。随着生长发育,逐渐趋于正视,该过程被称为“正视化”。然而,部分孩子的眼睛从远视发育到正视后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生长”。
第一:眼睛从正视变成了近视
由于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负荷重,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晶状体不能放松,调节失衡。睫状肌的调节就像 “弹簧”,如果用眼过度使睫状肌这个“弹簧”绷得太紧,使其一直处于高度紧张和持续的收缩状态,“弹簧”的弹性就会变差,看远的时候也无法放松。长期如此,正视“生长” 成近视。
第二:近视度数加深变为高度近视
如果真性近视后,各种使眼睛疲劳的因素得不到缓解,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造成调节滞后,形成周边视网膜的远视性离焦(这种离焦状态被认为是促使近视度数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使孩子眼轴长度持续增长,近视度数增高,成为高度近视。
第三:从高度近视发展为病理性近视
如果是轴性近视,眼轴的延长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随着眼轴的不断伸长,导致视网膜和脉络膜变薄,出现各种眼底并发症,则成为病理性近视。可表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裂孔、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变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疾病,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
总结起来就是近视的“生长”史:不近视发展为低、中度近视,低、中度近视进展为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发生眼底病理性改变成为病理性近视。
+
三、如何能够尽早发现
孩子的眼睛是否近视?
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第一次去医院检查眼睛时,发现近视度数已经比较高,家长后悔莫及。那么,如何能够尽早发现孩子的近视问题呢?
下面介绍一些近视的常见早期症状,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就要尽快带孩子去正规医院检查哦。
→看远模糊:
孩子反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或常常抱怨屋子里的光线太暗。
→看远处时经常眯眼:
这是因为眯眼时上下眼皮可以遮挡部分瞳孔,形成了“小孔效应”,可提高视力。
→写作业眼睛贴得近:
孩子写作业或看东西时眼睛贴得很近;在看远处后低头看近,或看近处物体后抬头看远时,出现短暂的视物不清的现象。
→频繁眨眼:
频繁地眨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视物不清的症状,暂时提高视力。
→经常皱眉:
一些近视的儿童有皱眉的习惯,这是他们试图改善视力的一种方式。
→经常歪着头看物体:
歪着头看物体可以减少散射光线对其视力的影响。当发现孩子经常歪着头看物体时,也可能是斜视、眼球震颤等引起。
→看东西时斜视:
部分患近视的孩子常会合并有外斜(即当孩子一只眼睛向前看时,另外一只眼睛会不自主地向外侧看)的习惯,家长也应注意。
+
四、一旦确诊为近视,还能不能恢复?
一听到孩子近视,很多家长会非常着急,看到市场上涌现出五花八门可以治疗近视的产品,便“乱投医”,甚至求助偏方。
事实上,从近视的原理来说,目前,如果已经确诊了近视,那么近视是不可逆的!大多数孩子为轴性近视,即以眼轴增长为特点的近视,就像个子长高不会变矮,眼轴变长了也不会再缩短。因此,由于眼轴增长引起的轴性近视一旦发生,近视便不可能被治愈。了解了这些知识,也就拥有了 “火眼金睛”,治愈近视的虚假宣传不攻自破。
已确诊为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除小部分是由于屈光间质的曲率造成的,大多数是由于眼轴变长造成的。我们只能通过努力,延缓近视度数的进展和眼轴长度的增长,降低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
+
五、父母近视会遗传给自己吗?
首先,近视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近视遗传概率不同:单纯性近视一般由于后天不良的用眼习惯造成,这种近视遗传概率很小,病理性近视遗传风险相对较大。
有调查发现:父母均不近视的孩子,7岁时有7.3%发生了近视;父母单方近视的孩子,7岁时有26.2%发生了近视;父母均近视的孩子,7岁时有45%发生了近视。
近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即使父母双方均不近视,在后天用眼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孩子也可能会发生近视。
父母近视的孩子之所以更容易发生近视,除了遗传的原因之外,还与近视的父母更有可能给孩子制造出容易近视的环境有关。比如,近视的父母可能更喜欢读书学习,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让孩子读书学习的时间也可能较长;近视的父母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可能相对较小,因此把孩子带到户外玩耍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些问题,都是近视的父母需要额外注意的。
+
六、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不断加深,
再也“摘”不下来眼镜么?
发现近视后,一些家长和同学抵触戴眼镜:一是影响外观,二是根深蒂固地认为戴眼镜会让近视度数加深得更快,再也摘不下来了。诸如此类的种种顾虑导致明明近视了却不戴眼镜,不断地往前换座位,迫不得已才配眼镜。
这种想法和做法究竟可不可取呢?
首先需要明确,近视度数的加深是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的。配戴合适度数且质量合格的眼镜不会使近视度数的加深变快。如果发现孩子近视而不进行矫正,孩子看东西费劲,便会采取眯眼、歪头等行为努力让自己看得清楚些。久而久之,不仅会使眼睛过于疲劳,还会加速近视发展。
目前,对于近视者配戴眼镜依然是最为简单可靠的方法。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对于提高近视孩子的远视力,恢复双眼的正常功能,防止斜视、弱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配戴度数不合适或质量不合格的眼镜可能会造成近视加速发展。规范的医学验光有助于获得合适度数且质量合格的眼镜,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
七、近视度数低,可以不戴眼镜吗?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是低度近视,视力不算太差,戴上眼镜后再摘下眼镜发现视力变差了,干脆让孩子先不要戴眼镜。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有一些近视的孩子没有戴眼镜。
近视的孩子如果长期不戴眼镜,视网膜一直都成模糊像,大脑中枢会通过一定的补偿机制(例如:动眼调节、眯眼、歪头等)来改善这种模糊的像从而提高视力,长时间会导致视疲劳,可能造成近视度数增长。
因此,及时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可以帮助清晰地看东西,缓解视疲劳。如果近视的孩子不能清晰地看世界,可能会错失学习、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细节。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需要注意,如果孩子两只眼睛近视度数差别大,一只眼睛度数低,另一只眼睛度数高,双眼一起看可以看清。一些家长觉得这样不必戴眼镜,但是,实际并非如此!两眼视力差距大,长时间可能会影响大脑的双眼融像功能,抑制视力不好的眼睛看东西,影响双眼的立体视觉,从而使视力不好眼变成弱视。
一般来说,对于近视的孩子,如果近视度数不超过100度、看远时不受影响,可以暂缓配戴眼镜,定期复查;如果近视度数已超过100度,导致远视力明显下降、学习生活受影响时,应当配戴眼镜,度数可稍低一些,主要为看远时配戴,看近时可以少戴或不戴。
+
八、户外活动真的可以防控近视吗?
答案是肯定的。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与户外活动相比,室内活动并不能明显起到预防儿童近视的效果。
因此,户外“阳光”下的运动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家长应该主动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目”浴阳光。
有一项对571名7∼11岁学生的研究,通过对一组学生施行干预,在课间关掉教室灯光,清空教室,鼓励学生到户外活动。另外一组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干涉,经过1年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清空教室的孩子和不做任何干涉的孩子,近视新发病率分别为8.41%和17.65%,可见课间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发生有明显作用。
因而学校应当鼓励孩子在课间时间走出教室,在户外进行运动,放松紧张的眼睛。体育课、活动课等时间应当尽量在光线充足的户外环境中进行。
户外活动是非常有效又经济的近视防控方法,关键在于家长和学校给儿童安排足够的户外活动机会,达到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效果。
+
九、为什么不鼓励
儿童过早使用电子产品?
电子设备的过早、过量使用是儿童近视发生过早的原因之一。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有些家长为了防止孩子哭闹,经常把手机等电子产品给孩子看,导致手机成了孩子的必备玩具,每天非要看手机,不给看就哭闹,但长时间接触这类设备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
在法国,有“3、6、9、12”规则:3岁前孩子不能使用电子产品;6岁之前不能使用电子游戏机;9岁前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严格控制;12岁之前尽量不让孩子单独浏览网页。
此外,很多家长还关心孩子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看电视,参考美国儿科学会的意见,2岁以下孩子建议完全不看,应当尽量避免孩子接触电视。3∼5岁是孩子专注力养成的关键期,而电视运用特技效果,以视觉、听觉的冲击来吸引孩子注意力;一旦电视关掉,让孩子看书,就很难聚精会神。
这是因为书本的画面不会动,也不会发出声响,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诱惑不够大,所以看电视会让孩子的专注力不知不觉地变差。整体而言在3∼5岁阶段,每天看电视建议不超过1小时,每15分钟休息一下。而且不能让孩子以为每天都可以看电视,家长一定要帮孩子选择节目,而且要陪看。
+
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
眼睛疲劳该怎么办?
孩子上学期间看书、写作业时间长,眼睛很容易疲劳。这种情况如果长期不改善,会影响视力,最终很可能发生近视或近视度数的加深。因此,出现眼疲劳的现象时,应及时关注。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
近距离用眼学习间隙,注意双眼间断性休息:一般建议30∼40分钟近距离用眼后应休息一会儿,比如看看远处的风景或闭眼,有助于放松睫状肌的调节。
按摩眼部:做眼保健操对于缓解眼疲劳有着非常好的帮助,研究表明,做眼保健操能够有效减少调节滞后量,改善主观视疲劳感受,从而有助于延缓近视进展。
课间休息:课间应鼓励同学到教室外活动,或在教室内远眺,同时多多眨眼,或者是闭眼休息片刻,这样有助于泪液滋润眼睛,帮助缓解疲劳的症状。
毛巾热敷:在家时可以通过毛巾热敷的办法,促进眼部血液的循环。
另外,家长也应多多关注孩子的用眼卫生,一定嘱咐孩子不要揉眼睛,以免造成细菌感染。
+
十一、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
着手保护孩子视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 全面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
家长应当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 以身作则, 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 应保持“ 一尺、一拳、一寸” , 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3 0 ∼ 4 0 分钟。
2. 多做户外运动
家长应当正确认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建议每天达到2 小时的户外活动, 从而预防和延缓近视进展。要减轻孩子课外学习负担。配合学校减轻孩子负担, 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
3.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有意识地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 5 分钟, 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 小时, 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 0 ∼ 4 0 分钟后, 应休息远眺放松1 0 分钟。
4. 保障孩子睡眠时间
初中生要达到9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5. 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发现孩子出现眯眼看东西、上课看不清楚黑板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正,尽量在眼科医疗机构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正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
十二、孩子能不能做近视眼手术?
近视眼手术的时机又是何时?
不是人人都适合做近视矫正手术,做近视矫正手术要符合以下要求:
○ 本人有强烈的摘镜需求;
○ 年满18周岁以上;
○ 近2年的近视度数稳定,每年增长的近视度数不超过50度;
○ 角膜激光手术矫正屈光不正是有范围的,根据角膜厚度,近视在1200度以下,远视600度以下,散光在500度以内;
○ 角膜厚度大于450 微米(同时也要考虑度数);
○ 戴角膜接触镜者:软镜应停戴2周以上,硬镜应停戴4周以上,OK镜应停戴 1∼3个月以上;
○ 眼睛检查无活动性眼病者,如急性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虹睫炎等;
○ 全身无限制的疾病:如具有瘢痕体质、艾滋病、糖尿病、胶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眼内镜手术需要前房深度合适,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需要通过详细的眼科检查进行确定)。
因为未成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所以如果此时做近视手术,虽然手术完全矫正了近视,但是由于近视度数未定型,术后眼轴的进一步延长,视力可能会再次发生下降。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可下载查看附件:《幼儿园防控近视手册》《小学生防控近视手册》《初中生防控近视手册》《高中生防控近视手册》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官微,将第一时间知晓教育体育权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