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眉山:教育扶贫,点亮通向美好未来的灯塔



往期精选

眉山从幼儿园到大学最新最全资助政策

眉山市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政策及流程全解读

眉山34名教师助力彝区脱贫攻坚!

眉山69名教师接力援藏续深情!

全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

相约东坡故里,共话“9+3”教育


教育

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也是脱贫攻坚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一环
“读书点亮乡村生活”走进丹棱仁兴小学 全国“最美教师”王晓梅在35年执教生涯中劝助54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眉山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在控辍保学、资助救助、职教就业、对口帮扶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教育发展短板补齐,促进教育均等化水平提升,确保学生不因贫失学,教育脱贫托举希望。



化机制建设 控辍保学一个不少



陈宇是一名11岁的男孩,家住仁寿县清水镇。由于患有重度自闭症和精神障碍,缺乏自理、沟通能力,他从没去过学校上学,平日里只能待在家中。

从三年前开始,陈宇的生活有了明显变化。每月固定的几天,会有人带着定制的课本、玩具等生活学习用品来看他,教他知识、陪他玩耍。上门的是仁寿县特殊教育学校共产党员先锋服务队的老师们。他们为陈宇制定了康复治疗方案,定期上门对他进行引导教育。如今,陈宇见到老师们已经能主动打招呼,也愿意出门进行简单的活动,身体和精神状况日益好转。

仁寿特校“背篼老师”带领残障学生开展认字、认图、画画等活动


2015年至今,这支党员先锋服务队为全县的重度残障孩子开展了6000余人次的送教活动。为方便携带教具、学具等物品,老师们常常背着背篼行走在乡间,被学生和家长亲切地称为“背篼老师”。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市推广,各区县依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开展拉网式排查,将农村残障孩子纳入台账,随后遴选专门人才,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定制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案,针对性开展送教上门,实现了残障孩子教育全覆盖。

“除残障原因外,贫困家庭孩子因家庭环境和个人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也是辍学的重要原因。”市教体局控辍保学工作组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这部分孩子,眉山除坚持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学校为主、家庭尽责、社会参与、儿童为本的“六位一体”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外,还构建落实了县(区)长、镇(乡)长、村长(村主任)、教体局长、校长、家长“六长”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为每名辍学学生指定一名控辍责任人和一名保学责任人,劝得回,留得住,严格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所有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

彭山特校刘碧红老师在彭溪镇龙门桥村送教

仁寿县大化镇的付军、付欣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父母离异后母亲外出打工,父亲不重视孩子学习,加之家庭条件不好,两兄妹产生厌学情绪,时常不到校上课。学校在与家长沟通无效后,向教体部门求助。市县两级控辍保学工作人员赓即兵分三路,一组在村干部陪同下深入家庭耐心细致地向家长讲法律、讲政策,要求家长重视、监督孩子学习;一组在老师陪同下与两兄妹交心谈心,鼓励他们完成学业;第三组与学校班子、老师制定详细的帮扶举措,对孩子返校就读情况定期进行跟踪。今年,付军、付欣均已经完成初中学业,升入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

近年,全市各区县全面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同时开展公安户籍人口数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和中小学学籍数据比对,在乡村少年宫等场地设立300余个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宣传站、保护所和援助站,确保无一名贫困家庭孩子辍学。


触底救助保障 精准资助一人不漏



“是教育扶贫政策圆了我的大学梦。”今年9月,洪雅县余坪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徐莉将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装进行李,准备出发前往校园。回想三年前刚考进高中时的无助和迷茫,她由衷感谢各级教育扶贫政策的帮助。

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中心小学校开展“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为主题的教育扶贫宣传活动

徐莉家在农村,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母亲外出打零工的工资,父亲因为要照顾家中生病的老人只能就近务农,经济十分困难。尚未成年的徐莉心疼父母,多次向母亲表示想要辍学回家分担家庭重担。学校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按照资助政策要求和相关流程,指导徐莉填写提交表格。不久后,来自洪雅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专项助学金就划到了徐莉的助学卡上,每年4000多元的教育扶贫资助,帮助她安心求学。

在眉山,像徐莉一样因为教育扶贫资助改变人生轨迹的困难家庭子女数以万计。自2016年眉山市学生资助和学校后勤事务中心独立运行,专项开展服务以来,各区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也迅速组成,直接延伸到各地中小学和幼儿园,资助覆盖每一名困境中的学子。市学生资助和学校后勤事务中心一方面加强同省教育厅的联系,争取更大支持,另一方面尽快尽严把好审批程序,确保每一笔资金划拨准确,资助到位,让“教育扶贫”精准到位,扶到被资助对象的心坎上。

眉山市学生资助后勤中心到眉卫校联办点集中发放2019秋季学期助学金新生资助卡并现场解读学生资助政策

截至2020年12月,眉山市学生资助项目各项政策全面落实,近五年来,总投入资金12.8亿元,共完成减免4.5万人次“三儿”(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孤儿、残疾儿童)保教费,为9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的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为2.6万人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中职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为7.1万人次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为6万人次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在籍高中生免学费等,全市受助学生超过130万人次。


发挥职教作用 一技在手脱贫一家



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着力办好职业学校,有利于帮扶贫困家庭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眉山将职业教育作为全市教育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教体局积极向上争取职教专项资金5640万元,用于中职基础能力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实施,有序推进省、市示范校和示范专业建设,为招收贫困学生打好了坚实基础。

青神中职校面向农村妇女开展竹编玫瑰花技能培训

“家庭困难的学生到全市各职业技术学校就读,除各级补贴、资助、扶持政策应享尽享外,我们还要求学校设立助学金、勤工俭学岗位等。”市教体局有关负责人说,眉山市在保障学生能安心学习的同时,遵循“第一年注重习惯打基础,第二年注重知识学技能,第三年注重顶岗推就业”的培养思路,积极引导市、县(区)中职学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其中重点开展困难家庭学生就业前培训、组织他们集中参加供需见面会、介绍扶贫车间岗位等,有效实现了全市贫困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的目标。

此外,眉山市还依托全市中职校和区县职教中心,先后开设机械加工千人培训、竹编千人培训等68个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由各地组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参加。2016年以来,每年组织1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到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眉山万家好集团公司等160家企业实地学习实用技能,无缝对接就业,年收入均达3万元以上。

洪雅县:旅游专业教师为瓦屋山景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实施转岗培训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发展,而职业教育能为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支撑。东坡、洪雅、青神等区县紧扣眉山市旅游与茶叶两大支柱产业,让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与乡村建设共振、与学生就业合拍,服务脱贫攻坚。

洪雅县教体局与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景区管委会合作编写《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教材》等3套教材,培训贫困地区从业人员10000余人次,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深入5个贫困村开展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营销等课程培训1200学时,培训人员近1000人次。积极组织旅游专业困难学生到四川洪雅七里坪半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洪雅瓦屋山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旅游企业开展勤工俭学、工学结合活动,先后有180余名学生被优先录用。

眉山工程技师学院对口帮扶金川县开展扶贫技能培训

由西南财大、四川省旅游学院教授及讲师,各茶叶协会、职教专业教师等13人组成研究团队,完成《服务乡村振兴五年规划》,以“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9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帮助策划春驿花园等9个农旅融合项目,吸引游客15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0余万元,吸纳当地村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00余人就近就业。


心系民族地区 支教帮扶一一落实



按照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眉山把“教育扶贫”延伸到凉山、甘孜、阿坝的彝、藏、羌少数民族地区,从人力、财力、物力上支援当地教育,用实际举措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殷殷嘱托。

眉山教师深入民族地区支教

在人才扶持上,全市组织多批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到凉山、甘孜、阿坝支教援教,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经验、丰硕的教育成果带到当地,与当地同胞同行分享,助力帮扶对象解决“人才培养”难题。大力实施凉山、甘孜、阿坝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四川省涉藏地区千人支教十年计划,仅2019年就选派56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3年以上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到阿坝州开展支教工作。持续援助好“对接学校”,精选本市52所学校与阿坝州学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2019年共选派72名管理人员挂职,接受骨干教师跟岗学习和管理人员挂职锻炼84人次,开展送培送教190场次,向帮扶学校捐赠帮扶资金59.58万元。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东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与管理优势,与凉山、甘孜等地区86个村组开展校乡合作,打造农村实用技术实训基地43个。

除了把教育经验送进去,2015年以来,眉山公办中小学还接收来自凉山、甘孜、阿坝的学生近1000名。

尔克伍且、曲其各哈、吉克么色、阿于阿衣四名彝族学生来自凉山州越西和甘洛两地,目前在东坡区太和初级中学三年级就读。当下期末考试将近,12月19日,英语老师熊鹦利用放学时间在学校文化长廊为他们开起了“小灶”,进行突击补习。该校校长陶秋江告诉记者,近两年,通过“援彝支教”活动安排到太和初中上学的彝族学生为数不少。因为教育资源存在差距,这些孩子刚来时学习成绩往往与本校同学有明显差距,并且存在语言沟通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学生打起了退堂鼓,想要退学回家乡。“学校一方面给他们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努力读书对未来人生的重要性,一方面安排老师‘一对一帮’补习,不少老师还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学习生活用品。”陶秋江说,如今孩子们进步很大,阿于阿衣的综合成绩还进步到了全班第二名。

除此之外,眉山市还立足全市职教资源,面向凉山、甘孜、阿坝开展招生。截至2020年3月,眉山有关中职校已招收凉山、甘孜、阿坝学生16000人,其中享受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政策学生4775人。“9+3”学生全部免除学费并提供生活补助和交通、住宿、书本、一次性冬装等杂费补助,享受与学校驻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目前,这批学生已毕业2308人,全部在学校推荐下实现了毕业即就业。


来源:眉山日报;苏兴全 记者 钟烨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官微,将第一时间知晓教育体育权威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