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凤苞论西政

2016-11-08 让思想变成比特串

李凤苞(18341887年),字丹涯,江苏崇明(今上海崇明区)人,自幼饱读诗书,生平“究心洋务”。同治元年(1862年),李凤苞因用准望法测绘《崇明全图》而深受江苏巡抚丁日昌赏识,遂出资替他捐了个道员,先后任职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并因丁日昌的举荐,颇得直隶总督李鸿章器重。李凤苞于光绪三年(1877年)率领首批官费留学生赴英、法两国学习船政(航海驾驶技术)。第二年,李凤苞被清廷任为驻德公使,赏赐二品顶戴,后又兼任驻奥、意、荷、法四国公使。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凤苞奉召回国,因“勾串洋人,侵蚀肥己”被参,遂革职还乡,两年后病殁。[1]

李凤苞在《巴黎答友人书》中将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旨归纳为五大端:

“一曰通民气。”李凤苞深知“人民”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具体的人,他们或因居住分散,或因门第悬殊,相互沟通并非易事。幸亏西方人想得出,“乃由乡举里选,以设上下议院,遇事昌言无忌;凡纤悉不便于民者,必本至诚,以设法妥贴之”。西方人又想出“用民治民”的自治制度,“设卿大夫、里正等官,以安闾阎,以审狱讼”。李凤苞学过英语,只不知这里的“卿大夫”、“里正”对应于英语里的什么官。

“二曰保民生。”李凤苞看出,西方政制的核心即是保护公民的生命、家庭和私有财产,“凡身家性命器用财贿,绝无意外之虞”。且有良好的福利保障,“予告官员,半俸赡之,老病弁兵,终身养之,老幼废疾,阵亡子息,皆设局教育之”,才能使当官的“不至贪墨”,当兵的“无所畏缩”。

“三曰牖民衷。”李凤苞写道:“西国孩提,教以认识实字。稍长,教以贯串文义。量其材质,分习算、绘、气、化各学。而月杪年终,总其所习而试之。必令心领神会,手舞足蹈。不令读未解之书,不妄试未习之事”。此话似乎隐含着对中国儿童读四书、习八股的批评。李凤苞又将通人达士的报刊文章,“老师宿儒”的社会演讲,当作公民接受再教育的不二法门,虽不无偏颇,却也不无道理。

“四曰养民耻。”据李凤苞的观察,彼时西方社会已经“无残忍之刑,惟故杀人罪止远戍苦工。其余不过监禁及罚锾而已。监禁之服用精洁,与官家埒。又教以诵读,课以工艺,济以医药,无拘挛亦无鞭挞。”与此同时,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怒责其子,家主不呵叱其仆,虽犬马亦不加箠楚。而雍然秩然,自无违忤乖张。男女杂坐谈天,而不及淫乱”。李凤苞由此得出“皆养耻之效”的结论。养者,教也(《礼记》注)。耻者,辱也(《说文》)。李凤苞说的“养民耻”与国朝的“八荣八耻”说如出一辙,只不过对于改善狱政、以及减少家庭暴力来说,根本就是开错方子吃错药。

“五曰阜民财。”李凤苞总结西方人“藏富于民”的取径为:一尽地力,种植讲科学,尺寸无弃地。二尽人力,分工加合作,机器省劳力。三尽财力,有公司,有银号,有投资,有回报,发货币,利流通。“藏富于民”向来是中国儒家的传统口号,而“富可敌国”又历来是中国富人灭族的祸端,故国人不得不取中道而行之,小康即安。

西方人为什么能够执此五端,“上下相学,永久不渝”呢?李凤苞的答案是:西方人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李氏称之为“四道”),即“孔孟之忠恕,官礼之精详,黄老之坚定,佛氏之彻悟”。闹了半天,原来是西方人窃取了中国文化的精粹,“夫然而可制船械,可兴工商,可固边防,可勤远略。凡有所为,莫不纲举目张,而举重若轻。”据李凤苞的说法,连西方人的“长技“也是从中国人那里偷师学艺而来,“如新报之仿邸抄,化学之本丹家,信局则采孛罗之记,印书则为冯道之法,煤灯之本于四川火井,考试之本于岁科取士,至于南针火药,算学天文之开于中国,更无论矣。”

所谓“信局则采孛罗之记”,指西方的邮政制度源自《马可·波罗游记》(IlMilione,直译“百万”)提到的中国皇家快递系统。事实上,威尼斯人马可·孛罗(MarcoPolo)是否过到中国至今仍有争议。所谓“印书则为冯道之法”,指西方的印刷业不过是效颦冯道刊印儒家《九经》罢了。冯道(882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生于李唐,卒于后周,历经五朝、八姓、十三帝,累朝为相,人称不倒翁,又因为第一个组织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而在中国印刷史上留下大名。李凤苞身为驻德公使,肯定听到过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家德国人古登堡(Johannes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的名字,但他似乎不大在意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的高下之分。国朝学人显然很在乎两者的高下之分,故不仅写文章为毕昇的泥活字争名分,而且为国人第一个大规模应用活字印刷术争名分。



[1]按“百度百科”官网(http://baike.baidu.com/view/386656.htm)的说法,李凤苞曾于1884年在德国购买“济远号”铁甲舰时受贿银60万两,后因事败露而革职返乡。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崇明县委员会”官网http://202.101.27.10:27001/theme/jsp/content.jsp?id=251)的说法,李凤苞奉调回国,因为没有孝敬权臣而遭诬陷。钱锺书在《七缀集》第166页的注70中提到:李凤苞原是带领严复、马建忠等“官生”出洋的“监督”。他在德国公使任内,向厂商订货时索贿(参观汪康年《庄谐选录》卷一、沈瑜庆《涛园集》卷一《哀余皇》);是个典型的官僚。


  写于2010年1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