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印士兵互掷石块的班公湖和一脚踹飞阿三的解放军小哥们,你可知道?

2017-08-23 议城

中印对峙,媒体没告诉你的背后真相!对峙会如何收场?

有多少人知道中印洞朗冲突真相?


8月15日,中印在克什米尔附近的班公错中印实控边界附近爆发激烈肢体冲突,双方互相投掷石块,各有受伤,但从画面上看解放军明显占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394on6xm&width=500&height=375&auto=0解放军痛殴印军画面(左边为解放军,右边为印军)


解放军的这次佛山无影脚把印军踢了个狗啃屎!


不过,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的大意是,解放军在正常巡逻,印军阻挠采取激烈动作冲撞中方人员,造成中方人员受伤,中国强烈不满,已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并要求印方切实维护两国边境地区和平稳定。


总之,一切都是印军的错!


以下是剑客弘毅 三剑客的文章:


“班公湖”打群架的视频终于见诸于网络。

由于有师兄经常出没于班公湖,常常听他讲述与阿三打架的那些事。

没错!师兄是参与者之一。

今天看到这个视频,激动的心情还是溢于言表,不仅仅因为事实打脸了一些阿三媒体“把解放军当成了自己人”,还因为事实上中国军人就是很能打!

在这个男人越来越娘,小鲜肉霸屏,阳刚之气成为稀有之物的社会,这群真男人让我们看到了血性。

最爷们、最血性、最能打架的男人,在中国军队。

特别是那个一脚踹飞阿三的解放军小哥,快、准、狠,给力、解气!真帅!

看,解放军飞起一踹,踹出阿三一个“狗吃屎”

回放是这样的:左侧是解放军,右侧是阿三部队。此时,一个使阴招的阿三士兵占据制高点位置,向解放军猛砸石头。

解放军一小哥绕后突然出现,一脚猛踹,直接把阿三踹飞了出去。


1

师兄应该是视频当中的某一位,因为那个地方,是他和他的兄弟们所护卫国土。

师兄当学员的时候,不是好学生,调皮捣蛋,无“恶”不作,在军校四年,几乎犯了学员能犯的所有错误,所幸顺利毕业,去到了中—印边境。

可是,不是好学生的师兄,在到了离首都四千多公里的地方,成为了一名好军人。

他带着兄弟们“打架斗殴”,不过对手是阿三军人;他在国土的最边缘,但心里“祖国”二字的分量却最为沉重。

如果不是身着军装、肩扛旗帜和条幅,如果不是在边境对峙区,那么视频中的两群人“互殴”,完全可以看做一场最为普通的群架。

但是,有军装在身,有国土见证,打赢这看似普通的“群架”,就有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场群架的胜负,更是两军士气、战士的血性和勇气的体现。

毫无疑问,我们赢了!


2

说到打架,就不能不提我军校时的队长。

有一次,队长带着我们连的战友集体外出,一天玩的都比较开心,晚上就安排在路边的大排档吃饭,吃完就返回了。

可是,晚上的路边大排档好像总容易发生一些让人终身难忘的故事。

那天晚上,也没有成为例外。

我们一行31个人占了4个桌子,位置较好,挨着风扇,几个黄毛、红毛头发五颜六色的小子,叼着烟跑过来让队长那桌重新找桌子,众学员看队长脸色。

队长不为所动,招呼大家吃饭吃菜。

小混混就骂上了,“一堆穷当兵的,特么的跟这装什么大尾巴狼啊,赶紧滚回你们炊事班吃皇粮去吧!”

队长还是没说话。

我们是队长一手带出来的,从大一时就养成了“将不下令,兵不卸甲”的习惯,所以只要队长不说话,我们就只吃饭吃菜,但是一天的好心情到此消耗殆尽,火气顿生!

小混混们围在队长桌子旁边,有人去拔风扇,队长握着风扇,说了句“懂不懂规矩?”

黄毛说,“规矩?在这方圆几十里地跟我谈规矩?哈哈……”

说话间,顺手摔了队长的碗。


3

队长握住黄毛手腕,黄毛的人立刻围了上来,拳脚同时向队长那桌招呼过去。

队长就喊了一声,“其他人继续吃饭,这一桌给我打!”

对于欺软怕硬的乌合之众,战斗总是结束的那么快。黄毛等人终归只能横行乡里,在真打实练的军人面前,完全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打翻在地、痛得嗷嗷打滚。

我们付了钱,很快离去。

路上有人调侃队长,“队长,领导不是让我们不打架嘛!今天怎么连您老都亲自出手了!”

“我平时不让你们打架,是禁止解放军打解放军。但是对这帮小流氓,今天我们要是打不赢的话,回来我会练死你们!”

事情还没完,世上仿佛没有不透风的墙。集体外出在外打架的事情,还是被学员旅的领导知道了。

旅长和政委的态度大相径庭,旅长觉得我们没事、地方人也没举报,就当成没发生好了。政委却要队长说明事情来龙去脉,作出检查,严明纪律。

队长按照政委的要求说明了事情经过,但是检查部分就写了一句话——“解放军要是连架都不能打,我还指望带的这帮学员以后能打仗吗?!”


4

是啊!如果军人连架都不能打,那么还怎么打仗?

如果连架都打不赢,那么仗又如何打胜呢?

所幸的是,解放军既能打架,也能打仗!

近日,西部战区陆军组织特战、陆航、装甲等10多个兵种,百余套主战武器装备挺进高原开展实兵实弹演练,锤炼部队实战化能力。

这场“明显不针对任何国家”的演练,展示出了新型陆军的强大战斗力。

美军麦克阿瑟将军在去世前一年留下了这样的忠告,“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让这位有“军神”之称的五星上将如此忌惮的军队,是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打赢联合国军的人民志愿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日的解放军足以让稍微有点常识和认识的外军胆寒,某国欲在我们的核心利益上,试探我们的底线,挑战大国军队的权威,还叫嚷“这已经不是1962年的某某军队了!”

是呀!确实今非昔比,可是,“大爷永远是大爷”,这是靠实力讲出来的实话!


5

现代战争,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对抗,落实到军人身上,就是武器装备的优劣和军人的技能、智力、经验和血性的比拼。

班公湖的“两军群架”,只动手和脚,最多拿地上的石头为武器,这种形式的“战斗”其实比拿枪远距离射杀敌人对一个人内心的冲击更大。

从视频中,以及从与师兄的交流中,都可以得到的消息是——解放军面对阿三的时候,完全是狼的状态,只执行一句话“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

因为他们始终坚信——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不能少了血性;军有军人的职责,不能丢了国土。

近距搏斗,拳脚相向,可谓是“狭路相逢”,而胜者必定是“勇者”。

勇者,定是血性迸发、战斗精神旺盛之人。

中国战士优于阿三战士,武器装备也同样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叠加起来,怎可能不胜!

在班公湖打架打赢、打退阿三的解放军,同样能在任何战场上打仗打败他们。

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这才是男子汉,中国银幕上的小鲜肉太娘了,希望中国男孩有血性,保家卫国,岁月静好只因我们的孩子负重前行,孩子们保重!




中国印度是名符其实的山水相依的邻国。山,有巍峨峻拔的喜马拉雅山,以及多国共享的克什米尔高原;水,除雅鲁藏布江等众多河流外,还有就是斑公湖。斑公湖是中印两国唯一跨境湖泊。


▲班公湖位于中印交界东段



中文名:班公湖

流域面积:28714平方公里

地    址:西藏阿里日土县

水    深:最大水深为41米

湖面海拔:4240米

摄影/fj5099


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约有各种鸟类20多种,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主要的鸟类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凤头鸭、赤麻鸭等,其中属斑头雁和棕头鸥数量最多。




湖中盛产特有的西藏裂腹鱼和各种禽鸟,有鸟岛数个,鸟蛋甚多。湖区植物种类近300种。岸边红柳簇拥,风景优美。



摄影/地球博览


班公错(拉达克语:Pangong Tso),藏语名哥木克哥那喇令错,或错木昂拉仁波(藏文:མཚོ་མོ་ངང་ལྷ་རིང་པོ།,威利:mtsho mo ngang lha ring po,THL:Tsomo Nganglha Ringpo),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或“明媚而狭长的湖泊,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距阿里首府狮泉河镇133公里,位于西藏和克什米尔边境,中国和印度对该湖归属有争议,现中国控制该湖东部约三分之二,印度控制西部约三分之一。



班公湖和狮泉河地区虽属西藏行政区划,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原来长期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只到前几年行政管理上才还归西藏自治区。


摄影/@山魂@


整个班公湖面积604平方公里,其中中国境内为413平方公里,克什米尔地区为19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240米。湖体呈东西向狭长形,两端水面开阔,中部为河道型水体。


摄影/@山魂@ 


入湖河流有麻嘎藏布、多玛曲、昂卖曲、麦巴尔渠、藏格河、卡尔龙巴、纳隔河、通达河等,流域面积为28714平方公里。湖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最窄处仅5米,平均水深5米,东部最大水深41.3米。湖水清澈,透明度3—4米。


摄影/@山魂@


该湖的最奇特之处在于它是一个由东向西水中含盐量不同的湖泊。在第一浅弯段两侧,东部属淡水,中部为半咸水湖,印度境内西部为咸水湖。湖容积约66亿立方米,其中淡水贮量47亿立方米,咸水贮量19亿立方米。我国境内每年结冰期6个月。



阿里地区幅员辽阔,河湖众多,雪山环绕,气候独特,由于地域的特殊的和不便的交通,这里生态环境保持完好,基本呈原始状态,使之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仅班公湖地区,就有数十种野生动物。其中藏野驴、金丝野牦牛、藏羚羊、盘羊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偶尔会在湖边出现罕见的野马群。


摄影/卡通


最吸引人的还有班公湖鸟类。尤其是湖中岛屿成为各种鸟类最集中的地方。班公湖是鸟的乐园。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岛上约有各种鸟类20多种,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主要的鸟类有: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凤头鸭、赤麻鸭等,其中斑头雁和棕头鸥数量最多。



摄影/璐云清风


这些鸟类绝大多数为迁徙的候鸟,冬季从班公湖飞往南亚大陆避寒,第二年的5月至9月飞回班公湖栖息,并在岛上产卵育幼和繁衍后代。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中,最著名的当数鸟岛,迁徙的鸟类多选择该岛驻巢栖息。




鸟岛长约300多米,宽约200多米,岛高出湖面约有7、8米左右,鸟岛的表面为碎石、黄土和鸟粪所覆盖,由于鸟岛没有较高大树木,只有为数不多低矮的灌木和小草,这很适合鸟类栖息。



鸟岛上的鸟类,主要是鸥鸟,也有小量的灰鸭等鸟禽,它们以湖中的鱼类、水草等为食。每年春天来临,孟加拉湾的温暖气流吹入阿里高原,头年冬季从高原飞往南亚大陆避寒的鸟群,又飞回来,在这里产卵,繁殖后代。每年5-9月鸟类繁殖季节,岛上的岩石间、灌木丛和草丛中,到处是鸟窝,有的地方窝与窝相连,非常密集,“鸟岛”名来,叹为神奇。


摄影/獁獁轷轷

置身于班公湖的蓝天绿水和湖光山色中,观看鸟儿展翅飞翔和低空滞留盘璇身姿的壮观场景,特别是聆听鸟儿们美妙的鸣叫声。



对于生活在喧嚣城市中的人们,绝对是一种难得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在这里人们会感受到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人间绝景。


摄影/獁獁轷轷


摄影/地球博览


每年春天来临,孟加拉湾的温暖气流吹入阿里高原,头年冬季从高原飞往南亚大陆避寒的鸟群,又飞回来,在这里产卵,繁殖后代。每年5-9月,是观鸟的最好季节。



摄影/地球博览


在这个可以被称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鸟的世界里,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雪山、湖水。这里的天然大屏障将鸟岛与外界隔开,完整地保存着阿里高原的这一特殊自然景观。可以说,班公湖是自然界的一块净土,是鸟的王国,这里充满了鸟类的友受和亲情,没有天敌,没有干扰,只有祥和与宁静。



摄影/景如岚


置身于班公湖的蓝天绿水和湖光山色中,观看鸟儿展翅飞翔和低空滞留盘璇身姿的壮观场景,特别是聆听尖锐的鸣叫声,低沉的扇翅声,绵密的破水声,还有那或起舞,或缓行,或静立,或振翅空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不是一种难得的视觉冲击和听觉享受,在这里人们会感受到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间绝景。

 


摄影/卡通


班公湖周边有喀喇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余脉所环峙,海拔超过5000米,中间形成狭窄的斑公湖盆地,海拔约4500米,由于北面有高大的喀喇昆仑山为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盆地内相对较暖和,最暖月平均气温在1O'C以上,但年降水量仅60毫米左右,十分干燥。



班公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著名也是最长的裂谷湖之一,在东西方向上延伸达155公里,南北平均宽2.4公里左右,属于构造断陷湖。湖泊两岸地层不连续,北岸至今仍保留有明显的断层崖,同时沿东西向尚有多处呈线性排列的温泉出露等。



班公错的全年湖面蒸发水量约8.93亿立方米,湖面降水量为O.36亿立方米,入湖径流总量为8.57亿立方米。班公错自第四纪以来总的趋势是不断退缩,使得湖周围留下一道道古湖岸线,如东岸的古岸线及湖岸阶地有九级之多,第九级高出目前湖面约80米。



班公湖由于地处高寒遥远,人为破坏很少,使得整个地区处于一种原始状态。湖水碧透,天色湛蓝,山岗泛红,呈现高原蓝高原红的特美景色,



摄影/塞外春秋


班公湖水质洁净,水草丰茂。湖滨周围的高山草场是优良的牧场。湖里盛产一种名为裂腹鱼的无鳞淡水鱼,受高原环境影响,生长缓慢,但味道十分鲜美,近年已有捕捞。湖区植物种类近300种。岸边红柳簇拥,牛羊溜步吃草,牧场依依,牧歌悠悠。

摄影/地球博览


班公湖所属的阿里地区历史悠久,留有很多遗迹,文化底蕴深厚。 


摄影/景如岚


班公湖的美丽,主要不是来自于神圣的宗教信仰,也不来自于激动的内心世界,它是一种纯粹的自然之美,一种人性初衷的原始之美,如同它的名字,一只美丽的天鹅。

  

摄影/卡通


班公湖看似波浪不惊,却不宁静,它处中国印度对持的最前沿。据悉,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班公湖地区曾是一个重要战场。



当年夏天,印军第114旅越境侵湖,设点布防,态势咄咄逼人。10月下旬,反击作战开始后,解放军仅用两天时间即肃清湖北面印军据点,随后挥师阿里,打退入侵印军。当时那里没有公路,部队运动和保障都十分困难,我们有许多官兵为保卫祖国战死在这雪域高原。




在班公湖地区,中方兵力部署不多。湖上只一个边防水上中队,约有100余人的兵力,属编新疆和田军分区某边防团。

摄影/地球博览


他们不穿“海军蓝”,却是地地道道的水兵,他们属于陆军,却常年踩波踏浪,巡逻在海拔4200多米的班公湖。他们用青春、汗水和热血,在高寒缺氧遥远的国境线湖面上谱写了一曲曲报国戍边的奉献之歌。


巡逻船艇编队在湖面上疾驶。



巡逻船艇呈“一”字队形在湖面执勤。


班公湖地区印方一侧则重兵驻守。离班公湖地区不远处的列城,印度部署有一个集团军(据称为第14军),估计有8万人,并且配备了大批的重型武器装备。印度军方的哨所离边界线中方哨所很近。


摄影/卡通


据报道,2008年以来,印军先是重启距中印边境9公里的道拉伯格玉尔地空军基地,随后又重启距离中方控制线仅2.5公里的富克彻空军基地,并且靠近中方一侧部署大量重型、先进武器装备。




道拉伯格玉尔地机场情况:地理坐标:35°23'35.95"N; 77°55'51.67"E。跑道长:4960米,跑道宽:53米,跑道材质:土跑道。该基地建于1962年中印军事冲突之际,1966年,由于地震导致地表土壤疏松,从那之后基地被弃用。



富克彻空军基地位于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印控克什米尔拉达克(Ladakh)邦东部,该基地靠近阿克赛钦地区附近的中印实际控制线,距中印边境中方实际控制线只有2.5公里。该基地从1962年中印战争中印度失利后就一直处于停止状态。2008年5月份,印度在停用43年后首次将一架固定翼飞机降落在同在争议地区的道拉伯格玉尔地空军基地(daulat beg oldie,简称DBO),标志着印度开始在中印边界争议地区展开大规模的部署。


继重开位于中印边境的道拉伯格玉尔地空军基地和富克彻基地之后,印度又把目光投向与中国和巴基斯坦接壤的纳亚玛空军基地。据印度知名媒体《印度人报》报道,印度空军已经要求政府批准重建、开放纳亚玛空军基地。


目前印度空军已经着手重修纳亚玛机场,为固定翼飞机的行动提供基地。印度媒体称,纳亚玛空军基地一旦投入使用,将成为印度空军在拉达克地区重新启用的第三个停机场。


据消息人士分析,印军之所以咄咄逼人,是因为他们总想着要“报1962年中印边境冲突一箭之仇”,这种情绪在印度军人心里相当普遍。



中国印度存在边界争端。争议边界共分西段、中段与东段。目前,争议地区的大部分为印度所控制。在中印边界尚未划清的大背景下,印度媒体不断炒作和渲染边界局势。而随着印度经济以及军事力量的发展,在边境地区则采取越来越强硬的态势。班公湖只是中印长达近两千公里争议边界线上的一个缩影。



从陆路到达班公湖,最便捷是绕行新疆,先从乌鲁木齐沿着漫长的南疆公路到达叶城后,然后进入号称死亡和魔鬼之路的219国道新藏线,这是天路上的天路,是所有进藏线路里最最凶险的一段,顺利的话,大约4天4夜进入冈底斯山脉,方能得见那宁静“班公湖”。


摄影/橡皮


有生之年能到班公湖一趟,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蓝,是这里的最大特色。来到这里,随着视野色块渐渐推进,丝带慢慢宽广,那一抹抹幽蓝,化做绵延的碧波,矜持,宁静,清秀,明媚悠心,仿佛漂亮的邻家女孩,自然亲近。


摄影/景如岚


如果说纳木错的蓝博大而使人宁静,羊卓雍错蓝诡异而使人心伤,玛旁雍错蓝神圣而使人膜拜,那班公错就的蓝则纯粹而使人快乐。置身班公湖,可以忘却人间一切烦恼。

 


【旅游提示】


交通:位于狮泉河镇西北方向,新藏公路的沿线,路程需3~4小时,路况十分不好,特别是在雨季。最好的办法是包车,价格在¥800~1000元之间。


摄影/景如岚


住宿:湖边只有一姓李的人家开设的客栈和饭馆,码头的游船也属于这家人。住宿¥20元/人左右。若天气好,也可以选择在湖边搭帐篷。


饮食:李家饭馆主要供应自家打上来的鱼,厨师手艺不错,味道很好,¥15元一大盆。如果带了厨具,可买收拾好的新鲜鱼自己做。用裂腹鱼做生鱼片也挺鲜美。如果自带了芥末酱和生油,可以让饭馆的厨师帮助把鱼收拾好切片。



最佳旅游季节:每年春夏之际的5-7月,班公错湖心的鸟岛便栖息有数万只斑头雁、棕头鸥、凤头麻鸭等二十多种水鸟。可以租船在湖中游览,也可以上鸟岛看成片的鸟窝,鸟蛋,观赏海鸥和斑头雁。


Tips:

1、在景区内租船游览湖中各岛的费用是每人80元。

2、岛上的鸟蛋是受保护的,绝对不可以带走。

  扩展阅读  

帝国时代 — 班公错与大湖盆地

作者:温骏轩  转自:地缘看世界


关于阿里三围中这最后一围,到底是不是拉达克,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从地缘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实际牵扯到,象雄或者古格王国的范围问题。再往深了说,就是阿里高原乃至青藏高原,能够控制拉达克的问题。从双方的地缘关系来看,这种控制力并不是恒定,而是在一直变化的。这种变化也可以从历史和现状得到验证。


对于绝大多数关注到拉达克的人来说,拉达克的“小西藏”之名,以及与西藏相连的地理关系,已经足够证明它与西藏乃至中央之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了。只不过,这种浅层次认识还不足以解开我们心中的疑惑。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也将逐步接近真相。


在我们顺着狮泉河水步出国境,去探究拉达克以及克什米尔这两个热点板块之前。还需要在阿里高原之上再仔细搜寻一下,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的重要板块。尽管现在看起来,四条外流河的情况已经大致清楚了,但不要忘了,不一定只有外流河才能聚落人群。我们之所以认为外流河在地缘竞争中会更有机会,很大程度是因为它能蓄积大量的淡水,并因此而避免周边土地环境恶化。那么有没有现在虽然不能外流,但本身又能蓄积大量淡水的低地呢?这种情况当然有了,最起码我们在中亚——西域已经看到很多案例了。而在阿里高原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也同样存在这样一个板块。以其在中印边境纠纷中的知名度来看,这个叫做“班公错”的地方,并不输于阿克赛钦和藏南。


在那些显示中印边境纠纷的地图上,班公错的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阿克赛钦的一部分。实际上从地缘关系来看,班公错并非阿克赛钦向南延伸的一个小尾巴,而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地缘板块。人类发现并居住在班公错流域的时间,要远早于在上世纪初还被当成无人区的阿克赛钦盆地。早在象雄王国时期,班公错流域的东部就已经成为了王国内部的核心板块。而在古格王国时期,由于阿里政权已经丧失了对拉达克的控制力,因此阿里三围中的最后一围,也明确的指了了班公错流域的东部。


今天在西藏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中,班公错流域的中国部分所建制的县级行政区叫做“日土”。在关于阿里三围的传说中有三句歌谣,即:“雪山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扎达、湖泊围绕的日土”。文艺青年们在看到这三句歌谣时,眼前一定浮现出一片非常浪漫、圣洁的景象。但对于以地缘视角来审视问题的我们来说,这三句话却明白无误的向我们显示出了,它们各自的地理特点。


孔雀河谷的狭窄,造就了普兰盆地雪山环绕的直接印象;而纵深要宽阔许多的象泉河谷,就更容易让人关注到扎达盆地,那些因整体干旱环境而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地了。至于班公错流域,最为惹人关注的当然就是班公错湖了。只是当我们把视角拉高时就会发现,班公错湖并非只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湖区。它事实上是处于一个更大的地理单元——大湖盆地带的东端。要想理清班公错的地缘位置,我们必须先对它所隶属的整个盆地带,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在解读蒙古高原时,我们曾经阿尔泰山脉与杭爱山之间,发现过一个内流的大湖盆地区。同样的,青藏高原之上的这个大湖盆地带,也是由南、北两条高地包夹而成了。不过鉴于青藏高原的整体海拔过高,我们在一般的分色地图上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甚至无法看清山脉的走势)。好在所附的《青藏高原地缘结构图》中,所选择的底图能够清晰的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存在。(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91370110&uk=268777676)。


从地理结构上看,所谓“大湖盆地带”所指向的是藏北高原——唐古拉山脉,与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这条,纵贯青藏高原东西的低地带。由于盆地带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内流区,那些从两侧高地汇流而下来的淡水,最终基本上就只能在一个个低洼的盆地中,蓄积出一个个湖泊了。我们之前曾经提到过的纳木错,就是这些大湖中的一员。


虽然整个盆地带,蓄积了青藏高原最为庞大的湖泊群,但这并不代表这条低地带就完全是一个封闭的内流区。我们会发现,怒江的源头正是指向这个板块的东端,而它与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就是念青唐古拉山。如果我们把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视为高原上的“农业板块”的话,那么大湖盆地带就是一个纯粹的牧业板块了。由于念青唐古拉山的阻隔,大湖盆地带并没有机会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个直面印度洋的开口沾光。同样的,唐古拉山脉也断绝了它们从太平洋得到水气的念想。只有源头延伸入板块东部的怒江,才有机会通过下游谷地带,为盆地东部带上来些水气。


这种环境差异,也意味着念青唐古拉山脉,成为了今天西藏板块的一条地缘分割线,或者说农牧分割线。漫长的历史中,山脉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河谷,由于可以通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个缺口享受到印度洋的水热资源,加之相对较低的海拔,而逐步进入了农业经济时代。当然,你永远不能指望与海洋之间障碍重重的这些内陆板块,能够象东亚半岛那样成为纯粹的农耕文明覆盖区。我们在高原之上所称的“农业板块”,大部分都会在自己的边缘山地,补充部分牧业经济进来。


至于念青唐古拉山以北,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单从年均降水量来说,盆地带东部倒也有250——400毫米左右,然而本板块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海拔。平均4500米以上的海拔,使得整个地区的热量严重不足,甚至没有绝对的无霜期的。好在,在这种水、热条件下,虽然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但却还足以在这片土地上滋养出连片的草原地带。今天我们去查找板块内相关行政区的资料时,就会发现本地区在经济定位上基本都是“纯牧业县”。


在地理结构划分中,藏北高原的范围通常会包括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至昆仑山脉之间的地带。这就是说,我们今天单独划分出的这条“大湖盆地带”,也可以算是藏北高原的一部分。由于藏北高原又名“羌塘高原”,所以这条盆地带中所生长的草原,被称之为“羌塘草原”。相信在历史上,生活在羌塘草原上的那些游牧部落,也曾经与源自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的吐蕃人进行过博弈。只不过,基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在经济、人口、文化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最终这一游牧板块也成为了农牧混合的藏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对于当年的吐蕃人来说,征服现在被“那曲地区”所覆盖的这片大湖盆地带东部地区,是非常重要的。这片草原的存在可以保证吐蕃王朝的机动性,并以农牧混合的优势体向安多、康巴地区渗透。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天念青唐古拉山西北部的大湖盆地带中部,有一个县也是以“安多”命名的。安多的藏语意思,我们前面已经解释过了,是下部、尾部的意思。从地缘层面来理解的话,也可以解读为边缘地带。对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来说,安多县所在的游牧属性的大湖盆地带,可以说是边缘地带。而当吐蕃人整合好唐古拉山脉以南地区,继续向北渗透并控制整个青藏高原时,今天青海省境内的藏区,又成为新的“安多”了(参考东夷概念的变化)。鉴于于吐蕃人和他的后代,没有办法从东亚农耕民族手中夺取河湟谷地作为新的农业中心,这些让低海拔族群望而生畏的新、旧安多地区,最终的地缘向心力,所能指向的就只能是高原当中最大的农业板块——雅鲁藏布江河谷了。(横断山脉河谷地带农业基础虽然也不错,但太过支离破碎了)。


如果说怒江将源头部分伸入大湖盆地带的东端,并为之带来了草原生长的希望,那么板块西端的希望又在哪里呢?对于这一点,我们再接着解读。


从位置上看,大湖盆地带的另一个最接近海洋气团的板块,无疑就是“湖泊环绕的日土”了。这也是整个大湖盆地西段,最有可能出现外流河的地点。这样看起来,班公错是否外流,就成为决定整个板块命运的焦点问题了。从外形来看,班公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盆地型湖泊,而是一个东西长约15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型湖泊。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这种形态的湖泊更多出现在筑坝而成的高山水库中。如果不是人工建筑的,那最大可能就是由于某一次地质运动,而形成的堰塞湖(就象羊湖那样)。


班公错是不是个堰塞湖,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成果。但从它与西侧印度河流域之间那仅仅6米高的分水岭来看,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最起码在历史的某一时期,班公错湖之水可能会漫过这条分水岭,注入印度河谷。这种情况在解读伊塞克湖与楚河的地理关系中,就曾经出现过。伊塞克湖在丰水季节就会漫过与西侧楚河流域那仅仅十多米的分水岭,注入楚河上游的科奇科尔河。


我们之所以纠结于一个湖泊是否外流,或者说是否在某一阶段可能外流,是因为这事关整个湖区的排盐问题。诚如我们之前多次分析过的那样,一个完全封闭的内流湖,不可避免的会因为矿物质的沉淀而变成咸水湖。随着盐度的增长,周边的环境也必将进一步恶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你最起码应该让自己有机会周期性的成为一个吞吐湖。中国人总结出的所谓“流水不腐”,在这个问题上也同样适用。


由于能够勉强跻身吞吐湖的行列,伊塞克湖现在算是一个能够养鱼的“微咸湖”了(现在由于水资源开发,已经没可能吞吐了)。与之相比,旅游至班公错的游客应该会感到更加的惊喜,因为你们看到的会是一个景色奇美的高山淡水湖。这似乎更加让我们坚信,班公错在历史的某一时期,曾经是印度河流域的一部分。以其位置来看,将其定位为印度河的源头湖也不为过。那么情况是否真的如此呢?对此,我们只能说不确定。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班公错的情况更象是巴尔喀什湖的翻版。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境内的班公错湖喝到淡水,是因为国境线另一边的湖区,承担了沉淀矿物质的责任。


以国境线来划分班公错的东、西两部分,并不是一个严谨的说法。虽然在印度地图上,班公错湖区的划分,是以其东西两部分之间,那宽仅五米的河道来分割的。但在中国的地图上,国境线还要再向西推进至咸水湖部分向北的转折处(实际控制情况也是如此)。结合整个班公错争议区的轮廓,以及班公错流域的范围来看(注意在《克什米尔及其周边地区地缘结构图》中观察河流的位置),我们会很容易发现,印度方面所力争是:将整个西段也就是咸水部分,划入自己的领土。而中国方面更希望将班公错的咸水部分再依其自然结构一分为二,将东部湖区(咸水部分)及其相关流域,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顺势将班公错南边的“曼冬错”顺势的划入中国领土(基于同样的理由,印度也想得到半个曼冬错)


抛开中、印两国从欧洲人那里传承来的那些规则、法理,单从班公错地区的地缘归属来看,整片湖区由控制阿里高原的政权控制应该更为合理。班公错湖区的地缘核心是在湖的东南角,一条叫做“玛嘎藏布”河流的河口三角洲地带(也就是今天日土县城 “日土镇”所在的板块)。从地理环境角度来看,这种选择是非常合理的。无论试图在班公错湖地区聚落的人类,是以渔、牧还是农业经济为主,这种对接淡水湖的河口湿地都是最具开发潜力的。


事实上,红色政权、古格、吐蕃,乃至最早的象雄王国都不是东班公错湖地区最早的开发者。人类进入玛嘎藏布三角洲地区的时间,要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日土旅游的朋友,不仅能够看到公元前三世纪——六世纪,象雄王国时代在此所留下的岩画,还能够找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证据都足以证明,班公错湖地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板块。


鉴于班公错湖东淡西咸的水质,人类选择在湖的东南部发展也是自然选择。然而从地缘控制力来看,这种侧重东南的发展方向,也必然影响到了对西部咸水湖地区的控制力。如果没有来自西方的竞争者,日土的统治者当然可以很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整个班公错地区的主人。但一旦强有力的竞争者从西部入侵的话,那么之前被视为边缘地区的地方,就很有可能会失去了。在今天的地图上,伊犁河谷被中、哈两国从中分开,就是基于这样的地缘背景。如果清帝国在打败准噶尔人,入主伊犁河谷之后,能够预料到俄国人会在若干年后,从此方向强势入侵的话。帝国的统治者在伊犁河谷筑城时,也许就会想到在河谷的入口处构筑军、政设施了。这样的话,在后来和俄国人的谈判过程中,保有整个伊犁河谷的机会将会大的多(当然,这样要求古人有先见之明有些过分了)。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为阿里板块找到了普兰、札达、日土这三个最具农业潜力的点了(三者之中,日土的农业基础最薄弱)。尽管整个阿里地区还是属于牧业为主的板块,但这些农业板块的加入无疑极大提升了阿里政权的竞争力。特别是当象雄王国从游牧部落状态上升至半定居的王国时代时,这种农业成份的加入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仅仅把视线锁定在中国境内。阿里板块的最大竞争者,无疑是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卫藏地区。然而当我们无视北京、新德里这两个外来政治力的存在,仅仅从地区博弈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象雄也好,古格也罢,这些以阿里为根的政权所面临的竞争,并非仅仅来自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另一条从阿里高原起源并向西延伸的河流“印度河”,也同样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切割出了一片高原河谷地带。而从地缘关系来看,这片被称为“拉达克”的河谷地带,与阿里高原的地缘关系要更近些。解读拉达克的地缘结构,以及它与阿里高原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地缘关系,也是我们下一节的方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